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政績觀23(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警營論壇: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2012 年 12 月 18 日 12:32: 53
來源:
新華網
0 【字號:
大 中 小】
【打印】
【糾錯】
作者:
武警銅陵支隊 尹明方
就武警部隊而言,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就是要圍繞主題、 主線, 不斷提高部隊建設科學發展水平。
在實際工作中, 領導干部作為具體的領跑者和組織實施者, 其價值取向不僅決定著各項工作開展的方向, 更影響貫徹落實的質量。
這個價值取向就是政績觀。
因此, 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關鍵在于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就是要對照十八大為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繪就的藍圖, 弘揚求真務實的作風, 老老實實、 踏踏實實、 扎扎實實做好抓落實、 打基礎的工作, 實現部隊建設全面發展進步。
必須牢固樹立以為基層、 為官兵服務為宗旨的政績觀, 切實解決好 “為誰抓”的問題。
這些年, 我們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 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總體是好的, 但也必須看到, 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 有些同志的政績觀出現了偏差。對政績的本質、 創政績的目的和要求認識不清, 把個人的名利、 地位作為政績的途徑, 把領導滿意作為衡量政績的標準, 危害部隊建設的長遠發展。
有的思維片面, 看待部隊建設形勢、 衡量部隊發展進步時, 簡單地以創了多少特色、 出了多少經驗、 樹了多少典型、 完成了多少大項任務、 受到哪一級的表揚等論“英雄” ,以點代面, 本末倒置看政績。
有的不從實際出發、 不講對官兵負責、 不尊重客觀實際、 把眼睛盯在那些容易見效果、 得彩頭的工作上, 熱衷于搞“短平快” , 急于求成造政績。
如此等等。
這些做法都與政績的本義南轅北轍, 背離了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為此, 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切實強化“三種意識” :
一是要強化
政績為黨的事業所創的意識。
領導干部要從名韁利索的羈絆中解脫出來, 從個人主義的影響里跳出來, 切實克服好大喜功、 急于顯功、 夸績邀功的錯誤思想, 自覺把“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 作為創造政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把工作崗位作為服務基層的平臺, 把為黨為部隊的事業努力奮斗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 做到與我黨我軍的宗旨背道而馳的事不做, 影響官兵關系的事不做, 使政績經得起組織的檢驗、 群眾的檢驗和歷史的檢驗。
二是要強化政績為部隊發展所創的意識。
要老老實實按照軍事法規和上級的命令指示加強基層建設, 防止和糾正抓部隊建設中心浮氣躁、 急于求成、 急功近利的現象, 統籌考慮當前建設和未來發展的需要,突出強調既積極實現當前的建設目標, 又著眼長遠、 為未來發展創造條件、 積蓄力量; 切實把做好眼前工作與實現長遠發展結合起來, 把完成好任期內任務與長期打基礎統一起來, 始終做到按綱建隊的重心不能偏、 依法指導的力度不能減,基層第一的觀念不能弱, 服務官兵的作風不能虛, 努力推動部隊建設全面進步。三是要強化政績為官兵利益所創的意識。
要牢固樹立“權為官兵所用, 情為官兵所系, 利為官兵所謀” 的思想, 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切實吸納群眾智慧, 反映群眾意愿, 誠心誠意辦實事, 盡心竭力解難事, 堅持不懈做好事, 千方百計維護好官兵的利益, 對確實不能辦的事要給基層講清原因、 說明理由, 切實做到上不愧組織, 下不愧官兵。
必須牢固樹立以實事求是為核心的政績觀, 切實解決好“怎么抓” 的問題。實事求是是正確政績觀的根本要求。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一切從實際出發,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 把實干精神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 盡力而為、 量力而行,這樣才能在工作中把握規律性、 減少盲目性、 克服片面性, 創造出實實在在的政績。
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 這一點顯得更加重要。
一是在工作部署上要實事求是。在安排部署工作時, 對那些雖然可以出名掛號, 但基層不歡迎、 官兵不滿意的事情, 那些雖然周期短、 見效快, 但不利部隊長遠建設的事情, 那些雖然可以引人
關注、 但不利于部隊戰斗力提高的事情, 那些雖然能夠產生一時轟動效應、 但付出的是損害群眾利益的事情, 堅決不能干。
二是在工作指導上要求真務實。
要下功夫搞好調查研究, 做到聽實話、 查實情、 求實效, 為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對基層建設出現的新情況、 新問題, 要通過深入扎實的調查剖析, 找準制約基層建設發展的癥結, 拿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 為黨委正確決策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
對于基層建設中的具體問題, 領導干部不能憑經驗辦事, 不能隨意拍板, 而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拿對策。
抓基層要做實打實的工作, 不喊空洞的口號; 評價工作要看基層官兵滿意不滿意, 不能迎合領導個人的喜好;多做打基礎的工作, 不搞華而不實的“花架子” , 真正把推動基層工作的進步作為抓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要科學合理。
要學會 “彈鋼琴”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就具體工作而言, 一要明確職責, 要按《綱要》和條令條例規定的職責, 明確分工, 明確任務, 明確責任, 做到各司其職、 各負其責、 各盡所能。
二要統籌兼顧, 切實按照《綱要》 抓統攬, 做到突出重點、 兼顧一般, 把握規律, 有重點、 分步驟、 高質量地抓好落實。
政治教育、 軍事訓練、行政管理、 執勤工作、 后勤保障都要按規律辦事, 不急功近利、 不急躁冒進、 不急于求成、 不魯莽蠻干, 切實做到計劃依據《綱要》 制定, 工作圍繞《綱要》 運轉。
三要形成合力, 在分工的基礎上通力合作, 做到相互搭臺、 相互補臺、 相互連臺, 密切配合。
必須牢固樹立以實踐、 群眾和歷史為衡量尺度的政績觀, 切實解決好“落實標準” 的問題。
政績是在工作實踐中創造的, 必須經得起實踐檢驗。
創造政績是為了實現群眾利益, 政績必須得到群眾認可。
同時, 政績還須經得起歷史檢驗。只有堅持用實踐、 群眾和歷史的尺度衡量政績, 才能避免主觀性和片面性, 創造出讓群眾滿意的政績。
一是要把部隊戰斗力的強弱作為檢驗和衡量政績的標準。對于武警部隊而言, 抓好工作落實、 提高部隊建設水平的最終目的, 就是要高標
準高質量地完成以執勤、 處突和反恐為中心的各項任務。
各級領導和機關抓工作落實的質量如何, 要通過“兩個確保” 來體現。
為此, 必須牢固樹立“圍繞中心抓建設, 抓好建設保中心” 的思想觀念, 通過扎扎實實抓好部隊的軍事訓練、 教育管理和后勤保障等工作, 促進部隊戰斗力的提高。
二是要把基層建設水平的高低作為檢驗和衡量政績的標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基層建設水平是衡量機關建設的一面“鏡子” 、 一把“尺子” 。
各級領導和機關工作作風、 工作績效最終要通過基層這面“鏡子” 、 這把“尺子” 來反映和檢驗。
基層建設水平越高, 說明我們的政績越突出, 政績觀越正確, 反之亦然。
為此, 必須老老實實按照《綱要》 、 條令條例和上級指示命令抓好基層全面建設, 切實打牢部隊建設基礎, 努力實現“五句話” 目標, 提高部隊正規化建設水平。
三是要把官兵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和衡量政績的標準。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
誰好誰差, 官兵看得最清楚。
領導工作做得怎么樣, 服務基層效果好不好, 基層建設是不是進步了,部隊是否真正發展了, 官兵心理有桿秤, 他們最有發言權。
為此, 衡量一個領導干部有沒有實實在在的政績, 不是憑自我感覺良好, 也不是單純地看上級的印象,而是要看官兵擁護不擁護、 贊成不贊成、 高興不高興、 答應不答應。
無論是作決策, 還是做工作都要本著政績為了官兵的利益、 順應官兵的意愿、 服從官兵的需求、 依靠官兵的力量、 接受官兵的檢驗的思想, 切實把官兵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官兵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 把官兵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 使所作出的決策和所干的工作符合實際情況、 符合官兵愿望, 贏得官兵的擁護和支持。
同時, 要進一步發揚民主, 廣開言路, 虛心聽取官兵的意見, 接受官兵的評議, 把官兵的評價作為考量工作的標準, 把官兵的意見作為改進工作的依據, 充分調動廣大官兵監督各級領導干部依法決策、 科學決策以及求真務實抓工作落實的積極性, 不斷推動部隊建設持續協調健康穩定向前發展。
(《人民武警報》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