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讀后感450小學1 今天我們學完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我記憶猶新。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種樹人不按規律給桃花心木澆水,是為了讓桃花心木更好的活著。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第14自然段中的一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桃花心木讀后感450小學,菁選2篇【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桃花心木讀后感450小學1
今天我們學完了《桃花心木》這篇課文,我記憶猶新。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種樹人不按規律給桃花心木澆水,是為了讓桃花心木更好的活著。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第14自然段中的一句話“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得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是啊!人和樹一樣呀!不能依賴別人給予的幫助,應該自我成長。一旦養成依賴的心就無可救藥了,應該鍛煉出自主之心。
讀完課文,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我的父母不也是這樣么!父母不想讓我們受傷,就像種樹人對樹的喜愛;父母想讓我們自己去學會生存,就像種樹人不按時澆水,讓小樹自生自滅,學會自己找水;父母不關心我們不是不愛我們,是想讓我們學會自立,就像種樹人隔三差五,不按規律的澆樹一樣。
在我們學完課文時,老師問課文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我們說是借物喻人。是啊!作者用種樹人不按規律給桃花心木澆水,是為了讓桃花心木更好的活著這種寫作手法來借物喻人。這種寫作方法讓我們想起我們自己,我們也不應該依賴爸爸媽媽、老師、同學的幫助,應該學會生存,健康、快樂的成長。
?
桃花心木讀后感450小學2
桃花心木是什么?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它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桃花心木要靠自己長成大樹,這就是它與別樹的不同之處。
文章講的是一位種樹人,為了是桃花心木長成百年大樹,運用了科學的辦法但作者一開始不明白,當種樹人說了“謎底”的時候,作者才恍然大悟,并悟出了做人的哲理
讀了這篇文章,我在很多地方含有感觸:我對種樹人的一番話有所感觸:“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的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他這一席話,充分體現了他的觀察細致,因此就了解了一些經驗,使他種樹種的更好。生活中也一樣,一個人一件事干多了,就會產生許多經驗,從而這件事就干得更好。
另一個就是我對“我”的一番理解深有感觸:“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再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這句話表現了作者極高的領悟能力,可以由樹聯想到人,揭出了借物喻人的謎底。
我羨慕很多能自立的人,可我做不到,*的孩子們也都做不到。*雖然有發展,但*能比上美國嗎?為什么,為什么比不上美國?因為*,因為*的少年像被關在籠子里的小鳥,被家長管著,浪費了童年,浪費了這個大好時光,大家都聽說過“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句話吧!為什么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呢?因為那些窮人的孩子從小就開始過獨立的生活,根本沒有半點依賴家長的心,他們就像桃花心木樹苗一樣,靠著自己找到它們必須擁有的水源,才能生活下去!
而現在每當孩子想幫家長做事時“去去去,學習去!”家長都是以這句話回答孩子,愛孩子,就應該讓他(她)去鍛煉,去擁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愛孩子,就應當讓他(她)去面對困難,去戰勝勝困難;愛孩子,就應該解開學習之鎖,到大自然中去體驗生活;愛孩子,就應當讓他(她)不要虛度童年,外面的`世界是美麗的,是精彩的;愛孩子,就應該讓孩子到社會中去分清是非,分清好壞,在社會站穩腳!
我認為我們只有脫離了父母的溺愛才能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同學們,你認為呢?
推薦訪問:讀后感 桃花 小學 桃花心木讀后感450小學 菁選2篇 桃花心木讀后感450小學1 桃花心木讀后感450字 讀桃花心木有感500 桃花心木讀后感500字小學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