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20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廣播公司在網上舉行了一次全世界范圍的“千年思想家”評選活動。位于榜首的是馬克思。人們不禁要問:人類社會過去的1000年,悠悠千載,代代有英豪,思想大師更是燦若繁星點點,為什么馬克思能夠獨占鰲頭?這是因為馬克思所創立的理論是科學的,它的鮮明品質就是與時俱進。馬克思雖然誕生于19世紀,但沒有停留在19世紀;它雖然產生于歐洲,卻傳遍全世界。不論是敵視者的攻擊和誹謗,還是誤解者的質疑和責難,或者是教條者的閹割和扭曲,都不能阻擋它前進的步伐。
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既繼承前人又打破陳規,表現出了開辟社會主義建設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氣和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的理論勇氣。他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從而并把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并形成黨的第二大理論成果,即鄧小平理論,這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鄧小平經濟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相對獨立完整的體系,20多年來深刻影響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
一、鄧小平經濟理論初步揭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發展的規律
1.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出發點上,強調一切從實際出發,走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經濟建設與發展的道路。我國的基本國情是: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大國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是一個巨大的課題。不僅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那里找不到現成的答案,而且實踐中也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也只能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去探索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87年黨的十三大,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制定并科學地闡述了黨史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2.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地位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鄧小平指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但是說最后,還是要把經濟建設當作中心。離開了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就有喪失物質基礎的危險。其他一切任務都要服從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決不能干擾它,沖擊它”。強調要橫下心來,專心致志地、始終如一地搞好經濟建設,決不受任憑干擾。就是發生大規模戰爭,打仗以后也要繼續干,或重新干。
3.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制度保證與目標上,必須以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這一經濟制度;達到共同富裕這個目標,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應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4.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調節手段上,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宏觀調控有機結合起來。
5.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外部條件上,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6.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戰略與方針上,實行三步走“戰略。
7.在經濟工作與其他工作的關系上,既要突出和保證經濟工作的中心地位,又要堅持經濟與社會、經濟與人口、資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鄧小平經濟理論為正確總結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提供了認識坐標
1.搞經濟建設必須從本國國情出發。鄧小平在1980年初就發出繼續解放思想的號召,特別強調要對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解放思想,一切從實際出發。在此基礎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深入并取得成功,工業企業的改革得以穩步推進,以經濟特區建設為標志的開放蓬勃興起。
2.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為社會主義經濟服務。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使我國的改革開放遇到了新的挑戰,在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上問題上,又發生了市場經濟姓“資”還是姓“社”的爭論,對此,鄧小平在1982年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指出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把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又推進到一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階段。
3.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要走開放發展之路。鄧小平在強調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動力的
同時,問題把改革與開放聯系在一起,闡述兩者的辯證關系。“一個對外經濟開放,一個對內經濟搞活。”因此,他把對外開放確立為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使中國了強國之路。
4.切實按經濟規律辦事,處理好重大比例關系。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制定了“三步走”戰略。實現了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不是盲目地仿照優先發展重工業的老路,避免了因經濟關系失衡所導致的國民經濟損失。
三、鄧小平經濟理論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1.指明了如何處理經濟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
2.指明了如何處理發展生產力與解放生產力的關系
3.指明了如何正確處理和完善與經濟體制的關系
4.指明了如何正確處理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的關系
5.指明了如何正確處理速度、效益、質量的關系
6.指明了如何正確處理經濟、科技、教育的關系
7.指明了如何正確處理發展、改革與穩定的關系
四、鄧小平經濟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1.鄧小平經濟理論拓展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內涵。鄧小平通過分析中國國情,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進而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解決了困擾中國經濟建設的諸多問題。
2.鄧小平經濟理論是以鮮明的價值觀為指導,以發展生產力為基礎和動力,以人的發展目標和以經濟關系的平等為特征的當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3.鄧小平經濟理論是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突破。鄧小平從社會主義發展全局出發,提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對外開放等一系列理論,使這一理論既堅持馬克思主義,又適應當代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需要。
4.鄧小平經濟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經濟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涵蓋社會主義微觀和宏觀經濟理論的較為完備的科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