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概述

時間:2022-10-20 16:10:03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 構建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保障,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培養目標和可持續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從理念、目標、原則、內容、方式等方面對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作闡述。

關鍵詞: 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優劣不僅關系到人才的培養質量和學校的辦學聲譽,更是對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建立健全科學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有利于促進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和規范化,有利于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有利于保障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一、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筑理念

1.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人才培養主要通過教學活動實現。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強化教學過程的質量管理,即對構成教學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全員性的質量監控,包括教師的教學質量、管理質量和服務質量,使影響質量的關鍵因素和關鍵環節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始終處于受控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體。教師和學生都是能動的人,只有樹立全員自控意識,自覺控制自己的工作、學習和相關行為,才能真正建立起教學質量監控的長效機制。

2.監、控并重的理念。教學質量監控包括對教學質量的監督與對教學質量的控制,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教學質量監督與控制的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激發“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教學質量監督是發現問題的過程,教學質量控制是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進行分析與控制,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堅持教學質量監督與教學質量控制并重,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做到在監督中控制,在控制中監督,既能及時發現問題,又能及時解決問題,才能真正發揮教學質量監控的作用,促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3.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主要是圍繞教師的教學活動展開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統一。因此,教學質量的監控應強化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管理的科學化與人性化。獨立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習基礎的現狀,挖掘學習潛能,另一方面,要充分理解教師的工作,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營造民主、和諧和積極的工作氛圍。就教師而言,教師的敬業精神、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精力的投入等都會關系到教師“教”的質量。就學生而言,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度、學生的知識和智能結構、學生學習精力的投入等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就二者關系而言,發揮教學主體的積極性、互動性和協調性,以及師生對教學規律、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把握等,對于教學過程質量的提高也極為重要。

二、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目標

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根本目標是保障學校的辦學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教學管理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必須適應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的實際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院,既應重視理論教學的質量監控,更應重視實踐教學的質量監控。應將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加強建設和謀求更大發展的第一要務。

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一項全方位、全程性的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工程,涉及學校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因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確立必須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圍繞質量監督與質量控制過程,克服片面化和隨意性,力求實現體系運行的制度化、標準化和規范化。

教學質量監控需實行學校和二級學院(部)兩級管理體制,特別是強化學校層面的教學質量監督與控制是全面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教學督導室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的常設機構,重點監控教師的教學過程;學工處及其所屬的學工系統是教學質量監控的主力軍,重點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務處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學校所有的教學活動和對教學質量的全面監控。

三、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基本原則

建立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應遵循教育規律,堅持學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和目標性、系統性、全員性、全程性、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則。

1.目標性原則。目標性原則是教學質量監控工作的基本原則,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就是要通過對教學質量的監督與控制確保各項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在具體實施中,可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等各教學環節的規范要求,即基本的質量要求,這些質量要求就是開展教學質量監督、控制與評價的基本內容,以此確保教學任務的高質量完成與教學目標的全面實現。

2.系統性原則。教學質量監控是一項系統工程,是由學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各二級學院(部)和學生班級構成的多層次、縱橫交叉的網絡,是一個完整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化的形成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機制,需要有明確的分工,密切的合作,各部門的齊抓共管,以及行之有效的運行網絡和嚴格的監督程序。教學質量監控的系統鏈之間要建立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強化執行力,力爭系統化工作網絡有效度的最大化。

3.全員性原則。開展教學質量監控工作,事關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不僅學校所有任課教師都要接受教學質量監控,各級教學管理部門、教學輔助單位和教學服務部門也均應納入教學質量監控之列(這是由系統內各部門間相互制約的關系決定的)。因而,教學質量監控涉及學校所有教師、學生、教學管理人員、教學輔助人員和教學服務人員。通過開展全員性的教學質量監控,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不斷促進校風、教風與學風建設,不斷改進和促進學校教學、教學管理與教學服務工作,全面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4.全程性原則。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過程監控是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重要體現之一,全過程質量監控不同于階段監控和結果監控,是要求對所有涉及教學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全方位、全程性的監控,以利于掌握教學運行的全過程情況。全過程教學質量監控必須以完善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基礎,由事先監控準備過程,事中監控實施過程,以及事后監控整改過程組成,既要監控所有的節點,又要監控所有教學時段的進行狀況。

5.可操作性原則。教學質量監控工作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全面分析教學過程中各要素之間的聯系,使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因素和環節都得到有效控制,確保有機整體的有效運轉,以利于實現教學質量監控的最優化。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必須在遵循科學性、規范性的基礎上具有可操作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既要克服操作上的繁瑣,又應防止過程中的隨意性,力求達到體系制定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具體實施過程中簡便、明了、可操作性強的效果。

四、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內容

1.人才培養目標監控。人才培養目標的監控是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內容。其主要監控點為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及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方案、專業建設與發展方向、課程體系的構建等。為落實人才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是學校保證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規格的重要文件,是組織教學過程、安排教學任務的基本依據,是保證教學目標實施的重要前提,應把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的制訂與執行作為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監控的重要任務。同時,由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往往具有動態性,如何根據市場需求調整教學內容與專業方向,適時為用人單位輸送急需人才,是學校的立足之本。因此,培養目標監控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通過對人才市場需求的預測及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的結果規劃與調整各專業的發展方向,以滿足人才市場與經濟建設的實際需求。

2.人才培養過程監控。重視與規范人才培養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對于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和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十分重要。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的質量監控主要通過課堂聽課、實驗實訓過程監控及教學的常規檢查等方式進行。主要監控點為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師資配備、授課計劃與教案、課堂教學的組織與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采用、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的把握、實驗實習計劃的落實與考核工作的科學性與嚴肅性、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質量把關、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質量標準、課程考核方式與考試試卷質量等。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過程的關鍵環節,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為加強對課堂教學質量的監控與考核,根據課堂教學質量監控的基本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質量認定細則和有針對性的《教師授課質量考核表》,開展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考核,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學督導的“督”與“導”的作用,除對考核表逐項評分外,還需填寫整體性的評價意見,在充分肯定教師授課優點的基礎上,指出授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并及時與教師反饋、交流,以促進教師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

在課堂教學之外獨立設置的實踐教學環節往往是教學質量監控的薄弱環節,對相關的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及畢業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既應強調計劃、組織和實施的過程材料檢查,又應重視現場抽查和實習過程的監控,切實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對于實踐教學環節中的相關課程的課程設計、相關教學內容的實習實訓也應加強其過程的檢查與落實,加強對課程設計與實習實訓質量的監控。對于畢業設計、畢業論文更應強化其過程指導情況的質量監控。

3.人才培養質量監控。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是能使學生獲得本專業所必備的相關知識;獲得包含自學能力、分析能力、職業能力在內的各項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獲得基本素質的養成與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主要監控點為課程考試合格率;統考課程平均成績;實習、實訓成績;大學英語等級考試、專業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等的考試合格率;相關職業技能證書的獲得率;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畢業設計(論文)選題的性質與難易度;學生實踐能力與文化素質;畢業生就業率及就業層次、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社會對學校的綜合評價及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類競賽的成績,等等。

五、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方式

1.聽課制。課堂聽課是對教師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途徑,課堂聽課既是對教師教學質量最為及時與直觀的監控與評價,又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過程的有效監控與評價。

(1)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否豐富、充實,課時容量是否飽滿,教師語言表達是否清晰、流暢、富有條理性和感染力,講授是否能理論聯系實際,是否深入淺出、生動有吸引力,重難點能否把握適當。

(2)教學過程。教學態度是否認真,是否具備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能否吃透教材且脫稿講授,教法是否適應教材、適應學生。教學環節是否緊湊,教學結構是否完整,教學互動是否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教書育人能否滲透于教學之中,課堂教學是否井然有序。

(3)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得到充分調動,學生到課率是否高,學生能否主動學習,課堂知識目標是否達到,課堂應用能力訓練是否完成,師生交流、互動效果是否良好,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是否有效。

落實聽課制包括學校領導聽課,中層干部聽課,教務處等教學管理職能部門領導及教學督導人員聽課,同時還有二級學院(部)院長(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師同行、輔導員、教學管理人員的聽課等。通過課堂聽課,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所有的教學管理部門、教輔單位及教學服務部門都應樹立以教學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身體力行,全心全意為教學服務。

2.檢查制。建立對教學質量監控的常規檢查制,及時公布教學質量檢查結果,對促進教學和教學工作有明顯成效。

(1)日常檢查。由學校、二級學院(部)兩級教學管理人員實施教學日常檢查工作,分別對全校和各二級學院(部)的教學工作進行常規檢查。

(2)定期檢查。即開展每學期的期初、期中、期末的定期教學檢查。特別是作為每學期常規性工作的期中教學檢查,是實施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手段,對于我們了解前半學期的教學工作狀態和推進后半學期的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3)專項檢查。即實施以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工學結合為核心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含第二課堂活動項目)專項檢查及授課計劃檢查,教師教案檢查,教研活動開展情況檢查,畢業設計(論文)選題、指導、評閱、答辯等環節的檢查,教研項目與課程建設的中期檢查,試卷命題與閱卷質量檢查等。

(4)隨機抽查。由教務處、教學督導室等部門組織開展對教師授課的教案、教學進度執行情況的抽查及學生課外作業、實驗報告、實習實訓報告(總結)、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評閱質量的隨機抽樣檢查。

3.測評制。除教學督導室在聽課基礎上對教師教學工作的測評外,由教務處、學工處組織學生、教師同行、各二級學院(部)院長(主任)根據學校對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相關要求分別開展對教師教學質量的定性和定量測評,并以不同權重進行綜合匯總,對綜合測評排列前位的可給予課酬上浮的獎勵。

4.評教評學制。開展評教評學是做好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方面。具體可由學生輔導員、授課教師、各二級學院負責人、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分別組織召開評教評學座談會,從不同角度和從不同側面了解教師教學情況、學生學習情況、教學管理部門、教學輔助部門、教學服務部門等的管理、教輔與服務等方面的情況及學校的教風、學風、校風狀況及其與業務部門需求的差距情況。

5.質量跟蹤制。由學工處或招就辦及各二級學院黨總支對畢業生質量進行跟蹤調查,根據畢業生就業情況及對人才市場需求的調查,分析人才培養規格與人才培養質量,了解社會人才需求及培養規格、能力體系要求等教學需求信息,進一步改進教學工作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和經濟建設的實際需求。

推薦訪問:教學質量 概述 監控 獨立學院 體系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