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
人人都會老,究竟多大才算老,取決于心態。
我給一位87歲的李姓老人寫傳記,從頭到尾,我都沒有感覺到他的老,他總是樂呵呵的,對新鮮的事物充滿興趣。他身上雖然有多種基礎病,但他從不過分在意,該干嗎干嗎,對生活充滿熱情。
我沒有稱呼他為李老,而是叫他李伯,他每次都回應得很積極、高興。他說,自己一輩子,沒有被人叫老過,年輕是小李,后來是李工。
這給了我一些思考,覺得稱謂對人來說,其實是一種精神支撐,尤其在心態上,可能是保持活力的“保健品”。
在我看來,一個人,要想擁有一個不老的心態,除了自己要設法打造外,還需要外界的鼓勵支持。所以老人,大多喜歡被人夸年輕,“逢人減歲,遇物加錢”,就是這個道理。如果做不到,至少不“潑冷水”,不有意或無意地叫老。
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在職場上的同事之間,總有人喜歡開口閉口叫別人“老某”,比如老李、老王、老張,而且叫得很快,脫口而出。一些剛過四十的人,也被比他們年輕的人,這樣叫老了?;蛟S說話的人覺得這樣挺親切,但被叫的人未必有這種感覺。
一個總是被別人提醒著“你已老了”的人,該有種什么樣的感受呢?有可能會不舒服,但又不好因此發作,否則就會被看成“小題大做”——這只是一個叫法而已,何必這么小氣呢?
看,這就是道德綁架,我可以隨便叫,但你不能較真,更不能不讓我這么叫你。
其實,不是較不較真的事,持續的暗示,往往會在無形中消解一個人年輕的心態,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人,讓人泄勁兒。
而且,還有一種現象:凡是位高權重者,無論多老,那些習慣叫別人老的人,都絕對不會當面叫他們老,最多是在私底下叫叫。當面則畢恭畢敬,因為不敢,也就是有所敬畏,懂得了至少要在表面上尊重一下。
兩者一比較,就清晰了:一個是打著不要較真的旗號,另一個是,我想叫,但又不敢,不得不假裝尊重一下。
職場之外,大概也沒有人喜歡被叫老。朋友、鄰居被這樣叫之后,或許只是礙于面子,不表示什么而已。其實,心里未必舒服。
在家里,我從不叫父母為老爸、老媽,雖然他們年齡已經很大了,但我不愿讓他們每天都聽到自己已老的提醒。
有些人上了歲數,的確身體不如從前了,但心態還很年輕。人應該是慢慢變老的,而不應該是被別人快速叫老的。■
(張坤薦自《今晚報》)
猜你喜歡李姓變老今晚報曾有讀者(2023年11期)2023-06-15九千七等文萃報·周五版(2021年4期)2021-09-13在變老的路上,好好善待自己海峽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吃力文萃報·周五版(2020年4期)2020-02-16他們陪我長大,我陪他們變老中國民政(2019年12期)2020-01-02我越來越喜歡變老這件事特別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李氏播遷遍天下暢談(2018年3期)2018-04-16事與愿違讀者(2018年6期)2018-03-01永遠幸福公務員文萃(2018年11期)2018-01-10李姓影響有多大特別文摘(2017年5期)2017-03-23推薦訪問:去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