高榮敏,黃英會,趙文超,董芳維,趙 帥,俞珺慈,盧文雄,晏紹良,晏召貴
(1 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林學學院,武漢,430070;2 湖北省羅田縣林業局,湖北黃岡,438600)
柿DiospyroskakiThunb.隸屬于柿科(Ebenaceae)柿屬,落葉大喬木[1]。我國是世界上柿樹栽種最早、品種資源最豐富、栽培面積最大和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2-3]。目前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甜柿品種為中國甜柿,又稱羅田甜柿(DiospyroskakiThunb.Luotiantianshi),是我國唯一原產的甜柿種質資源[4],具有自然脫澀的屬性,成熟后不經脫澀便可食用,且無澀味,含多種礦物質與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豐富。同時,羅田甜柿產量高、風味濃郁、易嫁接,獨立于日本甜柿體系,具有的遺傳基因多樣性[5-6]和自然脫澀機理也使其成為研究柿果脫澀的主要材料之一[7-9]。
羅田甜柿作為羅田縣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之一,近年來各專家學者和科研機構對其種質資源、遺傳基因、嫁接培育等方面進行過較為全面的探索[10-11],對羅田縣羅田甜柿產業發展現狀、發展趨勢關注較少,但這對羅田縣地方甜柿產業發展前景至關重要。本文從羅田縣羅田甜柿產業發展現狀出發,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羅田甜柿種植空間分布、產量、徑級結構和果實性狀進行分析,并以此為基礎對羅田縣羅田甜柿產業發展進行SWOT分析,探究甜柿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與威脅,為地方羅田甜柿產業發展提供對策。
羅田縣隸屬湖北省黃岡市,縣域范圍E 115°06′~115°46′、N 30°35′~31°16′,位于大別山南麓,森林覆蓋率達到70.19%,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干夏濕,春暖秋涼。年均日照時數2 047.1 h,日照百分率為46%,年均溫16.4 ℃,無霜期229 d,年最高溫41.6 ℃,極端低溫-14.6 ℃;年降雨量1 230.6~1 599.6 mm,年均降雨日數128.5 d,9—10月平均降雨量可達155.4 mm。境內多山,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最高海拔達1 729 m,最低海拔為46 m,相對高差1 683 m。
2.1 調查方法
2.1.1 問卷調查 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羅田縣地理特點、氣候特征、羅田甜柿資源概況和產業現狀,對羅田縣羅田甜柿產業發展情況有基礎的認知。在羅田縣縣域內,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以行政村為單位,以各鄉鎮林業站為紐帶,對羅田縣羅田甜柿的栽培情況進行調查。具體問卷調查內容包括行政村面積、海拔、總人口、常住人口、勞動力狀況、甜柿株數、甜柿總產量、采摘情況、甜柿銷量、銷售渠道、發展情況及計劃等。共記錄并收集問卷313份,經篩選后可用有效問卷270份。
2.1.2 實地調查 在綜合考慮區域、海拔、鄉鎮現狀及羅田甜柿株數等多方面因素后選擇三里畈鎮云架山村、大崎鎮平頭嶺村以及河鋪鎮廖家坳村3個行政村作為調查單元,對全村羅田甜柿的分布、大小等進行詳細調查,進行每木檢尺,同時記錄每株甜柿樹的樹高、胸徑、冠幅、生長勢等基礎性狀。
隨機選擇普通甜柿與“秋焰”甜柿果實各15個進行果實性狀調查,分別測量并記錄不同品種甜柿的單果質量、果實形狀、外表斑點、橫切直徑及果核數量等基礎性狀。
在羅田縣縣域內隨機選擇若干個羅田甜柿銷售點,結合羅田縣統計局歷年數據,對縣域范圍內羅田甜柿產業發展歷史,歷年種植面積、產量及銷售情況進行調查;同時在羅田縣內羅田甜柿產業發展較好的三里畈鎮鏨字石村對羅田甜柿加工產品種類、產業規模及經濟效益進行調查。
2.2 分析方法
運用Microsoft Office 2019軟件將問卷調查及實地調查的數據進行整理匯總,利用Origin 2021軟件繪圖。
3.1 羅田甜柿種植空間分布現狀
羅田甜柿適生海拔范圍較廣,但以海拔200~600 m的山地為主。羅田甜柿在海拔800 m以下的大崎鄉、三里畈鎮等地均有分布,每個村株數在200株以上;在東北部海拔超過800 m的九資河鎮分布很少,每個村株數基本都在200株以下;在海拔1 000 m以上的天堂寨國營林場和青苔關國營林場基本沒有羅田甜柿分布;羅田縣的三里畈鎮北部與大崎鄉交界處、平湖鄉南部與三里畈鎮交界處、河鋪鎮東南部和北部是羅田甜柿的主要分布區,甜柿株數在400株以上,這些區域海拔在200~600 m,地形以山地為主,其中羅田甜柿株數超過3 000株的河鋪鎮唐家山村、賀家沖村以及三里畈鎮鏨字石村均位于這一區域;羅田甜柿在羅田縣南部海拔200 m以下的鳳山鎮和匡河鄉等平原地區分布較稀疏,每個村基本都在200株以下(見表1)。結合實地調查發現,羅田甜柿在海拔1 000 m以下地區有分布;羅田縣低海拔地區經濟價值更高的板栗種植面積大,土地耕種較方便,利用率高,荒地較少;較高海拔地區地形復雜,荒地連片,而甜柿樹多分布在四旁以及荒地周圍。
3.2 羅田甜柿種植面積、產量及占比
2014—2021年羅田縣羅田甜柿種植面積由3.87 hm2增長至4.65 hm2,雖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自2018年開始的近4年,種植面積穩定在4.65 hm2。2014—2021年羅田甜柿產量與羅田縣水果產量變化基本一致,呈現波動變化但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年羅田甜柿產量與羅田縣水果產量均達到最高,分別為8 600 t、11 301 t。羅田甜柿產量在羅田縣水果產量的占比不穩定,2014—2021年呈現波動變化,但占比始終保持在73%~80%,2018年開始總體呈現下降趨勢(見表2)。
3.3 羅田甜柿徑級結構(樹齡結構)分析
羅田縣羅田甜柿徑級結構整體呈偏正態分布(見圖1)。在本次調查的1 214株羅田甜柿個體中,胸徑20 cm以上的樹達856株,占總株數的70.51%,所有柿樹整體平均胸徑達26.3 cm。由此可見,柿樹整體樹齡較大,小、中胸徑的樹較少,甜柿種群偏向于衰退型,在無個體更新的情況下,種群生存發展潛力將逐漸減弱。
3.4 羅田甜柿果實性狀特征分析
羅田縣普通甜柿平均單果質量73.4 g,果實呈扁圓形或圓形,外表桔黃,有光澤,果實外表存在1~3個黑斑,果核3~5個,果實平均橫切直徑為5.33 cm。“秋焰”甜柿平均單果質量107.26 g,果實呈扁圓形,外表桔黃,有光澤,部分果實外表存在黑斑,果核1~3個,果實平均橫切直徑6.7 cm(見表3)。
表3 普通甜柿及“秋焰”甜柿果實性狀特征
3.5 羅田甜柿加工及經濟效益分析
通過市場調查發現,羅田甜柿銷售價格低,利潤低。羅田甜柿的銷售主要以鮮果為主,農戶整樹承包給收購商或者自己采摘零售,縣城有鄉鎮小販無定點擺攤和土特產店定點銷售。甜柿進價4~7元/kg,售價6~10元/kg,利潤1~3元/kg。經調研得知,羅田縣有甜柿加工貯藏能力的企業僅有4家,且規模小,深加工程度較低。企業雖嘗試開發適宜生產的柿加工產品,如柿醋、柿酒和柿單寧等,但現階段主要產品以傳統柿餅為主,產量低且種類單一。
4.1 優勢(Strength)分析
4.1.1 自然條件優越,適宜羅田甜柿生長 羅田縣是羅田甜柿的原始適生區,地處大別山山區,海拔差異大,水光熱條件充沛,土壤條件優良,自然條件適宜甜柿生長。甜柿的適生海拔范圍廣,對土壤養分要求較低,喜溫喜光。西部地區海拔200~600 m的山地,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能積累更多糖分,有利于高品質柿果的生長。
4.1.2 適應性高,生命力強 作為我國原生的甜柿品種,羅田甜柿具有高適應性,常被用作砧木材料解決與日本甜柿嫁接不親和以及嫁接后適應性差的問題,因此可作為發展嫁接新品種的優秀砧木材料[12-13]。甜柿適應環境的能力強,適宜在眾多地區栽種[14-15]。羅田甜柿對病蟲害抗性較高,在缺乏管理的情況下,僅有少許柿樹遭柿蒂蟲為害[14,16]。此外,羅田甜柿生命力強,經本次實地調查發現,許多百年古樹至今仍然生長狀況良好。
4.1.3 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 羅田甜柿的來源大部分為種子實生,與日本甜柿遺傳體系相獨立,種質資源與優樹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大。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使其常被用作研究柿遺傳基因和柿自然脫澀機理的優質材料[7],優樹資源也是開發大果、無核、速生高產的高品質甜柿的基礎。目前已研究出多種甜柿優質新品種,如“寶蓋”“秋焰”甜柿[17-18]。此外,豐富的甜柿資源也是開發各種加工產品的優質原料,在傳統食品加工之外,可以開發藥用和生物吸附材料[19-21],有巨大的研究空間。
4.1.4 栽培歷史悠久,品牌優勢明顯 羅田甜柿是我國唯一原產的自然脫澀甜柿,距今已有1 000多年栽培歷史,是羅田縣地理保護標志性產品,具有品牌優勢。作為柿界“始祖”,羅田甜柿歷史底蘊豐厚,研究柿必然避不開羅田甜柿。近年來羅田縣舉辦了“羅田甜柿節”和“第七屆全國柿生產和科研進展研討會”,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羅田甜柿的品牌優勢。
4.2 劣勢(Weakness)分析
4.2.1 商品屬性不高,經濟價值低 羅田甜柿有眾多品種,部分品種存在有黑斑、果小、籽多的問題,果實品質不均衡。柿樹缺乏管理,柿果產量無法通過人為管理措施進行調控,受“大小年”的影響產量波動明顯。甜柿鮮果貯藏周期短,保鮮能力遠不如澀柿,商品屬性不高。柿樹分布零散,樹體高大,難以進行集約化機械化管理,需要人為采摘柿果,成本高。對農戶而言,羅田甜柿在當地的批發價格最高達5元/kg,售價較低,且采摘、貯藏等均需成本,與其他作物相比獲利少,經濟價值低,農戶生產積極性差。
4.2.2 產業集中度小,標準化管理困難 羅田甜柿分布廣泛,但種植園少,以四旁和荒地零散分布為主,產業集中度小。羅田甜柿栽培歷史悠久,20世紀甜柿發展以利用野生柿苗嫁接培育為主[16],缺乏集中種植,加之甜柿樹常作為羅田縣庭院經濟樹栽植,所以分布零散。現今甜柿主要分布在山區,也是歷史原因造成的。20世紀60—70年代,我國農業政策以生產糧食作物為主,致使果樹產業發展滯后,大片的土地和荒山都被改造為小麥和水稻田,原有的柿樹被砍伐,造成現在相對平緩地區沒有甜柿分布。山區由于土壤貧瘠,不適宜糧食種植,開墾量小,原有的柿樹得以存留,導致現有的柿樹多分布在山區,且多為老樹古樹。羅田縣甜柿樹齡整體偏大,樹形高大,冠幅廣,加之甜柿經濟價值低,導致農戶從事甜柿生產的積極性差,柿樹缺乏標準化管理。管理缺失導致惡性循環,使本就數量眾多的古柿樹老化更加嚴重,管理更加困難。
4.2.3 產業各環節割裂,未形成完整產業鏈 羅田甜柿產業研發、生產、銷售各個環節割裂,未形成完整產業鏈,難以推廣發展。羅田甜柿的研發成果,如無核甜柿新品種和高品質大果型甜柿“寶蓋”和“秋焰”等[18],均未得到良好的推廣發展,未將優勢科研成果資源轉化為實際生產效益。甜柿種植園發展示范基地少,實際生產仍然以老舊的零散柿樹為主。農戶與加工企業缺乏緊密合作,農戶沒有固定的購買群體,甜柿鮮果銷售不暢;企業無法確保原材料供應,不敢輕易研發和投產,造成深加工產業停滯。
4.2.4 缺乏統一規劃發展,市場占有率低 羅田縣政府未統籌規劃全縣的甜柿發展,各鄉鎮的羅田甜柿生產銷售均獨立進行。目前,羅田縣尚未建立羅田甜柿交易中心,沒有固定的大型銷售點,大部分農戶以零售的方式售賣,銷量不理想。此外,羅田甜柿鮮果缺乏系統包裝和宣傳,難以進入大型超市或農貿市場,銷售渠道不夠廣闊,僅依靠零售難以提高市場占有率。目前銷售市場以湖北省為主,市場占有率低。
4.3 機遇(Oppprtunity)分析
4.3.1 生活水平提高,甜柿市場需求增加 隨著國民經濟和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人民群眾更加注重生活品質,對營養食品和生態旅游的需求增加。甜柿作為一種具有高營養價值的水果,有一定的保健功效,除鮮果銷售之外,利用甜柿開發的保健食品受到消費者青睞,甜柿市場需求增加[22]。此外,國民對生態旅游和康養的需求增加,應開展生態旅游與甜柿采摘銷售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旅游+采摘”的產業模式,帶動當地經濟。
4.3.2 配套種植技術提高,產業發展有保障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我國在新品種選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改進了配套種植技術,確保產業平穩發展。三里畈鎮塹字石村在板栗基地套種甜柿樹苗,合理利用資源,擴大了甜柿規模。鳳山鎮新建甜柿種植園,引進改良的新優品種,實行農林復合經營,加以科學化管理經營,建設配套加工貯藏設備,打造甜柿完整產業鏈。
4.3.3 電子商務發展,甜柿市場及利潤擴大 互聯網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給傳統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新思路。通過電子商務進行甜柿宣傳和推廣,可以提高產品知名度,甜柿銷售也可擺脫地域限制,擴大了銷售市場。鏨字石村農戶表示,以往甜柿銷售只在本地進行,發展電子商務以來,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成熟期每天可以向全國售出300~500份甜柿,大大增加了銷量。此外,媒體的宣傳使鏨字石村甜柿知名度得到提高,甜柿價格提高了數倍,農戶獲得了更高的利潤。
4.3.4 國家政策支持,發展前景明朗 在國家提出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等政策之下,羅田縣作為鄉村振興的典型區域,得到政府重視。羅田縣道路、農業基地等的修建均有國家資金支持,給甜柿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條件。截至2021年羅田甜柿種植面積已達4.65 hm2。近年來生態文明政策的提出讓農戶意識到羅田甜柿的發展潛力,結合生態政策發展生態農業具有發展前景。羅田縣鏨字石村位置偏僻,發展受阻,但因其牢牢把握精準扶貧政策,以甜柿為依托將生態農業與旅游業結合,將原來廢棄的甜柿發展成為供不應求的特色產品。此外,在重視生態環境的大背景下,合理利用甜柿特性開發藥物及無環境污染的生物材料也是未來發展方向。
4.4 威脅(Threat)分析
4.4.1 國內外柿品種多,市場競爭壓力大 我國柿種類多、產量高,但產業發展不規范。近年國外柿產業發展迅速,日韓等國甜柿優良品種的崛起,增加了中國甜柿市場的競爭壓力[21]。羅田甜柿因之前發展滯后,在中國甜柿市場中品牌優勢并不凸顯,在國際市場更是缺乏立足之地。此外,國外品種的進入對我國原有的甜柿市場形成沖擊,若不盡快提高知名度,擴大市場占有率,羅田甜柿未來發展趨勢不容樂觀。
4.4.2 疫情形勢不確定,甜柿產業受影響 新冠疫情的暴發使國內外經濟受到影響,甜柿產業也受到波及。目前疫情反復,若甜柿成熟期遭遇突發疫情,則甜柿采收加工等無法進行。疫情期間出行和旅游具有風險,甜柿的生態旅游采摘和線下銷售也會受到一定影響。此外,疫情暴發地物流停滯,快遞無法運輸,甜柿線上銷售會受到影響。
目前羅田甜柿產業缺乏統籌管理規劃,產業鏈不完整,物流等配套設施不齊全,羅田甜柿市場占有率低。未來應制定以全縣為整體的發展規劃,由政府出臺政策,統籌甜柿生產、加工、宣傳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形成以鏨字石村為主導,各村聯合,龍頭企業帶頭的甜柿發展新格局。
5.1 建立高品質甜柿集中種植園,提高市場競爭力
羅田甜柿產業現以歷史栽植的甜柿樹為主,商品屬性不高,產量不穩定,在眾多優秀甜柿品種中缺乏市場競爭力。因此有必要從根本出發,建立高品質甜柿種植園,進行甜柿的統一種植和管理規劃,栽植不同成熟期的甜柿品種,同時確保甜柿產量和品質。短期內引進現有市場良種,長期利用羅田甜柿優質資源探索新的優質良種,以優良甜柿提高競爭力,在市場獲得一席之地。
5.2 加強經營管理,提高柿果品質
甜柿柿果品質與管理措施有關,加強甜柿的經營管理,如套袋、噴藥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柿果外觀的瑕疵及病蟲害,提升柿果品質。對現有的甜柿樹適當矮化,合理修剪,以便于柿果采摘;在新建的甜柿種植園,修剪適宜采摘的樹形,通過施肥、授粉、疏花等措施提高著果率;及時防治病蟲害,保證甜柿豐產與高品質。
5.3 發展甜柿深加工,帶動產業鏈
與鮮果銷售相比,發展深加工產品可獲得更高利潤。羅田甜柿產業目前將重心放在鮮果銷售上,加工業未得到重視。加工企業未和農戶良好合作,無法保證柿果充足供應,缺乏柿加工產品的研發和投產,造成深加工產業停滯。未來發展計劃中應更多聚焦深加工產業,除傳統加工產品外,可利用羅田甜柿自然脫澀且營養成分高的特點,在藥用、保健產品和生物吸附材料方面擴大開發力度。如能開發出新的深加工產品,鮮果產量也提升,生產與加工即可銜接,既避免甜柿鮮果滯銷浪費,也可一年四季提供加工產品,對穩定市場、促進羅田甜柿產業發展具有重大作用。
5.4 完善貯藏物流體系,建全配套設施
羅田縣目前配套交通設施、物流設備、貯藏加工暫不足以支撐全縣甜柿產業大規模發展,需要在設施方面加以完善。首先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其次完善物流體系,建立鄉鎮服務站、村級服務點,形成全域化、集約化、規范化的農村物流體系,確保物流暢通。在羅田縣建立大型包裝加工站,進行所有銷售產品的加工與包裝,在各鄉鎮建立鮮果臨時貯藏站點,將各鄉鎮甜柿統一運輸到包裝加工站點進行統一分類規劃。
5.5 積極發展生態旅游采摘業,凸顯羅田甜柿特色
生態旅游產業在當前具有極大發展前景,已成為民眾放松與休閑的途徑之一。可以通過與生態康養旅游相結合的形式帶動甜柿產業,在旅游度假區路旁種植甜柿樹吸引游客,并將甜柿采摘園與甜柿生態公園引進旅游業。此外,在甜柿成熟期舉辦甜柿生態旅游采摘節,將田園風光和甜柿采摘相結合,發展自身優勢,也能迎合時代趨勢,凸顯羅田甜柿特色。
猜你喜歡羅田縣羅田甜柿廣西甜柿發展前景分析現代農業科技(2022年2期)2022-12-17徐建南東坡赤壁詩詞(2022年3期)2022-05-29‘富有’甜柿砧木種質早期親和性研究中國果樹(2020年2期)2020-07-25聚焦產業扶貧 決戰脫貧攻堅祖國(2019年7期)2019-05-22主編《羅田縣志》感懷東坡赤壁詩詞(2018年2期)2018-05-10福建·甜柿栽培技術規范省級地方標準正式實施中國果業信息(2017年5期)2017-01-13雪中浪漫 羅田薄刀峰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湖北省羅田縣黃梅戲劇團簡介黃梅戲藝術(2016年2期)2016-07-05湖北省羅田縣黃梅戲劇團黃梅戲藝術(2016年2期)2016-07-05建始甜柿 終成正果中國老區建設(2016年10期)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