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世界遺產地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

時間:2023-07-17 09:10:02 來源:網友投稿

孫華貞,張 慶,林開淼,郭偉鋒

(武夷學院 旅游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鄉村民宿依托旅游目的地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優化發展,為旅游目的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力推動鄉村振興。近年來,隨著武夷山鄉村旅游發展,武夷山鄉村民宿數量得到快速增長。目前,武夷山鄉村民宿分布存在比較明顯的區域差異性,且在規劃與建設過程中,存在資源利用不當、布局不合理等問題。有效分析其空間格局、影響因素,對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布局的優化策略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目前國內外關于民宿研究涉及多個領域,研究視角不同,側重點不同。國外學者將民宿界定為“B&B”“homestay inn”或“family inn”,國內大多數研究將民宿稱為“農家樂”“家庭旅館”[1-4]。隨著民宿行業不斷完善發展,研究領域涉及較廣,國外民宿研究側重于民宿運營管理、民宿銷售等[5-9]。國內民宿行業起步較晚,相關研究主要集中于服務質量、民宿設計、民宿旅游者體驗等[10-16]。關于民宿空間分布的研究也有涉及[17-20],且研究結果表明民宿空間分布呈現集聚特征發展,集聚形成機制以及影響因素有相似之處。但受區域經濟、旅游業發展,以及地方文化要素的制約,區域民宿空間分布形成機制也具有自身特點。因此,鄉村民宿空間分布仍值得我們研究。另外,大數據平臺的應用,線上民宿平臺開始走進消費者的視野,為獲取民宿以及更全面的研究數據提供了可能。鄉村民宿發展模式差異化探尋,對其他旅游目的地鄉村民宿發展有一定借鑒作用。

本文聚焦武夷山鄉村民宿發展空間過程,從最鄰近點指數、橢圓形標準差、核密度、緩沖區4個方面出發,運用GIS軟件對采集到的鄉村民宿數據進行空間分析,揭示武夷山鄉村民宿時空格局、演變和布局分布特征,探尋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分布影響因素,不僅拓展傳統接待業空間發展的研究內容,為鄉村民宿發展提供空間統計依據,而且能為鄉村民宿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 研究區概況

武夷山市位于東經117°37′22-118°19′44、北緯27°27′31-28°04′49,福建省北部,處于閩、贛兩省交界處,市域面積2 813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街道)。1999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23處、全國4處之一的雙遺產地,是全國首批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城市之一、第二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武夷山國家旅游度假區位于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主景區東面,總面積13 平方公里,與武夷街道區域范圍基本吻合。鑒于武夷山旅游目的地資源分布、游客流量、空間數據的獲取難易程度以及民宿產業發展情況,本研究區域以武夷山旅游度假區為主核,同時涉及周邊3個鄉鎮(五夫鎮、興田鎮、星村鎮)、3個街道(武夷街道、崇安街道、新豐街道)(圖1)。

圖1 樣本地區位置及范圍

2. 數據來源與處理

武夷山鄉村民宿基本數據來源于武夷山市工商管理局、文體旅局以及南平市民宿協會對武夷山市民宿統計數據,截止到2020年4月底,武夷山市共計各類民宿308家,民宿數據信息涵蓋了民宿名稱、地理位置、開業時間、市場均價等。通過攜程旅行網、途家民宿、小紅書、飛豬等網絡渠道搜索以及面對面訪談的方式,進一步完善民宿相關信息,并篩選數據缺失較多的民宿,共獲得269家。通過百度地圖開放平臺中坐標拾取器中確定各民宿的POI信息,以此為基礎繪制武夷山鄉村民宿點數據空間分布(圖2)。

圖2 2020年4月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分布

房間價格是衡量旅游住宿業企業等級規模的關鍵指標之一。本文借鑒張海洲[21]關于民宿價位分類標準,結合武夷山民宿產業發展情況,將武夷山民宿劃分為高檔民宿1 000元/(間·晚)及以上、中檔民宿400~1 000元/(間·晚)、低檔民宿0~400元/(間·晚)。整理搜集到的數據,得到武夷山高中低檔民宿分別10、70、189家。

3. 研究方法

(1)最鄰近點指數分析。點狀要素空間分布呈現聚集、均勻和隨機三種類型,其中均勻分布最鄰近距離最大,隨機分布居中,集聚分布最小。最鄰近距離是指民宿點之間在地理空間中鄰近水平的地理指標,最鄰近點指數能夠很好的反應點狀要素的地理空間分布特征,計算公式如下:

(1)

(2)

式中,A為區域面積,n為研究對象的數目。

(2)標準差橢圓分析。標準差橢圓法是分析空間分布性特征的經典方法之一。橢圓的大小反映空間格局總體要素的集中程度,偏角(長半軸)反映格局的主導方向。其計算方法如下:

(3)

(4)

(5)

(6)

(3)核密度估計。核密度估計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 在概率論中用來估計未知的密度函數,是分析點要素或線要素空間分布模式的一種非參數估計方法,采用核密度分析方法,可以直觀揭示武夷山民宿的空間集聚特征。

(4)緩沖區分析。緩沖區分析是指以點、線、面實體為基礎,自動建立其周圍一定寬度范圍內的緩沖區多邊形圖層,然后建立該圖層與目標圖層的疊加,進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結果。它是用來解決鄰近度問題的空間分析工具之一。鄰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間中兩個地物距離相近的程度。

公式定義為:B={x|d(x,o)≤L}

(7)

式中,B為緩沖區;
d為x與O之間的距離;
L為緩沖距。

1. 武夷山鄉村民宿時空總體格局變化

從圖3可以發現,武夷山鄉村民宿在樣本區域里均有分布,其中武夷旅游度假區民宿數量較多,分布更為集中。2015年武夷山出臺了《武夷山民宿管理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提出武夷山民宿標準規范,有效推動了武夷山民宿的快速增長。2016-2020年4月武夷山鄉村民宿整體數量上呈持續增長態勢,2016年年增加數量超過70家,增幅達61.11%,2017年新開業民宿數量達38家。從不同檔次的民宿數量上來看,武夷山鄉村民宿業以低檔民宿為主,但自2017年開始形勢有所轉變,低檔民宿增長比例開始出現緩滯,中檔民宿數量增長速度加快并超過低檔民宿。

圖3 2016-2020年4月武夷山鄉村民宿時間變化趨勢

通過標準差橢圓對不同時期不同檔次的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位置及中心進行分析,進一步探討武夷山鄉村民宿區位分布方向上的時空演變規律(圖4)。從分析結果可看出,2016—2020年分布范圍不斷擴大,均值中心發生小范圍移動,體現了武夷山鄉村民宿環繞主風景區集聚和逐漸向外圍擴散的空間發展特征。3個時期的標準橢圓長半軸方向大致相同,此空間分布趨勢與武夷山主要干道走向保持一致。

圖4 2016、2018、2020年武夷山鄉村民宿標準差橢圓

2. 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集聚過程

借助ArcGIS軟件的空間分析工具箱,計算2016、2018、2020年3個不同時期武夷山民宿最鄰近指數和核密度分布,以揭示武夷山鄉村民宿時空演變特征(圖4)。經計算得出,在P=0的顯著性水平下通過檢驗,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分布具有明顯集聚特征。結合平均最近鄰距離分析(表1),發現民宿整體平均最近距離由1 215米減少到894.68米,2016-2020年武夷山民宿的集聚程度由簡單集聚到強烈集聚,集聚程度也呈現出快速提升的特征。進一步對比2016、2018年和2020年的民宿集聚核心區,可以發現武夷山鄉村民宿在2016年形成了“蘭湯村-三姑區-南源嶺-星村鎮”主要的民宿空間分布格局,2017年開始出現了空間擴散現象,形成武夷水莊民宿集聚區,到2019年,形成了杜壩村、五夫鎮民宿小規模新集聚區,同時也有往武夷山北站區域擴散的趨勢。整體來講,武夷山民宿以度假區聚集點為核心,沿武夷山度假區外圍低密度方向和公路交通方向進行擴散。

表1 2016-2020年武夷山民宿的集聚變化

3. 武夷山鄉村民宿集聚特征分析

從圖5看,武夷山鄉村民宿在三姑旅游度假區,以及鎮域周圍有明顯的集聚現象。武夷山鄉村民宿整體上形成了“三姑區-興田片區-星村片區”集核的環武夷山旅游度假區的帶狀核心集聚區,并在鄉鎮、街道區域周圍形成了多處點狀集聚的民宿區集核。

圖5 2016、2018、2020年武夷山民宿核密度分析

從圖6看,不同檔次民宿在整體密度上存在一定差異,集聚的空間特征具有自己的特點。低檔次民宿空間分布涉及面積較廣,形成倒“一帶二面”的集聚空間分布特征,包括了四個集聚區:南源嶺集聚區、星村鎮集聚區、五夫鎮集聚區、杜壩村集聚區。中檔次民宿形成了“三點一面”集聚空間分布特征:蘭湯集聚區、三姑區集聚區、武夷水莊集聚區。高檔民宿形成“二面”的空間集聚區,由于武夷山高檔民宿數量有限,主要分散在蘭湯民宿集聚區和武夷水莊民宿集聚區。

圖6 2020年武夷山低中高檔次民宿空間分布密度

本文借鑒旅游住宿業以及民宿空間分布形成影響因素的相關文獻[21-26],結合武夷山鄉村民宿時空分布特征及演化特征,選取自然條件、旅游景點、交通區位、政府政策、市場發展需求5個方面分析武夷山民宿空間集聚形成影響因素。

1.自然條件

地勢地貌是民宿選址參照的重要屬性。武夷山地勢較為平緩,生態環境良好,這一特征符合現代旅游者對生態自然環境、景觀環境私有化、放松靜心的需求。地勢變化導致氣候環境、生活環境的差異,進而又影響到民宿空間形態、功能特征和外部的環境品質。采用Arc GIS 軟件空間分析工具箱的表面分析和提取分析,基于DEM數據提取各民宿的高程信息,分析不同高程的民宿數量分布(圖7、圖8)。武夷山區域平均海拔在617.21米,93%的民宿在100~200米高程區間內,低于武夷山居民點的平均海拔210米。民宿的平均坡度為19.96度,民宿整體趨向于低海拔平緩地勢集聚。

圖7 武夷山鄉村民宿與高程的關系

圖8 武夷山鄉村民宿與坡度的關系

2.旅游景區

旅游景區與民宿業發展具有緊密的互動關系,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民宿分布形態提供了基本保障。旅游資源的等級、規模與類型對民宿業空間集聚的影響十分明顯,旅游資源吸引力越大,相應的游客市場為民宿業市場提供的可能性就越大。借助特色的旅游資源,武夷山鄉村民宿集聚演變特征也較為凸顯。研究以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數量為民宿吸引力的指標,以3千米景區緩沖區,進行探討民宿空間分布與旅游景區關聯。從圖9可以看到,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分布與旅游景區關聯密切。在民宿業發展初期,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分布以旅游景區資源為核心,圍繞武夷山主景區、武夷山大紅袍劇場、武夷山茶博園等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分布,并形成了蘭湯民宿集聚區、南源嶺民宿集聚區。之后隨著武夷山旅游資源深入挖掘,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數量增加,武夷山民宿位置規劃有所變化,形成了五夫鎮民宿集聚區。研究還發現,部分民宿位置距旅游景區較遠,但民宿檔次偏高。這表明了民宿越來越重視給客人營造的私密性和階層區隔式空間氛圍,越傾向于在擁有素凈優雅、返璞歸真、安靜舒適的自然環境地區分布。檔次較高的民宿將生活方式與文化、情懷融于一體的旅游休閑綜合體,可作為旅游目的地,傾向于遠離旅游景區。

圖9 武夷山鄉村民宿與旅游景區緩沖區分布

3.交通區位

可進入性或可達性是制約民宿經營發展的關鍵因素,交通便利是影響消費者選擇住宿位置的重要因素。交通區位因素是指客源地到民宿的空間距離及可達程度,交通區位集聚是指民宿沿著交通便利的地區形成集聚現象。根據圖10,不論是鄉村民宿集聚區域還是其他較為稀疏的鄉村民宿發展區域,在空間上大多數民宿沿著交通干線分布,省道和國道在鄉村民宿集聚的過程當中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國道、省道、高速公路交匯之處鄉村民宿集聚程度更高,高速公路在其中的作用相對較弱。就城市市內交通而言,對不同鄉村民宿集聚區域之間的連通作用更為明顯,交通網絡空間越密集、交叉道路越多,民宿的聚集可能就越大。鑒于武夷山旅游資源分布特點,以及旅游地客源群體,消費者往往選擇自主性更強的自駕出行方式,更注重自駕的可達性,強化了省道在鄉村民宿旅游中的連通作用。

圖10 2020年武夷山交通干道與民宿關系分布

4. 政府政策

民宿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支持,各地根據自身情況推出一系列管理辦法或實施意見等,推動了民宿項目的誕生或轉型升級。與此同時,政府在民宿業公共體系、體系政策方面更多地施加影響,為民宿村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南源嶺村位于興田鎮東北部,離鎮區所在地20公里,離度假區1.8公里,是武夷山市南大門。2005年武夷山市政府因修路拆遷規劃,將原有村民遷至現在的南源嶺村。2008年武夷山旅游業顯示出較好的發展態勢,為了提升武夷山度假區主景區知名度,吸引大量客流,政府主動協助完善旅游相關配套設施。2014年在全國武夷山旅游民宿發展下,提出了為迎接武夷山旅游大發展,武夷山市政府引導南源嶺村民宿,給予財力政策傾斜,鼓勵當地村民參與民宿經營,并設有南源嶺民宿協會,發展南源嶺民宿,截至2020年4月,南源嶺民宿數量達50多家。在攜程網武夷山游客住宿位置區域評價中,南源嶺民宿集聚區有“武夷山第一民宿村”的稱號,是眾多游客選擇的最佳位置。

在政策方面,武夷山文體旅局2015年頒布了《武夷山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對民宿名稱、房間數量,經營范圍等給出規范標準。2018年修訂了民宿管理暫行辦法,對民宿申報、經營范圍、房間數量、消防標準等方面制定了標準,簡化民宿注冊申請批準程序,最大限度地為民宿發展擴展政策空間。2019年以來,武夷山市文體旅局與媒體行業又聯手推出“武夷山最美民宿”評選活動。一系列的文件與政策積極推動武夷山民宿的健康持續發展與集聚。

5. 市場發展需求

客源需求是民宿發展的關鍵要素,市場需求變化是形成民宿空間集聚特征的首要因素。因此,該文市場因素主要從旅游目的地發展水平、消費者行為需求兩個角度探討。

(1)旅游目的地發展水平。旅游目的地發展水平,是吸引外來旅游要素集聚的重要影響因素,特別以消費實力、消費層次、消費習慣方面對外來旅游資金、項目具有吸引力。民宿是旅游住宿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受旅游業發展水平的制約。

武夷山是福建省乃至我國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集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國家公園等眾多世界級、國家級等頂尖品牌于一身。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資源條件,促使旅游業快速發展,客源市場群體多元化,帶動了武夷山住宿業發展,為武夷山民宿空間集聚提供了客源保障。2019全年共接待旅游總人數1 625.66萬人次,同比增長7.3%,旅游總收入359.11億元,同比增長16.5%。隨著武夷山旅游產業高品質發展,個性化市場發展凸顯,滿足多樣化需求的住宿業民宿應運而生,并形成以民宿為主住宿地,向周邊景區開展旅游活動的旅游線路。從目前的民宿空間集聚區來看,杜壩民宿集聚區受該因素影響最大。因此,旅游目的地發展形勢為民宿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影響著武夷山民宿空間分布及集聚。

(2)消費者行為需求。消費者行為空間特征以其主要表現和從眾行為對區域民宿空間分布有深遠影響。個人或企業對民宿的傾向取決于心理偏好、社會經濟地位等,這些因素在消費者進行決策時從靜態和動態上表現出來的特征。從武夷山鄉村民宿檔次空間分布時空特征來看,早期武夷山鄉村民宿點屬于分散發展,消費者要求不高,民宿經營者自發經驗,因是自家居住房屋方式,經營能力要求不高。隨著武夷山旅游及民宿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民宿村,民宿村公共服務與基礎設施不斷整合,民宿業主開始追求集聚效應,目前武夷山擁有杜壩民宿村和南源嶺民宿村。武夷山民宿進入集聚階段,消費者對消費產品質量要求增加,民宿產品與服務質量也相應地需要提升,低檔民宿增長比率降低,中高檔民宿增加幅度較大,并在空間分布上形成了新的民宿集聚,武夷水莊集聚區。民宿村內部因客源競爭越來越激烈,民宿檔次不斷優化調整,原民宿集聚區集聚效應優勢越發明顯。

1. 結論

選取武夷山269家 鄉村民宿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百度地圖開放平臺API獲取鄉村民宿POI信息,運用空間計量方法分析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分布特征。主要結論如下。

(1)武夷山鄉村民宿空間分布呈現區域性集聚,不同檔次鄉村民宿集聚呈現特征不同。早期武夷山鄉村民宿形成“蘭湯村-三姑區-南源嶺-星村鎮”帶狀集聚區。2017年之后,形成“武夷水莊”“杜壩”“五夫鎮”鄉村民宿集聚區。從武夷山行政區域圖宏觀看,武夷山鄉村民宿由“環旅游度假區帶”逐漸形成“環城市休憩帶”。

(2)武夷山民宿從開始依托武夷山旅游資源,以經營居住為主,到依托武夷山住宅資源,以小區閑置為主,再到依托鄉村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民宿,追求自然情懷,回歸民宿本質演變。從時間軸上來講,武夷山鄉村民宿發展經歷2個階段,以旅游資源為主,受政府政策因素影響較大的早期粗放型發展民宿階段和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結合交通優勢和政策優勢的精細化發展階段。

(3)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武夷山政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發展重要環節,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武夷山鄉村民宿產業從時空分布上來看,與鄉村旅游相融合,發展時間軸一致,有利于帶動鄉村振興。

(4)武夷山鄉村民宿集聚特征形成受自然條件、旅游景區資源、交通區位、政府政策、區位經濟發展多方面因素綜合影響,鄉村民宿發展不同時期,因素影響程度不同,且有所差異。鄉村民宿發展早期受政府政策、旅游景區資源引導,逐漸受社會資本、市場發展需求影響較大,而交通區位因素貫穿整個民宿發展階段。

2.研究討論

從微尺度方面研究了武夷山民鄉村民宿空間分布的地理特征,多方面分析了鄉村民宿空間分布形成影響因素,但民宿業空間分布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研究選取的指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未來的研究中還應關注不同的多元主體間(當地居民態度及參與度、文化資本、地方行業結構等)社會交互作用下對民宿分布的影響機制。另外,隨著武夷山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及鄉村旅游的大力發展,2018年武夷山大安村紅色革命旅游景點成立,這些都將為武夷山民宿空間帶來結構性的環境變化。不同檔次民宿空間分布呈現的格局及特征,未來可做進一步的詳細分析。

猜你喜歡武夷山民宿空間它們的家園——武夷山小哥白尼(野生動物)(2022年5期)2022-08-15孿生院子民宿現代裝飾(2022年2期)2022-05-23空間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說(2021年1期)2021-03-29大美武夷山公民與法治(2020年17期)2020-10-27創享空間動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選擇民宿出行的你,真的了解“它”嗎?遵義(2018年20期)2018-10-1**雨廊橋——武夷山馀慶橋紅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你是民宿達人嗎瞭望東方周刊(2017年23期)2017-06-28QQ空間那點事學與玩(2009年6期)2009-07-03空間黑龍江教育·中學(2009年3期)2009-04-16

推薦訪問:山鄉 村民 世界遺產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