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微課堂遵義會議3篇
黨史學習教育微課堂遵義會議篇1
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今天的青少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主力軍。豐富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的課堂,讓廣大青少年修好黨史必修課,從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接力棒一代代傳下去,這是教育的神圣使命。
把思政課作為青少年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課堂。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是大中小學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主課堂。要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思政課教學,豐富講課內容,完善教學環節,創新課堂形式,把黨史知識講深講透。要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教育引導學生學習黨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奮斗史、光榮史,增進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認識和理解;教育引導學生從黨史中汲取自我修養、昂揚奮斗的力量,養成良好道德素質,繼承發揚革命精神,不斷激活青春動能,自覺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讓紅色資源成為青少年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課堂。分布在祖國大江南北、數量眾多的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初心”的真實寫照和歷史見證,是黨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要鼓勵和引導青少年走進革命紀念館,重溫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來到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探訪紅色遺址,尋找歷史留下的印記,觸摸有溫度的革命歷史……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在參觀中感受黨的初心使命、感受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砥礪理想信念,激發青少年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引導青少年立志聽黨話、永遠跟黨走。
積極開辟青少年接受黨史學習教育的實踐課堂。青少年接受黨史學習教育,除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外,還應延伸融入到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拉近青少年和黨史的距離,讓黨史學習教育真正走進青少年的心中,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通過校園文化宣傳平臺、學生活動平臺、學生社團平臺、互聯網平臺和重要時間節點的儀式教育活動等,以學生樂于接受、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黨史宣傳教育活動,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做到見人見事、見思想、見精神、見行動,努力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加強青少年的黨史學習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要不斷豐富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的課堂,把紅色傳統、紅色記憶、紅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心中,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黨史學習教育微課堂遵義會議篇2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圍繞黨史學習教育,各地探索創新學習活動,把本土紅色資源作為廣大黨員干部學習黨史、重溫初心的生動教材,通過現場講堂、實地體悟、情景體驗等多種方式,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四川廣安市、湖南雙峰縣通過理論溯源、情景式授課,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讓黨史學習真正“鮮活”起來。
黨史學習教育貴在挖掘紅色資源,理論聯系實際,將紅色歷史演繹出的精神元素根植在新時代廣大黨員干部心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干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四川廣安市、湖南雙峰縣等地將傳統“會場”變“活課堂”,正是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踐行。
觀點碰撞,研討交流探尋“初心”。在對歷史的解讀中,本身存在著見仁見智的觀點。百年黨史波瀾壯闊,學習教育更不可泛泛。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這樣的問題,不同層面的理解可能有著不同的回答。為此,四川廣安邀請黨史專家,為黨政領導干部讀書班學員集中授課,還聯合重慶市委黨校,推出“學黨史、跟黨走”系列基礎專題課。其間,組織參訓學員開展專題研討交流,引導學員在思想與理論的碰撞中,探尋初心使命。通過這樣的廣泛交流,黨員干部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在對“初心”的探尋中收獲著沉甸甸的精神果實。
體驗感悟,情景交融升華“初心”。挖掘好本土的紅色資源,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廣安的鄧小平故居、翰林院子、北山小學堂,華鎣山武裝起義遺址和《紅巖》作者楊益言舊居,湖南的蔡和森紀念館,蔡和森蔡暢故居等,都是級別高、內涵豐富的紅色資源。以這些資源為依托,以大量文物、檔案、圖片和多媒體展示系統形式,組成鮮活的立體空間,生動、全面、形象展示偉人、革命志士們波瀾壯闊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讓黨員干部們在情景交融的體驗感悟中升華“初心”,感悟黨史厚重、汲取奮進力量,從而使黨史學習教育充滿活力。
打造精品,鮮活課堂固化“初心”。從廣義上講,黨史學習教育是一個大課堂。怎樣打造精品課堂,怎樣能讓學習教育落地生根,都是嚴肅而重要的話題。那種傳統講授“滿堂灌”、學員聽報告的單一模式顯然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更達不成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湖南雙峰縣加大現場教學、情景教學、訪談教學、體驗式教學力度,增強紅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與吸引力;四川廣安在小平故里先鋒網、學習強國廣安頻道等各類新媒體平臺,上傳發布《傳承》《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等10余堂黨史網課……這些精品課堂的打造,讓傳統的“會場”從內容到形式都“活”起來,黨員干部的“初心”固化水到渠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必須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學有所獲。黨史學習教育更當挖掘資源、豐富形式、拓寬渠道、勇于實踐,把對歷史的解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現實結合起來,讓紅色歷史中的精神元素融入黨員干部的血液,才能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讓黨史學習真正“鮮活”起來。這樣,更有助于黨員干部們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學得實在、悟得透徹,在實踐中學以致用,永遠沿著正確的方向一路向前。
黨史學習教育微課堂遵義會議篇3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常學常新;黨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催人奮進。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通過“學”“思”“行”,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不斷補足精神之鈣、基因之鐵,在亂云飛渡的復雜環境中不迷失方向,在滾石上山的巨大壓力下不逃避退縮,始終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實踐者。
真學真懂,在“學”上下功夫。學黨史要刨根問底,明白“為什么學”。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詮釋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蘊藏著一座資政育人、繼往開來的豐富礦藏。當今,雖然戰爭年代的那種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少了,但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困難挑戰仍在繼續。因此,我們亟需通過汲取黨史中強大的信仰力量來舒筋活血、壯骨強身。
學黨史還要講究方法,掌握“怎么學”。首先是堅持不懈,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矢志去學。其次是要突出重點,著重學習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通過理清時間線,描摹人物像,在腦袋里畫出黨史“思維導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黨史學好,讓黨史“活”在自己腦子里。
深思善思,在“思”上下功夫。要學有所思、思有所悟。“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百年黨史是一代代共產黨人的思想結晶,其精神實質不言而喻,我們要在學習中邊學邊悟,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學思悟態度,凡事多想一想是什么,多問幾個為什么,把黨史當作一門必修課且必須修好的課來學,深入思考。
通過不斷的學思悟,總結歷史經驗、認識歷史規律,把書本上的文字轉化為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永葆斗爭精神、擔當品質,在新的長征路上凝心聚力、砥礪前行。
知行合一,在“行”上下功夫。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永遠跟黨走”的堅定信念,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中國奇跡”。可以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要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寧不念樵漁”的為民情懷,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回顧黨史,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在國家建設中獲得支持,就是因為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我們通過學習黨史,自覺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和群眾觀,繼續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終涵養“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始終回應人民關切,反應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
推薦訪問:遵義會議 黨史 課堂 關于遵義會議的黨史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