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蝸牛觀察日記18篇

時間:2023-01-16 15:40:03 來源:網友投稿

蝸牛觀察日記1  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我從菜地里捉來的蝸牛。蝸牛有一個美麗的殼,它是蝸牛的房子。蝸牛的殼上有細細的螺紋,有些在左右兩側,有些在后面。這些螺紋有向右邊旋轉的,也有向左邊旋轉的,我們分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蝸牛觀察日記18篇,供大家參考。

蝸牛觀察日記18篇

蝸牛觀察日記1

  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我從菜地里捉來的蝸牛。蝸牛有一個美麗的殼,它是蝸牛的房子。蝸牛的殼上有細細的螺紋,有些在左右兩側,有些在后面。這些螺紋有向右邊旋轉的,也有向左邊旋轉的,我們分別叫它們右旋和左旋。蝸牛有兩對觸角,其中最長、而且在最上面的那一對觸角上長著眼睛,下面的那一對觸角則是用來感知空氣的變化的。我還發現,蝸牛的兩對觸角特別靈活。你去碰一下它的觸角,觸角就用比賽車還快的速度縮回去,和頭縮成一團,像一個小皮球,需要過好一會兒,觸角才會慢慢地、慢慢地伸出來。蝸牛的嘴很小,幾乎看不見了。可蝸牛是有嘴的,而且嘴里面有成千上萬顆小牙!蝸牛利用這些小牙來吃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青菜葉、面包、果皮。這些味道淡的東西它都愛吃,而且吃得非常快。

  我給它吃的是青菜葉,蝸牛在吃的時候頭會上下搖晃,它不吃葉脈,只吃葉肉。難道它也像我媽媽一樣不喜歡吃硬的東西嗎?蝸牛的腹部有腹足,爬的時候就靠腹部的肌肉收縮運動來爬行。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黏液,我知道這是用來保護身體,減少爬行阻力的。蝸牛的尾巴很短、很小,在爬的時候會被拖在后面。蝸牛的糞便從排泄孔排除體外,大蝸牛的糞便會慢慢地鉆出排泄孔,又粗又長;小蝸牛的糞便小很多,像芝麻點一樣。蝸牛糞便有的"黑白相間,有的有黃有黑……老實說,這讓我覺得非常惡心!我喜歡我們家的蝸牛!這次觀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非常值得。

蝸牛觀察日記2

  10月1日 星期二 多云

  放國慶長假了,我回到老家,在家旁邊的草叢里捉了4只身體比較大的蝸牛,把它們放在飼養瓶里仔細進行觀察。

  我把蝸牛放在瓶子的右壁,我輕輕一碰蝸牛的觸角,沒想到它收了回去...... 蝸牛頭上有2對觸角,長長的觸角上長著一對眼睛,它的眼睛非常小,不留心看還看不見。它的身體上有個小小的氣孔,它從氣孔里排出來的"糞便就像一條蚯蚓長長的細細的,黑乎乎的。蝸牛殼的缺口處排出了白白的液體,晶瑩透亮的,我頓時傻了眼。蝸牛的貝殼就像一顆小小的螺絲,蝸牛還可以飛崖走壁,在墻壁上也可以活動自如,原來蝸牛是靠腹足行動的。它的嘴巴就在下巴上,幾乎只有一個小小的縫隙。它呼吸的地方正是我剛才說的排糞便的氣孔,長在后半身,其中一只大蝸牛的殼裂了開來,似乎他的心臟在跳動。沒有了保護他的房子,一定很疼吧!而且他身上有一層透明的液體。

  10月2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一起床我就先去觀察那只破殼的蝸牛,發現皮膚也恢復了一點,還有一只蝸牛身上產生了一種叫作“黏液”的物體。我給蝸牛們起了名字分別叫作“老大”、“老二”,旁邊還有兩只小蝸牛分別叫“小小”、“欣欣”。當時,我十分興奮,因為2只小蝸牛漸漸探出頭來了。破殼的蝸牛的身子左扭右扭,似乎要從貝殼里爬出來。上次,我發現有2只蝸牛在大蝸牛身上動來動去的,這次一動不動,好像是睡著了。上課時老師講過可以把蝸牛放進水里喚醒它。于是,我用杯子罐來了水,把蝸牛放入水里,果然用水可以喚醒蝸牛,而且蝸牛在水中還會浮起來,沿瓶子壁向上爬,還不停地探出腦袋呢!

蝸牛觀察日記3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到院子里踢足球,累了便坐在臺階上休息。這時我看見一個小東西在慢慢地向前爬,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小蝸牛在背著它的房子一步一步向前爬,我頓時來了興趣。

  我蹲下身子開始觀察,小蝸牛長著一對十分可愛的觸角,一搖一晃,仔細一看觸角上還長著兩個黑點呢,想必這就是蝸牛的眼睛吧!我輕輕地用手摸它的`“小黑點”,可那小眼睛像橡皮筋一樣立刻縮了回去,變成了一個“黑疙瘩”多有趣!

  我輕輕地吹了它一下,它以最快的速度將全身都縮了回去,這時我才注意到了蝸牛的殼,這里殼就是蝸牛的家,蝸牛一天到晚都背著它的“房子”四處行走。你可別小看這個“小房子”,它可是蝸牛的保護殼,它一但受到侵害或受到驚嚇就會縮回殼中,并用粘液把口封住,如果外殼損壞或致殘時,它還能分泌出某種液體來修復,這是多么的神奇!

  蝸牛的腳十分小,幾乎看不見,它的腳上有十分細小的軟鉤和一種粘液把它固定在地上,所以它會走的十分吃力和緩慢。

  蝸牛你別看它小,不起眼,它可是一種值得敬佩的昆蟲,它不怕干旱、不怕饑餓,遇到困難從不言敗,它的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蝸牛觀察日記4

  阿門阿前一顆葡萄樹……”還記得這首歌嗎?

  也許你還記得。這首歌的名字叫做《蝸牛與黃鸝鳥》。意思是蝸牛想要吃葡萄,于是它早早地爬了上去……

  對了,今天我要去觀察蝸牛。

  我看到一只蝸牛慢悠悠的往前走著,它這是要去干什么呢?答案要揭曉了,這只蝸牛走到另一只蝸牛面前,好像說了一會兒話,然后一起走到有許多草組成的“森林”里去。他們大概是要去游玩吧!我想。

  我還看到許多蝸牛一起爬墻,他們有5、6個吧!哦,我知道了,他們的家族應該是在舉行賽跑!我仿佛聽到墻下的美女蝸牛拉拉隊里傳出加油的吶喊聲。運動員們爬得這么慢,但他們一聽到下面的吶喊聲,忍不住激動起來,看啊,1號蝸牛比其他蝸牛快一些了!2號蝸牛,你要加油了。雖然我不知道他們要爬到什么時候,但是我依然很高興。

  更吸引我的是蝸牛的精神,他們雖然走路走得很慢,但是精神還是不錯的!他們從來不會半途而廢,即使他們的家在屋頂上,他們在屋下,蝸牛也會慢慢地爬上去。三天三夜,對他們來說一點也不是問題。

  我發現了蝸牛的小天地,我多么得意呀!

  我愿意帶你一起去觀察蝸牛!

蝸牛觀察日記5

  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我從菜地里捉來的蝸牛。

  蝸牛有一個漂亮的殼,它是蝸牛的房子。蝸牛的殼上有細細的螺紋,有些在左右兩側,有些在后面。這些螺紋有向右邊旋轉的,也有向左邊旋轉的,我們分別叫它們右旋和左旋。

  蝸牛有兩對觸角,其中最長、而且在最上面的那一對觸角上長著眼睛,下面的那一對觸角則是用來感知空氣的變化的。我還發現,蝸牛的兩對觸角特別靈活。你去碰一下它的觸角,觸角就用比賽車還快的速度縮回去,和頭縮成一團,像一個小皮球,需要過好一會兒,觸角才會慢慢地、慢慢地伸出來。

  蝸牛的嘴很小,幾乎看不見了。可蝸牛是有嘴的,而且嘴里面有成千上萬顆小牙!蝸牛利用這些小牙來吃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青菜葉、面包、果皮……這些味道淡的東西它都愛吃,而且吃得非常快。我給它吃的是青菜葉,蝸牛在吃的時候頭會上下搖晃,它不吃葉脈,只吃葉肉。難道它也像我媽媽一樣不喜歡吃硬的東西嗎?

  蝸牛的腹部有腹足,爬的時候就靠腹部的`肌肉收縮運動來爬行。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黏液,我知道這是用來保護身體,減少爬行阻力的。蝸牛的尾巴很短、很小,在爬的時候會被拖在后面。

  蝸牛的糞便從排泄孔排除體外,大蝸牛的糞便會慢慢地鉆出排泄孔,又粗又長;小蝸牛的糞便小很多,像芝麻點一樣。蝸牛糞便有的黑白相間,有的有黃有黑……老實說,這讓我覺得非常惡心!

  我喜歡我們家的蝸牛!這次觀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非常值得。

蝸牛觀察日記6

  今天中午,剛下過一場大雨,雨停后,我和姐姐就下二樓去看蝸牛了。

  我和姐姐看到的蝸牛很特別,它的殼是螺旋形的,還有一些奇怪的花紋。殼由前面黃、后面橙兩種顏色組成。二樓有許多蝸牛,我觀察完第一個蝸牛又觀察第二個。姐姐把蝸牛從磚上放到地上,還沒到地上的時候。蝸牛在半空中動來動去,別提有多惡心了!那只蝸牛像很渴了似的,在喝地上的水。我們發現蝸牛喝水的時候額頭會動,真神奇。我們反轉了蝸牛的身體,蝸牛就用頭往前爬。身子用力一翻,他就正過來了!

  姐姐問我:“你知道蝸牛有幾個觸角嗎?”“兩個!”我說。姐姐立刻把蝸牛拿起來給我看。我一看,蝸牛的頭底下居然還有兩個比較短的觸角!蝸牛真是太神奇了!

  今天我特別開心,因為沒想到蝸牛也有那么大的奧秘!

蝸牛觀察日記7

  今天放學時,我看見一只小蝸牛,便好奇地觀察起來。

  蝸牛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我只知道那對長觸角是眼睛,至于短觸角嘛,我就不太清楚了。咦,蝸牛的嘴巴在哪兒?我怎么看不見呢?原來在它的吸盤上。我發現它吸盤上的"那個小圓點兒,就是它的嘴巴!為了驗證,我摘了一片樹葉,放在它前面。只見它先用那對短觸角碰了碰葉子,然后就爬到葉子上不動了。過了一會兒,蝸牛爬走了,我驚奇地發現,蝸牛曾經呆過的地方出現了一些小洞。這說明我的發現是正確的。

蝸牛觀察日記8

  7月20日 星期四 晴

  課上,老師留下作業,要求我們觀察蝸牛。于是,我一回家就跑到花園里尋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這個小東西。最后,在爺爺的幫助下,我在一個潮濕的墻角里找到了兩只可愛的小蝸牛。

  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蝸牛時,我就感到很新奇,現在看到了真的蝸牛,我更要仔細地把它們觀察一番。

  蝸牛的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致的“小房子”,軟乎乎的身體就藏在這個“小房子”里。我覺得它們好像沒有骨頭,因為那么柔軟的身體,濕漉漉、滑膩膩的,很難想象里面會有什么硬東西。

  蝸牛的頭部有一對螺旋形的觸角,總是扭來扭去的,還能伸長縮短,而且對外界刺激有敏感的反應。 如果把蝸牛放在陽光下暴曬,它的頭會很快縮進殼里,并用薄膜封閉“門洞”。這說明蝸牛害怕強光照射,也怕熱。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白色的痕跡,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說明它行走時需要用自己的體液進行潤滑,減小摩擦。

  蝸牛的嘴在哪兒呢?我找來一個放大鏡仔細地觀察,發現它的頭上有一個很小的圓點,似乎那就是它的嘴。長著一張這么“迷你”的嘴,我想蝸牛進食時一定吃得很慢,于是我做了一個實驗。我拿來一片菜葉放在地上,把蝸牛捉來,讓它們吃。等了好長時間,也沒看到它們吃菜葉,*脆把蝸牛和菜葉都放到盒子里,蓋好蓋子,自己睡午覺去了。

  大概三個小時后,我醒了過來。我湊近盒子,吃驚地發現蝸牛竟然把葉子吃掉了大半!再仔細一看,盒子里有許多黑色的小顆粒。放菜葉時并沒有這些東西呀,那么這些顆粒一定是蝸牛的排泄物了。由此可知,蝸牛是在黑暗中吃東西的,而且吃得很慢。

  蝸牛真是一種神奇的小動物,特別是它們背上那精致的“小房子”,看上去可愛又溫馨,給人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不過,它們這么愛吃菜葉,菜園里的菜葉子可遭殃了!這么看來,它對于我們人類來說,也不是一種令人省心的小動物啊。

蝸牛觀察日記9

  今天早上,我和媽媽在樓下花園里散步,我一個人奔跑嬉戲著。走著走著,一只正在緩慢爬動的小動物進入了我的眼球。

  仔細一瞧,原然是一只小蝸牛。我突發奇想,我想與這只小蝸牛一起散步。于是,我慢慢得走著,生怕這只小蝸牛跟不上。當我走了幾步,回頭一看,那只小蝸牛竟離我這么遠。

  我在它后面推了推,可它仍是那樣慢慢地爬著。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彷佛在說:“我已經盡力了!”

  蝸牛它雖然爬不快,但是它仍舊爬著。為的就是能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為的就是能完成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蝸牛它靠自己的努力,永不放棄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我們要學習蝸牛的精神,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蝸牛觀察日記10

  今天,剛下完雨,我到樓下院子里透透氣,突然看見地上有幾只蝸牛在那散步呢!我突然想起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過:“蝸牛一般都是在下完雨后才會出來呼吸新鮮空氣。”

  我出自于好奇,就蹲下來觀察。蝸牛爬行的速度很慢很慢,背上背著一個淺棕色的圓殼,殼上有一圈圈螺旋形的花紋,它慢悠悠地爬行著,我發現蝸牛的身體上好像沒有骨頭,身體很柔軟,全身滑滑的、濕漉漉的,頭部有一對細細的`“天線”,那就是它的觸角,觸角上的“黑珍珠”就是它的眼睛;黑黑的,圓圓的。用來尋找食物;蝸牛脖子旁邊還有兩個較短的觸角,觸角上還有兩個小氣空呢!那是它的鼻子,能聞到很遠的食物。這個小氣孔很難被人發現,蝸牛用氣孔呼吸,它的觸角可以伸縮,用手輕輕摸一下,小蝸牛會馬上把身體縮進它的殼里,他那柔軟的身體,不一會兒,就全部縮進堅硬的殼里了。這時我發現它很像一只海螺。

  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層透明的粘液,回到家后我就急忙問爸爸粘液是從哪兒出來的?爸爸告訴我說蝸牛為了保持*衡,就會從尾部分泌出粘液來的,蝸牛順著粘液可以讓爬行速度更快。

  蝸牛真是有趣,我喜歡觀察蝸牛!

蝸牛觀察日記11

  我家樓下草地上有許多蝸牛的空殼,冬天了,好多蝸牛死了。但我很幸運,抓到了兩只活蝸牛。

  蝸牛爬得很慢,一分鐘幾乎只動一下。它有兩只觸角,一只高,一只低,我輕輕地摸了一下,它的觸角就縮短,再一摸,它的頭也縮進了殼里。

  它吃得很快,一天能吃掉兩片葉子。我把它拿在手上,在我手上好像爬得比較快了,手上也變得粘粘的,但很清涼。它們老是背著自己的“小房子”,它們的顏色也不同,一個有點黑,一個比較白。

  它們老是縮進殼中,我就用老辦法:把它們放進水里。但是卻沒反應,我又試了一下,還是沒反應。難道死了?“嗚……我的蝸牛死了……”,我的眼淚不聽使喚地流了下來,媽媽見我哭了,問:“怎么啦?”“我的蝸牛死了!”我繼續哭,但媽媽卻大聲說:“哭什么啊,每次把這些小動物放到家里,死了后都讓你哭得這么傷心,今后還是別養了。”

  第二天,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蝸牛,蝸牛好像一動沒動,菜葉卻少了。難道又活了!

蝸牛觀察日記12

  聽說蝸牛無論在多么鋒利的刀刃上都能從容地爬行,我想做個實驗。

  今天下雨,花壇邊上爬了好多蝸牛,我捉了六只放在紙盒里。一進家門,我就興致勃勃地拿來手表和菜刀。我將六只蝸牛放在刀面上。開始它們都很警惕,藏在螺旋殼的小房子里不露頭,后來看看我沒惡意,就把一前一后長著兩對像天線一樣的觸角露出來,東張張、西望望。像個小偷似的,好笑極了。我慢慢把刀面立起,一只花殼的蝸牛勇敢地,沒有一絲猶豫地率先爬向刀尖。我想:“蝸牛會不會被菜刀分成兩半?”只見他的足緊貼在刀尖上,由腹部肌肉做出波狀蠕動。這時,它背上的房子也隨之有節奏的一搖一擺,有趣極了。這只花殼蝸牛爬行到達目的地僅用了2分54秒。此時,它調皮地把有兩對天線的觸角高高仰起,似乎在引吭高歌,又好像在說:“看我多棒。看我多棒。”總共用了5分26秒的時間,六只蝸牛陸續全部到達目的地。

  為了檢查它們是否受傷,我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發現蝸牛全身沒有骨骼,身軀很柔軟。蝸牛身體下面的肌肉很發達,它由很多小塊肌肉組成,這就是它的腹足,當蝸牛爬行時,腹足前面的腺體分泌很多粘液,能夠保護足面不受損傷。所以蝸牛從刀刃上爬過就毫發未損了。

  通過這次觀察,覺得大自然的生物真是奇妙、有趣。同學們,可要好好觀察,別錯過機會喲。

蝸牛觀察日記13

  第一則初識小蝸牛

  最愛爺爺!因為他總是帶給我驚喜。今天,當爺爺把我帶到垃圾籮旁,送給我這只肥肥的蝸牛時,我興奮得差點跳了起來。

  這可是比我的小拳頭還大的一只蝸牛,肥肥的身體上還有一個像陀螺一樣的殼。我好想知道,蝸牛有沒有觸角呢?有幾對呢?于是我等著蝸牛把頭探出來好觀察。過了一會兒,蝸牛真的把頭探出來了,我站在蝸牛后面害怕嚇著它。我發現蝸牛有兩對像雷達一樣的觸角,我試著碰它的觸角,一碰,它立刻把觸角收了回去。我想,真是個膽小鬼。

  蝸牛的嘴巴長在很奇特的地方,在頭的最底下。有次我在蝸牛周圍放滿蘋果皮,想看它吃東西。可是過了半天,一點動靜也沒有,我把它拿開一看,蘋果皮已經被咬了個大洞。

  真幸福!在我的陽臺上又多了一只小寵物。

  第二則又見小蝸牛

  星期五晚上,爺爺突然打電話叫爸爸告訴我陽臺上放了一只蝸牛。我急忙去看,并把蝸牛拿進了家里。這可是期待很久的呀!

  我看見這只蝸牛比我的拳頭小一點,褐色和白色組成的殼可愛極了。我剛開始把蝸牛裝在一個紙盒里,可是過了一會,它居然把紙盒吃了一個洞。我說:“你這只蝸牛,人家好心給你做了個窩,你還不要。”媽媽驚奇地說:“咦,蝸牛怎么還吃紙呢?”我說:“上次那只蝸牛也是這樣的。”爸爸說:“也許因為紙是用植物做的,所以它才那么喜歡吃吧。”

  我們沒辦法,只好把它放進一個塑料飯盒里,我就去做作業了。可是過了一會,媽媽喊到:“快來看啊!”我連忙跑過去。我看見蝸牛把頭伸得有8、9厘米長,好像想出來。媽媽說:“要是等會,它把殼也搬了上來,盒子會不會倒呢?”我說“怎么可能。”可是過了一會兒,媽媽和我又聽見砰的一聲,我們跑過去看,發現蝸牛真的把殼放在了上面,然后和塑料盒一起倒了下來。我想,媽媽真是未卜先知啊!任何東西都是有智慧的,以后我做事也要動動腦。

  我把蝸牛抓回盒子里,蓋上蓋子,忍不住敲了敲,真是只調皮的蝸牛啊!

  第三則我是非洲大蝸牛

  大家好,我是非洲大蝸牛。我最初是由日本引進臺灣。我的背上有條紋,呈螺旋狀,你們*時看到的蝸牛只有7厘米長,幾克重,而我呢,卻有20多厘米長,800克重。我們是最大的蝸牛,也是最棒的蝸牛。我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次就可以產30—700個蛋,而且5月—11月都是我們的生產期喲。正因為這樣,在臺灣處處可見我們的身影。

  我們叫非洲大蝸牛,也叫白玉蝸牛,我們的天敵非常多!鷗、鴨、鳥等等,甚至人類,都會以為蝸牛是壞蟲而大量捕抓蝸牛做食物,嗚——嗚——

  但我們的夢想是一樣的,就是沒有天敵。

蝸牛觀察日記14

  我有兩只蝸牛。它們住在一個大罐子里。蝸牛好像很喜歡吃菜葉,不過它們好像更喜歡爬。

  我早上醒來后去看蝸牛,咦?蝸牛比我起得還早,吃好飯后,我拿起一只蝸牛想看看它的`嘴巴。突然,蝸牛拉大便了!我嚇了一大跳,趕緊把它扔回它家里。后來,我好奇心又蹦出來了,說:“如果把兩只蝸牛都放在一張紙上,哪只蝸牛跑得快些?你試一試不就知道了!”我一想也對,就把兩只蝸牛放在一張硬紙板上。可是蝸牛都不聽我的指揮,一只往外面爬去,還有一只動都不動!真失敗啊!蝸牛們可能想回到大自然去,不過過些天它們就習慣了!

蝸牛觀察日記15

  晚上媽媽做飯洗菜的時候,發現菜葉里有一只小蝸牛,媽媽拿著小蝸牛,小蝸牛在她手中不停地儒動,我找了一個塑料瓶,把小蝸牛放進去,然后放了一些水和菜葉子,我在瓶蓋上扎了幾個眼,這樣小蝸牛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小蝸牛的家也就弄好了。我寫作業邊觀察它的動向,小蝸牛也許想出來,一直往上爬,但看見菜葉它又忍不住停下來,兩個長長的觸角,一會兒伸出來,一會兒縮回去,還有兩個觸角短短的,不仔細觀察就看不出來。小蝸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想起一首歌《蝸牛與黃鸝鳥》,對著它我小聲地唱給它聽,希望它能明白這首歌。

  小蝸牛真小,背著那重重的殼,能爬的很遠也可真了不起,雖然它很慢,但是它不懈地努力,最終爬到它要去的地方。

  

蝸牛觀察日記16

  下過一場雨后,一只只蝸牛鉆出來,在葉子上、花壇里、藤蔓上、墻面上爬來爬去。我和同學們有了驚奇地發現——一只只蝸牛變成了我們的“掌中寶”。

  小蝸牛真可愛呀。

  瞧!它們的殼硬硬的,呈螺旋狀,讓我不禁想起了一篇課文《蝸牛的獎杯》,難道蝸牛的殼真的是它們的獎杯嗎?它們的身體軟軟的,呈淡黃色,摸起來就像從冰箱里拿出來的果凍。腹足底部扁*寬大,在爬行時向后方伸展,像一條長長的舌頭。我找來放大鏡仔細一瞧,蝸牛的頭部長著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眼睛長在長長的觸角上,只有針眼大小。

  看!蝸牛從殼里出來了。它們小心地露出頭,四個觸角左探探、右探探,感覺沒有危險后,才小心翼翼地往前爬。爬著爬著,身后邊拖出了一條透明閃亮的“絲帶”,小蝸牛呀小蝸牛,你們是記性太差,記不起回家的路,所以要留著粘液做記號?

  聽!“沙沙,沙沙!”這是蝸牛用齒舌舔食物發出的聲音。你知道蝸牛有多少顆嗎?告訴你吧,最多有25600顆。它們吃一切能找得到的食物,特別愛吃蔬菜,是農夫的“眼中釘”!

  蝸牛雖然是害蟲,但是它們可愛的模樣卻把我們都得哈哈大笑,真是我們的好伙伴!

蝸牛觀察日記17

  今天科學課上老師捉來蝸牛,讓我們觀察它的樣子、動作和特點,以及它是用身體的哪個部位爬行的。我捉起一只蝸牛,把它放到一塊已準備好的玻璃片上,拿起放大鏡仔細觀察起來。我發現蝸牛的殼是螺旋形的,殼口有一點點透明,后面就不透明了,有人侵犯它的時侯,蝸牛就會把頭縮進殼里保護自己,不動的時侯,它也可以在殼里好好的休息,真是一舉兩得啊!它的頭部有四條觸角,觸角上的兩個小黑點就是它的眼睛,我用手輕輕地碰了碰它的眼睛,它似乎看到了壞人,立刻逃了回去,但沒過一會,它又伸出來了。我還發現,蝸牛頭部有個很小的洞,老師告訴我們說:“這就是它的嘴,而且它的嘴里有三萬多顆小牙齒,就是紙盒也能咬破。”別看這蝸牛小,還真是厲害啊!

  老師還告訴我們說:“蝸牛殼下的地方就是它的”腹部“,”腹部“中間很厚,邊上很薄,腹部上還長著一種能動的腹足。”我還發現,蝸牛在在爬行后會留下一條長長的液體,經過老師的講解,我也明白了:那是它分泌出來的黏液,可以在爬行時減少摩擦,不讓自己的底部受到傷害,還有利于前行。

  一節課下來,一條小小的蝸牛讓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我發現,只要我們有心去觀察,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事情,也會發現大自然的奧秘!

蝸牛觀察日記18

  今天,我把心愛的蝸牛帶到教室里來了。課間,我和同學們一起觀察蝸牛的活動。

  它高超的爬行能力令我吃驚。我把它放在樹葉上、菜葉上,它一扭一扭的,把脖子伸得很長很長,把重重的殼往前一拉,尾巴一收,真像一位匍匐前進的戰士。我又把它放在紙上,它慢騰騰地爬,它爬過之處留下一條濕濕的、黏黏的、透明的痕跡,摸上去像潤滑油一樣。我想,這是蝸牛為了尋找回家的路而做的記號嗎?但是最讓我難以置信的是,我把它放在陡峭的窗玻璃上。它一下子從上面掉了下來,我又輕輕地將它粘上,它終于用吸盤似的腹足牢牢地吸在了上面。它先在上面紋絲不動,然后很慢很慢地向前移動一點,扒在窗玻璃上,外邊是波浪形的,它再次向前移動一點兒,同樣后面還是留下一條粘液。我看了好一會兒,都看得不耐煩了。過了許久,它才緩緩地蠕動到窗戶頂端。

  我又把蝸牛放在課桌上面,我用手觸摸它的身體,它似乎接收到了危險信號,立刻把縮回了殼里,殼真是它安全的“避風港”呀!我最后試探性地又觸摸了它的觸角,果不其然,也是同樣的反應。嘿嘿!真是個警惕性超高的小家伙!


蝸牛觀察日記18篇擴展閱讀


蝸牛觀察日記18篇(擴展1)

——觀察蝸牛日記18篇

觀察蝸牛日記1

  大家都知道蝸牛吧,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下我觀察到的蝸牛。

  蝸牛是一種軟體動物,爬得很慢。你們知道嗎?蝸牛它不怕刮風下雨,也不怕烈日炎炎,因為蝸牛天生就背著一座大大的“房子”。剛出生的蝸牛雖然只有一兩毫米大,但背上也是有座“房子”。蝸牛的殼呈螺旋狀,旋的方向有左旋和右旋,但左旋的非常少見。

  蝸牛的頭上有兩對觸角,上面一對長的是眼睛,下面一對短的是鼻子。

  蝸牛有舌頭嗎?為了尋找答案,我找來了我的老朋友——放大鏡。通過仔細觀察蝸牛吃東西的動作,我發現,蝸牛是有舌頭的,舌頭上布滿了牙齒,據說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有兩萬多顆呢!

  你們知道蝸牛的“房子”里面藏著什么嗎?我上網查相關資料,原來蝸牛的“房子”里面藏著蝸牛的內臟,有心臟、血管、肺、肝等等。通過網絡,我還知道蝸牛是雌雄同體,既可以當爸爸,也可以當媽媽。

  在自然真是太神奇了,還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觀察蝸牛日記2

  一天,不久下完雨,我走在回家路上,忽然看到草地上面有二只蝸牛,一大一小,我源自好奇心,我當心的把她們帶到了家。我觀查了一下那二只蝸牛,發覺大蝸牛并并不是像大家想像中的那般,只是更像一個大海螺。小蝸牛還略微像一點,倆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眼睛長在哪對長觸角上,殼圓溜溜。

  近幾天,我也常常盯住蝸牛看。我發現蝸牛是懶惰的,很大的蝸牛,常常一動不動地躺在小盒子上,也會掉到封面上,站著不動。有一次,我觀查了半個鐘頭,那一只大蝸牛便是不愿動一動,我確實心急了,就放了兩塊菜葉子進來吸引住他們。可他們便是不理我!小蝸牛的體殼太薄,人體緩緩動著,它的"觸角能夠 伸縮式。用力輕輕地摸一下,小蝸牛會立刻縮成它的殼里。我浮想聯翩的觀查著小蝸牛,看它是不是吃我給他們提前準備的葉子,發覺他們碰了一下葉子就離開,我又發火又心寒。過了一會兒,我忍不住愛看小蝸牛,我看見一片葉子漏了一個洞。沒多久,這幾塊白菜葉全被那二只蝸牛吃完了。

  蝸牛一般 是夜里出去主題活動,喜愛昏暗濕冷的自然環境。它經常漸漸地爬到大白菜葉子上,外伸觸角緩緩的先嘗一嘗味兒,再漸漸地剛開始大餐。

觀察蝸牛日記3

  早上六點,天氣晴朗,我跟爺爺、奶奶來到了公園。昨天剛下過雨的地還是濕的,我用樹枝在河邊的草叢里,掀開蓋在地上的.枯..

  早上六點,天氣晴朗,我跟爺爺、奶奶來到了公園。昨天剛下過雨的地還是濕的,我用樹枝在河邊的草叢里,掀開蓋在地上的枯葉,發現了兩只可愛的小蝸牛。我捉住它時,它一動也不動,好像是死的,不一會兒它的頭從它的小房子里慢慢伸了出來,我開心極了,就把它裝進一個塑料袋里帶回了家。

  這兩只蝸牛可愛極了!一只大一只小,大的有一粒花生米那么大,那只小的只有大的一半,好像是兩母子。他們身上都背著一個螺旋型的房子,頭上有兩根觸角,在觸角的下面還有兩根比觸角短而小的東西,像八字胡,可神氣呢!

  回到家中,我把它放在紙杯里,又在紙杯里放上一點水,它的頭慢慢從小屋子里伸了出來,以它的身子黏住杯壁慢慢的向上移動,過會兒一只大的站在瓶口,好像對我說:“我爬到了,我的兒子掉下去了”,我轉頭向地下一看,果然有一只小蝸牛在地上爬。我馬上把它捉起來再放入杯子里。

  下午我去姐姐吃蛋糕,去前把紙杯的口用保鮮膜封住,兩只蝸牛關在里面。我不知道蝸牛吃什么,在杯子里沒放什么,里面只有水而已。我在姐姐家過了一宿,回來一看,兩只蝸牛還是那么活潑,里面多了一些屎。對此感到很驚訝,原來蝸牛的生命力有那么強啊!

觀察蝸牛日記4

  科學課上,倪老師讓我們觀察小蝸牛。于是,我來到校園里,抓小蝸牛,我找啊找,終于看見大樹上有一只小蝸牛,我輕輕地用手把它從樹上弄了下來,放進了一個小盒子里。

  我仔細觀察,它的殼小小的",仿佛像一塊黑乎乎的小石頭,身體黑黑的,長著兩只長長的觸角和一個小嘴巴,可愛極了!我拿來幾片菜葉,放在盒子里,它用它那細小的齒舌把菜葉一點一點地弄下來,然后再一點一點的吃下去。它吃飽了以后,就把身體縮進自己的外殼里,休息了。它休息了一會兒以后,又把頭伸出來向上爬了。我覺得它非常棒!

  觀察了一個星期以后,我發現它的粘液非常的惡心,還有點臭。可是又過了一個星期,我反而覺得它很可愛,很天真,于是,我又慢慢地喜歡上它了。

  夜晚,我躺在床上,閉著眼睛想:“如果它生病了,我該怎么辦呢?”想了很久很久,我終于慢慢地入睡了,在夢中,我想到了那只蝸牛生了小寶寶。第二天,我去看了那只小蝸牛,它并沒有生出它的小寶寶,我有些失望。

  我對著小蝸牛說:“我一定會好好照顧你,直到把你養到生出了寶寶為止。”我開心的想著!

觀察蝸牛日記5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丁嘉鯤一起去捉蝸牛,鯤先發現了一只蝸牛,我馬上又發現了一只蝸牛,爸爸找了好幾只蝸牛后媽媽才發現一只蝸牛。雖然媽媽很晚發現的蝸牛,但是這只蝸牛很小很特別,是黑色的。

  回家路上我們發現蝸牛在比賽,兩只蝸牛小小蝸牛爬最快,小蝸牛像黑炭,爬很快。等小小蝸牛爬到瓶蓋頂,它回頭一看,發現大蝸牛還在后面慢吞吞的"。

  到家以后我們給小蝸牛做了房子,小蝸牛一看到自己的新房子樂得嘴巴都要裂了,急忙往瓶子外面爬,結果掉進一個黑色的盒子里,它想爬出去又被我們捉了回來。

  后來我們看了百度秒懂百科,蝸牛丟了殼就會死,因為他的呼吸孔和內臟都在蝸牛殼里。所以我們不能把殼給他弄掉。鯤在蝸牛家里加了水,結果一只大蝸牛淹死了。我想起來丁嘉鯤回來路上把一條蛞蝓丟進了水里也淹死了,我的蝸牛家里沒有放水,蝸牛們在里面舒舒服服的,我還給蝸牛們在家里設置了一個餐廳,他們好像都沒發現。后來我在餐廳里放了葉子,他們就進去了。

  真是有趣的一天。

觀察蝸牛日記6

  11月11日星期六陰

  我家養了七只活潑可愛的蝸牛。

  蝸牛的背上總是背著一個巨型的螺旋狀房子,行動非常慢。這讓我想起了一句歌詞:“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它們的頭上還長著兩對觸角,那對長一些的觸角上,還長著一雙小圓點似的黑眼睛。當它們想觀察事物時,就會仰起頭,伸出長長的脖子,那對長的觸角左右搖擺,四處張望,好像在打聽消息呢!

  他們也很膽小呢!有一次,我不小心用筷子碰了一下正在爬行的蝸牛,它的頭立刻“嗖”的`一下沒了蹤影。咦,怎么只剩下個殼了,蝸牛呢?不會是長了腿丟下“房子”跑了吧?我邊看邊想著。過了一會兒,蝸牛居然從那殼里鉆出來了,搖晃著觸角,好像在說:“嘻嘻,我在這兒呢!”然后,又開始緩慢地向前蠕動。

  不要以為蝸牛都很膽小,其實玩起來也是很瘋狂的喔!我還看到過他們玩疊羅漢呢!他們三五成群地在一起玩,一個一個爬到對方的背上,有些甚至爬到對方頭上來。一次,有五六只小蝸牛一只疊著一只地趴在一只大蝸牛的“房頂”上。大概是因為太重了,這歪歪扭扭的“高墻”壯烈地倒塌了下來。小蝸牛的自我保護意識還很強哦,眼見大事不妙,馬上把頭縮進殼里,以免受傷。才稍緩了口氣,它們又一只只伸出頭來,各自爬去找玩伴了。

  你看,我家的這七只蝸牛可愛不?

  11月15日星期三陰轉小雨

  昨天下午放學了,我一回家,就抽出點時間,給一些小懶蟲蝸牛們做“健身活動”。

  我往蝸牛的窩里一看,一眼就瞧見了“房頂”上有三只縮頭蝸牛。而它們的伙伴們,有的在散步,有的在玩背背游戲,有的在吃美味的點心呢。我拿筷子敲敲這三只“小懶蟲”的殼,它們卻依然一動不動地縮著。于是我把它們放到一個圓柱形的、裝滿了水的瓶子里,看它們會怎樣呢?

  過了一會兒,當我再去看它們時,奇跡發生了。縮頭烏牛們把頭伸出來了,脖子伸得很長很長。趁它們還伸著脖子,停留了一下,我趕緊把尺子拿來量。啊!不得了,脖子長度竟然有三厘米兩毫米這么長,一般情況下可只有一厘米多呢。

  它們是太怕水了吧,拼命地往上爬。其中一只蝸牛寶寶太小了,只能爬到一只大蝸牛的背上,讓大蝸牛背著它爬上去!

  原來把縮頭蝸牛放到有水的瓶子里,它們還是會自己爬出來的。

  11月18日星期六天氣陰冷

  早上,我還迷迷糊糊地躺在床上,突然傳來媽媽的大叫聲:“你們快來看,蝸牛怎么脫殼了?”聽了媽媽那難以置信的叫聲,我立刻爬起來,套件外套,就沖到大廳,看看蝸牛是怎么了。

  當我看到那只蝸牛時,嚇了我一跳。原來,蝸牛脫了殼以后,背上的肉就掉到下面來了,它爬動時,后面就像拖著一個螺旋狀的大石頭,看起來爬得很吃力,比原來背著房子爬動還辛苦。

  這時,我還發現這蝸牛旁邊的一個角落里,有一堆又小又圓的小顆粒,好似米黃色的小珍珠,這些是什么呢?難道是那只脫了殼的蝸牛生的小寶寶?難道蝸牛生了小寶寶就會脫殼?脫殼了后還會長出殼來嗎?我不禁疑惑起來。后來爸爸告訴我,螃蟹脫了殼會再長出來,我猜測蝸牛也是一樣的。

  哈哈,我又想捉弄蝸牛啦,看看它在沒有殼的情況下受到危險是怎么自衛的,還會不會把頭縮起來呢?于是我把筷子拿起來,往他眼睛旁一碰,你們猜會怎么樣?告訴你們,它還會像原來那樣把頭縮回去,而且整個身子縮成一團,一動也不動。

  呼——我的這只蝸牛,你居然變成了一只“縮頭無殼”的蝸牛了。我會繼續觀察你的,期待你再一次長出殼來!

觀察蝸牛日記7

  今天,我要向大家說說我從菜地里捉來的蝸牛。

  蝸牛有一個漂亮的殼,它是蝸牛的房子。蝸牛的殼上有細細的螺紋,有些在左右兩側,有些在后面。這些螺紋有向右邊旋轉的,也有向左邊旋轉的,我們分別叫它們右旋和左旋。

  蝸牛有兩對觸角,其中最長、而且在最上面的那一對觸角上長著眼睛,下面的那一對觸角則是用來感知空氣的變化的。我還發現,蝸牛的兩對觸角特別靈活。你去碰一下它的觸角,觸角就用比賽車還快的速度縮回去,和頭縮成一團,像一個小皮球,需要過好一會兒,觸角才會慢慢地、慢慢地伸出來。

  蝸牛的嘴很小,幾乎看不見了。可蝸牛是有嘴的,而且嘴里面有成千上萬顆小牙!蝸牛利用這些小牙來吃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青菜葉、面包、果皮……這些味道淡的東西它都愛吃,而且吃得非常快。我給它吃的是青菜葉,蝸牛在吃的時候頭會上下搖晃,它不吃葉脈,只吃葉肉。難道它也像我媽媽一樣不喜歡吃硬的東西嗎?

  蝸牛的腹部有腹足,爬的時候就靠腹部的肌肉收縮運動來爬行。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黏液,我知道這是用來保護身體,減少爬行阻力的。蝸牛的尾巴很短、很小,在爬的時候會被拖在后面。

  蝸牛的糞便從排泄孔排除體外,大蝸牛的糞便會慢慢地鉆出排泄孔,又粗又長;小蝸牛的糞便小很多,像芝麻點一樣。蝸牛糞便有的黑白相間,有的有黃有黑……老實說,這讓我覺得非常惡心!

  我喜歡我們家的"蝸牛!這次觀察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非常值得。

觀察蝸牛日記8

  我家來了一個新成員――蝸牛,它特別小,黑黑的,所以我叫它“小蝸”。它每天早睡早起,每天晚上,沒等我睡著,它已經在那狹窄的小房子里“呼呼大睡”了;早上,我匆匆地起床趕緊去探望它,沒想到它已經背著厚厚的殼在“健身”了。

  記得有一次,科學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我興奮極了,連鞋子也顧不得脫,直奔“小蝸牛”拿起放大鏡開始觀察。我先看頭部,發現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聽老師介紹,蝸牛的長觸角能感知周圍的環境變化,而眼睛就長在長觸角上,卻只能在陰暗的地方才能看清楚。短觸角是用來尋找食物的,我小心翼翼地放點樹葉進去,果然,只見蝸牛用短觸角一碰三碰的,好有趣。我再觀察腹部,把蝸牛整個翻過來,只見白花花的,始終沒看出什么東西,我查了查科學書,才明白,蝸牛的腹部有腹足,可以幫蝸牛爬行。又順著觀察蝸牛尾部,這時,我看見它爬過的地方有粘液,我連忙問媽媽粘液是從哪兒出來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媽媽說粘液是尾部流出來的,蝸牛順著粘液可以讓速度更快。放下放大鏡,我又去查小學生百科全書,看看有沒有關于蝸牛更多的相關知識。

  通過觀察,我知道了好多好多蝸牛的秘密,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地觀察,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秘密!

  在春節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玩,爸爸當心我在奶奶家無聊,便在野外抓了十只蝸牛給我玩。我仔細地看著這十只小可愛,竟然發現有七只蝸牛的殼是“右旋”的,而另外三只蝸牛的殼是“左旋”的,而且它們的殼上還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條紋和星星點點的斑點,美麗極了。

  我放了幾片菜葉給它們吃。可是,只有一只蝸牛在菜葉上留下了一個個的大坑,而其他蝸牛卻碰都不砬一下,我帶著疑問去問爸爸。爸爸二話不說,拿起一塊雞肉放在食槽里,蝸牛們馬上“飛奔”過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著一頭霧水的我,解釋到:“蝸牛的食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蝸牛喜歡吃犖食,有的蝸牛喜歡吃素食,還有的蝸牛犖素不均呢!“聽了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

  過了幾天,我發現了蝸牛的一個奇怪現象:十只蝸牛全都在產卵!我想:爸爸在野外抓的蝸牛們,一定有的是公的,有的是母的,不可能全是母的啊!我上網查找了資料,終于知道了:原來蝸牛的.身體里有兩個生殖器,一個是雄性生殖器,另一個是雌性生殖器,所以蝸牛它既是“先生”又是“太太”,怎樣,很有趣吧!

觀察蝸牛日記9

  今天,我在小區里散步。突然,在路邊的草叢里發現了幾只小蝸牛。于是,我把它們都帶回了家。

  我把這些小家伙都帶回了家后,把它們放進一個小盒子里,然后對它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看,它們長著一對觸角,觸角上各有一顆黑珍珠——它的眼睛。它還背著一個“小房子”,每次遇到危險或受到驚嚇時,它都會躲進自己的“小房子”里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到一丁點的傷害。

  到了下午,我繼續觀察這幾只小蝸牛。我發現蝸牛的身體是潤滑潤滑的`,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每只蝸牛都沒有腳,只能爬行,所以它們的身體流出一種很滑很滑的液體,是用來幫助前進的。

  蝸牛真神奇呀!從此,蝸牛成了我喜歡的動物之一。

觀察蝸牛日記10

  聽說蝸牛無論在多么鋒利的刀刃上都能從容地爬行,我想做個實驗。

  今天下雨,花壇邊上爬了好多蝸牛,我捉了六只放在紙盒里。一進家門,我就興致勃勃地拿來手表和菜刀。我將六只蝸牛放在刀面上。開始它們都很警惕,藏在螺旋殼的小房子里不露頭,后來看看我沒惡意,就把一前一后長著兩對像天線一樣的觸角露出來,東張張、西望望。像個小偷似的,好笑極了!

  我慢慢把刀面立起,一只花殼的蝸牛勇敢地,沒有一絲猶豫地率先爬向刀尖。我想:“蝸牛會不會被菜刀分成兩半?”只見他的足緊貼在刀尖上,由腹部肌肉做出波狀蠕動。這時,它背上的房子也隨之有節奏的一搖一擺,有趣極了!這只花殼蝸牛爬行到達目的地僅用了2分54秒。此時,它調皮地把有兩對天線的觸角高高仰起,似乎在引吭高歌,又好像在說:“看我多棒!看我多棒!”總共用了5分26秒的時間,六只蝸牛陸續全部到達目的地。

  為了檢查它們是否受傷,我拿著放大鏡仔細觀察。發現蝸牛全身沒有骨骼,身軀很柔軟。蝸牛身體下面的肌肉很發達,它由很多小塊肌肉組成,這就是它的腹足,當蝸牛爬行時,腹足前面的"腺體分泌很多粘液,能夠保護足面不受損傷。所以蝸牛從刀刃上爬過就毫發未損了。

  通過這次觀察,覺得大自然的生物真是奇妙、有趣。同學們,可要好好觀察,別錯過機會喲!

觀察蝸牛日記11

  今天回家,我在家門口看見了一只蝸牛,我高興極了,就把它帶了回家,飼養了起來。

  在養他的時候,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有一層粘液,還有蝸牛的觸角只要一碰就會縮回去,如果蝸牛在沒有水的暗處,蝸牛就會把頭縮回去,而且只要把蝸牛放在水里,它的頭也會縮回去,如果蝸牛碰到了什么東西,也會把頭給縮進去。

  聽老師說,這好像是生物應有的應激性。蝸牛受到刺激的時候,就會縮進殼里,他那柔軟的`身體,不一會兒,能看見的就所剩無幾了。我還發現,蝸牛有兩對觸角,還有嘴巴,而且我敢肯定,他是有視覺的,因為他能看見食物,并且吃掉它。我的蝸牛在幾天內竟然吃掉了好幾片樹葉,讓我大吃一驚。原來我還不知道蝸牛這么能吃呢!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象蝸牛這種有生命的物體叫做生物,而像*常的椅子、凳子那些,沒有生命的叫做非生物,而且我還發現,蝸牛爬行的速度很慢。

  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動物,因為在生物里面少了那一種動物都不行,所以我們要保護動物,不能傷害動物。讓我們為人和動物能夠和*相處出一份力。

觀察蝸牛日記12

  9月28日傍晚,科學王老師給大家發了一則信息:為了提前觀察蝸牛,明天帶一個不漏水的小盒子,到西二樓科學室領養一只蝸牛試著飼養。

  9月29日清晨,我一到教室放下書包就捧著透明的小盒子向西二樓科學室走去。當我漫不經心地來到科學室,被眼前人山人海排隊領養蝸牛的情景給“蒙”住了,只見同學們個個捧著打開蓋子的盒子,七嘴八舌地叫嚷著,我只好乖乖地站在最后排隊。不一會兒,“叮叮叮”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都戀戀不舍地跑回各自的教室上課了。

  轉眼間,到了中午大課間。我又捧著小盒子來到科學室,被眼前“搶”蝸牛的一幕給“驚”住了,只見調皮的男同學乘著王老師吃飯不在,從窗戶爬進去捉蝸牛。不一會兒功夫,王老師的蝸牛被洗劫一空啦!在*室的路上,同學們都興高采烈地捧著裝著蝸牛的小盒子。而只有我的透明盒子里是空空的,我的心里有點酸酸的。“喂,看看我的蝸牛!”身后的一位同學一邊拍著我的肩膀,一邊在炫耀她的蝸牛。我看見蝸牛背上有一個硬硬的殼,腹部軟軟的,正背著硬殼靠腹部伸縮,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爬行。

  望著小蝸牛,我感覺目前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太理想,但我要向小蝸牛一樣向著自己的目標不停的前行,正如一首兒歌唱到:重重的殼掛著輕輕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陽光靜靜看著它的臉。

觀察蝸牛日記13

  在春節時間,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你想知道是什么嗎?那就讓我慢慢道來。

  在春節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玩,爸爸當心我在奶奶家無聊,便在野外抓了十只蝸牛給我玩。我仔細地看著這十只小可愛,竟然發現有七只蝸牛的殼是“右旋”的,而另外三只蝸牛的殼是“左旋”的,而且它們的殼上還有許多五顏六色的條紋和星星點點的斑點,美麗極了。

  我放了幾片菜葉給它們吃。可是,只有一只蝸牛在菜葉上留下了一個個的大坑,而其他蝸牛卻碰都不砬一下,我帶著疑問去問爸爸。爸爸二話不說,拿起一塊雞肉放在食槽里,蝸牛們馬上“飛奔”過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著一頭霧水的我,解釋到:“蝸牛的食性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蝸牛喜歡吃犖食,有的蝸牛喜歡吃素食,還有的蝸牛犖素不均呢!“聽了爸爸的話,我恍然大悟。

  過了幾天,我發現了蝸牛的一個奇怪現象:十只蝸牛全都在產卵!我想:爸爸在野外抓的蝸牛們,一定有的是公的,有的是母的,不可能全是母的啊!我上網查找了資料,終于知道了:原來蝸牛的身體里有兩個生殖器,一個是雄性生殖器,另一個是雌性生殖器,所以蝸牛它既是“先生”又是“太太”,怎樣,很有趣吧!

  小小的一只蝸牛就有那么多的秘密,我相信,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身邊的一切事物,一定會發現大自然更多的秘密!

觀察蝸牛日記14

  “天哪!竟然有二萬五千六百顆牙齒!如果被它咬上一口,會怎么樣呢?”

  不用怕,這是蝸牛的牙齒,即使,人被咬了一口,也沒有關系。

  這是我在科學課上,關于蝸牛最讓我驚訝的知識,我有點不相信,這芝麻大小的嘴巴里怎么能長這么多顆牙齒呢?

  我去找了很多很多的資料,原來,人們用了荷蘭的列文虎克發明的顯微鏡,來觀察蝸牛,發現蝸牛嘴里有一條矩形的舌頭,上面長著無數細小而*整的牙齒。

  為了了解更多知識,我養了六只小蝸牛,還觀察到了蝸牛的觸角,我用鉛筆輕輕碰它一下,它就快速縮了回來,然后,慢慢地,它先把短觸角伸展開,再把長觸角慢慢地探出來,這個過程像樹枝抽新芽的情景。

  如果你多弄幾次,它會向另一個方向爬行,因為蝸牛覺得前面有阻礙物,觸角對于它是感應器,像盲人的拐杖,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和潮濕的地方。但又不能生活在水里。我非常好奇,它在水里是什么樣的表現?

  我拿了一個紙杯,裝了半杯水,把蝸牛放進去,睡著的蝸牛會立刻醒來,拼命地往上爬,我又往杯子里加了一些水,比剛開始更快的速度往上爬,好像在說:“氣死我了,氣死我了,快喘不過氣了……”。

  我趕緊把蝸牛從水里解救出來,通過細心觀察,你會發現蝸牛身上的許多秘密。

觀察蝸牛日記15

  星期六早上,我寫完毛筆字去廚房洗手。 咦,水池上面的墻壁上有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小蝸牛長得太怪了,它好像沒有骨頭,全身都是肌肉,身上背著一座淡黃色的、螺旋形的小房子,頭上還長著兩對像天線一樣的觸角,只見它用扁*的像吸盤一樣的足,緩緩地向上蠕動,真是太奇妙了! 這時,我滿懷好奇地問媽媽:“媽媽,墻壁上怎么會有一只小蝸牛?”“可能是你奶奶送來的青菜上面的。”哦,原來是這樣,我還以為小蝸牛是從樓下爬上來的了。”說完,我就興致勃勃地拿來一個小盒子,輕輕地把小蝸牛捉下來放進盒子里,小蝸牛頓時被嚇得縮進了小房子里,一動不動。 于是,我就拿水來給它喝,又拿青菜葉給它吃……嘿,這個小東西卻不領情,任我用盡各種方法“誘導”,它還是不肯把頭伸出來,不吃不喝的,急死我了!

觀察蝸牛日記16

  今天我在花園里撿了一只趴在墻壁上顯得很干燥的蝸牛,還有一只正在花盆邊散步的蝸牛,我好奇的將它們放在一個玻璃瓶里觀察。先往瓶子里倒了一些水,又放了一片葉子,看它們的反應。

  不一會,那只散步的蝸牛從殼里探出頭來,很快的通過葉子爬到了瓶口,沿著邊邊轉圈圈。看著這只可愛的蝸牛我的心里出現了兩個疑問:第一,為什么兩只蝸牛表現不一樣,一只活潑,一只卻趴在墻上一動不動呢?難道是受到了驚嚇?第二,它為什么喜歡縮在殼里只有在有水的時候才伸出頭來呢?

  經過我仔細觀察、查資料、問媽媽,終于得到了答案。原來縮在殼里是因為它喜歡潮濕的地方,它的殼里就是潮濕的。資料上說:冬季,蝸牛用黏液形成的薄膜將殼的開口處封得嚴嚴實實,躲在里面過冬。可能剛才這只墻壁上的小蝸牛已經冬眠了。而那只活潑的蝸牛是因為今天媽媽沖洗了花園,又澆了花,它一定是住在花盆的泥土里,所以它爬出來散步了。

  這時,那只冬眠的小蝸牛終于蘇醒了,懶洋洋的伸出了小腦袋。好像在說我吵醒它了。通過這個有趣的實驗,讓我學到了很多有趣的知識,我會繼續觀察下去的。

觀察蝸牛日記17

  我有許多發現!春天,我在花園里賞花,發現小花上面有許多小絨毛。夏天,我在游泳池里游泳,發現水有浮力。秋天,我在草地上看大自然時,發現樹葉變黃了。冬天,我在雪地上看風景,知道了雪為什么是白的。在許許多多的發現里,我最喜歡發現蝸牛的秘密。

  我養了一只蝸牛,它長者兩對長長的觸角,一雙圓圓的眼鏡,背著一個重重的殼。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很多黏液,背著它的重重的殼走起路來可慢了,我還發現它的觸角一對長一對短,眼睛長在長的觸角的頂部,蝸牛可不是用足爬行的,而是用腹足爬行的。

  我問媽媽:“蝸牛殼底下怎么又個小洞?”媽媽回答:“可能是用來排泄的吧!”我又發現我的蝸牛殼是順時針的螺旋。我的蝸牛還是個貪吃鬼。每次喂食物它都躲在葉子里大吃。它海非常懶,每次我都看到它懶洋洋地躲在葉子里睡大覺。不過我有一種能讓蝸牛醒來的方法,就是把蝸牛放到水里,在水里它呼吸不到空氣,就會從殼里鉆出來。蝸牛還沒有聽覺,所以無論你怎么吵它,它都聽不見。

  這就是我的蝸牛,它告訴了我許多科學秘密,正等著讓我們觀察呢!

觀察蝸牛日記18

  9月24日星期四小雨

  放學回家的路上我抓了一只蝸牛,放在一個瓶子里,喂了些菜葉后,我就去寫作業了。

  寫完作業,我看著瓶子里的蝸牛,想到它會縮進殼里,不禁產生了好奇心。我拿鉛筆輕輕觸碰它的眼睛,它馬上縮回眼睛。過了一會兒,它才試探著伸出眼睛向外看,好像在觀察“敵情”。我把它從瓶子里拿出來,它馬上縮進殼里,我想:它有“恐高癥”吧。為什么我一碰它,它就會縮進去呢?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資料,原來,它縮回殼里是為了躲避危險,防止天敵來打擾。蝸牛在冬眠的時候也會縮回它的“小房子”里,但是,如果把它的殼砸碎的話,它肯定會一命嗚呼。

  蝸牛走路的速度很慢,它是怎么走的呢?我把它貼在玻璃杯上,從外面透過玻璃杯往里看,只見它的底部呈波浪狀規律地向下移動。那呈波浪狀的就是它的腹足,利用腹足伸縮向前走。蝸牛底部還會產生出粘液,使它緊緊貼在玻璃上。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勁,根本不可能把蝸牛從玻璃上拿下來。

  我在這天里解決了兩個問題,過得真是充實啊!原來,小小的蝸牛身上還有這么多奧秘。


蝸牛觀察日記18篇(擴展2)

——蝸牛觀察日記

蝸牛觀察日記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這一天里,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日記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蝸牛觀察日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蝸牛觀察日記1

  7月23日星期五晴

  今天,我在少年宮的一片草地上寫生。突然,我看見了草地上有一只蝸牛正在吃食物。我趁蝸牛不注意的時候伸出手捉住它的外殼,把它放進一個瓶子里。

  回到家,我把蝸牛倒出來讓它自由活動。這是,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都有粘液?懷著好奇心,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終于找到答案了:原來蝸牛底部的粘液能讓蝸牛底部更濕潤,是自己不被擦傷,又能使蝸牛不掉下來。

  原來蝸牛底部的粘液有這樣的作用,我又上了一節課學科。

蝸牛觀察日記2

  今天,我在小區里散步。突然,在路邊的草叢里發現了幾只小蝸牛。于是,我把它們都帶回了家。

  我把這些小家伙都帶回了家后,把它們放進一個小盒子里,然后對它們進行了仔細的觀察。看,它們長著一對觸角,觸角上各有一顆黑珍珠——它的眼睛。它還背著一個“小房子”,每次遇到危險或受到驚嚇時,它都會躲進自己的“小房子”里來保護自己,不讓自己受到一丁點的傷害。

  到了下午,我繼續觀察這幾只小蝸牛。我發現蝸牛的身體是潤滑潤滑的,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每只蝸牛都沒有腳,只能爬行,所以它們的身體流出一種很滑很滑的液體,是用來幫助前進的。

  蝸牛真神奇呀!從此,蝸牛成了我喜歡的動物之一。

蝸牛觀察日記3

  今天下午放學回家后,我和爺爺一起去園子里捉蝸牛,我們好不容易捉了兩只小蝸牛,我就小心翼翼地把它們放到廣口瓶內,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這兩只小蝸牛各自背著一個又圓又大的房子——蝸牛殼。殼的顏色是黃褐色的,還挺有光澤。土黃色半透明的身子,好像穿了一件黃白相間的彈力衣,漂亮極了。頭上兩個觸角向前伸著,像天線寶寶的天線,不斷地往四周“發電”。

  小蝸牛吃東西時可有趣了,我把菜葉放進瓶子里,只見它慢慢向它的“美食”爬去,突然它停在菜葉子的一邊,一動不動我以為它不愛吃,就把菜葉子拿出來,哪知上面有一個個*。原來它們悄悄地偷吃“美食”。

  這就是我養的小蝸牛。

蝸牛觀察日記4

  今天,我在泥土里捉到了一只小蝸牛,它非常可愛,我把蝸牛帶回了家,悉心的照顧小蝸牛。我把小蝸牛放到杯子里,認真的觀察小蝸牛,我發現小蝸牛有兩個觸角,可以伸長也可以縮短,小蝸牛可真有趣呀!

  小蝸牛到底有沒有眼呢?我仔細的觀察,原來小蝸牛有兩只小小的眼睛。閃閃發亮。小蝸牛愛吃白菜,青菜。我喂小蝸牛吃青菜,不一會兒小蝸牛就把青菜葉子啃成了網狀。太可愛了。

  小蝸牛的背上背著一個重重的房子,走起路來慢騰騰的,連螞蟻都跑得比它快。

  我喜歡這只小蝸牛,它給我帶來了快樂。

蝸牛觀察日記5

  我有兩只水蝸牛,是從老爺家的魚缸里撈的。那是兩只紅色的水蝸牛,殼是紅色的、肉是紅色的、連觸角也是紅色的。

  我把他們養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里,瓶子里還放了他們最愛吃的水草,在陽光的照射下,他們的殼閃閃發光,漂亮極了!

  昨天我在觀察他們的時候發現玻璃瓶壁上有一片一片的黃色小點點,每片小點點都像一個分布規則的蜂巢。我感到很奇怪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可能是蝸牛的小寶寶。太神奇了,水蝸牛也會產卵,我真希望蝸牛寶寶快點孵化,好送給我的好朋友們!

蝸牛觀察日記6

  我家來了一個新成員——蝸牛,我便仔細地觀察起來。

  蝸牛的長相與眾不同。蝸牛背上背著一個漂亮精致的“小房子”,所以走起路來總是慢吞吞的。蝸牛的頭上長著兩對觸角,長長的一對上長著兩只小眼睛,正看著我呢!我碰了一下觸角,它的觸角便縮進去了。蝸牛很膽小,一點動靜就把頭縮進殼里一動不動。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蝸牛喜歡吃什么?我用饅頭喂它,它不吃;我用蘋果喂它,它也不吃;我把小菜葉放在它邊上,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原來蝸牛喜歡吃菜葉。

  通過這次觀察蝸牛,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蝸牛觀察日記7

  今天徐若萱給了我一只蝸牛,回到家我把蝸牛仔細的觀察了一番。我發現蝸牛的眼睛長在觸角上,它共有兩對觸角,所以我猜測蝸牛有四只眼睛。但事實上蝸牛只有兩只眼晴,它長在后一對觸角上。我還發現蝸牛爬行時總是把身體先往前移,然后再把殼往前移。可能這樣它可以爬得輕松一點、快一點。它還有一張小嘴巴,圓圓的,可愛極了。你們可不要去碰它的嘴巴,要是它咬你一口那你就慘了,因為它有兩萬多顆牙齒,而且都還非常鋒利呢。當然這是開個玩笑,但它確實有這么多顆牙齒,它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很不可思議吧。

  雖然蝸牛是軟件動物,摸上去有點惡心,但我還是覺得它很可愛,因為我喜歡蝸牛。

蝸牛觀察日記8

  今天,我在花園的花盆里,發現了一只蝸牛。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呢?我決定要弄清楚。

  我先把白菜和捉來的蚊子放在小蝸牛前面。它們應該都餓了,馬上爬向自己喜歡的食物上去。只見蝸牛都爬上了白菜葉子。不到十分鐘,蝸牛就把白菜葉子吃光了。據此我判斷:蝸牛是害蟲。

  這時,我又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都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白線。這又是為什么呢?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拿來一塊石頭,輕輕地把蝸牛的殼砸碎,取出它的身子,用手摸了摸,我發現了一種顆粒狀的東西。通過翻閱資料,我知道了這種顆粒狀的東西是蝸牛的腳。那一條長長的線是蝸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蝸牛的爬行。

  通過這一連串的實驗,我發現了蝸牛的秘密。

蝸牛觀察日記9

  9月27日 星期三 晴

  雙休日,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叫我們寫一篇觀察蝸牛的日記。于是,我動員全家幫我找蝸牛,找啊找,終于,奶奶在破瓦礫下找到了三只大蝸牛。

  我仔細觀察,發現這三只蝸牛殼是螺旋形的,是右螺旋,據老師說是很常見的一種螺旋形狀。它的腹部很柔軟,能隨著路面的變化改變形狀,身后還會留下一條條白色的痕跡,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它頭上長著兩對觸角,眼睛長在觸角上,真是太奇怪了。下午,我發現蝸牛排出一圈“黑帶子”,便上網查了資料,原來是它的大便呀。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松的環境中活動。它喜歡青菜葉,面包,不喜歡吃蒜、辣椒、魚、肉,還挺“挑食”的嘛。

  蝸牛真有趣,我喜歡蝸牛。

蝸牛觀察日記10

  回到家,我把它們放在書桌上。蝸牛開始緩緩地爬行。它的頭一伸一縮,把沉重的殼遠遠地落在后面。等它的身子長得像一根蹦蹦作響的橡皮筋時,使勁地將后面的硬殼一拉,身子一下子就來到了前面。在它的身后留下了像鼻涕似的粘液。

蝸牛觀察日記11

  早上下了很大一場雨。雨后,我去花園玩,看見在濕漉漉的泥土上有許多蝸牛,有大的有小的,爬來爬去,真好看!可惜我不知道他們吃什么?就去問別人,有的人說:“是喝露水的。”有的人說:“是吃青草的。”我不知道蝸牛到底吃什么。我想:先喂它青草吃吃看吧,如果不吃,那它可能是喝露水的。我發現:蝸牛不吃青草。

  我還發現:蝸牛喜歡潮濕的地方,還有它的脖子和觸角有時能伸長,有時能變短。它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條彎彎曲曲的白色小路。

  我觀察了很長時間,就把它們放回草坪里了,因為那才是他們的家。

蝸牛觀察日記12

  今天要觀察昆蟲,可是抓不到昆蟲,媽媽只好幫我抓了3只蝸牛。我非常高興,但是不敢碰蝸牛,就請媽媽幫我放進了昆蟲盒中。蝸牛可不是昆蟲,它是軟體動物。昆蟲盒蓋子上是一面放大鏡,可以很好地觀察蝸牛。

  蝸牛頭上兩對觸角,長的一對觸角上長著蝸牛的眼睛。背上有一個殼,它出國的殼是螺旋形的,螺旋是右旋的。它是靠腹足爬行前進的。

蝸牛觀察日記13

  我有兩只蝸牛。它們住在一個大罐子里。蝸牛好像很喜歡吃菜葉,不過它們好像更喜歡爬。

  我早上醒來后去看蝸牛,咦?蝸牛比我起得還早,吃好飯后,我拿起一只蝸牛想看看它的嘴巴。突然,蝸牛拉大便了!我嚇了一大跳,趕緊把它扔回它家里。后來,我好奇心又蹦出來了,說:“如果把兩只蝸牛都放在一張紙上,哪只蝸牛跑得快些?你試一試不就知道了!”我一想也對,就把兩只蝸牛放在一張硬紙板上。可是蝸牛都不聽我的指揮,一只往外面爬去,還有一只動都不動!真失敗啊!蝸牛們可能想回到大自然去,不過過些天它們就習慣了!

蝸牛觀察日記14

  11月6日星期五

  晴

  我家花盤里有一只小蝸牛,它整天背著它的大房子東走走,西走走。每次我看它的時候,都發現蝸牛從殼里出來的時候,總是屁股先出來后,頭才探出來慢慢的往前爬,每次下過雨,它都要爬到紗窗上,因為它喜歡潮濕啊。

  有一次,我正在澆花,又看到了那只小蝸牛,我發現它走過的路上都留下一條亮晶晶的白線,這是為什么呢?我跑過去問媽媽,媽媽說:“蝸牛的身上有一種黏液,所以他走過的路有白線。”

  我很高興,因為我學到了一個新的知識。

蝸牛觀察日記15

  今天放學時,我看見一只小蝸牛,便好奇地觀察起來。

  蝸牛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我只知道那對長觸角是眼睛,至于短觸角嘛,我就不太清楚了。咦,蝸牛的嘴巴在哪兒?我怎么看不見呢?原來在它的吸盤上。我發現它吸盤上的那個小圓點兒,就是它的嘴巴!為了驗證,我摘了一片樹葉,放在它前面。只見它先用那對短觸角碰了碰葉子,然后就爬到葉子上不動了。過了一會兒,蝸牛爬走了,我驚奇地發現,蝸牛曾經呆過的地方出現了一些小洞。這說明我的發現是正確的。


蝸牛觀察日記18篇(擴展3)

——觀察蝸牛日記

觀察蝸牛日記

  一天就要結束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篇日記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觀察蝸牛日記,歡迎大家分享。

觀察蝸牛日記1

  我們家有一只蝸牛叫“小蝸”,我媽媽給它取了個名字叫“素牛”。為什么叫“小蝸”呢?因為它還小,所以叫“小蝸”,為什么叫“素牛”呢?因為它吃的都是一些水果啊,青菜啊這些東西,所以叫它“素牛”。其實它的真名叫白玉蝸牛。

  蝸牛的特點很多:全身無骨,它的殼就是家族避難所;它有四個觸角,長長的角其實是一對眼睛,它的眼睛是可以隨意拉長伸短的,我覺得像天線寶寶的天線;短的角其實是起鼻子的作用。第一天,我們給它吃了蘋果、青菜,發現它愛吃青菜葉,它的大便是從殼里面的排泄孔排出來的,而且我發現它吃什么顏色的東西拉什么顏色的屎。這幾天特別冷,蝸牛都縮進殼里一動不動,中午會出來走一走。一天,它失蹤了!老媽上找下找都找不到,晚上我發現了它,趴在棕色木板上,然后我開始念咒喚醒它,秘決是往它身上噴三下水,

  它以為下雨了,就醒了,說時遲那時快,我拿起水果往它嘴里塞。

  因為它太可愛了,所以我喜歡它。

觀察蝸牛日記2

  20**月X日 星期X 晴

  今天我從花鳥市場買了兩只蝸牛。

  一到家,我就仔細觀察蝸牛,發現蝸牛的殼是螺旋狀的,而且兩只蝸牛殼上的花紋不一樣:一個是花紋向左旋轉,叫左旋紋;一個是花紋向右旋轉,叫右旋紋。是不是很有趣呢?它們長著兩對奇怪的觸角,一長一短的。如果用鉛筆去碰它的觸角,觸角就會“嗖”的一下縮了回去。

  當天我還去了自己的花園里撿了幾片樹葉和樹枝,又挖了一點潮濕的土壤,再把這些東西拿去布置蝸牛的生活環境,能讓蝸牛適應我給它的家。

  我和蝸牛還有趣事哦!我給蝸牛喂食物這件事就是個例子:我第一次給蝸牛喂食物時,以為它吃樹葉,于是就放了進去。可是第二天早上我看見蝸牛一動也沒動那片樹葉,甚至看都沒看一眼!我只好把葉子當作裝飾品。這次我又放了一片白菜,希望它喜歡吃。好期待啊!

  再告訴你一個小秘密,其實蝸牛不分雌雄,一只蝸牛又當爸又當媽,很辛苦哦。

觀察蝸牛日記3

  十月十四日,我捉了許多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蝸牛并帶著回家觀察。雖然它們看起來是一個又臟又丑的小家伙,但是它們會時不時的給我帶來樂趣!

  你瞧,只見一只只蝸牛扭動著身子趴在瓶沿上。它那走路的樣子十分有趣,項吸鐵石吸住物體一樣。它身子兩邊像海綿似的肉片扭動著,觸角也會跟著一起動,還像在用音樂的節拍鼓勵自己,爬得更快一點。你看,它有時會伸脖子,到處看看,像在觀察周邊環境的動靜;有時碰到它的觸角就會一動一動,好像在跟我們玩;還有時它低著頭嘟著嘴好像在說:主人,摳門!也不給點吃的。我就會給他們放一點新鮮的菜葉,它們就會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了。其中一只各頭大一點的蝸牛一晃一晃的好像在說:謝謝。主人!我就用手指碰了它一下它那觸角,它立馬縮了回去,像一個害羞的小寶寶。他們吃飽了就會躲到菜葉底下去睡覺了,看他們多休閑呀!

  這一只只可愛的蝸牛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我一定會好好善待他們的。

觀察蝸牛日記4

  前幾天下了一場雨,竟讓我遇到了這個小家伙———蝸牛。我如獲至寶地把它帶回家。

  我一回家,就找出了一個原來裝濕巾紙的瓶子,鋪上一層土。在泥土上,也放了幾片嫩綠的葉子,蝸牛的家就建好了。我把小蝸牛放了進去,給它取了個昵稱,叫曼曼。

  傍晚,我把裝曼曼的瓶子連同曼曼一起帶下去散步。我把瓶子一打開,看見了原來像一個個精神飽滿的戰士的葉子,現在已經像一個個傷兵老爺了,嫩葉被啃咬得七零八落。我心想:蝸牛那么小,嘴更小,估計也沒有牙齒吧?它是怎么吃的呢?我為曼曼換好葉子,回到家里我埋頭查資料。可是答案就是和我想的相反。蝸牛居然是當今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牙齒有25600顆。我要暈了!還有一條更讓我吃驚的是:蝸牛的牙齒有135排,每排有300—350顆!看到這兒,我想:好厲害呀!有那么多牙齒。不過它真幸運,那么多牙齒,肯定不怕吃糖把牙吃壞了,哎——

  我的寶貝曼曼讓我上了一堂生動的科學課。

觀察蝸牛日記5

  晚上媽媽做飯洗菜的時候,發現菜葉里有一只小蝸牛,媽媽拿著小蝸牛,小蝸牛在她手中不停地儒動,我找了一個塑料瓶,把小蝸牛放進去,然后放了一些水和菜葉子,我在瓶蓋上扎了幾個眼,這樣小蝸牛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小蝸牛的家也就弄好了。我寫作業邊觀察它的動向,小蝸牛也許想出來,一直往上爬,但看見菜葉它又忍不住停下來,兩個長長的觸角,一會兒伸出來,一會兒縮回去,還有兩個觸角短短的,不仔細觀察就看不出來。小蝸牛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想起一首歌《蝸牛與黃鸝鳥》,對著它我小聲地唱給它聽,希望它能明白這首歌。

  小蝸牛真小,背著那重重的殼,能爬的很遠也可真了不起,雖然它很慢,但是它不懈地努力,最終爬到它要去的地方。

  

觀察蝸牛日記6

  今天,我在花園的花盆里,發現了一只蝸牛。蝸牛到底是益蟲還是害蟲呢?我決定要弄清楚。

  我先把白菜和捉來的蚊子放在小蝸牛前面。它們應該都餓了,馬上爬向自己喜歡的食物上去。只見蝸牛都爬上了白菜葉子。不到十分鐘,蝸牛就把白菜葉子吃光了。據此我判斷:蝸牛是害蟲。

  這時,我又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都留下了一條長長的白線。這又是為什么呢?我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我拿來一塊石頭,輕輕地把蝸牛的殼砸碎,取出它的身子,用手摸了摸,我發現了一種顆粒狀的東西。通過翻閱資料,我知道了這種顆粒狀的東西是蝸牛的腳。那一條長長的線是蝸牛的分泌物,它有助于蝸牛的爬行。

  通過這一連串的實驗,我發現了蝸牛的秘密。

觀察蝸牛日記7

  老師要我們寫一篇關于動物的作文,所以我觀察了蝸牛。

  它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為什么生活在陰暗的地方呢?因為它怕被鳥吃了,為什么生活在潮濕的地方呢?因為它怕陽光強射。

  我經常看見它吃貓糞,可能因為里面含有很多的營養和維生素,剩下的吃的都是一些白菜,蘋果和樹葉。

  它喜歡在墻上爬,爬過的地方會留下一道粘液,它是用腹足爬行,如果你去捉弄它,他會用粘液保護自己,那種粘液有著腐爛的毒性,如果你碰一下它,它會一動不動的。

  蝸牛背著沉重的殼,拖著長長的尾巴,有力的腹足在四周爬行,它有4根觸須,兩個圓溜溜的眼睛,最讓我驚訝的是它有著成千上萬顆牙齒,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

  一般蝸牛媽媽會把孩子放到自己的殼上,遇到壞人,它們會把孩子藏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出去迎敵,就像我們的媽媽保護我們,繁殖后代。

  蝸牛也有生命,我們不能踩死它,雖然它不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也要珍愛生命,遠離霸道的行為。

觀察蝸牛日記8

  今天下午,我看到一只蝸牛從墻角緩緩爬過。之后,我看見一絲亮晶晶的線留在了它經過的地方。我好奇地用手一摸,那條線滑溜溜的,有點粘。“蝸牛走過的地方為什么會留下一條長長的線呢?”我決定解開這個迷。

  我捉了一只蝸牛,把它放在高處,等它的頭伸出殼時,我便去捉蝸牛的頭,可是我的手還沒碰到蝸牛,它的頭就縮回去了。這只蝸牛真膽小啊。連續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我真的有點泄氣了。忽然,一個辦法從我的腦海中閃過。“有了,有了。”我興奮地找來一把鑷子,小心翼翼地掰碎蝸牛殼,抽出蝸牛的身子,用手摸了摸,覺得粘呼呼的。我想,這大概就是能讓它在走路時留下一條線的粘液吧。我又翻轉它的身子,仔細看了看,發現在蝸牛身下隱約還有一顆粒狀的東西,這是什么呢?我跑去上網查資料,終于明白那顆粒狀的東西是蝸牛的腳,那粘呼呼的粘液就是它的分泌物,可以幫助蝸牛爬行。

  通過這次試驗,我的收獲真不小。

觀察蝸牛日記9

  X年X月X日星期六天氣:晴

  今天,我又來觀察蝸牛了,蝸牛已經漸漸長大了.上次我看見它的時候它只有中指的手指甲那么小,現在有大拇指的手指甲那么大了.

  我又組織它們進行爬行賽.我想看看它們長大了,速度有沒有變快?我觀察了很久,感覺它們的速度還是那么慢.我想蝸牛可能饑餓過度跑不快.于是我拿來了充足的食物——菜葉和面包屑,蝸牛爬得慢吃東西的速度也很慢,過了好久食物才有所減少.好容易等它們吃飽了才又慢吞吞地爬了起來.

  于是我得出了一個結論:蝸牛是長大了,但是速度卻沒變快.

觀察蝸牛日記10

  小蝸牛只在是潮潮的雨天才會出現,他總是默默地爬到路邊,靜靜地欣賞雨景。

  小蝸牛背著一個重重的殼,走起來慢悠悠的,它在自己走過的路上,留下了一條白色的線條。就像是告訴它的媽媽自己的去向,要知道一只淘氣的小蝸牛被嚴厲的媽媽輕易的找到,那淘氣的小蝸牛,可就無路可逃嘍,只能被媽媽逮個正著。

  小蝸牛之所以會在雨天出來,是因為它要生活在非常潮濕的地方,否則會被曬死的。但是,他怎么會在夏天這么熱的地方生活呢?我為了查找原因,來到烈日下,發現了一只只小蝸牛藏在草叢深處,正在頑皮地嬉戲,見我這個大巨人一來,它們受了驚,放下玩具趕緊縮進殼里。他們的殼很堅硬,因此,那是他們最舒適,最溫暖的`家。躲在那里什么也不怕。但是,房子也很重呀。它如果跑到大馬路中間,那可就完蛋了。有一輛汽車,甚至是兒童滑板車,都可以把它壓得粉碎。

  觀察小蝸牛太開心了。他們可真神奇。把自己的房子背在背上,不知辛苦地向前爬去。

觀察蝸牛日記11

  蝸牛是一個又臟又丑的小家伙,但是它給我帶來了不少樂趣!

  今天,我捉了好幾只蝸牛帶到家里玩兒,只見一只只小蝸牛扭動著身子,趴在杯沿上,有的伸著脖子,好像在觀察周圍的動靜;有的動了動觸角,好像在跟我們鞠躬;還有的彎著頭嘟著嘴好像在說:“摳門,也不給點兒東西吃。”聽科學老師說蝸牛喜歡吃葉子,我連忙去廚房拿了一片綠綠的菜葉,把蝸牛都放在了新鮮的菜葉上。瞧!剛才還嘟著嘴的那幾只小蝸牛趕緊津津有味地大吃起來了呢!其中一只個頭大點兒的蝸牛,頭一晃一晃的,兩只觸角也緊跟著晃了起來,好像在和我打招呼,我用手指碰了一下它的觸角,它立馬就把觸角縮了回去,真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我去了趟臥室再回來發現剛才那只大蝸牛不見了。他爬到哪去了呢?啊!原來它爬到菜葉里面去睡覺了。

  這一只只小小可愛的蝸牛給我帶來了不少快樂。希望大家善待它,如果你走到它小小身軀旁邊,請腳下留情哦。

觀察蝸牛日記12

  蝸牛是一種爬行速度比較慢的動物,但牙齒卻是世界上最多的動物,雖然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卻有26000多顆牙齒。

  蝸牛有殼,形狀像小螺,顏色較深且有花紋;頭上有四個觸角,眼睛長在上面兩個觸角的頂端。蝸牛是軟體動物,它是靠腹足行走的,在行走的時候會分泌一種黏液,黏液會讓蝸牛行走的更快,還能防止昆蟲的攻擊。

  下面我來講講我養蝸牛的經驗吧:蝸牛喜歡住在潮濕的地方,可以在養蝸牛的瓶子里放點水。蝸牛喜歡吃青、白菜葉,樹葉,還喜歡吃些果皮,有些蝸牛愛吃胡蘿卜。蝸牛的便便是青綠色的。記住,一定要給養蝸牛的瓶子弄上幾個孔,不然蝸牛會被悶死的。有的時候用手碰它的眼睛會縮進去,再立刻伸出來。在蝸牛睡覺的時候整個身子便縮到殼里去,外面還會形成一層白膜。

  雖然我和蝸牛接觸的時間不長,但我覺得觀察蝸牛真的很有趣、很好玩。

觀察蝸牛日記13

  今天放學時,我看見一只小蝸牛,便好奇地觀察起來。

  蝸牛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我只知道那對長觸角是眼睛,至于短觸角嘛,我就不太清楚了。咦,蝸牛的嘴巴在哪兒?我怎么看不見呢?原來在它的吸盤上。我發現它吸盤上的那個小圓點兒,就是它的嘴巴!為了驗證,我摘了一片樹葉,放在它前面。只見它先用那對短觸角碰了碰葉子,然后就爬到葉子上不動了。過了一會兒,蝸牛爬走了,我驚奇地發現,蝸牛曾經呆過的地方出現了一些小洞。這說明我的發現是正確的。

觀察蝸牛日記14

  昨天,我和媽媽去花鳥市場買了一只小蝸牛,我們用塑料袋把它帶回了家。回到家,我找出一只盒子當作蝸牛的“家”。我看它的身體一直縮在殼里,感覺好像很害羞,不敢露出頭給我們看,媽媽說這可能是它對這里的環境還不太熟悉。

  果真,今天上午,我終于看到小蝸牛把頭伸出來了!咦?它怎么有四個觸角啊?那它的眼睛、嘴巴、鼻子去哪兒了呀?還有它又是怎么解小便的呢?我把這些問題告訴了媽媽,媽媽說,那我們就到網上去找找答案吧。哦,原來蝸牛那兩個長一點的“觸角”是它的眼睛,短一點的才是它的觸角。在眼睛旁邊有一個呼吸孔,這就是它的“鼻子”。它的嘴貼著地面,怪不得我看不到呢。離殼很近的地方有兩個孔,其中的一個就是它大小便的地方。

  這只小蝸牛可真調皮,只要過一會兒時間再看它,它就爬到了蓋子上,像是要出來。我用手碰它的眼睛和觸角,它就迅速地把頭縮進去了,都說蝸牛爬得慢,可我看啊,它的反應倒是挺靈敏的。

觀察蝸牛日記15

  今天我觀察蝸牛,發現了許多我不知道的奧秘。

  蝸牛是一種爬行動物,它喜歡啃樹葉,它爬過的地方都有一層透明的粘液。你從遠處看,黑溜溜的它跟一顆小石頭沒有太大區別,從近處觀察它,它可能有你的眼睛那么大,才出生的蝸牛比小螞蟻大不了多少,我見過最大的蝸牛比成年人的耳朵還要大。蝸牛最明顯的是它沉甸甸的“小房子”,我很擔心它會被壓扁,可是“危險”的它一點也不在乎。蝸牛有一個扁扁的頭,頭上有一對觸角,觸角下有一對小而有神的眼睛。它有一個小腳丫叫——腹足,蝸牛是用腹足來爬的。它爬的時候非常慢,蝸牛經常出現在潮濕的地方,因此,下雨后能看見它的身影。

  我觀察蝸牛,發現了許多奧秘,我感受到了快樂,快樂在于觀察呀!


蝸牛觀察日記18篇(擴展4)

——觀察小蝸牛日記5篇

觀察小蝸牛日記1

  小蔓(小蝸牛的名字)來到這個新家已經三天了,我也換了好幾種新鮮的菜葉,可它一點東西都沒吃,這是為什么呢?

  我馬上上網進行了查詢,終于知道了其中原因,由于環境的.不適應,小蔓確實已經冬眠了。蝸牛對于太冷、太熱、太干燥的環境都不能適應,所以會有冬眠。每到秋天時,它們便會找尋樹根下的洞穴作為休眠的場所,然后用一層混有石灰的黏膜把貝殼的開口封起來,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護身體軀體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這層硬膜泛稱上隔膜,具有輕微的透氣性,使蝸牛能夠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時,任何水分都很難經此而散失,這對蝸牛來說非常重要,一等到冬季,所有的蝸牛便都已酣暢的熟睡。我再看了看小蔓的開口,果然又被封住了,所以沒有吃東西的舉動。

  我還是不要打攪小蔓了,讓它安安心心的休息吧!

觀察小蝸牛日記2

  有一天早晨,我到樓下散步。咦,這是什么東西呀?原來是一大群可愛的小蝸牛、我小心翼翼地抓了一只最小最厲害的.帶回家琢磨。

  小半整天背著重重的売,就像收藏家每天帶著寶貝一樣。據牛的牙齒是世界上最多的。有2560多顆,好像天上的呈星那么多,數也數不清,我仔細看它的嘴巴,可惜連一顆牙齒也找不到,好神奇呼!它還長著一條與眾不同的舌頭,因為舌頭上有整亓的尖尖的東西,所以被稱之為“齒舌。”

  小蝸牛可以在繩子上、樹葉上、刀刃上等等地方爬行。它就像是一位名存其實能飛走壁的武林高手,但是,它也特別的“懶。”記得有次,我把它放在筷子上叫它爬,它卻一動不動,好像是在做夢一樣。老師告訴我,蝸牛喜歡吃的食物非常豐富,有多汁水果,有雜草,還有軟體動物等等食物。但是我抓的小蝸牛還很“挑食。”我把梨切成小碎粒給它吃,幾天后梨紋絲不動,我又把菜葉子放它的旁邊,沒一會扎,它就吃得干干凈凈。

  通過對蝸牛的觀祭,讓我懂得了許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也給我帶來了歡樂,也激起我養小昆蟲的興超。我喜歡小蝸牛。

觀察小蝸牛日記3

  小蔓(小蝸牛的名字)來到這個新家已經三天了,我也換了好幾種新鮮的菜葉,可它一點東西都沒吃,這是為什么呢?

  我馬上上網進行了查詢,終于知道了其中原因,由于環境的不適應,小蔓確實已經冬眠了。蝸牛對于太冷、太熱、太干燥的.環境都不能適應,所以會有冬眠。每到秋天時,它們便會找尋樹根下的洞穴作為休眠的場所,然后用一層混有石灰的黏膜把貝殼的開口封起來,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護身體軀體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這層硬膜泛稱上隔膜,具有輕微的透氣性,使蝸牛能夠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時,任何水分都很難經此而散失,這對蝸牛來說非常重要,一等到冬季,所有的蝸牛便都已酣暢的熟睡。我再看了看小蔓的開口,果然又被封住了,所以沒有吃東西的舉動。

  我還是不要打攪小蔓了,讓它安安心心的休息吧!

觀察小蝸牛日記4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到院子里踢足球,累了便坐在臺階上休息。這時我看見一個小東西在慢慢地向前爬,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小蝸牛在背著它的房子一步一步向前爬,我頓時來了興趣。

  我蹲下身子開始觀察,小蝸牛長著一對十分可愛的觸角,一搖一晃,仔細一看觸角上還長著兩個黑點呢,想必這就是蝸牛的眼睛吧!我輕輕地用手摸它的“小黑點”,可那小眼睛像橡皮筋一樣立刻縮了回去,變成了一個“黑疙瘩”多有趣!

  我輕輕地吹了它一下,它以最快的速度將全身都縮了回去,這時我才注意到了蝸牛的殼,這里殼就是蝸牛的家,蝸牛一天到晚都背著它的“房子”四處行走。你可別小看這個“小房子”,它可是蝸牛的保護殼,它一但受到侵害或受到驚嚇就會縮回殼中,并用粘液把口封住,如果外殼損壞或致殘時,它還能分泌出某種液體來修復,這是多么的神奇!

  蝸牛的腳十分小,幾乎看不見,它的腳上有十分細小的軟鉤和一種粘液把它固定在地上,所以它會走的十分吃力和緩慢。

  蝸牛你別看它小,不起眼,它可是一種值得敬佩的"昆蟲,它不怕干旱、不怕饑餓,遇到困難從不言敗,它的那種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觀察小蝸牛日記5

  科學書上常說,蝸牛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潮濕的角落,果然,雨過天晴,我們在學校花壇的草叢下,找到了好幾只啦蝸牛,我一扒開草叢,它們就一動也不動了,抓住它們實在太輕松了。

  我用小罐子給蝸牛做了一個溫暖的家,罐子底下鋪上沙子和泥土,再放上幾片菜葉,蝸牛好象很開心,長長觸角不停晃,好像在說“謝謝你,小朋友”呢!

  蝸牛好像不喜歡當著人的面吃東西,有一次,我想觀察一下它是怎么吃東西的,可它就是不吃,再等著第二天去看的時候,一大片菜葉全被它們吃得一干二凈了。

  蝸牛有兩對觸角,眼睛長在上面。它身體軟軟的,背上有個土黃色的殼子,這就是它們的家,我敲打小罐子時,它就把頭收回殼里,然后再慢慢地伸出來,它們好玩極了。

  蝸牛一般在晚上行動,白天陽光太旨,氣溫又高,它就收回殼里了,到了晚上,又從殼里伸出來,開始活動了。蝸牛喜歡向上爬,每次我清理盒子時,它們都在上面,也許那兒比較涼爽吧!

  蝸牛生命力頑強,我第一次養它們時,好幾天沒給它們喂食物,它一動不動,我以為它們死了,后來,在它們身上滴了水,它們就又活了。

  我要繼續養蝸牛,它太好玩了!


蝸牛觀察日記18篇(擴展5)

——小學生觀察蝸牛日記 (菁選3篇)

小學生觀察蝸牛日記1

  我的課余生活豐富多彩,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觀察蝸牛。

  首先,在一塊濕潤的土地周圍尋找蝸牛,找到蝸牛后,用手抓住蝸牛的殼,把它放到我事先準備好的盒子里帶回家。

  我把它放到了不同的地方,來觀察它在不同地方的爬行姿勢:我把它放到*板上,發現它是用身子的伸縮功能來幫助自己前進的;我把它放在大樹上,結果令我大吃一驚,它的殼居然是伸縮的;我把它 放在線條上,發現它是繞著線條爬的。我擔心時間長了,它昏了頭會掉下來了,可它并沒有掉下來,反而速度越來越快了。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蝸牛了,我覺得它是一種很有趣的小動物。

小學生觀察蝸牛日記2

  今天,周老師手里拿著一個神秘的盒子走進了教室。同學們都好奇地盯著盒子,老師看出了我們的心思,笑著把盒子打開了,原來里面是一只小蝸牛。

  這只蝸牛真可愛。它的外殼是圓錐形的,有點像一個大海螺。頭部長著兩對觸角,更有趣的是眼睛長在觸角上,我用手摸摸它的皮膚,軟軟的、涼涼的,可好玩了。我們都非常喜歡這只小蝸牛,給它起 了個名字叫“小蝸”

  為了更家了解“小蝸”我回家查了資料,從資料中我還知道它喜歡吃菜葉和桔子,它還有很強的生存力,對冷、熱、干旱都有很強的忍耐性。蝸牛不喜陽光,它走過的`地方總會出現一層粘膜。

  現在我對“小蝸”有了一些了解,我希望在我的照顧下,我們班的“小蝸”生活得越來越快樂!

小學生觀察蝸牛日記3

  今天我放學回家去觀察蝸牛,發現瓶子里有許多黑黑的長長的東西,我用放大鏡一看原來是蝸牛的糞便,我用一根小棒,去碰蝸牛的眼睛,一眨眼就發現蝸牛的眼睛和觸角都躲到頭里面,它爬過 的地方,會留下粘液,蝸牛是用“腹”慢慢地爬行,它的“房子”大多數都是順時針的,很少是逆時針的,它的嘴巴很小,牙齒卻很多,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有一只蝸牛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了, 我在一個盤子上放了菜葉、果皮、青瓜、胡蘿卜和面包屑,把蝸牛放在盤子的中間,當然蝸牛先吃菜葉。如果你在盤子上不放任何東西,然后放一塊肉,它寧愿餓死也不會吃。

  養了這些蝸牛,我也知道了許多知識。


蝸牛觀察日記18篇(擴展6)

——觀察蝸牛日記400字 (菁選2篇)

觀察蝸牛日記400字1

  經過上一次科學課,我還是不肯把我的蝸牛放生,繼續把他養在瓶子里,我每次做完作業,都會跑去看望它,有一次,讓我驚訝地發現,不知哪只蝸牛竟然生了一個小寶寶,我看了喜出望外,連忙跑去告訴在一旁做作業的妹妹

  所以從那天起,我就對蝸牛產生了興趣,我發現,蝸牛爬過的地方會留下白白的粘液,它有2對觸角,長的觸角上有眼睛,當我輕輕觸碰它的殼時,它就會縮進堅硬的小房子里。聽說蝸牛的牙齒可多了,雖然我沒有扒開蝸牛的嘴巴,沒有發現它到底有多少牙齒,但是書上說約有25600多顆,怎有那么多數也數不清楚,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我驚訝極了!還有蝸牛身上有好幾個孔,我發現有3個,怎么會是3個呢 那就聽我講來,一個是排便孔,一個是氣孔,最后一個是生寶寶的孔,至于他們的位置到底在哪 我還要進一步的觀察。

觀察蝸牛日記400字2

  我家來了一個新成員――蝸牛,它特別小,黑黑的,所以我叫它“小蝸”。它每天早睡早起,每天晚上,沒等我睡著,它已經在那狹窄的小房子里“呼呼大睡”了;早上,我匆匆地起床趕緊去探望它,沒想到它已經背著厚厚的.殼在“健身”了。

  記得有一次,科學老師讓我們觀察蝸牛,我興奮極了,連鞋子也顧不得脫,直奔“小蝸牛”拿起放大鏡開始觀察。我先看頭部,發現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聽老師介紹,蝸牛的長觸角能感知周圍的環境變化,而眼睛就長在長觸角上,卻只能在陰暗的地方才能看清楚。短觸角是用來尋找食物的,我小心翼翼地放點樹葉進去,果然,只見蝸牛用短觸角一碰三碰的,好有趣。我再觀察腹部,把蝸牛整個翻過來,只見白花花的,始終沒看出什么東西,我查了查科學書,才明白,蝸牛的腹部有腹足,可以幫蝸牛爬行。又順著觀察蝸牛尾部,這時,我看見它爬過的地方有粘液,我連忙問媽媽粘液是從哪兒出來的?它的作用是什么?媽媽說粘液是尾部流出來的,蝸牛順著粘液可以讓速度更快。放下放大鏡,我又去查小學生百科全書,看看有沒有關于蝸牛更多的相關知識

  通過觀察,我知道了好多好多蝸牛的秘密,同學們,只要仔細、認真地觀察,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秘密!

推薦訪問:蝸牛 觀察 日記 蝸牛觀察日記18篇 蝸牛觀察日記1 蝸牛觀察日記100字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