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群
與上半學期一樣,本學期的馬格南課程依舊是由三位主導師負責的“個人項目”和馬格南攝影師的“大師課(Workshop)”組成。本期內容就從這學期遇到的馬格南攝影師說起,繼續分享給予我許多啟發和靈感的內容與觀點。
喬納斯·本迪克森(JonasBendiksen)
挪威攝影師喬納斯·本迪克森的職業生涯始于19歲時在馬格南倫敦辦公室為期一年的實習,之后他以攝影記者身份前往俄羅斯,并在那里完成了人生第一個項目《衛星》(Satellites)。從這部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飛地(飛地是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指的是隸屬于某一行政區管轄但不與本區毗連的土地)和生活在孤立社區的人們很著迷,而這種著迷也一直被他的其他項目延續。
2004年,喬納斯成為馬格南圖片社提名會員,2008年成為正式會員。截至目前,他的每個攝影項目都展現驚人的眼界與天馬行空的創意:《我們生活的地方》(ThePlacesWeLive)采用360度攝影的方式,講述了四個平民窟的生活,仿佛將我們帶入平行世界一般;
《最后的圣約》(TheLastTestament)是有關7個自稱圣經中耶穌轉世的男人的奇妙故事;
《韋萊斯之書》(TheBookofVeles)更是以全部虛假的文字和圖片探究并挑戰了人類感知的盲目性和脆弱性。
在喬納斯·本迪克森的課程中,他一再強調的最重要的兩個關鍵詞就是好奇心和耐心。他認為一切攝影的欲望都起源于好奇心,而一切好作品都來自于耐心。如果我們回顧他的個人項目,就會發現這兩個詞幾乎就是他攝影實踐的總結。
喬納斯信奉長期主義,常常花上數年的時間來完成一個項目。作為一個非科班出身的攝影師,他認為學習攝影最好的方式就是完成個人長期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了解自己也能夠了解攝影。他認為攝影師同樣會被自己拍攝的內容所塑造。
喬納斯的攝影風格犀利而敏銳,形式和結構上頗為開放。在拍攝項目時,他常常對圖像進行預想,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同于很多青睞于“偶發事件”的馬格南攝影師,喬納斯的工作方式更接近于觀念藝術家——先有觀念,再付諸實踐。同時,喬納斯認為在這個時代僅僅是“好照片”已經不夠了,在影像“爆炸”的年代,作為攝影師更需要讓照片變得有意義——我們發現什么?我們推動什么?我們想改變什么?從這個角度來說,攝影似乎又回歸了傳統紀實時期的作用。
彼得·范·阿格塔梅爾(PetervanAgtmael)
1981年出生的荷裔美籍攝影師彼得·范·阿格塔梅爾畢業于耶魯大學歷史系。他于2008年加入瑪格南圖片社,并于2013年成為正式會員。他從美國的多次對外戰爭出發,用直接而充滿震撼力的圖像探討了沖突、歷史、記憶、民族主義、種族和階級等主題。即使在馬格南諸多戰地攝影師中,彼得的風格也令人驚訝:他毫不避諱地展現戰爭的血腥殘酷和普通人的蒼白無力,圖片中的壓抑和恐懼氣息幾乎無處不在。
他說:“照片就是紀念碑。(Photographsaremonuments.)”在聽他的課程時,我常常被他所展示的圖片感動,但又幾乎一直處于窒息與矛盾的情緒中:一方面有些內疚,覺得自己拍攝的內容與之相比似乎毫無實際意義;
一方面覺得如果攝影中只有這些殘酷,我好像寧可放棄。這是我在其他任何馬格南攝影師的課程中都不曾有過的感受。
彼得堅信攝影和自由媒體在創造歷史敘事方面發揮著作用,他認為攝影師成熟的標志就是一次性可以使用相機處理更多的畫面元素,并且可以在采用復雜方式和簡單方式理解瞬間之間自由切換。他說“如果一個攝影師的作品過于風格化,他們就會開始極度限制自己”。他還說:“我喜歡攝影,因為它的模糊性、開放性和神秘性。”
彼得的課程其實主要是有關于照片的編輯與排序。我們在上一期內容中其實有比較多地分享過這部分內容,在這里就介紹一種彼得分享給我們的編排練習方式。
他建議我們從其他攝影師的項目中選擇50張圖片作為編排練習的“案例”。為什么要選用其他攝影師的作品?因為這樣你會與照片保持更好的心理距離,在排除某些圖片時,也會更加果斷客觀。在對照片進行編排練習時,你可以不斷采用各種方法嘗試。例如,可以練習15張、25張、35張圖片的不同編排,也可以嘗試在固定圖像數量的情況下,通過調整圖片和順序,來講述截然不同的故事,并將故事用文字寫下來。其實照片的編排幾乎有著無限的可能性,這個方法就是幫助我們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排序方式。
馬克·鮑爾(MarkPower)
我最期待的課程來自攝影大師馬克·鮑爾。在開學時,馬格南教育部門的負責人問大家有哪些特別想見的攝影師,我提到的第一位便是馬克·鮑爾。
馬克·鮑爾居住于英國南海岸的布萊頓,他被稱為英國當代攝影先驅之一。他于2002年被提名加入馬格南圖片社,2007年成為正式會員。馬克因其開創性的作品而聞名,他常常使用技術相機(阿爾帕和飛思)拍攝復雜、精心制作的圖像,在形式和內容的不同層面探索著影像的可能性。
馬克·鮑爾同樣是長期攝影項目堅定不移的支持者,他最重要的兩部作品分別是耗時四年完成的《航運天氣預報》(TheShippingForecast)和計劃十年完成,但目前依然在進行中的《早安美國》(GoodMorning,America)。兩部作品,都堪稱鴻篇巨制。
《航運天氣預報》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為了這部作品,馬克·鮑爾走遍了英國航運天氣預報覆蓋的31個西歐海域,并探索了英國作為一個島國的獨特精神和奇異浪漫。每張照片都附有拍攝當天早上6點的天氣預報,整個作品看起來像是一種社會劇場的編年史:在一系列零散的瞬間中,人物在畫面中漫步,仿佛夢游。海岸線、地平線和海灘,這些地方既充滿集體懷舊之情,也充滿個人懷舊之情。
在課程中,他給出了“以攝影書為呈現形式,進行前置思考的重要性”“盡可能步行,以便看到那些快捷交通方式看不到的風景”“攝影項目不一定要有故事線,攝影作品也未必要具有可讀性”等觀點。特別是有關攝影書的部分,對我來說很有啟發。馬克認為提前在腦海里設計圖書,有助于確定拍攝的規模、結構和內容。對于我提出的“如何開始和結束一個攝影項目”的問題,他的回答是“從感興趣且可行的主題開始,而一旦發現在重復自己就應該結束”“如果你要做一本攝影書,你會自然而然地知道書的結尾在哪里”。
對于攝影風格,馬克提出的觀點也非常有趣,他反感“風格(Style)”這個詞,但是認可“語言(Language)”這個詞。他認為攝影師在長期來看不應被某一種風格所局限,不同的項目完全可以應用不同的、合適的風格,但建立屬于自己的攝影語言非常重要,這種語言代表的是攝影師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他說:“現在我們都能拍照,能力各不相同,重要的是我們用相機拍了什么。”另外,對于個人攝影項目,馬克·鮑爾建議要不斷對自己提問:“為什么你會在意這個主題”“為什么主要使用黑白(彩色)”“為什么選擇這些圖片”“你打算如何展示圖片”等。這些問題,以及誠實明確的答案,會幫助我們真正理解自己正在進行的拍攝,并以此為基礎,學會“捍衛”自己的攝影觀念。
別克·狄泊特(BiekeDepoorter)
比利時女攝影師別克·狄泊特是科班出身,2009年獲得比利時根特皇家美術學院攝影碩士學位,25歲時獲得馬格南圖片社提名候選,四年后成為馬格南正式會員。截至目前,狄泊特已經出版了五本攝影書,獲得包括德意志交易所攝影基金會獎、拉里·蘇丹攝影獎在內的諸多獎項。她也是目前馬格南最為活躍的女性攝影師之一。
別克·狄泊特非常看重與被攝主體建立聯系,這是她藝術實踐的起點。比如我非常喜歡她以美國流浪之旅為線索的攝影作品《我大概會稱之為一天》(Iamabouttocallitaday)。該作品記錄了她橫穿美國的公路之旅中,每晚借宿陌生人家中時的故事和場景。偶然的相遇是故事的起點,接下來一切似乎都在攝影師的安排下“順其自然”地發生著,特別是攝影師與被攝者之間無法言喻的微妙關系。她似乎總是試圖將自己的故事投射到場景中,以一種模糊了邊界的方式重塑了現實。
狄泊特是特別有創意和想象力的攝影師,“攝影引導我走上讓我驚嘆的道路”,這句話是她對攝影的熱情和理解。
在狄泊特的課程中,她很詳細地講解了她五本書的創作經歷、思路和總結。作為一個i人(網絡流行詞,指性格比較內斂、內向的人),她視街頭攝影為“偷取圖像”,是“雖然可以但是不愿意”的拍攝模式,所以她提出要攝影師“尋找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拍攝”,比如她自己在拍攝陌生人時,一定會取得對方的同意,而為了“更舒服地拍攝”。她很喜歡將拍攝場景設置在被攝者的家中,因為這能夠讓被攝者最大程度的放松,也讓攝影師有機會挖掘更有深度的內容。但說實話,我有點不能確信這真的是適合i人的拍攝方式嗎?
狄泊特還提到她特別喜歡在夜晚拍攝,她說“我在夜間看得更清晰”。我想這個“清晰”,是指夜色隱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擾細節,反而可以更清晰更明確地關注拍攝的主題或主體。
當然,狄泊特覺得攝影中最重要的就是走出去,沒有什么比拿起相機出門拍攝更有意思,也更重要的事情。她現在使用的主力器材是佳能R5,以及24-70和18-35的鏡頭,她說對于器材她喜歡“保持簡單”。
最近,狄泊特耗時五年的項目《阿加塔》(Agata),因為具有共創性質的被攝對象突然反水,導致作品不得不暫時下架,不能出售也不能展示。雖然有人說這反而更為這個項目增加了意義,但我相信對于她個人而言應該非常痛苦。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要注意保持與被攝對象的距離、以及慎重對待共創一事。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
猜你喜歡 鮑爾馬克攝影 連通器及其應用初中生學習指導·提升版(2022年4期)2022-05-11馬克·吐溫:辣你沒商量小學生學習指導(爆笑校園)(2020年3期)2020-06-05接班人?朗佐·鮑爾NBA特刊(2017年15期)2017-09-06利安杰羅·鮑爾 一念之差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朗佐·鮑爾的菜鳥賽季會取得怎樣的成績?NBA特刊(2017年22期)2017-03-28馬克明篆刻云南檔案(2017年1期)2017-02-18我們擁有彼此馬小跳(2016年12期)2017-01-17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中國經貿聚焦·英文版(2015年11期)2016-01-18WZW—bewell攝影月賽旅游縱覽(2014年8期)2014-09-10最美的攝影焦點(2014年3期)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