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便秘是指每周排便次數少于2或3次,且大便費力,質地堅硬干燥,排便困難,伴有肛門脹堵、便意不盡、腹痛、腹脹、惡心、煩躁等癥狀。便秘是老年人常見的癥狀之一,有資料統計,國內老年便秘發生率為15%~30%。因此,探究引起老年便秘的原因對便秘辨證治療和預防至關重要。
【關鍵詞】老年;便秘;原因
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較青壯年明顯增高,在老年人群中較為普遍,國內老年便秘發生率為15%~30%。便秘嚴重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探究引起老年便秘的原因對便秘辨證治療和預防至關重要。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深入社區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1484人次,分析導致老年人便秘的影響因素。結果,老年便秘發生率為20%,年齡、基礎疾病、服藥史、不良生活習慣及神經精神因素等與便秘相關。結合文獻分析老年人便秘原因如下。
1生活習慣不良
1.1未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忽視正常的便意,排便反射受到抑制,日久引起便秘。
1.2飲食過于精細少渣,缺乏食物纖維,由于纖維缺乏令糞便體積減小,粘滯度增加,在腸內運動緩慢,水分過量被吸收而導致便秘。飲食不正常,不吃早餐或吃的過飽。
1.3液體量攝入不足。
1.4活動量小甚至不活動長期臥床的老年人便秘發病率高達80%,主要是缺乏運動性刺激以推動糞便的運動,攝食本身又不能使糞便向前推進。
2藥物的作用
含鈣、鋁的抗酸劑,麻醉鎮痛劑,抗膽堿能藥物,抗驚厥劑,抗抑郁劑,硫酸鋇,鉍劑,利尿劑,治療巴金森氏病藥物,神經節阻斷劑,補血劑,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肌肉麻痹劑,砷、鋁、汞、磷等金屬中毒,長期濫用瀉劑,這些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從而導致腸道內有糞便時,也不產生正常的腸蠕動以及排便反射,以致不使用瀉藥或灌腸,不能排便。
3某些疾病的影響
全身衰弱性疾??;肛門疾患(痔瘡、肛裂等)所引起的局部疼痛;結腸病變,如腫瘤、炎癥、狹窄或憩室病等;神經性疾患,如截癱、偏癱、多發性硬化、腦血管或脊髓病變;精神性疾患,如焦慮或抑郁癥、癡呆;內分泌疾病,如下垂體機能不全癥、甲狀腺機能低下癥、糖尿病等內分泌紊亂疾?。淮x紊亂,如高鈣血癥、低鉀血癥、利尿劑所引起的脫水,尿毒癥等,這些疾病均能影響排便。
4高齡引起的機能退變
唾液腺、胃腸和胰腺的消化酶分泌隨年齡而減少;腹部和骨盆肌肉無力,敏感性降低;結腸肌層變薄,腸壁平滑肌張力減弱,腸反射降低,蠕動減慢。老年人以單純性便秘較為常見,主要原因是腸管的張力和蠕動減弱,食物在腸內停留過久,水分過度被吸收以及胃-結腸反射減弱,直腸黏膜敏感性下降,參與排便的肌肉張力低下而導致便秘。老年便秘與年齡呈現正相關。見表1。
5精神因素
在有思想矛盾、精神負擔、焦急狀態、精神創傷、恐病心理、過度精神疲勞、緊張失眠等情況下容易發生便秘。也有的老人過分注意排便次數,偶爾未按規律排便即精神急躁、焦急,甚至精神抑郁,從而加重便秘。
中醫將其分為津液不足,氣機郁滯,燥熱內結,脾腎兩虛等型,以年老體弱,氣血虧虛而致津液不足,肝腎虧虛所致者居多,氣血不足則大腸傳導無力,陰血虧虛則腸道干澀。
7地區差異
北方發病率大于南方。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張聲生指出,我國老年便秘的患病率存在地域差異,北方普遍高于南方,如北京、沈陽分別為20%、18.5%,高于上海的7%和廣州的9%。地區差異應考慮氣候和飲食差異的原因。
8性別差異
便秘的患病率女性明顯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為1:2.75。其原因有:(1)女性患腸道易激綜合征的比例高于男性(男女之比為1:2),這可能與女性情緒易波動、工作壓力大、運動少等有關,結果使腸道功能紊亂而便秘;(2)女性由于生殖解剖結構與男性不同,其直腸前凸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婦女直腸黏膜內脫垂的發病率也高于男性,這些都使糞便排出時不順暢(出口梗阻),久而導致便秘。
參考文獻
[1]喻德洪.關于提高我國便秘外科工作的一點建議.世界華人消化雜志,1999,7:169-170.
[2]于普林,李增金,鄭宏,等.老年人便秘流行病學特點的初步分析.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1,20:132-134.
[3]劉國萍.老年人便秘的預防和護理.護理研究,2004,18:11-25.
【收稿日期】2011-02-12
(本文編輯: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