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全省社區矯正工作會議上典型發言,供大家參考。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社區矯正工作的決策部署,克服財政困難,加大政策支持,按照“重點突破、梯次推進、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新時期社區矯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機制,全力打造社區矯正“XX模式”,切實解決制約社區矯正工作發展的瓶頸,取得一定成效。自2012年至今,全市各縣區累計接收1.4萬余名社區矯正對象,未發生一起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案事件。
一、在機構設立上探索新路子
工作機構是執法平臺,更是事業發展的根本。我局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指導清豐縣于2020年12月30日掛牌設立社區矯正局和事業性質的社區矯正執行中心,成為全省第一個探索“一局一中心”模式的縣,發揮了較強的示范引領作用。2021年,南樂縣、XX縣、臺前縣先后成立縣級社區矯正局,明確了縣司法局直屬機構的性質。目前,我市基本實現了縣級社區矯正局的全覆蓋。我市縣級社區矯正局的率先設立,為推進全市社區矯正工作高標準開展打造了工作平臺、夯實了機構基礎,《社區矯正法》關于社區矯正機構建設的要求在我市落地見效。
二、在工作運行上創建新機制
良好的工作機制是推進工作、提升質效的有效抓手。我市根據社區矯正工作實際需要,創建“隊建制”工作機制,實行鄉鎮層面分片區管理、專人負責,將社區矯正工作職責與司法所適度分離,成立社區矯正片區化管理執法中隊,打造一支專職專責專業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實現了執法中隊對鄉鎮社區矯正工作管理全覆蓋。“隊建制”工作機制的實施,既有效消除了制約社區矯正工作發展的問題,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又切實解決了司法所人少事多、執法能力弱的現實困難,使司法所能夠集中精力開展其他司法行政工作,實現了工作雙贏,大大提升了社區矯正教育管理質效。目前,全市已成立13個分片管理責任區,66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從事鄉鎮層面社區矯正管理和幫扶工作,社區矯正“隊建制”工作模式基本實現全覆蓋。
三、在試點工作上實施新模式
試點能否邁開步子、趟出路子,直接關系改革成效。我市在省廳的正確指導下,充分發揮試點單位的作用,在清豐縣、臺前縣率先啟動“社區矯正官”試點工作,著力在制度完善、組織架構上改革創新,制定完善《社區矯正官試點工作方案》《工作流程》和《權責清單》等五項配套性制度,制定了社區矯正官運作流程圖,明確矯務長負責制,建立調查評估組、矯務室、法治室、責任區的“一組兩室若干責任區”組織架構,搭建起總矯務長、矯務長、矯務員等工作運行模式,構建了社區矯正官試點工作的制度體系,為推進社區矯正官制度在全市鋪開創造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目前,全市2個試點單位共50名社區矯正工作人員被任命為社區矯正官,承擔監督管理和教育幫扶工作任務。
四、在風險防控上摸索新辦法
社區矯正執法風險時時存在,提前防范、全面排查至關重要。一是建立法律顧問定期值班制度。積極推進在縣社區矯正中心設立律師工作室或設置律師值班崗,為社區矯正對象就近獲得專業法律服務提供便利。目前,清豐縣、臺前縣、范縣均指派律師進駐社區矯正中心并發揮著積極的風險防控作用。二是全面排查安全隱患。堅持問題導向,進行“拉網式”“地毯式”全面排查整治活動,堅決守住社區矯正對象不發生“民轉刑”或“刑轉命”案件的安全底線。2021年度,排查整治活動共排查社區矯正對象1512人,排查出17件安全隱患,全部予以化解或指導予以解決。三是加大督導力度。在開展現場督導的基礎上,建立市局支隊人員網上督導縣區工作機制,每日登錄省平臺開展網上督導活動,發現問題直接點對點督導縣區解決,重大問題及時下發風險提醒函,強化層級監督,確保社區矯正安全穩定。
五、在教育幫扶上交出新答卷
如何提升社區矯正教育矯治效果是長期困擾基層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的一個痛點和障礙問題。我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推動實施“建違法賬本、列后果清單”的“賬本式”“清單式”“案例式”“提醒式”“引導式”五項主題教育。為每名社區矯正對象建立一本自身違法成本損失賬本,幫助其認真分析計算因違法導致的人身自由、工作收入、父母子女親情等八種成本損失,篩選出打架、酒駕、賭博以及不服從社區矯正管理等四種多發、高發違法犯罪行為的成本損失清單。通過深挖、分析社區矯正對象重新違法犯罪的成因、類型和法律后果,使教育學習的內容能有效轉化為悔過自新、警醒敬畏的自覺行動。目前,累計已有3000余名社區矯正對象建立了損失賬本、學習了成本損失清單內容并撰寫心得體會。
推薦訪問:矯正 工作會議上 典型 在全省社區矯正工作會議上典型發言 在全省社區矯正工作會議上的典型發言 在社區矯正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