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北宋對其余幾種道經的校正,對這些書籍的流傳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前述第二、三次皆為?!夺屛摹??!督浀溽屛摹肥夹S?周顯德中",至北宋太祖朝繼之{40} ,而《老子》、《莊子》的《釋文》至真宗朝才畢其功。這些校理,對《經典釋文》的流傳產生了重大作用:今存之《經典釋文》的《四部叢刊》本,書后有孫毓修所撰札記,記述了其流傳過程,孫氏指出流傳至清代的幾種刻本,最初"似……皆出北宋本矣",后經南宋的刊刻、明代的影寫,才傳至清代。換言之,我們今天能見到《老子釋文》、《莊子釋文》,正是由于北宋年間的??迸c"刻板"。
前述第六次所校之《列子》,今亦見于《四部叢刊》,其書后載清代著名藏書家葉昌熾之跋語,談及版本曰:"此北宋槧本《列子》……《沖虛》善本,當以此為第一。"即今存之《列子》,北宋刻本乃其最佳者。
第十次所校之《亢倉之》、《文子》,今皆收入《四部叢刊三編》,二書前均有:"上海涵芬樓借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宋刊本景印",即二書所據皆為宋代刻本。依行文慣例,僅言"宋刊"者多指北宋;而且據筆者考察,南宋并未校理過這兩種書{41},因此這里即使是指南宋刻本,也仍是在北宋校刻的基礎上再印的。
由此可見:前述其余4次所校的5種書,在其流傳過程中,北宋的??焙涂逃《计鸬疥P鍵性作用。
第五為任用道士校理道經。任用專家??睂iT之書,始于西漢之劉向校理群書:"詔光祿大夫劉向校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兵書,太史令尹咸校數術,侍醫李柱國校方技。"{42}后遂成為我國校勘古籍的優良傳統。前述的10次校勘中,有4次(即第四、五、八、九次)均特別提及選任道士校理道經,從而使這一優良傳統得到發揚光大;尤為重要的是:這4次校皆為全部《道藏》,因此,這一舉措從根本上保證了《道藏》??钡母哔|量。
(三)
北宋??钡澜浫〉每涨俺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北宋政局穩定,經濟高度發展,從而為文化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所周知,宋太祖奪取政權未經過曠日持久的血腥戰爭;北宋政權建立后,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全國局勢迅速穩定下來,社會生產力由此得以在原有基礎上持續發展--對此許多專著、論文都有詳細論述,本文不再言,而政局穩定、經濟發達,恰是北宋圖書校理事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前提。
其次是印刷術的廣泛使用,這是推動宋代校勘事業的空前發展的最直接原因。唐以前印刷術尚未問世,因而此前之多次校讎皆無條件付梓,至多不過是將儒家經典鐫于石上,供人傳抄而已。至唐代,印刷術雖已發明,然尚未普遍運用。五代時期印刷術的發展為宋代的刻書業奠定了良好基礎。宋代已具備了大量刊印書籍的各種條件,而鏤板之前自然希望盡量減少書籍中的錯訛之處,由是??笔聵I大為興盛。
具體到道教書籍,上文所述的10次??敝?,有5次(即第二、三、六、九、十次)都是校勘之后立即"鏤板頒行",其中更有2次(即第三次、第十次)??钡哪康木褪菫榱祟C行。而未"刻板"的5次,所校皆為《道藏》,由于其卷帙浩繁,因此遲至第6次??敝蠓降?刊鏤",所以前5次的???,實質上也是為最終的刊刻作必要的鋪墊。
由此可見,科學技術的發展,會對文化事業產生何等巨大的推動力。
其三是官方??笔聵I在北宋空前發展,為校勘道家書籍創造了良好條件。
筆者對北宋館閣??钡臓顩r進行了詳細考察,并將其與前代相比,從而發現了許多問題。
從經部書看,我國的經部書在北宋得到了全面、系統的??保移湔J真程度、??币幠?、若干次的??睍r間,以及對經書注疏的??钡戎T方面,都遠遠超越了前代{43} 。
從吏部書籍看,北宋館閣的校勘,至少在??钡念l率、校勘的高度計劃性、將校勘成果匯編為專書、復校、刊刻等五個方面,為前代所無法企及{44} 。
從子部書籍看,北宋中后期的館閣??本瓦_13次之多,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朝代{45} 。
從綜校四部書籍看,北宋亦多達9次,而且其參加人數之多、校勘時間之長等諸多方面,也是前代所無法與之相比的{46} 。
北宋政府對四部書籍的廣泛??保囵B了大批??比瞬模∪烁鞣N??睓C構,積累了豐富的??苯涷灒@一切都為大規模??钡兰視畡撛O了良好條件。
第四,帝王的重視也是北宋??备叨劝l達不可忽視的因素。從上文所述來看,北宋的10次??敝?,有8次都是在真宗、徽宗二朝,而這兩位皇帝恰是北宋諸帝中最尊崇道教者。
宋真宗時,曾多次慶賀"天書"降臨,乃至將年號都改為天書之名"大中祥符";又親自組織了龐大陣容,從京師出發,到泰山舉行極為隆重的封禪大典;還"欽定"了"天慶節"、"天禎節"、"天貺節"、"降圣節"等諸多道教節日,舉國慶祝;又不惜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在各地建道宮、道觀,如玉清昭應宮:"其宏大瑰麗,不可名似……所費巨億萬……阿房、建章,故虛語爾。"{47} 即議者認為其規模之宏大、耗費之驚人,均超過了秦代的阿房宮和漢代的建章宮。
宋徽宗對道教的尊崇比真宗更有過之,他不但像真宗那樣多次斥巨資修建道教宮觀,增設了真元節、天應節、天符節等道教節日,而且還有新舉措:即依照政府官員的品秩,為道士設立道官、道職,政和元年"置道官二十六等,道職八等"{48},從而將道士的社會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更為突出的是,到政和七年,徽宗本人也成為下凡的道教神仙:"朕乃昊天上帝元子,為大霄帝君……卿等可上表章,冊朕為教主道君皇帝。"于是君臣及道錄院表冊之。"{49}
二帝對道教的尊崇,還表現在直接倡導校理道經。如前述第二、四、六次??苯詾檎孀谟H下詔書,并為《寶文統錄》作序、賜名;第八、九次則均為徽宗發起。正因為如此,北宋??睍幕顒硬鸥叨燃杏谶@兩朝。
由此可見,帝王的高度重視也是北宋道教書籍校勘事業空前繁榮的重要原因。
上述諸項原因,對于今天道教書籍的整理,乃至道教文化的發展,仍是頗具深意的。
注:
①論述《道藏》的有幾部專著,如陳國符的《道藏源流考》、日本吉風義豐的《道教經典史論》、朱越利的《道經總論》等,然諸書主旨均在《道藏》之發展,故皆未回答上述問題。
②《混元圣紀》卷9,引自《道藏》(1926年上海涵芬樓據明正統本影印,下同)第553冊。
③《文獻通考》(中華書局1986年9月版,下同)卷224《經籍考》。此處所載卷數3737卷,與《混元圣紀》不同,似得其實。
④《玉?!?江蘇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7年12月版,下同)卷52“祥符《寶文統
錄》”。
⑤大中祥符三年夏竦撰《重建道藏經記》,見《天臺山志》,引自《道藏》第332冊。
⑥⑦《宋會要輯稿·崇儒》(以下簡稱《崇儒》,中華書局1957年11月版。下同)四
之二。又見《玉?!肪?3“景德校諸子”。
⑧《崇儒》四之三,其中“雕印”原文作“雕即”,據上下文義改。又見《麟臺故事殘本》(以下簡稱《麟臺》,上海涵芬樓影印之《四部叢刊續編》本,卷2、《玉海》卷43“景德校諸子”。
⑨《麟臺》卷2。
⑩《崇儒》四之三。
{11}《崇儒》四之三,其中“因刪去”原文作“因冊去”,據上下文義改。
{12}《麟臺》卷2。
{13}《崇儒》四之三,其中“嘗出”原文作“當出”,據上下文義改;文尾之“首篇”疑當 作“篇首”。
{14}《混元圣記》卷9,引自《道藏》第553冊。
{15}《玉?!肪?2“祥符《寶文統錄》”,又見《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11月版。下同)卷8《真宗紀》?!端问贰穼⑸线M時間系于大中祥符九年三月,然三月為丙子朔,無己酉日,故今從《玉?!贰?/p>
{16}《文獻通考》卷224《經籍考》。
{17}《云笈七簽·序》(《四部叢刊初編》本。下同)。
{18}{19}{20}{21}《云笈七簽·序》。又據《辭源》,序文中的“修較”、“商較”之“較”皆通“?!薄?/p>
{22}《崇儒》四之四?!傲凶佑^”原作“列子勸”,據上下文義改。又《麟臺》卷2將真宗幸列子觀、命官校書之事均系于“景德中”,然據《宋史》卷8《真宗紀》,謁諸陵、“幸列子廟”之事當在大中祥符四年三月,與《會要》同;且《玉?!肪?3“景德校諸子”明載?!读凶印返臅r間為四年三月,《麟臺》顯誤,今不取。
{23}《玉海》卷53《列子》。
{24}宋彭耜:《道德真經集注·道德真經說序》,《道藏》第398冊。
{25}《混元圣紀》卷九,《道藏》第553冊。其中“天圣”原文作“天佑”,顯誤。
{26}《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五一,《道藏》第148冊。
{27}《道德真經集注雜說》卷上,《道藏》第403冊。
{28}《文獻通考》卷224《經籍考》。
{29}《宋史》卷20《徽宗本紀》。
{30}《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序》,《道藏》第986冊。
{31}《崇儒》四之十。
{32}《郡齋讀書志》(《四庫全書》本)卷三上。
{33}見朱越利:《道經總論》第139頁,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版(下同)。
{34}《太上黃齋儀》卷52,《道藏》第276冊。
{35}陳國符:《道藏源流考》,第148頁。中華書局1963年12月版(下同)。
{36}見朱越利:《道經總論》第134—142頁。
{37}以上均參見朱越利:《道經總論》第150—162頁。
{38}陳國符:《道藏源流考》,第138—146頁。
{39}同上,第147頁。
{40}《玉?!肪?3《開寶校釋文》。
{41}參見拙作《南宋館閣校勘述論》,《河北大學學報》2003年第一期。
{42}見《漢書》(中華書局1962年6月版)卷30《藝文志序》。
{43}參見拙文《北宋中后期官府??笔稣摗罚吨袊费芯俊?001年第一期。
{44}參見拙文《論兩宋館閣之??笔窌?,《史學史研究》2001年第一期。
{45}{46}參見拙文《北宋中后期官府??笔稣摗?,《中國史研究》2000年第一期。
{17}《宋稗類鈔》(《四庫全書》本)卷二《奢汰》。
{48}《續資治通鑒》(中華書局1957年8月版。下同)卷93。
{49}《續資治通鑒》卷92。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