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
〔內容提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其從提出到確定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再到2002年黨的十六大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歷了長期的探索過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創舉。2001—2020年,經濟體制改革穩步向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從“基礎性”修改為“決定性”,市場對價格的形成和調節作用不斷增強。20年間,遼寧逐步實現價格由市場形成的機制和更好發揮國家宏觀調控作用,居民消費價格變動逐步趨于溫和。本文對20年間遼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總體變動運行情況進行回顧,同時對價格變動運行的主要特征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有關建議。
〔關鍵詞〕居民消費價格 變動情況 遼寧
以2000年為基期(2000年為100),2001—2020年遼寧價格總水平20年總計上漲約52.8%,年均漲幅約2.1%。遼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變動運行態勢總體上由大幅波動上行逐漸轉為持續溫和上漲,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其中,最高漲幅出現在2011年,上漲5.2%;
最大降幅出現在2002年,下降1.1%;
2007—2009年出現階段性大幅波動,在連續上漲5.1%、4.6%,高位運行后,轉為持平(圖1)。
(一)“十五”時期價格總水平先降后漲,總體波動回升
“十五”時期,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指引下,我國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遼寧緊緊圍繞老工業基地振興這一主題,積極推進改革開放、結構調整及和諧遼寧建設。市場商品供應充裕,消費環境不斷完善,城鄉商品交易市場繁榮活躍。居民消費價格結束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由消費需求下降導致的下行走低態勢,開始波動上行。遼寧價格總水平各年年距比指數分別為100.0、98.9、101.7、103.5和101.4,以2000年為基期進行對比,5年總計上漲約5.4%,年均漲幅約1.1%(圖2)。
(二)“十一五”時期價格總水平漲幅沖高回落,漲勢明顯
“十一五”時期,遼寧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力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推進老工業基地振興,認真貫徹中央刺激消費、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國內外市場的變化。加之土地、資源、勞動力等要素價格剛性上漲的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體上延續了“十五”時期中后段的上行態勢,且漲幅總體較高。遼寧價格總水平各年年距比指數分別為101.2、105.1、104.6、100.0和103.0,以2005年為基期進行對比,5年總計上漲約14.8%,年均漲幅約2.8%(圖3)。
(三)“十二五”時期價格總水平漲幅連續回落,漲勢趨緩
“十二五”時期,全球經濟處在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同時,國內“三期疊加”的影響不斷深化,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為降低由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和落后產能過剩帶來的通縮風險,遼寧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同時修訂《遼寧省定價目錄》、認真貫徹《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放開價格管理權限,同步擴大市場需求和有效供給。在多重因素疊加作用下,居民消費價格較“十一五”時期,漲幅連續呈現回落態勢。遼寧價格總水平各年年距比指數分別為105.2、102.8、102.4、101.7和101.4,以2010年為基期進行對比,5年總計上漲約14.2%,年均漲幅約2.7%,總漲幅與“十一五”時期相當(圖4)。
(四)“十三五”時期價格總水平總體溫和上漲,漲勢平穩
“十三五”時期,遼寧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價格改革有針對性地進一步深化。通過繼續修訂《遼寧省定價目錄》、出臺《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合理調整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等,大力推進價費改革。政府進一步放開價格管理權限,價格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居民消費價格變動運行態勢較前期更趨于穩定,上行態勢平穩、漲幅總體溫和。遼寧價格總水平各年年距比指數分別為101.6、101.4、102.5、102.4和102.4,以2015年為基期進行對比,5年總計上漲約10.6%,年均漲幅約2.0%(圖5)。
(一)調查類別結構影響較為穩定
按消費目的歸并調查類別看,食品價格20年總計上漲約178.5%,年均漲幅約5.3%,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7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20年總計上漲約20.0%,年均漲幅約0.9%,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69個百分點。
分時期看,食品價格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總體較多,非食品價格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逐步增強。“十五”時期,食品價格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06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01個百分點。“十一五”時期,食品價格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2.57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個百分點。“十二五”時期,食品價格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37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33個百分點。“十三五”時期,食品價格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88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年均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15個百分點(圖6)。
從調查類別價格變動影響情況看,豬肉、教育服務、鮮菜、糧食、在外餐飲、水電燃料、醫療服務、鮮果和水產品價格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較大。
分時期看,豬肉、鮮菜、鮮果和水產品價格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總體相對穩定,教育服務和醫療服務價格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具有波動性,糧食價格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有明顯減弱態勢,在外餐飲價格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呈現擴大趨穩態勢,水電燃料價格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高開低走、持續減少(表1)。
綜上,20年間,食品等基本生活資料價格變動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總體上具有穩定性,起到了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受價格改革,政策性、一次性統一調整的影響,教育、醫療等服務價格變動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總體上具有隨機性。
(二)價格時序變動運行較為規律
從調查的基礎指標月環比(上月為100)運行情況看,20年間,遼寧價格總水平240個月份的月環比總體上以3月份至次年2月份的12個月為周期,進行“下降—上漲”的循環波動。按自然年劃分,每年12個月月環比總體上以“先漲后降再上漲”的“V”形規律變動運行。按月份看,3至7月份,春、夏季節,價格總水平變動降勢居多;
8月份至次年2月份,秋、冬季節,價格總水平變動漲勢居多,特別是12月份至次年2月份,價格總水平月環比漲幅總體較大。
20年間,最大環比漲幅有6年出現在12月份、有5年出現在1月份、有5年出現在2月份、有兩年出現在9月份、有兩年出現在11月份,最大環比降幅有7年出現在3月份、有7年出現在6月份、有3年出現在4月份、有3年出現在7月份(圖7)。
從各月份調查類別價格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影響的20年平均值情況看,鮮菜、鮮果、豬肉等主要鮮活食品價格各月份變動對價格總水平運行產生的影響總體較為明顯(表2)。
從數據結果來看,近些年遼寧居民消費價格變動呈現周期性特征,季節、節日因素影響突出。這表明遼寧省市場對價格形成的決定性作用在持續增強,政府宏觀調控在穩價保供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近兩年,受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艱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嚴重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總體呈現明顯回落態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科學合理運用價格手段,對于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向好具有重要作用。食品和服務價格變動對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變動運行產生的影響較大,二者或也將成為今后很長時間內影響價格總水平變動運行的重要因素。從過去20年價格變動運行的主要特征分析,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穩定糧食生產。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等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糧食生產供應,以抵御國際糧價波動對國內糧食市場的沖擊,保持市場糧價穩定。
二是確保生豬生產符合市場預期。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加大疫病防控和市場信息預警力度,提高生豬生產抗風險能力,確保市場豬肉供需關系總體穩定、價格健康運行。
三是確保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不斷。繼續抓好“米袋子”“菜籃子”負責制,以及運輸鮮活農產品免收通行費“綠色通道”政策的落實,確保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不亂。
四是加強服務價格管控。繼續做好評估、聽證,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合理進行市場價格指導,嚴格查處服務價格亂漲價、亂收費。
五是加強市場價格監控。加強對重點商品和服務價格監控,優化采集流程,提升數據監測能力,加強分析服務,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更加及時優質的數據支撐,提升宏觀調控的科學性、精準性。
(作者單位:遼寧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