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將青春融入祖國山河——,在學院屆學生畢業典禮上講話(全文完整),供大家參考。
將青春融入祖國山河—— 在學院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親愛的2022屆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春暮春去新夏時,正是稼穡又一季。在新冠疫情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的時刻,我們共同迎來了這場屬于大家的畢業典禮。今天,欣喜的是,在河東大講堂現場,同學們身著學士服驕傲地為學校上分,我是運城的,運城學院的!今天,遺憾的是,由于疫情的變化,有些同學已經先期離校,有些同學沒有如期歸來。此時此刻,無論你們身在何方,我們的心緊緊連在一起;
無論你們去往何處,這場畢業典禮注定會被我們銘記一生。
在這里,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同學們圓滿完成學業,致以衷心的祝賀!向一直以來潛心培育你們的老師表示誠摯的感謝!向自始至終給予你們無限溫暖和力量的家長朋友們表達崇高的敬意!
從2018到2022,青春的你們親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D建黨100周年、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歷史時刻,見證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輝煌成就,參與了抗擊新冠疫情的偉大斗爭,也以實際行動推動了學校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取得新進展。
從2018到2022,當每個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喚醒了子夏的書簡,勤奮的你們用朗朗的書聲充盈了王通的墨香,勇敢的你們用奔跑的汗水浸潤了健吾的賽場,堅定的你們用扎實的數據拓展了知識的界疆。你們,在校園獨特的時間節奏中,習得知識,迎風成長;
你們,在校園恒常的空間序列里,求真至善,執著遠望。
青年的命運,從來都與時代緊密相連。我們都處在一個快速迭變的世界之中。新冠疫情讓我們多了一份回歸常態的盼望。我們習慣了人與病例數字的互換,習慣了生活在紅綠黃碼之間流變。2022年以來,疫情幾度逼近身邊。校園內外,守望相助,所有運城學院人共同參與了防疫校園保衛戰,成就了學院抗疫的主題敘事,守護了屬于學院人的“人間四月天”。
同學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立德有為”的校訓,證明了“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大家克服了校內封閉、雙線上課、居家學習的各種困難和挑戰,順利完成了學業,收獲了新的成長。在封校期間,中文系同學帶領大家吟誦經典,行走春天,在每一個學習日常凝心煉性,從容安然;
音樂系同學帶領他們的樂隊敲響了《生活因你而火熱》的鼓點;
體育系健美操專修的同學將《本草綱目》跳到了美麗的校園;
更多的同學走進線上講座論壇,領受學界大咖智慧的風采;
分散在各地的同學,以志愿服務等多種方式成為很溫暖可信賴的“大白”。像這樣的溫暖和感動還有很多,它們共同構成了校園別樣的春天。在這個春天,你們給予學校的理解與信任,你們表白師生的愛意與友善,你們回饋時代的叩問與挑戰,都彰顯了青春明亮而堅定的力量。
疫情加速了大學的變革進程,戰爭給世界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云端”正在深刻重塑社會文化及教育形態。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中,大學將肩負起更大的責任。中國古人說:“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大學人才培養的使命沒有變,人類對人文與科學精神的崇尚沒有變,青年服務國家和社會的責任與擔當沒有變。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主角,每個人的青春都應該是與時代的雙向奔赴。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無數的人們、無盡的遠方,都和我有關”。然而,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必定要成長。因此,在離別之際,我想為你們送上幾句囑咐,盼望著大家在青春的賽道上奮力奔跑,爭取跑出自己的最好成績:
首先,青春是行動力,做用腳步去丈量大地的實干青年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應對世界動蕩的方法就是,用具體的方式,愛具體的人和事。同學們,愿你們充滿篤定和認真的激情,對自己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很多時候,這也許比理性、冷靜的分析,更加彌足珍貴。
作為校長,我也經常問自己:“給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什么建議?”《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白皮書這樣告訴大家,“把基層作為最好的課堂,把實踐作為最好的老師,在磨礪中長才干、壯筋骨。”最初的幾年,大多數同學為了謀生,不得不暫時做一些枯燥、乏味、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這也可能會陷入情緒負面循環的怪圈。這時候,請大家鼓足勇氣,用行動打破它!那么,什么是“行動力”?
行動力是沉浸。希望大家專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上,忠實地觀察和記錄內心的情緒、感受和反饋,在嘗試的過程中,記住去感受、體驗和熱愛,找到屬于自己的“甜蜜點”。這會是你“重生”的開始。
行動力是延展。希望大家調動自己的眼睛、手臂和大腦,去接觸更多的可能性,打開更廣闊的世界。從“日常生活的陌生化”開始,真正地去感受生活本身,像囤點雞蛋、牛奶和蔬菜一樣,去囤積能為自己提供精力和樂趣的“生活儲備”,永遠為自己保留15%可能性的拓展清單。
行動力還是融入。希望大家主動跟更多更好的人建立良好的社會聯系。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讓彼此間碰撞出火花。你會發現,你的行動力將不僅僅來自于自己,而是來自于這個更龐大、更廣闊的世界。真正能夠讓我們堅持不懈去行動的,一定是比我們本身更加崇高的事業。
青年者,常為新?!昂V前行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請大家從生活的教科書中,不斷汲取成長的力量,于高山之巔,見大河奔騰;
于群峰之上,覺長風浩蕩。碰到困難,不要偃旗息鼓。從挫折中不斷奮起,讓高聳的山峰,證明攀登的意義,讓遙遠的路途,展現堅持的力量。同學們,只有走完必須走的路,才能過想過的生活;
只有熬過無人問津的日子,才能擁抱屬于你的詩和遠方。
其次,青春是奮斗力,做用眼睛去發現真理的陽光青年
***總書記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講話中指出,行動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礪,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永遠向上是奮斗者的姿態,是執著追求的境界與持續努力的方向,更是一種價值觀。
對于大家來說,奮斗也許是每一天很難,可一年一年卻越來越容易。而不奮斗,就是每天都很容易,可一年一年越來越難。初出校門,躺平不可行,躺贏不可能。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奮斗!在這里,我還想說,奮斗可能不僅僅是高歌猛進,更需要的是在時間的河床上,凝聚沉潛的力量。那么,沉潛的奮斗是什么呢?
沉潛的奮斗是咬牙堅持。希望大家不要輕易怠慢自己的美好想法,以堅守回應理想,以熱愛回應磨難,堅信總有云開霧散,看見遠方一望無際的綠色大地和美麗日出的時候。一個人在自己生命有限的時間里,應該努力去做幾件你日后會記得、會覺得驕傲的事情。美好的事情很少會立即發生,注定要經歷跌宕反復和長時間的等待。
沉潛的奮斗是蓄能而生。希望大家都做到瞬間的積淀不要流淌,歲月的饋贈不被消磨,等待一次更強大的力量聚集,從而有機會完成最后一擊。有時候,短暫的駐足,不是放棄,而是一種選擇,選擇以一種更為耐心的方式,等待春天的第一陣風發出信號,蓬勃生長。
沉潛的奮斗還是向陽而行。希望大家都崇尚道德和良知,調動常識和勇氣,遵循那些穿越舊時煙雨和歲月山河的規律。同學們,當有一天你面臨不可抗拒的巨大誘惑時,記得一定提醒自己,堅守底線,調低你的風險偏好,等待實踐檢驗。
奮斗者,正青春。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但可以擁有自己的沸騰,每一個沸騰的我,將匯聚成奔涌的時代。請大家從傳承中積蓄力量,在前行中明確方向,在不斷吸收和碰撞中成長,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把握時代脈搏,挖掘精神富礦,不論在迷茫、看不見未來的時候,還是遇到挫折想要放棄、退縮的時候,用個人的奮斗激發出強大的內生力量。
第三,青春是思考力,做用思想去回應時代的有為青年
2022年,許多事情,刷新了我們已往的認識。俄烏沖突;
互聯網大廠光環不再;
清北碩博生扎堆擠進街道辦;
網課成為家常便飯,畢業的時候跟1000多萬人同時競爭,同比增加了167萬;
考研報名人數達到457萬。每一次超乎以往日常的現象,都以為會是最后的變化,但沒想到只是一個開端。面對時代的劇變,我們都應該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從而安頓自己,獲得心靈的最高主動性。那么,如何獲得思考力呢?
思考力的獲得是以經典之光啟迪自己。希望大家通過讀書理解世界,能夠擁有進入世界的力量和勇氣;
希望大家通過讀書叩問內心,可以對抗庸碌和瑣碎,實現超越。
思考力的獲得是用他山之玉賦能自己。“圈子定律”,說的是一個人的認知、能力、財富等,是他最常接觸的5個朋友的平均值。充實的思想交流不只是個體的完成,更是通過言行、態度、環境的改變從彼此身上獲得正能量,從而更好地發揮才智和潛能。
思考力的獲得需要定力而不只是聰明。定力是一種意志力、一種明辨力、一種免疫力。而獲得定力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做那些永遠無法速成的事,對它負責。它們很慢,讓你扎根,讓你春種秋收、夏耘冬藏,從容堅定,不懼遠方。
思考力的獲得還需要用“終點思維”看問題。今天,同學們走出校門,可能有一些人會很快陷入到虛無的困境之中,進而懷疑人生的意義。這時候,希望大家將眼光放長遠,主動回應時代之問,不斷賦予自己的人生以意義,主動體悟時代和世界所賦予我們的人生意義。
——同學們!100多年前,陳獨秀先生在《新青年》發刊詞中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青年之于社會,猶新鮮細胞之在人身?!痹诖水厴I之際,我想將此送給大家,作為學校對同學們的期望和祝福。希望你們,將青春融入祖國山河,與新時代同向同行!青春不只是一段時間,而是一種狀態。愿你們年齡增長,卻不囿于成見;
愿你們穿透迷霧,始終堅定向前!
——同學們!復旦西街1155號,這里有你們的青春,溫柔了歲月,浪漫了芳華。外面的世界演繹著大家的向往,每一次出發都是跋涉筑夢的現場。相信你會如常越過山丘,歸來仍是少年!愿你身披光陰的色彩,充滿成長的力量;
愿你熱愛這個世界,永遠不負時光!
最后,再一次祝賀大家2022年畢業快樂!散場的不是我們,只是這場盛夏,希望下一次相逢,學校和你都更加鮮活、明亮!
同學們,再見!
推薦訪問:將青春融入祖國山河—— 在學院屆學生畢業典禮上講話 山河 典禮 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