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完整文檔),供大家參考。
2021年,我校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會議精神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積極貫徹落實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于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在市教育工委、市教育局的堅強領導下,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切實肩負防疫戰疫的政治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改革創新為驅動力,以拓展合作辦學為抓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繼續推進校園內涵建設,努力提升辦學質量,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新成績。
2021年工作總結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疫情防控慎終如始,防控措施抓細抓好。嚴格按照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的安排部署,落實最嚴格的科學防控措施。修改完善三案九制,建立學校、班級、師生、家長四級防控工作聯系網絡,全校176名教師與1368名在校生及家長簽訂倡議書及疫情承諾書9000余份。開展健康教育,對教職工、學生、家長宣傳普及疫情防治知識和防控要求,引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實行錯峰上下課、就餐、離校,要求師生戴好口罩,減少外出,不到人員密集場所、不聚集、不扎堆,注意個人衛生,科學適度運動。常態化開展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持續開展校園環境整治和消殺。建立師生健康檔案,切實做到早發現、早預防。全力做好各項防疫物資保障。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嚴禁外來人員進入校園,在學校入口設置測溫點,實行憑證放行,對車上人員逐一進行身份核驗、信息登記、體溫檢測,未佩戴口罩及體溫≥37.3℃的人員不得進入,做到不漏一車一人。
(二)黨建工作常抓不懈,育人環境全面優化。全面提升廣大教師的思想政治水平,把政治學習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堅持黨總支中心組理論學習、教職工集中學習、“三會一課”等制度,使學習培訓納入制度化軌道,開展黨總支中心組理論學習4次、教職工集中學習15次。建立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計劃,實施“雙培養”工程,完成黨費網上繳費平臺維護工作。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使廣大師生不斷增強“五個認同”。扎實推進審讀工作,對23類圖書進行徹底清查。開展“掃黃打非行動”宣傳周活動,向各班級分發綠書簽1000個,召開主題班會36場次,引導師生文明綠色上網。深入實施中華文化傳承工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引領,在廣大師生中開展系列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化專題活動。
(三)職教改革有序推進,內涵建設穩步提升。圍繞XX市“旅游名城、產業新城”發展定位和地區產業發展布局,調整完善專業設置,增設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以適應地區現代服務和裝備制造兩大產業的迅猛發展。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深化“1+X”證書制度、校企雙元育人等職業教育改革,建成3個專業國家高技能人才技能培訓基地,“1+X”證書制度7項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獲批,與西域旅游、五鑫銅業、特變電工等142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搭建產教融合交流平臺,“雙師型”教師培養工作站達94個。探索混合所有制職業學校產權制度改革,計劃共建機加工實訓培訓基地。積極落實“2+3”或“3+2”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銜接,加大與疆內17所高職院校合作辦學,推進實施五年制培養模式,拓寬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路徑,畢業生就業率達97%以上。
(四)社會服務持續增強,辦學質量逐步提高。面向新時代農牧民、社區居民、企業職工、初高中未升學畢業生、南疆轉移勞動力和復轉軍人等,積極開展社會化培訓與技能鑒定,完成各類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培訓2783人次。開展SYB創業培訓,共培訓353名學員。精準摸排八類貧困學生539人,享受“三免一補”國家優惠政策及學校計算機考試費及鑒定費等,并申請國家助學金每生2000元/年。推薦申報2019-2021學年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獎學金2人次,每生6000元/年。初高中畢業未升學人員實現“雙兜底”。充分發揮XX電大XX工作站辦學優勢,以社區教育為抓手,積極推進XX市全民終身教育,建立XX市龍祥社區教育中心,構建全民教育、終身教育體系,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和開放教育進社區活動,全年完成招生任務500人。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項目資金無法按時撥付。國家、自治區相關職業教育建設項目資金已下撥至市財政,但無法用于職專相關項目的建設,影響項目建設進度。
二是教師“雙兼職”無法實現。根據“職教二十條”鼓勵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專業教師“雙兼職”,但當前教師到企業兼職的保障機制未形成,導致教師到企積極性不高。
三是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的機制還未形成。企業缺少參與職業教育改革的鼓勵機制,企業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改革、實訓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不高。
2021年工作計劃
一、堅持黨管職業教育,深化黨建促進發展
牢牢把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落實******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論述,將黨建工作和學校事業發展同部署、同落實、同考評。加強教職工的紀律教育與廉政教育,切實提高教職工的政治理論水平,強化組織監督職責。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細化到兩個責任“四張清單”,用好監督執紀“第一種形態”,嚴肅工作作風、強化紀律約束,將專項整治工作做實做細。堅持抓源治本,抓住重點崗位、重點環節及重點人員,開展日常和重點節假日的廉政談話。做好以案促改工作,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切實做到制度建到崗,責任落到人。制定符合學校教師實際的師德建設實施細則,完善師德建設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深入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切實開展文化潤疆工程,教育引導各族師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心靈深處。加強工會建設,進一步完善工會制度,召開教代會,堅持服務教職工宗旨,關注教職工需求,關心慰問教職工,積極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豐富活動。
二、抓好校園主陣地建設,強化提升德育品牌
充分發揮全員育人的作用,強化德育常規管理,把各項德育要求和標準落實、落細、落小,落出成效。通過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檢查評比,促進班級建設。通過形式不同的家訪,促進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加強德育隊伍的建設,對班主任隊伍,尤其是年輕班主任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班主任老師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積極鼓勵班主任參加全國班主任基本功大賽,提高班主任工作業務,打造一支精干的以班主任隊伍、德育科人員、教官及學生干部為核心的德育隊伍。規范團建,完善團員教育、管理,拓寬拓深志愿服務。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持續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實施實訓室文化建設,打造一系一樓一品,提升專業文化內涵,展示專業文化底蘊。開展系列文體活動,豐富課余生活,做到張弛有度。
三、優化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學校軟硬件建設
不斷深入職教改革,調整專業設置,優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強專業建設,提升專業基礎能力,建設2個精品專業。持續開展技能實訓月和現代學徒制“師帶徒”活動,穩步提升教學質量,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全面銜接做好中高職融通工作,高等職業院校升學率穩中有進。立足師德師風教育建設,繼續開展校內和校外教師培訓工作,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教師學歷、職稱、結構、專業技能、教學水平與辦學層次相適應。外聘能工巧匠或企業技術人員兼職教師達到專業教師隊伍的10%以上。培養州級、市級名師分別1名、2名,建成1個州級教學創新團隊、2個市級教學創新團隊。深入開展學風建設,啟動教學診斷,不斷提升教學教研質量。強化信息化教學,成立技術團隊,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大賽,不斷提高教學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學質量。課題研究教師參與率達到15%以上。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技能比賽獲獎率達75%。強化實習就業管理,做好產教融合、創新校企合作,積極穩妥做好招生工作,不斷推進合作辦學。依據社會需求調整供需見面會時間,占領優質實習就業市場。做好產教融合,創新校企合作,優秀校友、企業行家進校更多地開展培訓、參與教學,真正用好合作企業的資源。面向新時代農民、社區居民、企業職工、初高中未升學畢業生和復轉軍人,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開展各種實用技術培訓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各類培訓實現4000人次。積極申報2021年職業教育建設項目,計劃投入2500萬元,實施智慧校園項目、機電技術應用實訓基地建設,新建1000平方米的學生浴室,維修學生餐廳宿舍、培訓樓、實訓樓等。
新時代,新理念,新要求,新使命,職業教育大有可為,也應大有作為!在市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教育局的關心支持下,我校將繼續砥礪奮進、改革創新,持續探索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新路徑,為社會經濟發展人才保障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推薦訪問:工作計劃 工作總結 學校 學校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學校2022年工作總結及2022年工作計劃 學校2022年度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