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改革開放以來五次政府機構改革

時間:2022-10-29 10:10:04 來源:網友投稿

一、1982年

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實行干部年輕化

1982年的政府機構改革,主要是為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實現干部年輕化,其歷史性進步可用三句話來概括:

(一)是開始廢除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

(二)是精簡了各級領導班子;

(三)是加快了干部隊伍年輕化建設步伐。

第一次改革之后,國務院各部委正副職是一正二副或者一正四副,部委的領導班子成員的平均年齡從64歲降到60歲,局級干部的平均年齡從58歲降到50歲。本次改革沒有觸動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政府職能沒有轉變。

二、1988年

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

1988年的政府機構改革是在推動政治體制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現的,其歷史性的貢獻是首次提出了“轉變政府職能是機構改革的關鍵”這一命題。由于后來一系列復雜的政治經濟原因,這一命題在實踐中沒有及時“破題”,原定于1989年開展的地方機構改革暫緩進行。

國務院在調整和減少工業專業經濟管理部門方面取得了進展。如,撤銷國家計委和國家經委,組建新的國家計委。撤銷煤炭工業部、石油工業部、核工業部,組建能源部。撤消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和電子工業部,成立機械電子工業部等。

三、1993年

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首次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后,1993年我國進行了第三次政府機構改革。首次提出政府機構改革的目的是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但從學術觀察的角度,1993年的政府機構改革 “目的清楚、目標不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改革任務就是要減少、壓縮甚至撤銷工業專業經濟部門,但從1993年機構設置來看,這類部門合并、撤銷的少,保留、增加的多。

四、1998年

消除政企不分的組織基礎

這是涉及面最廣、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政府機構改革。1998年改革的目的與目標高度協調。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是目的,盡快結束專業經濟部門直接管理企業的體制是目標。1998年改革歷史性的進步是,政府職能轉變有了重大進展,其突出體現是撤銷了幾乎所有的工業專業經濟部門,共10個:電力工業部、煤炭工業部、冶金工業部、機械工業部、電子工業部、化學工業部、地質礦產部、林業部、中國輕工業總會、中國紡織總會。

五、2003年

目標: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

2003年的政府機構改革,是在加入世貿組織的大背景之下進行的。

改革的目的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進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改革目標是,逐步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健全金融監管體制,繼續推進流通體制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建設。這次改革重大的歷史進步,在于抓住當時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突出問題,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比如,建立國資委,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銀監會,建立監管體制;組建商務部,推進流通體制改革;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調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加強食品藥品安全與安全生產監管。

推薦訪問:改革開放以來 政府機構改革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