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在縣委人才工作會議上講話,供大家參考。
同志們:
這次縣委人才工作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安排部署、調度推進今年人才工作重點任務,為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下面,結合縣委總體考慮,我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提高站位,領會精神,切實增強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深刻回答了為什么建設人才強國、什么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特別是******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擘畫出分“三步走”的清晰路線圖。省委書記*在省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導向,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努力建設*地區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在近期召開的市委人才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強調,要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最大市情和主要矛盾,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努力擴大增量、做優存量、提升質量,建設區域性人才聚集創新高地。這一系列重要講話和判斷,為我們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方法路徑。大家一定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入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八個堅持”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上來,統一到中央、省市委對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上來,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推動全縣人才工作再上新臺階。
近年來,縣委堅持把人才工作擺在全縣發展大局中謀劃和推進,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積極搭建干事創業平臺,黨管人才工作全面加強,人才隊伍總量穩步提升,人才資源效能明顯增強,人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人才在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發揮著強大的推動力和牽引力。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與中央、省市委部署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比,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發展機制不優,創新活力不足。我縣現行人才政策精準化程度不高,人才評價體制不夠合理,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簡單套用行政辦法管理科研人才的現象較為普遍,人才激勵機制不夠健全,形式和手段單一,沒有充分調動人才干事創業積極性。特別是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流動機會相對較少,用非所長、專業不對口、大材小用、人才閑置浪費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人才總量偏低,結構不盡合理。目前,我縣人才總量僅*萬人,占人力資源總量的*%,低于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人才資源分布不均,行業領域差距較大,全縣副高級以上專技人員絕大多數集中在教育、衛生領域,其他領域不足*%,重點產業領域人才偏少,高端領軍和科技研發人才異常緊缺。三是保障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嚴重。受區位條件、經濟基礎、發展環境、保障措施等因素制約,我縣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留不住”的問題十分突出,近五年流失各類人才近*人,我縣本科生源年均*人,僅有極少數選擇回本縣工作,特別是“雙一流”院校的畢業生嚴重外流,人才資源匱乏嚴重制約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改進和解決。
二、聚焦重點,靶向施策,全力推動全縣人才工作任務落實見效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縣人才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和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導向,緊緊圍繞縣委發展思路,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縣戰略,著力建設區域性人才聚集高地。到2025年,全縣人才資源總量達到*萬人,研發經費占GDP比重達到*%,培養匯聚一批科技人才、領軍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科研創新團隊。到2030年,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適應高質量發展的人才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人才培養能力和對人才吸引力顯著提升,在重點行業領域和八大重點產業鏈有一批領跑者和開拓者人才。到2035年,區域性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顯著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和高水平人才隊伍整體實力大幅提升,建成區域性人才聚集高地。
重點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在深化人才體制改革上聚力突破。當前,人才領域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要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堅持向改革要動力、用改革增活力,全力打破人才發展桎梏。要改進人才管理體制。持續深化人才“放管服”改革,積極向用人主體放權,賦予用人單位編制使用、崗位評聘、職稱評定更大的自主權,激發用人單位選才用才活力。堅決破除“官本位”、行政化的傳統思維,采取更加靈活有效的管理方式,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健全完善人才縣內科學合理、有序順暢的流動機制,暢通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人才雙向流動渠道,鼓勵引導優秀人才向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和基層一線集聚,推動人才跨領域、跨部門、跨區域一體化配置。要優化人才評價機制。加快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堅持“誰用人、誰評價”“誰熟悉、誰評價”,健全完善人才評價標準,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開展人才計劃優化整合,建立同層級人才計劃申報互斥機制,防止和糾正對同一人才重復支持甚至各類人才“帽子”滿天飛等問題。持續深化人才職稱評聘制度改革,在政策范圍內適當放寬評聘限制性條件,有效激發專業技術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健全人才激勵制度。堅持物質激勵和榮譽激勵相結合,對在工作中取得重大突破、作出重大貢獻的優秀人才給予重獎和定期定量獎勵,增強人才實現自身價值的自豪感、成就感、榮譽感。積極推行特色產業“首席專家”制度,搭建人才干事創業平臺,用事業激勵人才投身經濟發展主戰場、鄉村振興第一線、基層治理最前沿,讓人才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
二要在壯大各類人才隊伍上精準發力。著眼滿足發展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大力實施重點人才倍增計劃,抓深抓實市委“六雁”工程,促進人才工作與發展深度融合、人才供給與需求有效銜接,最大限度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著力構建人才隊伍雁陣格局。要壯大科技創新人才隊伍。持續加強“拔尖領軍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推深做實柔性引才,完善“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制度,圍繞全縣科技創新需求,積極爭取國家、省級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制定實施專項行動計劃,充分發揮吳建平、肖建中、崔乃強等專家工作室作用,引進國省級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企業家團隊、技能人才團隊,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著力構建“政學研產用”協同創新體系。要壯大產業發展人才隊伍。緊扣八大重點產業鏈發展,實施“一重點產業一人才工程”,圍繞“產業鏈”補強“人才鏈”,精準開展雙招雙引,對引進的產業鏈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實行一事一議,以產引才、以才促產,建強一支覆蓋產業全鏈條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發揮人才“穩鏈、補鏈、固鏈”作用,推進人才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引導人才向企業集聚,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扶持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融通創新。要壯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把人才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加快培養農業生產經營、農村二三產業發展、鄉村公共服務、鄉村治理、農業農村科技“五支重點人才隊伍”。要把鄉村人才資源開發放在首位,充分發揮職教中心、黨校、農廣校、企業等各類培訓資源,深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大力培養“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不斷提升鄉村本土人才素質。鼓勵支持各類人才向鄉村一線流動,實施好“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專家人才服務隊下鄉到村開展組團式、定點式技術幫扶,為鄉村產業發展助力。要壯大社會事業人才隊伍。聚焦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社會事業蓬勃發展,著力建強教育教學、醫療衛生、文化旅游、社會工作等社會事業人才隊伍,加大公共衛生、中醫藥、教育教學等領域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大力培養一批中小學教學名師和基礎學科帶頭人,引進一批省內外醫療專家來我縣開展診療服務,加強與省內外高校和知名旅游企業的合作交流,統籌抓好城市規劃管理、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社會治理等各領域人才隊伍建設,讓各類人才在**高質量發展中大施所能、大展其才。
三要在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上提質增量。錨定建成區域性重要人才聚集高地目標,著力在“育、引、用、留”上下功夫,確保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要靶向施策科學育才。堅持高端引領、整體推進,既培養“金字塔尖”式人才,也培養“接地氣”的人才,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充分發揮人才項目牽引作用,深入實施重點人才項目,探索落實“見苗澆水、精準滴灌”式培養措施,針對不同類型人才的發展特點,確定不同的培養思路,大力組織實施縣級重點人才項目和青年人才項目,使各類人才成長與產業發展、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互融互促。要精準靈活積極引才。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靈活運用走出去與請進來、全職與柔性、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相結合等方式,廣泛引才聚才。科學制定急需緊缺高端人才需求目錄,落實更具吸引力和含金量的支持政策,柔性引進“季節型”“假日型”“候鳥型”“契約型”等高層次人才。大力實施“反哺歸涇”行動,鼓勵引導**籍在外優秀人才歸根回流、返鄉創業,做到引進人才與本土人才有效結合,力爭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激活一個產業,培養成長一批本土人才。要不拘一格大膽用才。尊重人才發展的個體差異,堅決摒棄重資歷輕能力、重顯績輕潛力等傳統觀念,讓有真才實學的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要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對于有真才實學的優秀人才一定要放手使用、寬容失敗、保護創新,消除人才干事創業的后顧之憂,讓人才紅利加速釋放。要構建“企業出題、政府立題、人才破題”的協同機制,實行目標導向的“軍令狀”制度,打破人才“單位所有制”,對專業技術人才實行柔性管理,讓專業人做專業事,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要優化服務用心留才。堅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從人才服務保障上重點發力,健全完善符合**實際的人才政策,全方位創造留住人才的條件,吸引各類人才施展才華。建立多元化人才投入機制,完善和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提高人才投入效益。探索建立線上線下貫通的“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落實好“隴原人才服務卡”制度,創新推出“人才貸”等金融產品,完善人才薪酬待遇、醫療保健、住房安居、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
三、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多方匯聚推動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
黨的領導是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黨組)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扛起責任擔當,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人才發展優勢,不斷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一要切實強化政治引領。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組織廣大人才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引導他們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定不移跟黨走。弘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通過舉辦培訓班、舉行先進事跡報告會等方式,引導廣大專家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要注重人文關懷,密切與人才的思想溝通和感情聯系,帶著真心與人才交朋友,經常走訪慰問,及時了解并解決人才在思想、學習、工作、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主動提供貼心幫助和細心服務,把黨的關愛和溫暖送到人才心坎上。
二要壓緊壓實工作責任。各級黨委(黨組)要把人才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堅持人才工作優先謀劃、優先推進、優先保障,定期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統籌推進工作落實。黨委(黨組)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人職責,分管負責同志要具體抓、抓具體,形成重視人才工作的鮮明導向。組織部門要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宣傳、編辦、人社、科技、工信、財政、農業農村等部門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牽頭、誰協調”的原則,靠實主體責任,密切協作配合,主動抓好本系統、本領域人才工作和隊伍建設。
三要持續優化發展環境。人才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發展環境的競爭。要盡最大努力為各類人才干事創業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充分展示愛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要,努力創設聚才“新生態”。組織、人社等部門要全面梳理我縣現行人才政策,及時修訂、配套、建立和完善。財政部門要全力做好經費支持,切實保障人才工作經費投入和正常增長機制,引導社會組織、企業增加人才資金投入,確保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花在緊要處。要認真兌現落實高層次人才和引進人才各項政策待遇,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要加大人才工作宣傳力度,選樹一批先進典型和優秀人才代表,講好人才故事、展現人才風采,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
四要健全評價考核機制。要把人才工作成效納入各級領導班子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探索建立以人才投入力度、人才發展質量、人才成果貢獻為主要內容的目標責任考核指標體系,加強考核結果運用,人才工作成效直接與領導班子評優、干部評價掛鉤,作為領導班子綜合評價和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要堅持盯事盯人、盯指標盯成效,進一步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做到常督實導,嚴查實評,以督辦促盡責、以壓力增動力,推動人才工作各項政策措施高質量落地見效。
同志們,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堅定不移抓好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全面實施人才強縣戰略,堅定信心、砥礪奮進,攻堅克難、創新突破,為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加快建設富裕文明幸福美好新*而努力奮斗!
推薦訪問:縣委 講話 人才 在縣委人才工作會議上講話 在2023年縣委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在2023年縣委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