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 萬雅靜 溫欣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最好的老師,黨的歷史是最有說服力的最鮮活的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課作為立德樹人、鑄魂潤心的關鍵課程,融入黨史教育,講好黨的故事,使命在肩,責無旁貸。現以高中思想政治統編版新教材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淺析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如何講好黨的歷史故事,發揮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育人作用。
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要內容是通過梳理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偉大復興之路的歷程,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進行偉大革命、建設和宏偉改革的奮斗歷程,理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引領時代發展、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該模塊的教學內容就是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的濃縮,特別是第二課、第三課和第四課。思想政治學科教材畢竟不是歷史學科教材,受篇幅以及學科性質等因素的影響,教材中對黨的革命史、社會主義建設史、改革開放史等史實的內容只是進行歷時性的簡單陳述。
例如,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征程,僅用兩段文字簡要介紹了從1921 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過程,雖然高一年級學生在初中對此段歷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奮斗歷史的認識并不清晰、透徹和深刻,如果課堂上只是依照教材提及的內容一帶而過,學生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意義可能就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
因此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應適當拓展教學內容,圍繞黨的革命歷史、社會主義建設歷史和改革歷史的主題主線,帶領學生一起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會議以及重要人物,從時間、地域、人物、事件、影響等不同維度,用豐富、鮮活的歷史事實呈現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過程,講透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史由證來,論從史出。這不僅是歷史教育應有的意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應遵循的規則。要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堅定四個自信,需要豐富的論據來證明中國中國共產黨“能”、馬克思主義“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而黨在實踐中取得的豐功偉績就是最好的論據。在第三課“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機融合建黨百年,黨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歷史功績,讓學生深刻領悟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對于黨歷史功績的梳理,可以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社會建設的維度,也可以從國內和國際、中西對比的維度,既可以選取歷史上的偉大成績,也可以選取當前扶貧、抗疫、航天等重要成果。事實勝于雄辯。通過多維度地展示黨的功績,可以讓學生在感知中國共產黨“能”的過程中感悟中國共產黨“行”,在體會社會主義“行”的過程中,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
思想就是力量。思想理論的充實程度影響著教學的深度和厚度。我們教學的目的不是單純講黨史故事,而是幫助學生挖掘故事背后蘊含的思想,引領學生解讀百年大黨永葆青春的密碼,凸顯思想政治課程的思想性、科學性和時代性。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歷時方式,闡述不同社會形態更替的過程、不同國家發展的道路,以此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為了更好地實現課程目標,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深度,需要教師講清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理論,講透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實踐中一系列創新性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特別是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些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和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是引領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偉大勝利的思想指南。在解讀***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思想這一理論成果時,教師可以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的內容進行整合。
實踐是變化發展的,理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到與時俱進。例如,《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用“十個明確”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做出全面概括,這是繼黨的十九大報告之后,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八個明確”的豐富和理論創新。教師要及時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補充講解,通過對理論創新的解讀,讓學生深刻理解理論源自實踐又指導實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鮮活的時代特征,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引領時代之變,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明確提出,思想政治課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黨的百年歷史,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構建過程,是我黨一部經典的紅色精神的傳承史。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形成了“紅船”精神、長征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塞罕壩精神、抗疫精神等,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難得的精神寶藏。在進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偉大的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章節教學時,可以適當地挖掘這些優秀的紅色精神資源,講述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精神追求,詮釋民族精神的時代價值,讓青年學生在與先進人物隔空對話的同時,感受中國共產黨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感受共產黨人革命的理想信念和奮斗激情,在偉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在先進人物的感召下,增強學生接力奮斗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勇做新時代的弄潮兒。這樣“學史崇德”“學史增信”“鑄魂潤心”的教育效果會更為突出。
高中思想政治課是提高學生核心素養,增強學生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的綜合性、活動型課程。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遵循學科邏輯和實踐邏輯統一、理論知識與生活關切結合的構建原則,從學生生活實踐出發,以探究活動為手段,提出具有辨析性或引領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歷練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從而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清晰領悟課程構建意圖,轉變思想政治課就是“老師教教材知識,學生背書本觀點”的落后思想,牢固樹立新課程理念和大思政觀,把傳授小學問轉化成育人大智慧,把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實踐大講堂有機結合起來。首先,拓寬教學場域,活化教學載體。文化育人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載體,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僅要依托教材這一重要的教學資源和載體,還要打破時空局限性,將課堂搬到農村、社區、紀念館、展覽館等場所,通過參觀、實地走訪、體驗參與等方式,了解中國共產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識,發揮教育基地等物質載體的育人作用。其次,有針對性地對接學生日常教育活動。
學校德育部門定期舉行主題教育活動,思想政治課堂可以與這些活動相結合,課堂內外聯動,以重大紀念活動,比如馬克思誕辰、建黨、改革開放、新中國成立等周年慶典活動、黨的代表大會召開等為契機,開展主題演講、辯論、志愿服務等活動,在活動中強化辨析,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最后,開展研究型學習活動,布置開放性作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成果檢驗不應局限于書面測試分數,更應注重其在看待和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因此,教師需要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可以是閱讀性作業。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閱讀一些優秀作品,例如《共產黨宣言》《資本論》《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談治國理政》《中國共產黨歷史》等,也可以是研究性作業。
思想政治學科教師可以與歷史學科教師聯手,共同作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導師,開展關于黨史學習教育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可以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建黨百年歷史中的人物、事件或者革命文物、紅色旅游勝地等進行研究,最后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自主研修過程中,學生能更為深刻地認識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不斷增強歷史定力,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教師也可以以當前黨的重要方針、政策、會議以及關系民生的重要舉措為情境,開展時政微寫作等活動,讓學生在評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感受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培養愛黨愛國之情。
總之,高中思想政治課務必要融入黨史學習教育,講好黨的故事。正如***總書記所說,要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
猜你喜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課中國共產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散文詩(2022年13期)2022-07-29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當代陜西(2021年16期)2021-11-02談初中政治課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甘肅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中國共產黨100歲啦小天使·一年級語數英綜合(2021年8期)2021-08-17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巧設導入,精彩課堂——淺析政治課導入的幾點見解人間(2015年10期)2016-01-09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人間(2015年22期)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