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述了蓮霧在海南地區的主要病蟲害及其綜合防治方法。從栽培管理、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學防治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合理科學可持續發展地進行綜合防治。
關鍵詞:蓮霧;病蟲害;防治方法
蓮霧,又名洋蒲桃、爪哇蒲桃,桃金娘科。原產印度、馬來西亞,17世紀荷蘭人將其從爪哇引入我國臺灣。目前蓮霧的種植在我國已經頗具規模,主產地有臺灣、海南、廣東、和福建等。蓮霧氣味芬芳,果形獨特,色彩多樣,肉質清脆爽口,是極品佳果。蓮霧雖好,種植不易,不僅易發病蟲害,且因其果皮薄,果肉嫩,采摘后極其不耐貯藏。病害以炭疽病、黑腐病、根霉果腐病等危害較為嚴重,蟲害則以金龜子、尺蠖、薊馬等較為常見,另外還有紅蜘蛛。可喜的是近年來國內外對蓮霧種植病蟲害與防治方法的研究都有了很大進展,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為原則進行綜合防治,現綜述如下。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1.病害類型。
(1)蓮霧炭疽病。炭疽病主要在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發病,溫度太高,濕度過大,通風不暢通的環境極易發病。對果實傷害較大, 也危害葉片。果實上病斑起初呈褪色水浸狀,稍向內凹陷,病斑擴展速度很慢,進而發展為粉紅色或橙色,時有同心輪紋伴隨出現,末期感染時可見數個病斑連合,可造成果實嚴重腐壞。感染葉片,形成枯干型病斑,其上偶有白色粉塊,是分生孢子堆集而成,病斑黃褐色或者灰白色,形狀不規則。雨水的沖刷會使分生孢子散播,進而造成新的感染,掉落在地上的病果實亦可成為越冬或新感染源。
(2)黑腐病。對果實及葉片都有危害,感染果實時,一般先從果蒂開始,然后果皮褪去紅色,呈水浸狀,果肉顏色變淡。病變發展到中后期時病斑中央呈褐色,最后全果變黑、腐爛。葉片感染時,葉緣呈現不規則的壞死病斑狀。果實和葉片病斑上的小黑點,就是病原菌的分生器官,這些分生孢子可借雨水及風力飛散傳播。
(3)果腐病。病原菌侵害蓮霧的果實及葉片。通常果實受害較嚴重,果實發病初期形成水漬狀、褪色斑或淡紫色斑。病斑擴大呈圓形,表面散生分生孢子堆,呈黑色小點狀突起,果肉色澤變淡,出現黃褐色或淡紫色斑點,后變成深紫色或黑色。病果常懸掛在枝條上,并不立刻墜地,后期果實脫水皺縮干枯,呈干枯狀而墜落。受害葉片上形成不規則褐色病斑,后期有黑色小點散生于病斑表面。
2.病害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①加強水肥管理。加強水肥管理,及時合理灌水,避免中午烈日下灌水,以免造成高溫高濕的條件。連續陰雨天要做好排水管理,及時有效地排干田間積水,降低土壤和樹體間的濕度。科學合理施肥,以高溫漚制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適當合理施用化學肥料,少施或者不施氮肥,避免樹枝徒長,降低樹體的抗性。②加強衛生管理。及時修剪徒長枝、弱小枝、病殘枝。修枝后的枝條要及時清理出果園,進行深埋或者燒毀。及時清理田間掉落的病葉、病果和病枝對其進行消毒后深埋或者燒毀。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原基數。修剪過密的枝條,使樹體的通風性良好。
(2)物理防治。套袋是防治病蟲害的有效途徑之一,套袋既可降低果面的濕度,又可隔離病原菌的直接侵入傳染,還可以防止在農事操作過程中給果實造成碰傷、擦傷,避免給果實制造病原菌侵染的傷口。過低或者拖地的枝條可用竹桿撐高或固定,防止靠近地面的果實被病菌感染。
(3)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主要是通過有益微生物或者微生物的代謝物對植物病害進行有效防治的技術。利用微生物種間或者種內的抗生、競爭、重寄生、溶菌等作用,來抑制某些病原物的存活和活動,以達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目前市場上使用的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制劑有:芽孢桿菌、木霉菌、淡紫擬青霉菌和放線菌居多。
(4)化學防治。發病初期要及時噴灑化學農藥,通常施用250克/升咪鮮胺乳油2000~3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6%特克多可濕粉劑1500~2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200倍液、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2000倍液、60%百泰水分散顆粒劑1500~2000倍液等。噴施后及時套袋。
二、主要蟲害及防治方法
1.橘小實蠅。
(1)形態及危害特點。成蟲體長6~8毫米,翅透明,翅脈黃褐色。全體深黑色和黃色相間。雌蟲產卵管發達。卵梭形,長約1毫米,寬約0.1毫米,乳白色。幼蟲蛆形,老熟時體長約10毫米,黃白色。蛹長約5毫米,全身黃褐色。雌蟲在果實表面產卵,孵出幼蟲蛀食果實為生,造成果肉腐爛及落果。
(2)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在冬季,對果園進行松土,并在果園及附近土壤撒施適量生石灰粉,以破壞果實蠅的化蛹,羽化場所。及時清除爛果,落果,并將集中銷毀。對果實進行套袋,可防止成蟲產卵于果實。②物理防治。應用粘板誘殺成蟲,在果園四周或者行間合理懸掛、安放誘蟲粘板,進行誘捕成蟲。③化學防治。在果實發育至轉色期。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1000~1500倍液噴殺,每隔15天噴一次,直到果實采收前半個月停止用藥。
2.尺蠖。
(1)形態特點。成蟲:雄蟲長8~L6MM,無翅,淡黃灰黑或灰褐色,觸角絲狀,腹部各節背面有數目不等的成排黑刺,刺尖端圓鈍,腹末端臀板有突起和黑刺列。雌蟲長L0~L5MM,翅展26~35MM,觸角羽狀,前翅淡灰褐色至黑褐色。卵橢圓形,長0.8~1.OMM,有珍珠光澤,初產時灰白或褐色,后深紫色。
(2)危害特點。尺蠖形似小枝或葉柄,幼蟲以葉片為食,食量大,暴發性強,若防治不及時,就會在2~3天內將整株的葉片吃光,造成光禿現象。
(3)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加強水肥管理,多施經過高溫漚制腐熟的有機肥和磷鉀肥,不施或者少施氮肥或者含氮量高的復合肥,以提高植株的抵抗力。蟲害發生初期,及時人工捕殺幼蟲。②化學防治。在1~2齡幼蟲期噴施20億PIB/克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懸浮劑1000~1500倍液,或者1%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乳油1000~1500倍液噴霧。③生物防治。人工釋放桑尺蠖脊腹繭蜂,寄生率70%~80%左右。
3.銅綠金龜。
(1)形態特點。成蟲體長19~21毫米,觸角黃褐色,鰓葉狀。前胸背板及鞘翅銅綠色具閃光。卵橢圓形,長182毫米,卵殼光滑,乳白色。幼蟲3齡幼蟲體長30~33毫米,頭部黃褐色。蛹長橢圓形,土黃色,體長22~25毫米。
(2)危害特點。成蟲危害為主,成蟲啃食葉片危害,危害嫩梢嚴重,爆發性強,兩天可以吃光一棵樹的嫩梢。
(3)防治方法。①人工撲殺。利用銅綠金龜的假死性,清晨和傍晚搖動樹枝,震落成蟲,集中撲殺。②物理防治。燈光誘殺成蟲,利用成蟲的趨光性,晚上利用黑光燈誘殺,或者傍晚時分燃燒明火堆誘殺。③化學防治。成蟲危害初期,在成蟲大量外出活動時,噴施45%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
4.薊馬。
(1)形態特征。體微小,體長0.5~2MM。成蟲黑色、褐色或黃色,銼吸式口器。翅狹長,邊緣有長而整齊的緣毛。雌蟲腹部末端圓錐形,腹面有鋸齒狀產卵器。若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
(2)危害特點。薊馬以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幼嫩組織(枝梢、葉片、花、果實等)汁液,被害的嫩葉、嫩梢變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幼嫩果實被害后會木栓化變硬,嚴重時造成落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3)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修剪枝條,清除雜草,降低蟲口基數。合理科學施肥,以提高樹體的抵抗力。及時疏花蔬果,對果實進行套袋。②物理防治。懸掛色板誘殺薊馬,利用成蟲的趨色性,合理懸掛藍色粘板誘殺。③化學防治。在薊馬發生的初期,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或者生物農藥。通常使用的農藥有: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2000~3000倍液、60克/升艾綠士(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1000~1500倍液等。噴施后套袋。
5.紅蜘蛛。
(1)形態特征。紅蜘蛛也稱葉螨。成螨:長0.42~0.52毫米,體色變化大,一般為紅色,梨形。卵:圓球形,光滑,無色至深黃色帶紅。幼螨:近圓形,有足3對。若螨:有足4對,體側有明顯的塊狀色素。
(2)危害特點。紅蜘蛛成螨、幼螨和若螨均能危害植株,以口器刺破葉片、枝條及果實,尤以葉片危害較為嚴重。被危害的葉片呈灰色小斑點,無光澤,嚴重時整張葉片全部失綠,降低光合作用,造成落葉。
(3)防治方法。①農業防治。加強水肥管理,科學合理施肥,多施有機肥,少施含氮元素高的化肥,已達到增強樹體的抵抗力的目的。及時修剪老枝、徒長枝和帶螨枝,以降低蟲口基數。②生物防治。利用天敵防治葉螨,如長須螨、食螨瓢蟲等,如果能夠加以保護和利用,則能有效控制紅蜘蛛的的繁殖。③化學防治。在葉螨危害初期,選用1.8%阿維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15%噠螨靈乳油2000~2500倍液噴霧、240克/升螺螨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噴霧。
三、結語
蓮霧香甜可口,營養豐富,已成為大眾青睞的水果,其種植面積也因此逐漸擴大。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及與各大高校農業系的合作使得蓮霧整體種植水平逐年提高,病蟲害的發生和防治也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然而仍需對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及深入研究,以便借鑒其他作物運用捕食性天敵和利用抑制性生物菌種的方法,對病蟲害進行生物防治,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率,減輕因濫用農藥給環境造成的負掉,減少對農產品的污染,以響應國家生產無公害綠色蔬菜的號召,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日的。實現國家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 賀春萍, 鄭肖蘭, 李銳. 番木瓜、番石榴、蓮霧、蜜柚主要病蟲害防治[M]. 三環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2010.
[2] 楊光華, 楊小鋒, 龔家建,等. 蓮霧設施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15(9):100-101.
[3] 李凱,袁鶴.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述[J].山西農業科學,2012,40(7):807-810.
[4] 王群章,王祚民.蓮霧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17):76-77.
[5] 黃蓬英,黃何何,洪欽陽,等.臺灣黑珍珠蓮霧反季節栽培技術實踐[J].江西農業學報,2011,23(1):56-57.
[6] 曹少杰,王錄軍,付宏岐.陜西果樹薊馬種類及綜合防治研究.山西農業科學,2016,44(5):666-668,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