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信息技術打造沉浸式博物館展覽的策略研究

時間:2024-11-11 10:30:02 來源:網友投稿

近年來,黑龍江省的旅游業呈現出繁榮景象,不僅冰雪文化受到廣泛關注,歷史文化也得到了充分挖掘。黑龍江省博物館、哈爾濱市博物館等地人潮涌動。哈爾濱工業大學開放了航天館,東北林業大學推出了森林博物館,平房區的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因參觀人數過多而取消了周一閉館。這些現象均表明,展館文化在旅游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隨著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沉浸式體驗項目已成為新型文化業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VR、AR、全息投影等技術的不斷成熟,沉浸式博物館展覽逐漸成為博物館界的一大發展趨勢。如何運用信息技術,結合黑龍江省博物館展覽內容,打造獨具特色的沉浸式博物館,以實現文化宣傳目的,提升展館的科技與文化等級,是本文重點探討的課題。

一、沉浸式展館的定義和特點

(一)概念

沉浸式理念,最早由著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即當個體完全沉浸于某種情境時,會產生幸福、滿足等積極情緒。其主要體現在感官和交互兩個層面:感官體驗指身體器官如視覺、聽覺、觸覺等對外部刺激的感知;
交互體驗則涉及人與人的互動。

而沉浸式博物館,則是借助VR、AR、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現代科技手段,通過設備刺激游客感官,使其沉浸于虛擬現實之中,體驗館藏魅力的奇幻空間。

(二)特點

1.歷史場景還原

通過歷史場景復原,可以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獲得更好的參觀體驗。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因運而生——大運河街肆印象”展覽為例。該展覽以復原古時環境與場景,表現真實業態空間的城市歷史景觀再現的理念建造,觀眾仿佛置身于古代的街市之中,親身感受大運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再如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館的宋代市集街景、南京博物院的民國街等,此類展廳利用信息技術,運用情境重構高度還原的方式,建立了文物與歷史背景、信息與歷史事件、觀眾與歷史人物之間的關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2.互動性強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沉浸式博物館摒棄傳統的靜態展示方式,轉而采用互動體驗的形式。例如,在隆福美術館《你好!三星堆》的沉浸式光影藝術展中,當觀眾觸摸流沙屏上的明亮字符時,三星堆文物的魅力就此展現;
輕輕觸碰展墻上的螢火蟲,還會展示神秘古蜀文明的動畫。通過觸摸、語音、動作等方式與展品互動,提升與創新參觀互動體驗。

3.感官刺激豐富

沉浸式展覽可以對視覺、聽覺、觸覺等進行多感官刺激。例如,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河之戀”體驗展,通過引入全息裸眼3D技術,打造聲、光、電、形、色等多感官視聽效果。又如,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的“永遠的女紅軍——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展”中,通過頭目跟蹤器、視覺跟蹤器分別進行追蹤,產生虛擬觸動感,強化觀眾體驗感。

4.敘事性突出

近年來,很多歷史博物館相繼推出了不少沉浸式劇場體驗項目,如通過2000平方米沉浸式體驗場景展廳,“一日看盡宋朝市井繁華,感受蘇軾跌宕起伏的一生”四川博物院的“博物館遇見蘇東坡”項目、廣東鴉片戰爭博物館的“茶文化輸出”等,都充分利用沉浸式互動參與理念,以當地歷史文化為背景,搭建具有故事性的沉浸式展覽,引導觀眾探索文化內涵。

二、基于信息技術的黑龍江省博物館沉浸式展覽策略

目前大多數展館并沒有達到數字技術體量上的完全應用,如黑龍江省博物館雖然應用了AR導覽設計和手機VR虛擬展館,但并沒有形成亮點并真正廣泛應用。展示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娛樂性,對文物的觀賞還是以隔著玻璃窗參觀的形式為主,較難與觀者產生共鳴。并且作為館藏豐富、歷史悠久的省級展館,雖然建立新館,擴大了面積,但展示內容仍較為有限,缺乏對文物人文背景的深入介紹,展品注釋和講解往往也較為簡單,難以讓觀眾全面了解文物所蘊含的歷史、文化等信息。也就是說,仍存在定位不夠明確、技術文化較弱、展示方式較傳統等問題。為了更好地運用信息技術解決上述問題及打造沉浸式博物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空間區域沉浸式劃分與優化

黑龍江省博物館展覽大致分為“歷史文物陳列”“自然陳列”“館藏藝術精品展”“貝林野生動物展”等幾個部分。從沉浸式體驗模式出發,我們可以將其空間設計按以下區域劃分。

一是歷史長河展區,以時間為主線,展示黑龍江省從古至今的歷史變遷,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歷史;
二是文化瑰寶展區,重點展示黑龍江省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間藝術、傳統手工藝等,通過交互設計讓游客參與到文化體驗中來;
三是特色主題展區,以黑龍江省特有的自然資源和地域文化為主題,如冰雪文化、自然地理文化等,運用數字媒體技術打造獨特的沉浸式體驗。

同時,我們要對展覽空間進行全面的改造和優化。這包括對展覽場地的布局、照明、氛圍等方面進行重新設計,使之更加符合沉浸式體驗的要求。同時,注重硬件設施的升級,例如安裝虛擬現實設備、交互式展品等,為觀眾提供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

(二)充分利用空間與技術手段打造“活態”展覽

要拉近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就需要我們改變傳統的以展品為中心的靜態展示方式。展品的展示不應僅限于墻上的圖片,而應運用數字虛擬技術,展示無法同時展出的內容或打造沉浸式場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要創新展示手段,著力營造觀眾可步入、可參與的“活態”沉浸式歷史空間。

例如,哈爾濱市阿城區作為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故地,留存有以金上京城和朝日殿為代表的都城和宮殿建筑遺跡,以及多處金代貴族墓地。黑龍江省博物館藏則有國寶級文物銅坐龍、山水人物故事鏡、石雕飛天等不可多得的金代實物珍品。

由此我們可以以金代歷史為背景,復原當時的宮殿建筑和百姓生活場景。配備穿戴特定服飾、扮演歷史人物的NPC“引導員”,帶領觀眾“回到”金代,并且將金代出土的生活用具置入環境中展示及使用,這些生活用具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金代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實地觀看和體驗,讓觀眾從旁觀者轉變為“歷史親歷者”。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尋寶模式找到隱藏在環境中的AR文物標志。通過手機AR掃描,文物生動地展現在觀者面前,同時生成文物卡片,形成獨具特色的電子文創產品。不僅提高了參觀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還能激發觀者對歷史文化的熱愛和追求。

(三)結合信息技術豐富展覽內容

1.全息投影打造沉浸式場景

黑龍江省博物館現有各類自然藏品13萬余件,如最早發現的白堊紀平頭鴨嘴龍骨架化石、第四紀披毛犀骨架化石、完整的猛犸象骨骼化石、獨具地域特點的東北野牛骨架化石等;
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如黑熊、棕熊及東北虎等標本。這些展品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歷史意義,但表現形式都是以動物標本或骨骼為主,配以簡單的文字描述,難以呈現動物的外形、活動形態和叫聲、動作等特點。

首先,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紀錄片的形式,講述相關動物在東北地區的生活歷史和演化過程,以及它們在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性。

其次,通過全息投影技術生動地再現動物的生活場景和生存狀態。動物標本被巧妙地置于其原生環境中,結合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使參觀者仿佛置身于生機勃勃的動物世界。例如,在白堊紀的世界中親眼看見平頭鴨嘴龍的生活景象;
通過AR技術,觀眾在現實世界中能看到披毛犀和猛犸象的逼真形象,聽到它們的呼喚,“跟隨”它們生活?;蛘呖梢源罱∕R活動區。通過租借VR設備,參觀者可親眼看見“復活”的恐龍在身邊游走,珍稀的鳥類在頭頂盤旋。這種科技與標本的完美結合、現代與古代的碰撞能讓人們沉浸式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生物的多樣性。

同時,還可將珍貴文物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呈現,使文物上的紋樣或文物本身呈現出動態,領略其獨特風采。光影投影還具有引導參觀者路線的功能,增強互動體驗,協助參觀者自主完成參觀。

2.裸眼3D助力展館宣傳亮點

2021年,一段獅子在街頭咆哮的生動影像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畫面中的獅子逼真傳神,當它伸出利爪從高樓跳下的瞬間,嚇得路人四散奔逃。這并非真實動物的出現,也并非科幻影片的呈現,而是展示在成都太古里的裸眼3D大屏幕上的內容。除此之外,3D飛船從墻面飛出;
大手伸出屏外抓住小汽車等內容,無一不令路人驚嘆。

在5G技術的支持下,裸眼3D視覺已成為備受矚目的技術。裸眼3D技術所帶來的視覺體驗具備感知性、沉浸感和交互性等特質。觀眾更是無須配戴眼鏡即可產生身臨其境的視覺感受,帶來了沉浸式的視覺變革。

黑龍江省博物館不僅需要具備優質的展出內容和新奇的展出形式,還要具備有吸引力的可持續吸引游客的爆點和亮點。因此,我們可以借助3D裸眼技術,運用大屏幕在展館外建筑上展現動物以及文物的設計影片,以撲面而來的逼真幻象吸引人們關注,這種創新的表現形式定能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一探究竟。

3.3D打印與互動裝置提升交互體驗

黑龍江省博物館藝術館中的榫卯結構、自然館的化石與骨骼拼接、歷史館文物的修復與鑒賞等展示內容,對于非專業人士而言,皆為難以親身參與和實踐的學習領域。再如弓箭使用示意圖、服飾穿戴步驟圖等圖文內容,這些知識性及娛樂性兼具的內容,卻無法真正與觀者互動。

通過3D打印技術,參觀者可以親自動手拼接骨骼、文物等仿品,體驗動手樂趣。對于弓箭操作步驟和服飾穿戴步驟等,我們可設置互動裝置,讓參觀者按照步驟圖進行虛擬拉弓、上箭等動作。在服飾體驗方面,大屏幕上會顯示體驗者的形象,參觀者可根據提示自行虛擬穿衣,模擬出衣物穿在自己身上的效果,并生成照片,用戶可選擇打印留念。

此外,為進一步強化寓教于樂、美育理念,還可設立游戲裝置,如通過尋找服飾、銅鏡上的紋樣來學習其寓意,甚至可以讓參觀者親自設計文物的圖案樣式,并可3D打印出成品。參觀者由此在游戲中獲取知識與審美感受,從而增強參與的趣味性,同時鍛煉創新能力。

(四)跨界合作

為了使觀展更加豐富多彩,現代博物館開始嘗試與不同展館合作,推出獨具特色的展覽。如上海博物館與上海自然博物館聯合舉辦的“地球寶藏”展覽,通過展示地質、古生物、考古等領域的珍貴標本,讓參觀者了解到地球的演變歷程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一些博物館還與藝術、影視等領域跨界合作,如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與張藝謀團隊合作推出的大型實景演出,以及杭州宋城景區的“宋城千古情”舞臺劇、實景演出等,這些互動體驗式的展覽和演出,既豐富了觀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歷史變得更加生動和立體。

黑龍江省博物館可以挖掘自身IP進行展館、影視等跨界合作,還可以舉辦例如“化石挖掘”“文物修復”“角色扮演”等互動活動。同時,針對現在比較流行的劇本殺、密室逃脫等也可推出博物館主題,有效提升博物館展覽的趣味性及吸引力。

三、結語

新信息技術不僅加強了傳統的展覽實踐,而且提供了新的展覽體驗維度。為打造成功的沉浸式博物館,在對展覽空間數字優化的同時,要重點挖掘和展示黑龍江省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融入地方歷史、人文特色等元素。利用如AR、VR、全息投影等信息技術豐富展館體驗。同時,加強與其他文化機構、企業、學校等的合作,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提升社會影響力。當然,為了確保沉浸式博物館的可持續發展,要加強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同時,還應關注行業發展動態,不斷更新展覽內容和形式,以保持博物館在市場競爭中的領先地位??傊?,將黑龍江省博物館打造成一個具有特色、充滿活力的沉浸式博物館,這將有助于提升其在文旅產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為冰城文化旅游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能為其他地區的博物館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共同推動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文悅.數字化博物館的沉浸式傳播研究[J].視聽,2023(11):140-143.

[2]李林,孫唯祎.多元化的沉浸式參與:活態歷史博物館的體驗特征與啟示[J]. 東南文化,2023(04):150-156.

[3]王廣燕.“無文物”展覽要炫技更要文化內核[N].北京日報,2023-10-31(008).

[4]王鵬,孔茜.震撼重磅文物比比皆是 驚艷身臨其境感受運河[N].揚州日報,2021-06-1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3年度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研究課題“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龍江省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新信息技術應用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023C0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馬舒,女,碩士研究生,哈爾濱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責任編輯 王瑞鋒)

猜你喜歡 參觀者展館黑龍江省 和名畫“撞衫”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青年文摘(2023年13期)2023-11-16創意展館幼兒園(2021年2期)2021-12-02創意展館幼兒園(2021年8期)2021-08-06創意展館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黑龍江省節能監測中心應用能源技術(2020年11期)2021-01-26腦洞大開讀者·校園版(2019年4期)2019-01-28數說InnoTrans 2018城市軌道交通(2018年10期)2018-03-23黑龍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報(2017年6期)2017-07-25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報(2017年22期)2017-03-26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令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報(2017年21期)2017-03-20

推薦訪問:信息技術 沉浸 博物館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