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三伏灸、三伏貼聯合黃芪建中湯對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臨床結局質量研究*

時間:2023-07-12 17:50:03 來源:網友投稿

沙志惠 王捷虹** 王倩 尤金枝 李力 龔珊珊 于勇

(1.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2.西安市中醫醫院,陜西 西安 71000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是由各種原因引起不同類型胃黏膜病變。中醫認為,它屬于“胃痛”“痞滿”范疇,病因包括飲食情緒失調、外邪犯胃、先天性脾胃虛弱;
病位在胃,與肝脾相關;
病機包括胃黏膜受損、脾胃升降失調、胃氣受阻、不通則痛[1]。脾胃虛寒型最常見,表現四肢冰涼、胃脘不適、納差乏力、惡心嘔吐等[2]。它的發病率居胃病首位,病程長,易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質量及情緒、睡眠[3]。研究表明中醫外治法可緩解癥狀,提高工作、生活質量,但臨床觀察隨訪時間短,復發率仍存在[4-6]。基于“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原理,冬病夏治應用肺系疾病較多,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報道偏少[7-8],三伏灸、三伏貼聯合黃芪建中湯對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臨床結局質量研究效果好,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9年7月12日—2021年8月19日,選取符合中西醫診斷為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66例門診患者,采用數字表法隨機分2組,各30例,脫落6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
年齡27~60歲,平均年齡(40.56±3.25)歲;
病程 6~37個月,平均病程(24.46±2.35)個月。治療組:男11例,女19例;
年齡29~62 歲,平均年齡(41.86±3.12)歲;
病程 7~39個月,平均病程(24.13±2.34 ) 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申請,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9]參考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7)。

1.2.2中醫診斷標準[10]參考慢性胃炎中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

1.3納入標準 (1)年齡18~65歲;
(2)符合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的中西醫診斷;
(3)近1月未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
(4)精神意識正常,能夠配合本研究設計的所有問卷調查、預后調查;
(5)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4排除標準 (1)急危重癥者、心肺功能不全者、精神異常者、腦梗偏癱、糖尿病或伴有并發癥等;
(2)妊娠期、月經期;
(3)體質虛弱,對熱敏感;
(4)磕碰后易出血及皮膚病;
(5)對中藥餅、膠布、艾煙過敏、近1月接受系統治療;
(6)病理結果診斷或考慮癌癥者。

1.5脫落標準 對本研究治療方案拒絕且依從性差,中途采用其他治療方案藥物或放棄者。

1.6治療方法

1.6.1對照組 給予黃芪建中湯加減聯合三伏貼治療。黃芪建中湯中藥處方:炙黃芪20 g,白芍10 g,桂枝10 g,生姜 10 g,大棗10 g,飴糖10 g,黨參10 g,炒白術10 g,干姜6 g,甘草6 g。便溏者可加炮姜炭10 g,炒薏苡仁6 g;
畏寒明顯者可加炮附子10 g。共21付,每日1付,早晚溫熱口服,頭、中、末伏均服用7天停藥,連續就診服藥3年。三伏貼取穴:雙側天樞、脾俞、腎俞,辨證用溫胃止痛貼(高良姜,川芎,木香,砂仁,吳茱萸,徐長卿,醋元胡,佛手,黃連等),貼敷6~8小時,干預時機頭、中、末伏第1天,連續3年。治療期間規律飲食切忌生冷寒涼煎炸油膩,戒酒戒煙戒郁怒。

1.6.2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三伏灸,選穴:神闕、中脘,進行雙穴位艾灸,辨證用溫中散寒藥餅(高良姜,木香,砂仁,吳茱萸,醋元胡,佛手,炒白芍等),干預時機同三伏貼。將中藥打成200目粉,用姜汁、醋、蜂蜜等調和成藥團,制作成直徑4 cm厚度0.3 cm的藥餅。選穴,放藥餅,鋪防燙傷治療巾(專利號:201920024115.2),放置艾柱(底32 mm×高30 mm,3 g絨),每個穴位灸三柱,共0.5小時。操作中,每個艾柱燃盡后及時去除艾灰,觀察皮膚變化情況,三柱結束后再次觀察皮膚變化情況,余注意事項同對照組。

1.7觀察指標

1.7.1臨床療效判斷標準 尼莫地平法計算,療效指數(%)=(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①臨床痊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
②顯效:癥狀明顯改善;
③有效:癥狀明顯好轉;
④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有效=(痊愈+顯效+有效)/n×100%。

1.7.2睡眠指標[11]阿森斯失眠量表(Ascension Insomnia Scale,簡稱AIS)是測試患者對睡眠自我感受,本量表共有8個條目,①記為0分,②記為1分,③記為2分,④記為3分,得分范圍0~24分,若得分<4分,不存在睡眠障礙;
4≤總分≤6,可以失眠;
總分>6,失眠。治療前與治療后識別二維碼進行量表填寫。

1.7.3慢性胃腸疾病患者報告臨床結局測量量表[12]該量表包含35個條目,每項分為5級,最高4分,最低0分,得分越高代表癥狀越重,包括反流、消化不良、全身狀況、排便異常、心理、社會功能6個維度。治療前與治療后識別二維碼進行量表填寫。

2.1臨床療效 治療組治療第1、2、3年臨床總有效率分別是90%、93.3%、96.7%,對照組治療第1、2、3年臨床總有效率分別是83.3%、90%、93.3%,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睡眠指數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第1、2、3年評分均降低,但治療組降低更加顯著,與同期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AIS評分比較分)

2.3臨床結局質量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第1、2、3年評分均降低,但治療組降低更加顯著,與同期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臨床結局質量評分比較分)

冬病夏治理論最早來源于《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13]”。研究者基于該理論探討肺系[14-16]、脾系[17-18]等疾病療效,對臨床指導有一定意義。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表現為全身、肢體畏寒,導致經絡不通、病程纏綿且易反復發作,易在冬季陽氣虛弱時發病,三伏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之時,因此本研究使用三伏灸、三伏貼聯合口服黃芪建中湯等綜合方法來趁機治療,其藥物成分高良姜、木香、砂仁、吳茱萸等辛散溫熱之藥以溫胃祛寒,調整脾胃升降氣機。治療組治療第1、2、3年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根據傳統的天干地支紀元法推算,“三伏天”每伏的第1天皆為“庚日”,第2天皆為“辛日”,天干與陰陽五行對應:庚辛五行對應金,庚日又與肺金有關,庚屬陽金,屬大腸,大腸與肺相表里,辛屬陰金,故每伏的庚辛日都是治療脾系疾病的最佳時日,但“庚日”溫補陽氣的效果優于“辛日”[19]。因此本研究干預時機選擇每伏第1天。三伏貼通過中藥在人體皮膚特定部位(即穴位)進行刺激,使藥物循經絡由表到內調節脾臟陽氣。研究表明穴位貼敷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以脾、胃、腎經為主,其中任督二脈居多[20]。因此,本研究中三伏貼取穴雙側天樞,在臍中旁開2寸,具有調中和胃,理氣健脾的作用;
雙側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緩解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的重要穴位;
雙側腎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可補腎納氣、促進津液代謝,升清降濁等。

隔藥餅灸是利用艾灸純陽熱力刺激穴位,疏通經絡,使藥餅通過皮膚腠理深達經絡臟腑。研究表明雙穴位艾灸在消化系統疾病有很好療效[21-22]。神闕,腹中央,皮膚薄、神經組織敏感,藥物吸收好,是全身穴位中唯一具備血管橫斷面結構、直接作用于血管內膜、血流灌注高的腧穴[23]。中脘,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研究表明隔藥餅灸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24]、急性胰腺炎恢復期胃腸道功能[25]有效,遂將隔藥餅灸納入慢性胃炎胃脘痛中醫護理方案,形成了規范,指導臨床工作。純艾絨添加桂枝、高良姜、廣藿香、降香等中藥粉進行艾柱制作。藥物艾柱燃燒時產熱可深達機體10 mm,并通過毛細血管網快速傳輸,起到溫中散寒[26],改善患者失眠[27-28]。本研究發現中藥艾柱燃燒時釋放的少量煙味以及藥物行氣通脈可改善睡眠質量。現代網絡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建中湯中藥物成分黃芪皂苷清除自由基,保護胃黏膜;
桂枝促進胃腸蠕動,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白芍總苷抗膽堿能促進機體免疫功能,增加器官血流量,養血和營,緩急止痛,提高胃腸激素分泌水平,調節胃腸功能。因此本研究選擇黃芪建中湯加減干預[29]。治療組與對照組睡眠指標、臨床結局質量評分治療第1、2、3年均降低,但治療組降低更加顯著,與同期對照組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伏灸、三伏貼聯合黃芪建中湯通過調節脾胃虛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大腦內部氨基酸水平,達到激素平衡,調暢脾胃升降氣機,改善睡眠質量,對疾病遠期療效起到了一定作用,為此病冬病夏治規范化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本研究缺陷包括:病例數量少,存在病人脫落現象,在日后實踐使用新型管理模式增加樣本量,提高依從率。研究層面淺,會繼續研究穴位局部分子靶點與艾灸的關系。

猜你喜歡伏貼黃芪胃炎Huangqi decoction (黃芪湯) attenuates 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 vi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s in 5/6 nephrectomy mice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22年5期)2022-10-14“補氣之王”黃芪,你吃對了嗎?今日農業(2022年13期)2022-09-15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健康護理(2022年5期)2022-05-26三伏貼聯合西藥吸入治療支氣管哮喘的臨床觀察中國民間療法(2021年13期)2021-08-30三伏貼貼敷治療寒濕痹阻型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察中國民間療法(2020年22期)2021-01-07黃芪是個寶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壯醫三伏貼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觀察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6年8期)2016-05-09慢性胃炎中醫臨床治療之我見中醫研究(2014年11期)2014-03-11玉屏風配合三伏貼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34例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年16期)2014-03-01辨證治療慢性胃炎65例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年14期)2014-03-01

推薦訪問:建中 伏貼 黃芪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