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明,楊智媛,孫 樂,劉子奇
(1.鎮賚縣氣象局,吉林白城 137300;
2.大安市氣象局,吉林白城 131300;
3.汪清縣氣象局,吉林延邊 133200)
玉米不僅是人們日常食用的重要糧食作物,也是生產家畜飼料等的原材料。優秀的玉米品種具備耐旱、耐貧瘠以及適應能力強等特點,是農民種植的主要農產品。在玉米選種、種植、生長、采摘等階段,科學靈活開展玉米田間栽培管理工作尤為重要,可以直接影響玉米質量和產量。
強降雨之后,種植人員應及時查看玉米田地的積水情況,以免因強降雨導致田間積水過多,從而影響玉米正常生長。若發現玉米田間積水較為嚴重,應及時開展排水工作,以免因大面積內澇導致玉米減產。強風、強降雨等天氣會致使玉米倒伏,種植人員應及時做好培土扶直工作。
強降雨天氣過后,玉米根部和莖部比較脆弱,扶直玉米時應格外注意,以免操作不當導致玉米損傷,從而影響玉米生長。玉米倒伏情況可分為玉米根倒、玉米莖倒、玉米莖折3 種。
玉米莖部彎曲一般無需采用補救措施,隨著時間推移可自行長好,重新恢復直立狀態。當玉米根部彎曲倒塌時,要立即將玉米根部扶直,以免時間推移對玉米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在扶直期間,應對玉米根部及時培土,適當踩實泥土。
種植玉米之前,針對性選擇優良品種是玉米田間管理準備工作的重要環節。種植人員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玉米種子。可以選擇國家級或省級種子單位審定的優質雜交品種,也可以根據當地土壤情況選擇具有抗旱、抗病、穩定、豐產等特點的品種。選擇玉米種子時,盡量去具備相應資質的網點購買經過包衣處理的玉米種子,減少曬種、晾種環節,提升玉米種植整體效率和質量。同時,可以根據玉米發芽率、含有水分程度等相關指標選擇合適的種子[1]。
玉米質量和生長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玉米種子品質的影響。因此,在選擇玉米種子時,不能盲目追求高質量、高品質、高效率品種,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盡量選擇抗倒伏能力與抗病能力較強的玉米品種[2]。播種時,應選擇土壤翻耕完畢的土地,降低后續病蟲害發生概率。
玉米具有適應能力較強、根系較為發達等特點,對土壤的要求較低。但是為保證玉米品質和質量,應選擇質地適中、肥力較好、不易形成內澇、富含多種有機物的土壤,促進玉米根系生長,有效提高玉米的營養吸收能力。選擇種植土地后,要開展土地整理工作[3],盡量選擇深耕機器以及深松機器開展疏松、挖掘土壤工作,將土壤挖掘深度控制在25 cm 左右。若處于降水較少、較為干旱的年份,可適當增加耕地次數,有效保持土壤的水分含量和肥力,使土壤達到上松下實的狀態,方便玉米田間管理期間的除草、滅茬工作,有效提升玉米種植質量和效益。
整地工作完成后,可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機肥開展施肥工作,補充適量過磷酸鈣、尿素,提高土壤肥力[4]。同時,可覆蓋有機可降解伏地膜,使用先進的壟溝種植、膜面集雨、覆蓋抑蒸等融合技術進行覆蓋,滿足玉米正常生長的溫度需求。在一些較為干旱的地區種植玉米時,覆蓋地膜能有效減少水分蒸發,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玉米地土壤情況,還能在強降雨時及時排除積水,降低發生內澇災害的概率,有效提升玉米種植質量和效益[5]。
絕大多數情況下,玉米種子在溫度為7 ℃左右的環境下即可生根發芽,但是生長速度較為緩慢,容易受到病菌侵害。在溫度為11 ℃左右的環境下即可正常發芽,在溫度為27 ℃左右的環境下玉米種子生長速度最快。因此,當溫度在10 ℃以上時可以正常播種,種植時間一般在每年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
播種玉米時,應適時趁墑播種,工作人員要以保墑為主。種植期間墑情不好會直接影響玉米出苗效果。玉米種子播種量控制在15~20 kg/hm2,玉米播種深度在4 cm 左右,將地壟之間距離控制在50 cm 左右,玉米植株株距最好為23~25 cm。播種時可使用統一滾筒播種器播種。
種植人員應提高對田間管理栽培技術的重視程度,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產量和質量。完成整地播種工作以后,玉米種子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即可正常出苗。但出苗后易受到環境溫度、種子品質、種植方法、種植技術等多種因素影響,出現缺苗情況。因此,玉米出苗后要及時查苗,發現缺苗應第一時間補種。補苗時,一般在陰天、雨天的早晨選擇壯苗補苗。補苗工作完成后要及時澆水,有效縮短玉米緩苗時間,保證玉米整體存活率。
一般在4 葉期左右開展間苗工作,根據種植玉米種類和間距靈活間苗,有效保證間苗工作效率,提升玉米苗質量。一般在玉米6 葉期左右開展定苗作業,最好在晴天進行,本著“保留強壯去掉弱小、保留健康去掉疾病、保留整齊去掉雜亂、保留品種良好去掉質量較差”的原則,有效保證玉米植株均勻,沒有病蟲害。
4.1 除草
在玉米苗生長階段,應至少完成3 次以上的苗圃除草工作[6]。第一次清除雜草時間為玉米定苗之前,中耕深度最好為4 cm 左右,以免出現擠壓玉米苗的情況。第二次與第三次清除雜草最好在拔節前,中耕深度一般為10 cm 左右。中耕玉米田時,可以借助化學藥劑輔助的方法除草,例如合理勾兌拉索乳劑與水,將其均勻澆灌在玉米田間,減少玉米田間雜草數量,有效保障玉米所需的養分。
4.2 灌溉
玉米苗生長階段所需水分較少,若不是處于特別干旱時期,不需要特地灌溉,以免灌溉水分后降水導致玉米苗受到影響。另外,在玉米種植期間應施入適量肥料,確保底肥相對充足,為玉米苗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若是在較為貧瘠的土地種植,可在生長期間適時追加氮肥,從而有效保證玉米苗養分充足,促進玉米苗健康生長[7]。
4.3 去除分穗
玉米拔節之前會出現許多分穗,這些分穗一般不會形成玉米棒。為避免眾多分穗在生長期間爭奪主穗的營養,影響玉米正常生長,要及時去除分穗,但要注意去除手法,以免在操作過程中對玉米主莖造成影響。一般在玉米小喇叭口時期進行穗期中耕,在大喇叭口與小喇叭口期間中耕1 次,可略微拉大行與行之間的距離,從而有效避免在操作過程中傷到玉米根系。
4.4 施肥
玉米生長中后期階段容易受強降雨、陰雨以及干旱等多種天氣影響。在玉米田間管理時,種植人員應及時觀察天氣變化,基于玉米實際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施肥方式,促進玉米健康生長。玉米苗期出現強降雨天氣時,容易出現肥料溶解速度過快的情況,導致肥料無法發揮其實際作用。對高產地施肥時,可以在抽雄期到吐絲期補充肥料,但施肥量不可過多,應以氮磷鉀肥為主。如果玉米田間有滴灌帶,可進行多次滴灌補肥,從而有效提高玉米苗質量[8]。
玉米苗拔節期間應進行第一次施肥,肥料施用量不能超出相關標準,以免導致玉米莖生長速度過快,引發玉米倒伏現象。玉米苗大喇叭口期,吸收營養速度明顯加快,可追加尿素150~200 kg/hm2,若追肥之后仍不足,可靈活噴灑葉面肥,有效降低對葉片的影響程度。
4.5 合理使用化控技術
玉米生長發育中后期,田間管理工作對其生長具有重要作用。種植人員應采取多項技術,提升田間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使用化控技術可以避免玉米出現倒伏現象,提高玉米產量。當前,克服玉米倒伏問題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通過育種手段,培育根系發達、莖稈堅韌、植株較矮的抗倒伏品種。二是采用化學調控措施降低株高和穗位高,使玉米植株的重心下降及受風面積減小,增強莖稈的抗倒伏能力。玉米化控抗倒伏劑較為普遍,主要有多效唑類、乙烯利類、縮節胺類、矮壯素類4 類[9]。
玉米苗拔節之后應及時開展培土、開溝工作,深度控制為9~10 cm。有效蓄水保墑,翻壓雜草能促進玉米苗根系生長,減少玉米苗倒伏的情況。玉米苗生長到拔節期之后,對水分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玉米抽穗期間需要養分、水分較多,該時期出現干旱現象或者土壤中水分較少時,會嚴重影響玉米生長速度和質量,從而影響農民的經濟效益[10]。
防治玉米病蟲害時,應秉持“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將新技術與田間管理辦法相結合,對玉米田間多種病蟲害進行有效預防和治療。玉米苗生長階段,影響其生長的主要病蟲害有玉米苗斑病、銹病、蚜蟲、玉米螟蟲、絲黑穗、粗縮病等[11]。
玉米苗斑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嚴重時會影響玉米葉鞘、玉米包葉以及果實等。針對玉米苗斑病,種植人員應選擇具有病菌抗性的玉米種子,或者盡早播種,錯開患病時間。感染玉米苗斑病后,可以科學配比多菌靈粉劑與水,在發病早期均勻噴灑,每間隔8 d 噴灑1 次。玉米苗絲黑穗病主要為害玉米雌穗和雄穗,若發病嚴重會影響玉米產量和質量。針對該病害,種植人員可以使用立克秀濕拌種劑拌種,或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同時,要定期檢查和管理玉米苗,發現病株及時摘除,將患病風險降到最低。
感染粗縮病后,與正常莖相比玉米莖較為矮小,會嚴重影響玉米質量。種植人員可使用針對性較強的殺蟲劑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有效提升玉米抗病能力。銹病主要為害玉米葉片、苞葉等,并在其表面形成孢子,從而導致玉米葉片陸續干枯,最終致使玉米植株死亡。銹病發病初期時,種植人員可以噴灑三唑酮可濕性粉劑,每間隔10 d 噴灑1 次,連續噴灑可有效抑制病菌擴散。地下害蟲主要有金針蟲、蠐螬等,會對玉米造成嚴重危害。種植人員可在玉米播種前對土壤噴灑辛硫酸溶液。
種植人員應在玉米抽穗前后適當施加攻粒肥,在玉米抽穗之后施加肥料可有效提升玉米結實率,從而確保玉米整體質量較好。玉米開花期至成熟期需要大量水分,為滿足玉米正常生長需要,在玉米田地缺水干旱情況下可適時灌水[12]。
強降雨天氣玉米田間可能出現內澇現象,種植人員應做好挖溝排水工作,避免玉米生長受到影響。玉米成熟后應及時收獲,收獲過晚會導致玉米粒脫落,收獲過早玉米沒有完全成熟,會導致其產量和質量下降。種植人員應在玉米授粉之后50 d 左右、玉米苞葉枯黃并且松動、玉米植株綠葉逐漸脫落后收獲。在此期間玉米顆粒飽滿,產量較高,質量較好,經濟效益較強,是最佳收獲時期。
如果玉米主莖生長正常,但種植密度過大,種植人員可在玉米長到9~11 片葉時采取相關措施,避免中后期出現倒伏、斷梗的情況。同時,可使用高地隙噴霧機或飛機開展作業,縮短上穗節長度,保證苗木種植密度合理、玉米株高為70 cm 以上。玉米生長速度過快、主莖過大、穗位過高容易產生倒伏,種植人員需化控防倒伏。
飼用玉米種植密度普遍比其他種類間隔緊密,為保證飼用玉米供求時間較長,可以錯開高峰期播種,播種時間大概為15 d 左右。飼用玉米種植密度較大,生長期間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種植人員需合理施肥,促進玉米健康生長。種植飼用玉米時,應與其他種類玉米分開,避免其受到普通玉米授粉發生異變,進而降低產量和質量。
北方地區玉米10 月上旬即可完全成熟。收獲玉米之前,需保證玉米經過長時間晾曬,待玉米果穗徹底風干脫離,以免因收獲時間過早損傷玉米果皮。當玉米顆粒水分含量降低到24%以下時,可開展玉米棒脫粒處理工作,當玉米顆粒水分含量在24%以上時,應于立秋后或次年開展玉米棒脫粒工作。當玉米顆粒水分處于11%以下時,應將其放入干燥倉庫中貯存,并定期檢查,做好防潮、防治老鼠、防治昆蟲等工作。
若想從根本上提升玉米產量和質量,實現玉米種植經濟最大化、社會效益最大化,就要提高對玉米田間管理技術的重視程度。在種植玉米過程中,有效使用玉面田間管理技術,能確保玉米種植、生長、采摘過程合理化,降低病蟲害對玉米的危害,使玉米具備抗倒伏、抗旱等優點,為種植人員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猜你喜歡玉米種子強降雨田間管理不同條件下對濟寧地區玉米種子萌發特性的研究農業知識(2022年9期)2022-10-13無花果田間管理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強降雨過后 田間自救指南來了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影響玉米種子發芽率的因素及對策種子科技(2022年24期)2022-02-11夏季中藥材田間管理做好這五點今日農業(2021年12期)2021-11-28初夏馬鈴薯 田間管理抓哪些今日農業(2021年11期)2021-11-27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1-11-26玉米種子生產存在的問題及管理辦法現代農業(2016年5期)2016-02-28生物活性水對玉米種子萌發及幼苗生長的影響長江蔬菜(2014年20期)2014-03-11浙江經受第五輪強降雨的嚴峻考驗浙江水利科技(2010年4期)201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