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擁有曠古悠久的歷史,源遠流長的中華飲食文化在歷史長流的推進下逐漸海納百川、兼容并蓄。
來到現代社會,西餐東進,推動了東方餐飲前進的步伐,飲食模式悄然改變;人口流動,促使東西南北的口味融合、趨于同化;科技發展,餐桌上不再寥寥無幾,食物品種富足、呈現形式多樣;經濟騰飛,帶我們走出饑不擇食的水深火熱,步入多種選擇的左右為難;人類對美味急切的追求在發明創造的條件下,“色香味”越來越多、越來越濃;生活節奏讓我們匆匆忙忙,越來越來不及感受美食可以帶來的愉悅......風格迥異的飲食文化在時代的催促下一次次撞擊,或順勢而為地發展,或摩擦融合出新的火花。而我們可以在吸取精華的同時摒棄糟粕、革新創造,使飲食文化形成強勁有力的健康潮流嗎?
專家簡介
孫明曉 北京醫院營養科主任,內分泌科副主任,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委員兼秘書長,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運動醫學分會運動與健康專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專家。
厲曙光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上海預防醫學會理事兼營養與食品安全分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市營養學會理事,國家FDA保健食品審評中心專家,衛生部新資源食品評審專家。
趙法伋 第二軍醫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衛生標準委員會營養標準專業委員會顧問,中國營養學會榮譽理事,上海市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從事營養與食品衛生教學科研工作近60年。
唐大寒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營養科主任醫師,教授,高級藥膳食療師。湖南省臨床營養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營養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藥膳食療研究會副會長。從事多年臨床營養學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具有豐富的臨床營養學治療經驗。
翟鳳英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中國烹飪協會美食專業委員會主任。從事營養工作近40年,率先建立并拓寬公共營養領域,組織制定營養立法草案。
馬志英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上海市食品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上海市食品學會食品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食品生化、食品工藝和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工作。
張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老年與臨床營養室主任。中國營養學會老年營養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年營養保健分會會長。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我國居民反式脂肪酸攝入量研究”等國內、國際合作科研項目。
馬冠生 北京大學醫學部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婦女兒童問題專家,全國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