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保安
美國硅谷有一家名為“巡邏騎士”(Knightscope)的技術公司,他們于2013年11月開發出一款名為K10的機器人保安。這款機器人身高1.5米,體重136公斤。K10主要負責在學校和社區等地安全巡邏,它會把所拍攝到所有場景無線傳輸給集中式數據服務器,能夠識別人臉、車牌等異??梢涩F象。K10的的研發者李先生是名華裔,他曾在得克薩斯州當過警察。他說:“美國有13.8萬所學校,不可能每所學校都要武裝人員負責保護。于是我開始研發機器人保安,降低成本同時預測和預防犯罪?!?/p>
K10機器人裝有360度的高清晰攝像頭,另外還有熱成像傳感器、超聲波測距儀、激光雷達、空氣質量傳感器和麥克風等。研發者將機器人與預測分析軟件相結合,通過眾多的傳感器收集重要的實時現場數據。機器人收集到的所有數據都會匯集在一個中央數據庫,每個單體機器人又可以實時調用這些數據。每個K10機器人將收集到的數據通過預測分析引擎處理,并和數據庫中的資料進行比對,最終確定現場的情況分類和警報級別。比如,如果K10發現現場有持刀者或者持槍者向校門靠近,K10就會根據數據庫中的資料判斷靠近者是否有襲擊意圖。如果它判斷出襲擊意圖,就會立即向服務中心報警。在警方判斷現場情況和出警之前,K10機器人還會打開所有的傳感器,收集現場的實時信息,并及時無線傳輸給警方。
該公司還開發了K5機器人,它比K10小一些,主要用于建筑物內部的安保,而K10機器人主要用在開放場地。機器人保安的出現引發了隱私保護爭議,因為它能將拍攝的場景不加選擇地傳輸,這樣很有可能侵犯到守法公民的隱私。另外,K10機器人自己的安全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因為為了防止K10機器人誤傷守法公民,目前還未給它配備進攻或自衛武器。它四處移動巡邏,很可能會成為“熊孩子”或違法犯罪分子的攻擊目標。
智能監控路燈
在2013年,智能監控路燈是監控領域的明星。智能監控路燈的種類很多,功能也不一樣。這些路燈外觀看上去和普通路燈沒有兩樣,在夜晚也能擔當起照明的功能。但是根據不同的需要,它們具有24小時全天候的監控功能,主要有公共安全攝影、公共衛生監控、交通監控等。
英國和荷蘭率先安裝了這種路燈,它們的功能主要為了監控公共衛生。英國和荷蘭環衛部門在一些垃圾較多的街道和其他公共區域安裝這種智能路燈,當監測到有人亂扔垃圾時,它們會拍攝下亂扔垃圾者的影像,并發出斥責的聲音。如果亂扔垃圾者羞愧之下撿回垃圾扔到垃圾桶,拍攝影像則自動刪除。若是亂扔垃圾者在斥責聲中仍無動于衷,智能路燈就會將拍攝到的影像傳輸給環衛部門,環衛部門在確認出亂扔垃圾者的身份后會開出罰單,并記錄到誠信系統中。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智能監控路燈主要擔負起公共安全監測功能。這些路燈不但有錄像裝置,而且有靈敏度很高的錄音功能,可以記錄下行人的影像和對話聲。記錄下來的影像和聲音可以無線傳輸給一個中央服務器,服務器中的預防犯罪軟件會對這些影像和聲音進行分析,篩選出那些可疑人士,然后發送到值班警察的電腦上,值班警察再判斷是否需要出警。拉斯維加斯警方希望,這種智能路燈能夠幫助他們搜索到潛在的違法犯罪分子和****。不過,當地居民反對警方安裝這種智能監控路燈,因為他們擔心隱私會遭到侵犯。他們還擔心未來在大街上不敢開玩笑或者吹牛皮,因為不當的言行可能被警方認為是犯罪的前兆。
智能鈔票
對于金融部門和老百姓來說,假鈔都是令人頭痛的事情。尤其是遵紀守法的老百姓,收到假鈔只能“自認倒霉”。為此,各國警方和金融部門在加大打擊假鈔力度的同時,不斷利用新科技來升級鈔票制造技術,讓違法犯罪分子難以偽造,也讓老百姓更容易識別。2013年4月,美國一些研究人員將無線射頻(RFID)芯片植入到紙張中,為制造智能鈔票奠定了技術基礎。
由于目前的無線射頻識別芯片較厚,加入到紙張中后,會讓紙張重量增加,且表面變得凹凸不平,這樣的紙張不適合打印或印刷。美國北達科達州立大學研究小組研制一種工藝叫做“激光激活先進包裝”,能夠制造超薄硅質無線射頻芯片。這種芯片可以無縫地植入紙張之中。新工藝使用等離子蝕刻器使芯片變薄,之后使用激光束脈沖將防偽信息“寫入”到芯片中。項目負責人瓦爾·馬里諾維(Val Marinov)稱,這一過程比當前制造技術成本更低廉,并且設備成本也較低。不僅如此,該制造工藝在速度方面是其他方法的兩倍。
馬里諾維說:“大約10年前,日本銀行和歐洲銀行表示計劃研究類似的技術,但迄今為止卻并沒有突破。我相信我們的計劃是首次證實功能性無線識別射頻標簽能夠植入紙片中?!睙o線識別射頻技術的應用不但可以令鈔票制造智能升級,而且可以讓普通老百姓更便捷地識別假鈔。未來老百姓只需要購買價格為幾美元的無線射頻識別儀,就可以有效地識別假鈔了。這種識別儀體積很小,和現有的便攜式紫外線假鈔識別儀差不多大。
植入無線射頻芯片的紙張除了可以用于制造鈔票外,還可以用于打印法律文件、入場券、包裝標簽。研究人員稱,智能紙張能夠有效預防涉及紙質物品的偽造和詐騙,因為無線防偽信息的“寫入”是單向的,用戶可以識別這些信息,但是無法復制這些信息,這樣就斷絕了造假的可能性。
警用無人機
2013年1月,美國科羅拉多州警方試飛了一架六旋翼(Draganflyer X6)遠程遙控直升機。該機很小,只有1.6千克重,時速可達到32公里,飛行距離可達400米,飛行高度可達120米。該機具有3個螺旋槳、6個旋翼和6個發動機,當其中一個電動機發生故障的時候,X6也能依賴剩下的發動機繼續工作。它可以搭載各種拍攝設備飛到天上去拍攝,還配備有GPS導航設備,可在遙控器的液晶顯示屏上隨時觀察它的位置。
X6無人機攜帶了高清數碼相機,可拍攝和傳輸犯罪現場圖像。美國科羅拉多州梅薩縣副警長表示:“與很多執法部門一樣,我們的第一想法是‘太酷了!我們可以使用無人機執行戰術任務’。但現實情況是,這樣的任務一年也就一兩次。對我們來說,無人空中系統的真正用途是還原犯罪和事故現場?!?/p>
X6無人機可沿著同心圓飛行,每小時可拍攝大約70幅照片。遙控指揮無人機的警察負責將這些照片輸入在線數字繪圖軟件,繪制出一個虛擬的犯罪現場,而后將虛擬圖像存入電腦中。傳統的警方要調查現場時,往往需要封鎖現場一段時間。警方利用無人機繪制事故現場圖像,無需封鎖道路,調查人員通過無人機的拍攝就能夠對現場進行精確測量。
美國警方預測,到2015年美國將有數千架警用無人機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在緊急事件中的低空巡邏和安全監控。目前,世界各國警方開始逐步使用小型旋翼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體積小,行動靈活,目標小,不易被犯罪分子發現。而且這種無人機造價低,大多只有1萬~2萬美元,地方警局配備這樣的無人機時財務壓力較小。當然,小型無人機因為攜帶的燃料有限,巡航時間也較短,一般只能在空中停留15分鐘左右,要連續監控需要多架無人機接力。在一些反恐行動中或打擊重大犯罪活動的過程中,一些國家的警方會啟動較大的固定翼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造價超過100萬美元,可以完成數小時的低空監控任務。
警用透視頭盔
在攻入發生犯罪活動的建筑物之前,如果警察能夠透視墻壁,看到建筑物內犯罪分子的人數、分布位置和活動情況,就可以設計更好的行動計劃,盡快地制服犯罪分子并減少警方的傷亡人數。為此,美國一家公司開發出“愛金”(Golden-i)警用透視頭盔。該頭盔采用紅外探測器,可以讓警察透視墻壁。
該頭盔是由GPS、高清攝像頭、語音識別器、麥克風、紅外探測器、微型顯示器、頭部運動傳感器構成。頭盔上安裝有無線聯網裝置,可以即時接入到多個警用數據庫,也可以隨時連接互聯網查找資料。頭盔上有一個小小的液晶顯示屏伸到佩戴者的眼旁,讓佩戴者可以即時看到相關資料。顯示器旁還配備有1400萬像素的小型高清攝像頭,可以清晰地拍攝現場的整體和局部細節圖像,及時搜集各種證據。
警用透視頭盔上還安裝有透視頭盔上的紅外探測器可獲得紅外信息和視頻流數據,便于通過建筑樓分布圖尋找犯罪嫌疑人。并且這款頭盔還可以用于查詢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它可通過拍攝犯罪嫌疑人的面部照片和數據庫相連,使用生物特征來鑒別犯罪嫌疑人;它也可以掃描犯罪嫌疑人的車牌號碼,然后和交警部門的數據庫相連來查詢到車主的身份。該頭盔的智能系統可由語音指令和頭部移動進行控制,無需用手便能讓使用者獲得至關重要的信息。
此外,依據軟件設計的不同,這款頭盔還可以用于消防安全和病患救護。消防頭盔可使用紅外技術透視墻壁,讓消防員監控人群和周圍環境,在未知環境中導航,并提供現場視頻流信息。救護頭盔不僅可以用于各種災害現場的營救人員,而且可以用于監控在家自養的患者病情,患者頭戴救護頭盔可讓醫生在第一時間發現患者身體監控是否有異常變化,在一個專用網絡中分享多媒體視頻和數據,有助于醫生提高診斷決策,確?;颊甙踩?/p>
步態識別技術
監控攝像頭拍攝到了犯罪嫌疑人的活動,但沒有拍攝到面部或者面部難以識別,這往往是困擾警方辦案的重要障礙。2013年7月,日本研究人員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八木康史等人開發出一項新技術,可通過軟件分析監控畫面中某人的步幅和姿態等,為辨識犯罪嫌疑人提供幫助。
八木康史介紹,要模仿另一個人走路姿勢非常困難,每個人的步幅、手的擺動姿態等都有其特征,因為人們在肌肉的力量、肌腱和骨骼長度、骨骼密度、視覺的靈敏程度、協調能力、經歷、體重、重心以及個人走路“風格”上都存在細微差異。八木康史認為,步幅識別技術比面部繪圖具有更多優勢,因為在一些案件中,監控錄像能記錄到兇手走路的樣子,卻很可能拍攝不到他們的面部。
由于每個人步態特征的唯一性,八木康史等人開發了這套步態識別軟件,可用于比對犯罪現場拍攝到的嫌疑人步態和警方搜集到的嫌疑人影像資料,鎖定犯罪嫌疑人。八木康史說,這一技術的判定精準度可達90%以上,大約只需2個小時就能完成比對辨識。當然,與面部識別技術相比,這項技術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大多數國家都有身份證數據庫,其中有每位公民的面部圖像;而步態數據則需要專門搜集,如果警方沒有相應的影像資料進行比對,這項技術就沒有用武之地。
GPS發射系統
在不少警匪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警方和犯罪嫌疑人在人潮洶涌的大街上玩起了“追車游戲”。這樣的追蹤不僅可能危害警察的人身安全,還可能危害大街上普通百姓的生命安全。2013年10月,美國一家安全技術公司宣布他們開發出一種安全的追蹤手段,那就是GPS發射系統。
我們都知道,GPS裝置可以幫助我們定位。同樣,利用GPS發射系統將GPS裝置發射到犯罪嫌疑人的車身上,警方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掌握犯罪嫌疑人的行蹤,通知其他警察選擇就近的路段進行堵截,而不用辛辛苦苦地冒著巨大風險一路追蹤下去了。
在高速追蹤時,警察只需要按下安裝在駕駛座上的一個按鈕,就能夠啟動發射系統。系統會彈出一個蓋子來,然后通過壓縮空氣槍,釋放發射子彈大小的GPS跟蹤器到前方的汽車上。這個GPS“子彈”表面有強力吸附材料,一旦碰到犯罪嫌疑人的車身任何部位,都不會鉆進去或者反彈回來,而是緊緊地黏附在對方的車身上。當然,最佳的黏附部位還是犯罪嫌疑人汽車的尾部,這樣不會引起嫌疑人的注意。無論是發射還是黏附的聲音都很小,不會引起犯罪嫌疑人的警覺。
當然,GPS發射系統價值不菲,安裝這一系統的需要花費5000美元,而每顆GPS“子彈”的造價為500美元。好在如果能及時堵截到犯罪嫌疑人的汽車,可以把GPS“子彈”回收再利用。這種GPS“子彈”的黏附能力很強,發射幾百次后仍然具有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