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廖惠賢
“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思維的開端是疑問,疑問是創造的基礎。思維型問題群,是指圍繞一節課時的教學主題,設計具有內在邏輯關系、體現學科思維的問題群。通過大單元大概念設計整合碎片化知識,依托新情境提出有內在邏輯關系的思維問題群的復習范式,突破問題表淺的局限性,打通理解的難點和堵點,有利于在“雙減”背景下提升關鍵能力。面向高質量教育的需求,當前影響思想政治課實效性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在思想政治學科課堂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有效的路徑,提升學生的學科關鍵能力等問題需一線教師不斷思考,本文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結合思想政治復習課,從統編版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的辯證唯物論內容入手,從思維型問題群設計的原因、路徑和拓展方面進行分析,與《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以下簡稱《評價體系》)相銜接,開展指向提升學生思想政治學科關鍵能力的思維問題群探索,形成情境——思維——任務的實踐路徑。
問題在情境中產生,情境在生活中構建,思維在情境中發展。學生已經對唯物論的必備知識有了一定的儲備,但關注社會發展,需要具備一定的自學、獨立思考及分析能力,能夠自主完成探究活動,對社會事件形成自己的思考與判斷。學生能提出問題,卻容易孤立單一地看待問題。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構建復雜程度不等的問題情境,選取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情境素材,設計思維型問題群課堂教學,為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奠定基礎。例如進行“辯證唯物論”專題復習時,筆者結合重大社會時政熱點題材,以共同富裕為切入點,參照高考真題對不同類型的教學素材按梯度進行問題設計,將教學情境設計為簡單情境、一般情境和復雜情境,與《評價體系》相適應,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將問題和真實情境與原理對接。
(一)情境規劃:由熟悉到新穎
通過整合視頻、圖片、文字、數據等豐富的教學材料,形成教學情境,由熟悉到新穎開展情境規劃,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構建簡單情境,觀看視頻材料“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在‘浙’里”,展現治國之道、富民為始的理念,浙江省依據“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基本省情,創造性地解決了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改革開放帶來機會,浙江省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市場化改革領跑全國,GDP 總量位次提升居各省市區第二,農民人均收入連續36 年躋身各省區之首,成為全國城鄉差距與地區差距最小的省份等,讓學生理解物質決定意識的理論知識,浙江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構建一般情境,介紹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于2021 年6 月10 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浙江省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貫徹落實意見的要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為其他地區分梯次推進、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出示范,體現了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發揮決策對現實的指導作用,離不開人們的實踐活動,進一步用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浙江省作為典型對其他地區的示范意義。
(二)情境結構化:由封閉到開放
通過對比部分省市GDP 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數據分析,挖掘廣東等省市推進共同富裕的實踐素材,構建多主體的復雜問題情境。“共同富裕”既講求富裕,也重視均衡。2020 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 萬元,2021 年上半年浙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高達30 998 元,僅次于上海和北京兩個直轄市,相對而言,浙江省雖然總體經濟實力不算最強,但共同富裕程度較高、較好。由此,可設置問題:全國首個“共同富裕示范省”出爐,江蘇、山東和廣東三個省份為什么會落選?廣東省還有哪些短板?設計由封閉式到開放式的問題,創設立體、真實而且富有挑戰性的綜合問題情境:廣東省應怎樣借鑒學習浙江省的先進經驗,**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難題?啟發學生由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地理解情境材料信息,去粗取精,獲取有用信息,提升對文本材料的解讀能力,在辯證唯物主義視野下作出科學的解釋、判斷和選擇,讓學生從實際出發了解我國的國情,理解我國所制定的各項政策都要符合客觀實際,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良好的科學素養、客觀全面的理性思維和擔當作為的責任意識。
培養學科思維是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要素,不少教師費盡全力教書,但更多停留在知識的傳遞上,較少地關注學生如何主動學習。而學生感覺辯證唯物論的內容很簡單,固守一直以來的做法,考試前背背書,認為基本掌握答題內容和套路即可,但對于學科思維所知甚少,導致出現教師、學生和知識三方各自孤立地進行知識傳遞,課堂教學成效不高的現象。故而,在核心素養導向下依托新情境,形成對接高考的思維型問題群,從問題鏈、問題組到問題群設計,提高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和探究性迫在眉睫。
(一)思維模型:知識結構化
圍繞《評價體系》,聯系生活情境,以問題為線索,用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理解和掌握概念、原理,整合思想政治學科必備知識,建構以大概念為核心的知識樹,打破單元、課、框題的界限,形成立足知識模塊、基于知識邏輯、融合時政熱點的知識結構,形成創造性的樹狀、輻射型、矩陣型等形式的可視化思維導圖。設計任務,首先要提出問題鏈,從物質和意識的概念入手,運用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分析問題;
然后設計問題組,增加對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的分析;
最后提出問題群,厘清辯證唯物論與認識論、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區別與聯系,整合立體的思維模型。通過思維進階,讓學生對比不同的任務要求,分析問題的變化,將問題群任務前置,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調動運用知識。
(二)思維轉換:情境關聯知識
依托真實情境,通過情境材料對接核心知識,從低認知問題到高認知問題,理解什么是物質、什么是意識。浙江省從基本省情出發,不斷求改革之真,弘揚“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浙江精神,激勵全省人民“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從貧困走向富裕,先富到共富,浙江省為什么行?啟示學生分析為什么賦予浙江省共同富裕改革試點、探索示范任務,怎樣發揮其示范引領作用?思考以上問題體現了哪些辯證唯物論原理?注重情境與知識的關聯性,落實思維型任務,形成學科思維,構建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
情境和問題的靈活性要求學生具備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機械學習不足以應對解決復雜問題情境的挑戰。學生普遍怕做主觀題,主要有記不牢、記不準原理,不善于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觀點,材料與書本內容對接不上,難以將時政語言融入到答案表述中等原因。因此要形成以主問題為核心,子問題為支架的結構化問題組合,依托學科核心目標與任務,多角度設計問題,形成體現學科思維邏輯、內在關聯性較強的系列問題組群,培養學生在應對現實問題情境或學習探索問題情境時,具備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設計任務:對接能力
教師通過提煉以非選擇題的形式突出考查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和意識的能動作用原理的試題,對試題類型進行分類分析,厘清考查辯證唯物論的題型有依據類、評析類和建議措施類。以學科任務為抓手,融入情境材料構建思維型問題群,學生根據教學任務進行專項題型突破,利用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分析經典的辯證唯物論題型,結合辯證唯物論相關知識,以主問題——浙江省建設高質量共同富裕示范區帶動、設計子問題的命題探究,提升辨識與判斷、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探究與建構和反思與評價的學科關鍵能力。
1.通過對比發現,江蘇、廣東、山東等省份GDP 總量不低,但為什么共同富裕示范區花落浙江?運用辯證唯物論的基本原理,闡明浙江省是如何取得建設高質量共同富裕示范區決定性勝利的。
2.共同富裕并不是躺平,而是靠共同奮斗才能實現。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結合材料,運用意識能動作用的知識說明浙江精神對推進共同富裕的作用。
3.浙江省向來是許多人印象中的肥美之地,改革開放43 年來浙江人民勇于探索求真,2021 年6 月,成為全國第一個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有學者認為,浙江精神是浙江省建設高質量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關鍵,請你選取辯證唯物論的其中一個原理評析該學者的觀點。
4.廣東省要成為共同富裕示范區,亟須**什么難題?請你就廣東省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提一條具體建議并給出辯證唯物論依據。
(二)協作學習:思維鍛煉
小組落實任務,建構材料,協同學習,設計具有層次性和挑戰性的問題群,比較自己的方案設計與小組成員的方案,相互點評、修改和完善,形成小組方案。學生通過展示與分享成果,實現思維碰撞。教師關注學生的表現和變化,根據學生對思維型問題群解題方法的反饋情況調整任務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歸納上述題型的共性,分析浙江省和廣東省在推進共同富裕建設過程中的可行做法,洞察問題設計與情境材料的關聯性,從中掌握思維方法。
1.浙江省從市場經濟、現代法治和富民惠民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成功轉化為治理效能和發展優勢。從辯證唯物論角度說明浙江省推進共同富裕的成功路徑對我們有什么方法論啟示?
2.廣東省推進共同富裕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中,它的集聚效應、規模效益非常強大;
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仍然是制約廣東省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請你選取辯證唯物論其中一個原理分析粵北區域更好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合理性。
實踐是問題產生的源泉和動力。針對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問題意識欠缺,學習能力和主動性不足,對于探究性問題出現“沉默是金”“搭便車”的現象,教師要創設敢于提出問題的課程環境,形成培養問題意識的反思題組,增加開放性問題,減少封閉性問題。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設計具備廣度、深度、難度、溫度和效度這五個維度的實踐性作業,學生將課堂中學習的解題步驟遷移到生活中,探索如何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決問題和推進共同富裕實現的路徑。學生落實實踐性作業設計:采訪你所在社區、企業和政府部門負責人,了解他們為推進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和當地政策的落實情況;
對比和借鑒西方縮小貧富差距的經驗,想象2035 年推進共同富裕的景象,個人應如何有所作為?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調查、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參與生活,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凝聚贏取共同富裕勝利的強大合力。
設計思維型問題群,以素養為導向,通過“情境——思維——任務”研究路徑組織教學,讓學生深度學習,鍛煉學科思維,提高從會做題到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能力。然而學生學習的效果、思維能力的提升還是一個長期的不顯著的過程,加強實效性仍然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這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富有挑戰性的。努力形成緊密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從課堂開始進行切實的變革,讓思維型課程真實呈現,終能顯成效。
猜你喜歡共同富裕浙江省情境共同富裕的中國模式湘潮(上半月)(2022年7期)2022-12-06論中國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會科學戰線(2022年9期)2022-10-25浙江省溫州市籀園小學中小學校長(2022年7期)2022-08-19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第十五屆浙江省馬克思主義理論研討會暨2021年浙江省馬克思主義學會年會圓滿召開觀察與思考(2021年6期)2021-07-25情境—建構—深化—反思課程教育研究(2021年15期)2021-04-13金湖:美麗生金,讓共同富裕看得見摸得著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情境新穎的概率問題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3期)2020-05-30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2018年浙江省高中數學競賽中等數學(2018年7期)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