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市鄉村振興局在全市鄉村振興局實施推進會上匯報發言材料,供大家參考。
尊敬的**書記、**市長,各位領導,同志們:
近年來,市鄉村振興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堅持立足地理區域,以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為引領,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以流域為單元,打破行政鎮、村界限,聚集各類資源要素,扎實開展鄉村振興示范片創建,攪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樣板”。根據會議安排,現將有關工作進展情況匯報如下:
一、創新機制,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一是制定一個方案。制定《**市鄉村振興示范片建設實施方案》,從2023年開始,*個有鞏固脫貧成果任務的縣(市、區)每年至少打造一個集中連片的示范片,**區、**區、高新區、**新區因地制宜予以打造,力爭通過5年努力,讓每個流域至少建成4—5個鄉村振興示范片,以點帶面,集片成勢,著力構建西南秦巴山地、襄北崗地、東南漢江平原和中心城區四大協同發展區域。二是明確一套標準。圍繞鄉村振興總要求,明確并細化示范片創建的內容和標準,全面推進鄉村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和鄉風文明建設等任務,開展綜合創建。三是制定一則辦法。制定《**市鄉村振興示范片創建考核辦法和評分細則》,采取先創建后認定方式,將創建示范片工作納入年度考核,納入季度綜合督查范圍,每年開展示范片創建評比,實行周調度、月通報、季考評,并與市級銜接資金分配掛鉤。
二、連片發展,整體打造示范帶動。一是精選示范區域。打破鎮、村界限,每個示范片精選地理位置相連、交通條件較好、人口相對集中、特色產業有一定基礎、基層黨組織凝聚力較強的5個左右的村,立足現狀,分類施策,突出重點,補齊短板,展現特色,著力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上實現突破,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二是集中資源投入。整合政策資源,用足用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域國土整治、鄉村旅游等政策資源,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每個示范片布局2—3個主導產業,每個產業的投入額度不低于500萬元,示范片內平均每個村的建設投資額度不低于***萬元。三是突出流域特色。深入挖掘流域產業基礎、人文資源,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傳承紅色文化、農耕文化,以特色文化為“靈魂”,以特色產業為支撐,聚力打造多元組合、產業共融、業態相生的鄉村產業新模式和新業態。比如,??悼h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和以“沮水巫音”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沿沮河打造馬良—店埡鄉村振興示范片;
**縣以南河、北河流域*個鄉鎮和薤山旅游度假區為重點,打造谷水畫廊康養示范帶縣。
三、產業為先,聯農帶農共同富裕。一是做優產業強基礎。圍繞**市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每個片區集中精力打造2—3個特色產業基地。比如,**市酂陽王府洲綠島示范片,高標準打造府州村供港果蔬基地、晨光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太山村果蔬交易市場、桑蠶文化產業園等產業基地。目前,全市已培育出東鞏吊瓜、龍坪蔬菜等十多個特色產業強鎮。二是三產融合促消費。依托片區產業和文化資源,做好“接二連三”文章,探索休閑觀光、采摘、度假康養、研學等鄉村新業態,推動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園區變景區;
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全域推進鄉村旅游,壯大集體經濟,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全市先后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家(**縣五山鎮)、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家、**旅游名鎮*家、**旅游名村**家,*個以鄉鎮為單位的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市**家國家A級旅游景區中,涉及鄉村自然資源景觀的有**家。三是利益聯結保增收。大力推行“市場主體+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產業發展路徑,建立市場主體連基地、基地建設帶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糧食安全,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比如,在**縣南河流域鄉村振興示范片,群眾通過參與示范片區工程建設、茶葉采摘等零工獲得工資性收入,通過房屋租賃、土地流轉等獲得投資性收入,通過開辦農家樂、稻蝦及油菜種植等獲得經營性收入,年人均增收****元以上。四是發展電商增效益。大力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建成中國有機谷電商產業園,整合主流物流快遞企業8家,“一點多能”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點實現全覆蓋。中國有機谷電商產業園被商務部授子“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棗陽市、??悼h、**縣、**市先后榮獲“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稱號。
四、黨建引領,共同推進全面振興。一是配強班子,集聚鄉村人才。在每個示范片區確定一個中心村,實施“紅色頭雁”工程、“育苗”工程、“聚才”工程,充分發揮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成員的“頭雁”效應。出臺“招碩引博”“能人返鄉”“鄉賢共建”等政策,壯大鄉村人才隊伍。二是“三治”融合,創新鄉村治理。推廣**縣“百戶網”促自治、“百米崗”促法治、“百分獎”促德治的“三百促三治”社會治理模式,示范片通過“代表群眾選、項目代表定、建設群眾幫、建后大家管”,充分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統籌推進文明村鎮、民主法治村等創建活動,發動群眾參與志愿服務,常態化評選“優秀村民”,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滿意度。三是涵養文化,培育文明新風。充分發揮鄉村文化站基地作用,加強片區內農家書屋、文藝活動室、健身房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開展誠信文明村(戶)創評、科普法治、農業實操課程等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挖掘、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豐富鄉村文化業態和表現形式,提升群眾素質,凝聚強大合力。**縣廟灘鎮黃畈勸學圖書館被評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匯報完畢,謝謝大家!
推薦訪問:振興 鄉村 會上 市鄉村振興局在全市鄉村振興局實施推進會上匯報發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