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久跑評課稿1 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中學體育課教學中的基本內容之一,而途中跑又是中長距離跑全程中距離最長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術,將對耐久跑的成績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子了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耐久跑評課稿五篇(2023年),供大家參考。
耐久跑評課稿1
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中學體育課教學中的基本內容之一,而途中跑又是中長距離跑全程中距離最長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術,將對耐久跑的成績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子了解、掌握正確的途中跑技術,使學子對“跑”這個人類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節課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單一、枯燥,因而在教學安排上,通過輔助游戲把單一、枯燥的內容盡量趣味化,選用趣味性強的組織教學手段激發學子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一年級學子,這個年齡段的學子,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有很強模仿能力;好奇心強,學習意識較好,對新鮮事物興趣較高,有強烈的表現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學上首要措施就是激發學子的興趣,采用有趣味性組織教法和多種練習手段來以引導學子主動學習,在快樂的活動中發展學子的途中跑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子在學練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學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時教學目標:
通過體驗跑和脈搏測試,學子知道測試脈搏的方法和正確的呼吸方法在耐久跑中的作用;通過依次超越領先跑的練習,學子能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有氧能力;培養學子在艱苦條件下,體驗成功的快樂。
單元目標:
通過本單元學習,學子懂得耐久跑的健身價值,學會基本的耐久跑的方法,并通過練習發展學子的有氧代謝能力,增進心血管機能;培養學子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于挑戰自我的勇氣;學會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適度的運動負荷。
教學重點:跑的呼吸方法和節奏
教學難點:利用學會的技術進行練習,并且知道如何克服“極點”。簡單的向學子解釋什么是“極點”及其出現的原因。在練習的過程中,用語言鼓勵、激勵學子堅持練習,主動克服。
教法策略:
在準備活動中通過游戲,調動起學子的情緒,為教學創設一個輕松活躍的教學情境。改變枯燥、單一的練習形式,采用多種練習形式,激發學子的好奇心理,轉移注意力,使學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中去。
學法策略:
本課的重點就是讓學子熟悉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和節奏。圍繞這個中心,通過原地的擺臂呼吸練習,體會呼吸方法和節奏,并嘗試在接下來的體驗跑中運用,感受正確的方法帶來的身體感覺。經過不斷的自主練習,來加深和鞏固正確的呼吸方法和節奏。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熱身慢跑、徒手操,主要是幫助學子起到熱身作用,預防損傷。組織學子進行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輕松活躍的教學環境。
二、基本部分
1、帶領學子做各種隊形的跑的練習,控制好跑的速度,要求學子仔細體會在跑了一段距離以后身體的感覺;跑完后,教會學子怎樣測試脈搏;
2、對學子剛剛跑下來的身體感覺進行提問,并解釋原因。導入在耐久跑中呼吸方法和呼吸節奏的重要性,講解呼吸的方法:一般用鼻子與半張開的嘴同時進行,冬季練長跑或頂風跑時,為了避免冷空氣和強氣流直接刺激咽喉,需要將舌尖上翹,微微舔住上顎;簡單的解釋“極點”出現的原因和調整方法,克服對耐久跑的畏難心理。組織學子原地練習呼吸方法,結合擺臂動作,體會呼吸節奏,練習時注意力集中在呼氣上;呼吸的節奏一般是2~3步一呼氣,再跑2~3步一吸氣;
3、將學子按自然組分成四隊,每隊分配一道跑道,講清練習的方法和練習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需要注意的細節
4、集中學子,對剛剛的練習進行評價,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再次組織練習,根據學子的心率,按能力對學子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
三、結束部分
用音樂配合徒手操進行放松。對課的情況進行小結,通過評價,提高學子的自信心和對練習積極參與的熱情。
教學效果預計:
學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參與游戲和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子都能基本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30%~35%左右,最高心率135次/分左右,*均心率100次/分.
耐久跑評課稿2
一、設計理念
堅持以“健康第一、學子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子的主體作用,培養學子的創新意識和自我鍛煉意識,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子主動獲取知識,創設學子主體的學本課堂,逐步學習和掌握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教材內容是耐久跑,其完整技術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沖刺等三個部分,其中途中跑包括直道和彎道。但由于跑的距離不同,所采用的技術也不同,而且還有全程跑的體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賽中戰術運用等,所以既要講究動作的實際結果,更要節省體力。對于耐力跑的各個技術過程,始終要貫徹:動作輕松、自然,幅度較小;重心高且*穩;跑的節奏感要強,跑速要控制,全程計劃分配體力,呼吸要有一定的節奏和深度。
耐久跑的鍛煉價值在于能有效地發展學子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對培養學子克服困難,頑強拼博,積極進取和抗挫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情分析
我校初二段班級學子的耐力素質整體一般,且兩極差異較大,更有部分同學感到耐久跑枯燥乏味,又特別累,不愿練習,學子中的本位主義比較突出,集體觀念、合作意識淡薄,自控能力差。如果僅僅是以枯燥的耐久跑作為課的主線部分,那么很可能就會引起學子的反感和無趣的心理。根據以上情況,本單元結合學校特色,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結合耐久跑的基本技術的學習,創設了一節以《校園定向》為主題,以定向跑為主線,以耐久跑技術為載體的耐久跑課。通過歡樂、緊張、激情、有序的教學情境,激發學子對耐久跑的學習興趣,消除學子對耐久跑的畏懼心理,讓學子在快樂中學習,在游戲中增長知識,在實踐中學會自我調控,在競爭中體會團結合作。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耐久跑教學,讓學子學會耐久跑的基本技術,并使之成為自己的愛好,從而提高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學子知道極點概念,初步了解自己的跑步呼吸節奏,知道定向耐久跑的樂趣積極參與練習,提高跑的耐力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子對耐久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子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和自我評價能力,在相互學習中不斷培養學子的信心、耐心、樂于接納別人的意見,提高合作學意識,感受體育課的樂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途中跑中的呼吸節奏與跑步姿勢
難點:克服“極點”的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采用設置情景、講解示范、提示、設置疑問、分組練習、自評互評,自我監督等方法引導學子進行練習,音樂、文字提示,學習評價記錄夾等方法促進學子進行自主練習。
七、安全措施:
1、落實體育課堂常規,上課時一定告訴學子,不能帶尖銳物品,如:小刀、鑰匙、胸針等。
2、加強學子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上課紀律。
3、嚴禁學子上課互相打鬧。
4、強調學子準備活動活動到位
耐久跑評課稿3
一、指導思想:
本節課以新課標為依據,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發展學生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耐力為主要目的,通過各種跑的形式激發學生對耐久跑的興趣和參與意識,鼓勵學生探究、合作、互幫互學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利用分層教學,努力降低學生對耐久跑的恐懼心理。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完成本課學習目標,為中考體育打好身體素質基礎。
二、教材與學情分析
耐久跑的教學方式相對比較單一、枯燥,學生容易產生“恐懼”心理,常規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厭惡心理,學生往往被迫完成教學內容,學習淺嘗則止,技術領悟不完整,往往一節課上完學生并不知道怎么樣才能相對克服長跑帶給身心的不適。
今年我市將1000米和800米跑加入中考體育項目,它們顯然已經成為學生、家長關心和焦慮的項目。九年級學生不僅承受了文化課學習壓力,同時也要做好體能和技術準備迎接體育中考,所以這對他們身體和心理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所以我希望通過本課,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讓他們體會到在人生的各個階段,發揮自身潛能享受挑戰后帶來的收獲,從而促進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為中考優秀成績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的確定
綜合以上分析,本節課的目標定位如下:
1、認知目標:知道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并能初步做到呼吸節奏與腳步動作的協調一致。
2、技能目標:通過變速跑、結伴跑和自測心率法初步掌握耐久跑有效控制速度的方法。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通過小組協助,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從而更好的提高個體承受極限的忍耐力,最終提高1000米和800米成績。
四:本課的重、難點確定:
1、重點:掌握耐久跑呼吸方法。
2、難點:克服突破“極點”時的心理障礙。
五、場地和器材
200米田徑場
九年級耐久跑教學課后反思
本課教學內容完成,教學目標基本達到。耐久跑,對大多數初中學生來說都不會積極的主動的去從事這項鍛煉。本節課我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從主觀上感知耐久跑練習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課前我專門和學生進行了溝通,告訴本節課內容對體質發展及中考體育的重要作用,從上課過程來看,同學們對此表示認可,練習過程較為順利。其次,我采用小組練習方式,通過編隊形式,保障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練習積極性,特別是耐力差的學生被隊伍“裹起來”后,在跑的過程中,不由自己的要跟上領跑同學,*時遇到困難就退縮的習慣被強行糾正。而耐力好的同學因為能展示自己反而練習時更加積極主動。除此之外,我在學生練習時用大量生動、夸張的言語去激勵學生,也產生了較好的效果。
不足之處:課的內容比較簡單單一,下次課可以加入中考體育球類項目練習,從而提高整體課堂利用率。
耐久跑評課稿4
教材分析:
1.本節課教學以單一教材——耐久跑為練習內容;是以復習或練習形式展開;
2.在體育教材中,耐久中內容貫穿學生在中學體育教學的始終;
3.本節課教學目標設定分別:
認知目標:體驗耐久跑練習的新方法,了解自身的耐久跑能力;
技能目標:通過練習,體會跑程中不同的節奏及不同節奏下自身生理的反應,鍛煉和發展學生耐力素質;
情感目標:培養和增進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品質,提高學生對耐久跑的信心,并能在課后交流此項鍛煉的感受。
4.本次課的重點為體會跑程中不同的節奏及不同節奏下自身生理的反應,難點為跑程中對意志和品質的鍛煉
學情分析:
1.本次課以高一學生行政班教學形式進行,男女生各20名;
2.作為高一學生(15、16歲左右),在經過中考體育的鍛煉,學生耐力素質總體維持在較高的水*。對耐久跑項目的艱苦應該說都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但正因為了解也造成了學生心理上對耐久跑練習的畏懼和恐慌。現在中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嬌生慣養,普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和毅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個性及自我意識的突顯,思想匯報專題極易產生在耐力練習中出現消極乃至抵觸的狀況。這也是導致高中學生耐力素質逐步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設計思路:
1.鑒于以上學情分析,本次課力求打破原來的教學方法,通過形式新穎的“萊格爾”跑對學生進行教學。“萊格爾”跑是籃球裁判員體能測試內容之一。是一種通過控制跑的節奏和節奏跑的時間的來鍛煉和提高人體耐力素質的跑法,在教學中可通過設定不同短距離跑距、練習過程中調整跑距或截取音樂不同起止點進行練習。練習的始終貫穿音樂和語音的提示。這對學生了解自身耐久跑能力高低有較直接的幫助。
2.“萊格爾”跑有助于調整學生心理狀態,轉移學生心理畏懼感。長距離練習,對于所有的學生來說都有畏懼心理。“萊格爾”跑中通過短距離12米、15米、18米乃至20米的隨音樂節奏進行折返跑相對于以往400米跑道上4~6圈的各種變速跑、勻速跑、追逐跑來說,距離數字的暗示功能讓男女學生在心理上起到一種微妙的變化,加之練習過程中音樂的介入、英語的提示能讓學生注意力得以轉移,在跑動次數不斷的突破中又給學生帶來實力的體現和自信心的增強。而且在此練習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忽略了時間的要求和音樂節奏的控制。通過教師適時恰當的語言激勵和調動,學生內心對自身能力、實力的了解、知曉,能讓學生較容易接受和投入到此項練習中去。
3.此方法由于場地要求相對較低,且相對集中,因此在教學中增加了教師近距離的觀察和調控。在練習過程中能有針對性對能力較低或生理產生不適的學生通過調整跑距來進行調控。
4.練習的強度和負荷得到有效保證。運動訓練學告訴我們,耐久跑練習的最佳練習強度是每分鐘心率控制在120次—160次之間。筆者通過練習發現,在不進行任何準備活動下,直接進行15米間距的“萊格爾”跑,經過8—10分鐘左右學生心率基本上可以達到120—140次/分鐘,再經過3—5分鐘的持續的節奏跑,心率可以達到140—160次/分鐘。完全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
教學流程:
1.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氣勢,初步了解學生跑程中的狀態和反應,本課開始部分設計了隊列操練中改“稍息”為“開立”部分以改進學生姿態、提升學生氣勢的內容。準備部分通過小場地圖形跑和相對復雜的徒手操的練習,觀察學生狀況,鍛煉學生協調性,提高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播放“萊格爾”跑音樂,讓學生認知。
2.通過適當講解,讓學生了解“萊格爾”跑及練習過程中的要點,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斗志和探究自身能力的欲望。并在練習間歇中講解耐久跑練習的實質。通過“萊格爾”跑二的練習,加強鍛煉效果,磨練學生意志。
3.在舒緩的音樂聲中,通過呼吸放松和靜力性拉伸,從學生心理和生理進行調整、放松。
4.通過對過程中學生心率和跑程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的能力和實力,增加對耐久跑的信心。
5.本次課練習密度和強度較大,預計*均心率在130次/分左右,最高心率可達150—160次/分左右。本次課在場地上需要四片相連的排球場(利用場地上的標志線)及錄音機、自制光盤和50米電源連接線。
耐久跑評課稿5
教材分析:
耐久跑是中學體育課教學中的基本內容之一,而途中跑又是中長距離跑全程中距離最長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術,將對耐久跑的成績起到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子了解、掌握正確的途中跑技術,使學子對“跑”這個人類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節課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單一、枯燥,因而在教學安排上,通過輔助游戲把單一、枯燥的內容盡量趣味化,選用趣味性強的組織教學手段激發學子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一年級學子,這個年齡段的學子,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有很強模仿能力;好奇心強,學習意識較好,對新鮮事物興趣較高,有強烈的表現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學上首要措施就是激發學子的興趣,采用有趣味性組織教法和多種練習手段來以引導學子主動學習,在快樂的活動中發展學子的途中跑能力。同時還要注意引導學子在學練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學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時教學目標:
通過體驗跑和脈搏測試,學子知道測試脈搏的方法和正確的呼吸方法在耐久跑中的作用;通過依次超越領先跑的練習,學子能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發展有氧能力;培養學子在艱苦條件下,體驗成功的快樂。
單元目標:
通過本單元學習,學子懂得耐久跑的健身價值,學會基本的耐久跑的方法,并通過練習發展學子的有氧代謝能力,增進心血管機能;培養學子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于挑戰自我的勇氣;學會設置合理的學習目標,安排適度的運動負荷。
教學重點:跑的呼吸方法和節奏
教學難點:利用學會的技術進行練習,并且知道如何克服“極點”。簡單的向學子解釋什么是“極點”及其出現的原因。在練習的過程中,用語言鼓勵、激勵學子堅持練習,主動克服。
教法策略:
在準備活動中通過游戲,調動起學子的情緒,為教學創設一個輕松活躍的教學情境。改變枯燥、單一的練習形式,采用多種練習形式,激發學子的好奇心理,轉移注意力,使學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練習中去。
學法策略:
本課的重點就是讓學子熟悉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和節奏。圍繞這個中心,通過原地的擺臂呼吸練習,體會呼吸方法和節奏,并嘗試在接下來的體驗跑中運用,感受正確的方法帶來的身體感覺。經過不斷的自主練習,來加深和鞏固正確的呼吸方法和節奏。
教學過程:
一、準備部分
熱身慢跑、徒手操,主要是幫助學子起到熱身作用,預防損傷。組織學子進行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輕松活躍的教學環境。
二、基本部分
1、帶領學子做各種隊形的`跑的練習,控制好跑的速度,要求學子仔細體會在跑了一段距離以后身體的感覺;跑完后,教會學子怎樣測試脈搏;
2、對學子剛剛跑下來的身體感覺進行提問,并解釋原因。導入在耐久跑中呼吸方法和呼吸節奏的重要性,講解呼吸的方法:一般用鼻子與半張開的嘴同時進行,冬季練長跑或頂風跑時,為了避免冷空氣和強氣流直接刺激咽喉,需要將舌尖上翹,微微舔住上顎;簡單的解釋“極點”出現的原因和調整方法,克服對耐久跑的畏難心理。組織學子原地練習呼吸方法,結合擺臂動作,體會呼吸節奏,練習時注意力集中在呼氣上;呼吸的節奏一般是2~3步一呼氣,再跑2~3步一吸氣;
3、將學子按自然組分成四隊,每隊分配一道跑道,講清練習的方法和練習當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需要注意的細節
4、集中學子,對剛剛的練習進行評價,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再次組織練習,根據學子的心率,按能力對學子提出不同的練習要求。
三、結束部分
用音樂配合徒手操進行放松。對課的情況進行小結,通過評價,提高學子的自信心和對練習積極參與的熱情。
教學效果預計:
學子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認真參與游戲和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子都能基本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為30%~35%左右,最高心率135次/分左右,*均心率100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