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寫作備考:“脫貧攻堅”主題作文素材積累,供大家參考。
高考作文寫作備考:“脫貧攻堅”主題作文素材積累
回望歷史,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愿望。從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到朱熹的“足食為先”、康有為的大同之道,歷代先賢對富民裕民的追求從未停止。無論是“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還是“五谷豐登,物阜民康”的熱切企盼,無論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深沉情懷,還是“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政治理想,無數先民對殷實生活的呼喚響徹歷史的天空。
我國大部分貧困地區土地貧瘠,自然資源缺乏,以致并無優勢發展農產品銷售等產業,而當地人民也大多沒有足夠的知識,無力改善現狀。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政府并未放棄,而是想方設法讓無資源的地方“長出”資源來,無數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前往多個扶貧地區進行調研,尋求解決之道 短短三年時間,八億人口成功脫貧:雜草叢生的鹽堿地,盛開大朵大朵的牡丹花;荒無人煙的偏遠山溝,運出一批批精美的工藝品;黃沙漫天的戈壁荒漠,立起一株株綠色的身影;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大路橫貫南北,一座座工廠傳來百姓的歡笑聲…… 中國為世界的脫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貢獻了中國力量和中國智慧,走出了一條中國脫貧的成功之路。聯合國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政府在減貧方法上的不斷創新,使大約 8 億人成功脫離貧困,勤勞的中國人民用“中國式減貧”給許多國家做出了榜樣。
脫貧攻堅主題名句 1.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管子 2.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詩經》 3.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黃宗羲
4.與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謀之。
——管子 5.再滂沱的風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終將放晴;再泥濘的征途,在奮力的前行中必能抵達。
6.在路上,心里才有時代;在基層,心里才有群眾;在現場,心里才有感動。
7.鼓足“黃土變金”的堅定信心,聚起“百川成海”的群眾力量。
8.摘掉“窮帽子”,載下“搖錢樹”,捧上“金飯碗”。
9.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闖過隘口才能一馬平川。
10.感情要再傾注,政策要再傾斜,扶志要再傾力。
11.全面勝利,已經觸手可及;千年追尋,圓夢就在今朝。
脫貧攻堅人物事跡及頒獎詞 張桂梅:
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 學校建校 12 年來,已有 1645 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里走進大學完成學業,在各行各業做貢獻。華坪女高佳績頻出之時,張桂梅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患上了10 余種疾病。張桂梅說:“當聽到學生大學畢業后能為社會做貢獻時,我覺得值了。她們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 【頒獎詞】
爛漫的山花中,我們發現你。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命運置你于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毛相林:絕壁開天路的當代“愚公” 1997 年,擔任村支書的毛相林帶領村民向絕壁挑戰,歷經 7 年時間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2005 年,毛相林又帶領村民脫貧攻堅,歷經 13 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
毛相林說:那一刻我喊話問老百姓還修不修了,可以說男男女女舉雙手,喊出來——修!我的眼淚都流出來了,我立誓,為了我們子孫后代,就算我們這一代人窮十年、苦十年,也要讓下一輩人過上好日子。
【頒獎詞】
絕壁上打響了抗爭命運的第一炮,山坡上種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認命,你這硬實的漢子,終于帶著鄉親們爬出這口“井”,山到高處你是峰,路的盡頭是家園。
黃文秀:脫貧戰場上的醒目黃花 2016 年,黃文秀從北師大碩士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支援建設,擔任駐村書記。她幫村里引進了砂糖橘種植技術,教村民做電商。村里絕大多數貧困戶順利脫貧,村集體經濟項目收入翻倍。2019 年 6 月 17 日,黃文秀遭遇突發山洪不幸遇難,年僅 30 歲。
【頒獎詞】
有些人從山里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里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場,你是醒目的黃花。
脫貧攻堅時評素材 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但,從疫情分布的區域來看,全國貧困發生率超過 1%的 7 個省份,包括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甘肅、青海、**,受此次疫情影響均較輕;從貧困戶類型細分來看,疫情對脫貧攻堅總體進程的影響也是有限的、局部的。疫情當前,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圓滿收官,我們有信心,更有底氣。
——人民網時評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把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答卷寫在中國廣袤的大地上,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
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是這一代黨員干部的歷史使命,也是無上的光榮。
——大眾網時評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是當前實現全面脫貧的關鍵抓手。脫貧攻堅進入決勝階段,更要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教育扶貧,破思想禁錮、造脫貧根基,啟民智民心、生脫貧莖葉,激創新之舉、灑脫貧雨露。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切實激發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特別是要重視貧困人口子女教育,確保他們都能接受良好的基礎教育,具備就業創業能力,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真正通過教育讓貧困人口子女“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光明日報時評
】
【強化訓練設計】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 9899 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
請以光明中學生小華的身份寫一份發言稿,與全國的青少年朋友交流自己的見聞、感受和認識。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800 字左右,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捐書爺爺”, 是一本“知識扶貧”的生動書籍 10 月 17 日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被稱為“捐書爺爺”的寧波市鎮海扶貧明星陳偉高講述了他半生的扶貧故事。自 1988 年以來,陳偉高將滿腔熱忱奉獻給了扶貧工作。2008 年退休后,他也從未停下扶貧的腳步,開啟了長達 12 年的“書
知天下”公益捐書活動。截至 2019 年年底,共捐書 41500 冊,受益人超過 4 萬人。
從茅草棚到磚瓦房、從下山背水到山上直接取水、從衣不蔽體到服飾亮麗……看著自己精心挑選的照片被整理成一幅幅圖文故事,年過七旬的老黨員,“捐書爺爺”陳偉高欣慰不已。“捐書爺爺”是當之無愧的。他用長達 12 年的時間,節衣縮食購買書籍,捐給貧困地區的學生,學生則將其帶進了貧困地區的家庭。這些書籍里,有勵志的故事,也有致富的知識。
有人覺得,扶貧應該是“實打實的金錢投資”,“捐書扶貧”不如“資金扶貧”“項目扶貧”實在。“捐書爺爺”倒不如把購買書籍的錢款,直接投入到對扶貧的資金投入上。而實際上,“捐書爺爺”才是豐富而生動的“扶貧故事”“扶貧書籍”。
知識改變命運,知識創造未來。這是每個人都懂的道理。“資金扶貧”“項目扶貧”是扶貧,而“書籍扶貧”也是一種扶貧。相較于“資金扶貧”和“項目扶貧”而言,“知識扶貧”有“知識扶貧”的好處。比如,這些書籍可以改變孩子的認識,而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孩子掌握了知識之后,長大后就能成為創造幸福的力量。而孩子將書籍帶回家,將知識帶回家也能改變家庭的認識,從而有利于貧困家庭的脫貧。
扶貧需要扶志。“志”就是“志氣”。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戰勝貧困的勇氣和力量。一個人只有在思想上有戰勝貧困的志氣,才能從心底里想辦法去發家致富,做出各種嘗試,做出各種努力,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在哪兒跌倒了,就在哪兒爬起來。請記住“失敗是成功之母”。一些人之所以不能脫貧,不是只因為沒有脫貧資金,沒有脫貧項目,而是沒有脫貧志氣。有的人沒有脫貧的勇氣,有的人沒有進行脫貧的努力,就是因為少了脫貧的志氣。一個人,窮,也要窮得有志氣,窮得有骨氣,我們要向前人學習。“捐書爺爺”提供的書籍里,有很多勵志故事,這些故事能催生前行的力量。
扶貧需要扶智。這里說的“智”就是創造價值的“智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魚”確實是美味的,但吃完了也就沒有了,而“漁”是一種技能,掌握了這個技能就能有源源不斷的“魚”。我們只有學到一門技能,才能永遠脫貧,不再返貧,才能在社會上立足。這就要求我們要勤于思考,遇到事情,
動腦動手。善于觀察,多看看周圍的人,是怎么勤勞致富的?是怎么順利脫貧的?“捐書爺爺”捐出的是“智慧”,如此扶貧才有脫貧致富的恒久力量。
12 年的時間里,“捐書爺爺”就是這樣用一顆愛心,幫助著許許多多貧困的人,讓貧困的人有了精神的滋養,充滿了脫貧的信心,帶來了脫貧的勇氣,找到了脫貧的方法。“捐書爺爺”為脫貧攻堅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書香天下”的方式,踐行著“知識改變命運”的真諦。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知識扶貧”是一部生動的“扶貧書籍”。
簡
評 本文開篇點題,借用“捐書爺爺”陳偉高 12 年捐書故事,引出“知識扶貧”。書里的故事和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和家庭擺脫貧困。“捐書扶貧”有兩層含義:一是“捐書扶貧”可以扶志,能催生前行的力量;二是“捐書扶貧”可以扶智,提供脫貧致富的恒久力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人有了技能,再有志氣,就可以永遠擺脫貧困。文章首尾呼應,照應了標題,是一篇結構嚴謹的佳作。
推薦訪問:高考作文寫作備考:“脫貧攻堅”主題作文素材積累 脫貧 作文 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