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推進免試就近入學逐步破解擇校難題

時間:2022-10-20 16:15:02 來源:網友投稿

◎北京:打造教育新地圖,以增量緩解擇校矛盾

北京市著力調整完善義務教育入學政策,采取多項措施應對擇校等重點大城市共同面臨的難點問題。2014年北京市義務教育入學政策的主要變化:一是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凡年滿6周歲(2008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均須按區縣教委劃定的學校服務片參加學齡人口信息采集,免試就近入學。完成小學教育的學生,應當進入初中繼續接受并完成義務教育。各區縣教委在市教委統籌指導下,根據適齡學生人數、學校分布、所在學區、學校規模、交通狀況等因素,進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二是全市使用統一的小學和初中入學服務系統,將每一個學生入學途徑和方式全程記錄,教育行政部門依據權限進行查詢和監控。目的是預測適齡兒童入學數量和分布,做好入學服務,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規范入學流程,保障公平、公正。三是取消“共建”入學方式。四是實施計劃管理。各區縣加強入學需求前瞻預測,按照學齡人口數量、小學畢業生數量和中小學校辦學規模等制定小學、初中招生計劃并報市教委備案。各學校未經批準不得擅自調整招生計劃。

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后實施了多項措施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調整學校布局、補充和培訓教師,使義務教育的均衡程度得到明顯提高。但隨著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不斷增長,擇校傾向仍然明顯。北京市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基本思路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以增量緩解矛盾。為此將打造北京教育新地圖,讓市民家門口就有好學校。

一是所有區縣都把提供優質教育供給放在改革首位,采取了“增量推進,存量盤活”的方式,既做加法——新建、改擴建學校,又做減法——整合資源,改造薄弱校并入名校一體化管理。如東城區分八大學區以品牌校為龍頭,捆綁兩個臨近的普通小學,形成“1+2”模式的“優質教育資源帶”。采取“大年級組制”將一所優質校與一所薄弱校聯盟結對,實現軟硬件優質資源“大通道”。優質小學增設初中部和示范中學增設小學部,探索中小銜接實施路徑。西城區今年將試行學區制,以街道行政區劃為基礎,建設11個學區,計劃投入22.8億元完成4個新建校、32個改擴建工程、70多個裝修改造項目。有序擴大教育集團規模,通過新增和調整,使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5個,涉及69所中小學。海淀區北部地區堅持“筑巢引鳳”思路,通過名校承辦新建教育配套設施、多址辦學方式擴大優質資源。調整學區劃分,合理配置資源。以中部、南部地區布局調整為重點,南北同步提升整體辦學水平。

二是引導在京高校支持小學特色發展。組織中央和市屬藝術體育院校或有藝術體育專業優勢的院校,支持周邊小學提升整體辦學質量。目前,已確定20所高校和國家大劇院、北京京劇院等藝術團體支持12個區的近130所小學,培育藝術、體育辦學特色。

三是從2012年起至今,市政府連續兩年以政府實施形式推進城鄉新區一體化學校建設。2012年重點建設了15所學校,2013年增加30所,2014年增加20所,這65所一體化學校形成優質教育資源新的增長點,促進各區縣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大幅提升。

◎上海: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

上海市從1997年起就實施了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在小學階段,按照戶籍為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安排學校;初中階段,或者按照戶籍,或者按照小學初中對口關系,或者按照區域內電腦派位等方式安排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確保適齡兒童少年享有相應的公辦學校學位。2014年,上海根據教育部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是以課程改革為引擎,堅持“立德樹人”目標,關注學生和學習經歷,關注教師和改革自覺,關注學校和教育全過程,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內涵發展。二是推進委托管理、集團化辦學等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優質資源在區域內和城鄉間共享,抬高底部、整體提升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

二、以“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為目標,通過建設“新優質學校”等舉措激發學校內在活力。一大批不挑選生源、不爭搶排名、沒有特殊資源配置的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高度負責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家長從孩子每一天的成長進步中感受到教育帶來的改變。

為向老百姓宣傳和推介“家門口”的好學校,2014年年初以來,上海組織國內外新聞媒體啟動“新優質學校”校長風采錄系列報道,宣傳報道一批新優質學校校長的辦學思想和辦學歷程;走進新優質學校,了解“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個教師”新優質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實踐;上海市教委會同部分媒體召開“解放—教育論壇”,面向社會公開討論選擇學校問題,讓專家講解小孩的成長規律和家長選擇學校的注意事項,讓關注學生內心世界成長的家門口的新優質學校,逐步成為很多家長選擇學校的共識。

三、規范民辦中小學招生行為。近年來,為避免民辦學校招生給中小學成長造成不必要的負擔,確保招生入學秩序的公平公正,2014年上海推出系列舉措,進一步規范民辦中小學招生行為。主要包括:民辦中小學招生實施“三個統一”(報名時間統一、面談時間統一、錄取時間統一)、“兩個限定”(沒有寄宿條件的民辦小學限定在本區域范圍內招生,有寄宿條件的民辦小學可面向全市招收寄宿學生,跨區縣招生人數由學校與所在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共同商定后向社會公示;每個適齡兒童限定填報2所民辦小學)、“兩個公開”(民辦中小學招生簡章要公示并通過學校網站向社會公開;民辦小學面談過程向市、區縣教育行政、督導、監察部門以及學校家委會代表等公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2014年,繼續要求民辦學校不得將奧數成績、英語星級考等各類學科競賽、等級考證書與入學掛鉤,不得以任何形式進行文化測試選拔學生,不得在招生計劃之外自行招收學生或招收借讀生、旁聽生。

◎武漢:努力從源頭上緩解“擇校熱”

武漢市2014年義務教育入學招生政策主要是“六個嚴格執行”:一是嚴格執行“劃片對口、就近入學”規定,堅持政府通知入學制度。二是嚴格執行“免試入學”。禁止組織任何形式的筆試、面試擇優選拔新生;任何學校不得搶奪生源和舉辦相關培訓班,不得以各種學科類實驗班名義招生;嚴禁將社會性學科競賽成績或社會辦學機構的測試結果與新生入學掛鉤。三是嚴格執行招生入學工作程序。四是嚴格執行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五是嚴格執行民辦初中學校招生辦法。報名數大于招生計劃數的民辦學校,采取電腦派位和自主招生相結合的招生方式,招生計劃比例按4︰6安排。六是嚴格執行招生入學時間安排。6月15至18日,每一所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必須劃定服務范圍并向社會公示;7月3日以前,必須將《義務教育入學通知書》發放給每一個適齡兒童少年。

推薦訪問:免試 就近 入學 難題 擇校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