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在省文旅工作座談會上發言(范文推薦),供大家參考。
***總書記強調,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旅游是傳播文明、交流文化、增進友誼的重要橋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指標。旅游因山水而興、因人文而盛。×市是國家優秀旅游城市,區位優越、風景秀麗,人文厚重、民風淳樸。全市風景區面積占幅員面積的×%以上,遠高于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境內擁有×個國家首批×A級旅游區。×文化底蘊深厚,是×省歷史文化名城,擁有屯堡文化、穿洞文化、夜郎文化等獨特的歷史文化遺存。
×發展全域旅游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潛力,如果說×省有哪個市州最具備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市是最有條件、最有可能創建成功的市。×市將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深化全域旅游“七全”理念,深入推進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推進旅游產業發展和疫情防控,全面克服疫情對旅游業造成的影響,匠心繪制×全域旅游秀美畫卷,加快把×建設成為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康養目的地。
圍繞全景式打造,突出規劃引領。全域旅游是一種發展理念,不等于處處搞景點、遍地建景區。要突出地域特色,堅持全域化發展,從整體上謀劃景區景點,推動旅游發展從單一景區景點向綜合旅游目的地轉變。要按照“把×建成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國內一流康養目的地”的目標,深化全域旅游規劃與相關規劃銜接。通過整合各種旅游資源,統一規劃,整體打造,讓分散的旅游“點”串成“珍珠項鏈”,讓×旅游名片享譽中外、蜚聲全球。加強產城景融合互動發展,變單一“景區帶動型”為“景區、城市雙帶動型”,變傳統的旅游景區開發模式為“中心旅游城市+旅游休閑小鎮”模式,促進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跨越。依托“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和山地現代高效農業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特色鄉村休閑旅游、農業觀光旅游等鄉村旅游產品。
圍繞全季節體驗,突出特色帶動。根據構建“春季花海蕩漾、夏季清新涼爽、秋季舌尖跳躍、冬季溫泉養生”的“旅有四季、美美與共”旅游新格局,加強旅游業態有效供給,提供更多精細化、差異化旅游產品,大力唱響“中國瀑鄉·秀美×”旅游品牌。根據旅游市場多樣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在發展傳統觀光旅游的同時,著力打造一批文旅民俗、生態養生、溫泉療養、休閑度假、康體娛樂、會展商務、競技探險等新型旅游業態和產品,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適應不同層次需求、不同季節體驗的旅游項目群和產品體系。辦好賞花、看戲、賽事、漂流等系列品牌節會,開發好一批精品旅游干線、旅游特色線路。培育壯大本土旅行社企業,充分發揮黃果樹風景區的知名品牌作用,精心設計以×為中心的一批×日游、×日游、×日游旅游線路。加強與對口幫扶城市合作,推出圍繞×為旅游集散地的×日游、×日游的“青島+×”精品旅游線路。
圍繞全產業發展,突出品牌提升。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按照“差異化、特色化、精品化”要求,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積極培育旅游領域新增長點,提升旅游品牌。加快旅游與各業態融合,與城區、園區、鄉村的風貌融合,與商貿、科教、體育、康養、研學等多行業的跨界融合。推進旅游從傳統“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向“商、養、學、閑、情、奇”新六要素拓展。將旅游商品開發與現代山地農業發展、特色食品工業發展、脫貧攻堅、房地產去庫存結合起來。從研發入手,培育一批旅游商品開發基地,形成一批由地域標志性商品、地方特產和旅游紀念品構成的特色旅游商品體系。圍繞“黃果樹下屯堡人家”,打造屯堡人、屯堡菜、屯堡衣等屯堡民風民俗文化精品。在民族村寨培養更多能工巧匠、非遺傳人,通過發展旅游業讓刺繡、蠟染、銀飾等民族手工藝品賣出好價錢,帶動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圍繞全社會參與,突出共建共享。共建共享、全社會參與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精神,既讓游客游得順心、放心、開心,也讓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樹立“處處都是旅游環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理念,堅持全民共建共享, 持續擴大景區景點門票優惠政策,讓更多的人分享旅游業成果和旅游的快樂。把發展旅游作為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全力推動實施鄉村旅游扶貧計劃,總結推廣“塘約經驗”“大壩模式”等鄉村旅游扶貧開發經驗,做大做強鄉村旅游,打造全民參與的鄉村旅游扶貧產業鏈和山地旅游扶貧示范帶,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讓每一名群眾都是全域旅游的參與者、受益者和推廣者,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圍繞全方位服務,突出建管并用。搶抓新基建項目建設機遇,加快完善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實施交通干線與旅游景區“最后一公里”通暢工程,構建旅游交通環線。加快全市智慧旅游建設,形成智慧營銷、智慧監管、智慧導游、智慧服務于一體的全方位智能化服務體系。深化景城融合發展,以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和旅游接待能力為重點,培育發展有較大規模和較高水平的星級酒店、本土旅行社,培育特色商業街、步行街、購物中心,讓游客玩有去處、購有買處。牢固樹立沒有安全就沒有旅游的意識,提高旅游經營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安全工作技能,筑牢旅游業“生命線”。加強旅游誠信體系建設,推動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誠信等級評定。開展旅游市場監管專項整治,維護旅游者和旅游企業合法權益,凈化旅游市場。
圍繞全區域管理,突出機制創新。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制約旅游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增強旅游發展合力。進一步順應旅游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努力實現旅游行政管理“三個轉變”:從行業管理到綜合管理轉變,健全旅游產業宏觀調控體系;從政府主導向政府引導轉變,調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旅游業發展的積極性;從監管為主向監管、服務并重轉變,為市場主體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為游客提供更優質的旅游服務。完善全域旅游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和產業體系,理順旅游景區管委會、集團公司、控股企業之間的關系,深化黃龍屯一體化管理,逐步實現×各景區產品、服務、品牌、營銷一體化推進。大力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建立健全旅游服務標準化體系,推進旅游管理服務與國際接軌。
圍繞全天候經營,突出聯動發展。旅游產業“接一帶二聯三”,產業鏈條非常長,要建立區域聯手、部門聯合、上下聯動、規范有序的旅游發展機制,不斷推出有視點、有賣點的新產品,實現產業聯動發展。根據旅游市場的變化、景區的淡旺季策劃旅游活動,開發淡季與旺季、夜晚與白天、工作日與節假日、雨季與晴天互補的旅游消費市場;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劇目展演、美食節慶、文創產品展銷、民俗體驗等文旅消費活動;充分用好省政府出臺的《多彩×促銷費百日專項行動方案》明確的利好政策,組織開展文化消費惠民季活動,持續推廣×文旅惠民卡、文旅消費券,加大全市A級景區門票優惠力度。積極培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等消費新熱點,鼓勵“夜間經濟”發展,培育“流光溢彩夜×”旅游夜經濟業態。創新營銷方式,利用新媒體、新平臺、新方式,打造更多符合地域特色的時尚旅游“網紅打卡點”。
旅游資源是×市的“硬核”資源,我們將用好“七全”理念,打好全域旅游與農業、工業、科技等深度融合發展組合拳,全力實現城區、園區、景區互動發展,展現×自然與文化、傳統與現代、城鎮與鄉村、產業與景觀各美其美圖景,匠心繪制×全域旅游秀美畫卷,為多彩×旅游升級版壯麗藍圖增色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