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何時
世界本來就不存在正確的觀念與道路,而是充斥著混亂和荒謬,這是虛無主義的架構。那么,我們怎樣去證明自己的存在,方法就隱藏在我們人生做出的每一次選擇中,每一個選擇都產生了一個平行宇宙。
浩瀚的宇宙中,我們渺小得像是一粒塵埃,在未知的宇宙空間也許有許多的另一個“我”存在,若能讓意識自由穿越在各個宇宙中的“我”身上,還能獲取其他空間中“我”的記憶與能力,會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曾幾何時,我們也多次幻想過平行宇宙的概念,而以此為核心理念的影片也并不鮮見,例如《蝴蝶效應》《彗星來的那一夜》《蜘蛛俠》等。然而《瞬息全宇宙》借助科幻、無厘頭喜劇,以及超級英雄的外殼,以極其雜亂、飽滿、多元的敘事,形成了全新的影像風格。
今年的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瞬息全宇宙》可謂是拿到盆滿缽滿,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在內的7項大獎。演員楊紫瓊實現夢想,成為歷史上首位獲得奧斯卡影后的亞洲人。但是關于真正的觀影體驗,卻是褒貶不一。有人說影片前面天馬行空的想象著實讓人驚艷,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刺激,可影片結尾又回歸到了家庭和解,以及“愛能拯救一切”這樣老掉牙的主題上,難免讓人有些失望。當然最被人詬病的還有影片中那些R級重口味的橋段。但是,這部電影講的真是這樣一個大團圓式的家庭故事嗎?當然不是,它比你想象的還要深刻得多。讓我們一步步剝去電影眼花繚亂的商業外衣,去探究其中的精神內核。
思想邏輯
可以說,電影背后的思想邏輯是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的態度。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這似乎是一個終極命題。虛無主義認為世界、萬物、人生沒有終極目的,也毫無意義,而存在主義則認為雖然一切均是虛無,但是人的存在通過經歷與體驗來構建,每一次的選擇都定義了人生的軌跡與生命的意義。虛無主義是一種對客觀世界的理性認識,存在主義則是在這種認識上,體現出人性的主觀態度,讓人們更加努力地去生活,滿足了人性中固有的對生命意義的追求,給人們以哲學和心理上的慰藉。簡單點說:就是虛無主義認為荒誕的人生是無意義的,但是存在主義認為即便是荒誕的人生也值得生活。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從影片的故事架構中去探尋其中的思想邏輯。
故事架構
從電影的英文片名,可以看出其故事的構架:三個章節everything、everywhere、all at once。其實這些英文單詞也點明了其精神內涵。
第一章everything:女主人公被困在了焦頭爛額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生活瑣事壓得她喘不過氣,這也是許多亞裔母親的縮影。然而這時出現了轉機,一個一事無成的中年婦女竟然成為了超級英雄,她開始穿梭于不同的宇宙,在不同宇宙中她成為了功夫巨星、京劇名伶、大廚等成功人士。有人批判這些身份似乎帶著美國人對亞裔的刻板印象,但是這些刻板印象是他人的選擇嗎?其實這可能只是女主角自己的選擇。影片中的許多細節,透露出這樣一種隱喻。那么,電影后面所講述的各種宇宙跳躍是否只是一位真實母親的幻想呢?這個說法不一,我們也沒有必要深究,幻想也好,真實世界也罷,但正因為基于真實母親的基礎,才使得故事有了現實的力量。那么,對于觀眾而言,多重宇宙是我們對現實失望后的產物嗎?其他宇宙的自己似乎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人生,是我們想象中成功和正確的樣子。影片中對自己的生活,對丈夫、女兒等不滿意的女主角,像同樣被普通生活困住的我們,也希望逃到那個電影中荒誕的世界中去。而其中離奇的宇宙間跳躍的方式,正說明了這種荒誕性。世界本來就不存在正確的觀念與道路,而是充斥著混亂和荒謬,這是虛無主義的架構。那么,我們怎樣去證明自己的存在,方法就隱藏在我們人生做出的每一次選擇中,每一個選擇都產生了一個平行宇宙。
第二章everywhere:母親似乎體會到了女兒這一代人的虛無,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看到了太多的信息、太多的可能和太多的人生。我們看到了所有,但是卻找不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女兒是大魔王,但她并不快樂,在她的困境里,我們看到了很多虛無的圓。那個黑色的“貝果”似乎就象征著一切,它的中心是如此空洞。母親不斷告訴女兒,你應該過“正確”的人生,但女兒卻不斷告訴母親,這個世界比你想象中的更大。因此,才有了石頭宇宙,在荒蕪的世界中,什么都沒有意義,只有沉靜的力量才足以抵抗荒蕪。因此,除了母女代溝問題,故事更深層次地探討著我們如何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位置。
第三章all at once:影片中丈夫韋蒙的力量來自他的溫柔與善良。如果電影中被致敬的《花樣年華》《泰坦尼克號》,男女主最終在一起了,他們同樣會流入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丈夫就是用微笑面對平淡乏味生活的那個人,他給許多東西都貼上了可愛的眼睛,在生活中尋找著樂趣。因此,丈夫的人生態度意味著積極地面對和接受,這就是存在主義的觀點。電影用那些看似荒誕無厘頭的故事,最終告訴了我們擁抱與和解才是我們面對虛無、尋找到存在意義的出口。絢爛的多重宇宙是別人的電影,而此刻的生活才是你的人生。
精神內核
那么,everything、everywhere、all at once連在一起是不是就可以翻譯成:所有事物所有地點終歸于一。這種帶有后現代主義思想的電影,通過荒誕無厘頭去解構現實生活,其實要探討的不過是“我們是誰?我們如何存在?”正如西方當代藝術的思想背景來源于禪宗一樣,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電影通過藝術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活在當下,感受生活。
猜你喜歡全宇宙存在主義虛無主義《瞬息全宇宙》贏了,奧斯卡風向變了?現代經濟信息(2023年10期)2023-04-15舉旗亮劍遏制和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湘潮(上半月)(2019年2期)2019-05-22堅定道路自信 理直氣壯 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湘潮(上半月)(2019年1期)2019-05-22《星球大戰如何征服全宇宙》電影(2019年2期)2019-03-05天 狗新世紀智能(高一語文)(2018年9期)2018-01-25必須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本質中國老區建設(2016年3期)2017-01-15《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影視與戲劇評論(2016年0期)2016-11-23天狗初中生世界·七年級(2016年1期)2016-01-29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人間(2015年21期)2015-03-11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1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