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公廁管理思考,供大家參考。
一、城區公廁基本建設情況
根據創衛標準要求,社區、機關單位公廁達到三類以上標準,主干道300-500米/座,次干道500-800米/座,衛生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80%。目前我市已有水廁84座,6座移動公廁,近日,又有6座開工建設,按照創衛目標還需再建水廁10-20座。居民社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需要改造1萬座(其中已開工改造1500座,計劃明年實施8500座),機關單位需要改造113座,學校需要改造28座。這么龐大的一個公廁網的建成,需要有效的管理制度。
二、城區公廁管理現狀
(一)新建公廁選址艱難。這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其一,在老城區建筑密度大,很難找到空閑地方建公廁;
其二,由于偏見,見公廁就像見瘟神,避之不及,對新建公廁挨著誰誰不干,橫加阻擋,市民是這樣,甚至有些機關、單位也是如此,以致好多公廁無法開工。
(二)公廁管理守舊落后。在社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機關單位眾多公廁問題中,衛生狀況是最令人不滿意的一項。在實地考查了幾個公廁后,我們發現,一些公廁的外觀設計和外部衛生的確做得不錯,然而里面卻亂掛亂放現象嚴重,簡直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忽略了它的真正使用價值。
三、問題及原因
公廁不僅僅只是費用一免了之,必須加強免費后的公廁管理。公廁管理是政府管理城市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檢驗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標志。
公廁運營服務管理是指在公廁建成投入使用后,對公廁的日常運營、公廁清潔保養維護、公廁服務質量控制進行管理的過程,以使公廁發揮最佳運行效能,提高公廁服務質量。
公廁日常運營管理內容包括公廁設備控制、公廁安全管理等,如每天工作開始開啟公廁水電閥門、調控公廁換氣設備、空調設備、檢查、添加洗手液等等。日常運營管理為公廁開放使用做好準備工作,也為公廁正常運轉、為使用者提供良好服務做好保障工作。
公廁清潔保養維護管理,是公廁運營服務管理的主體部分。主要包括:按照公廁保潔作業規定的保養周期和作業標準,對公廁天花板、公廁內墻、公廁潔具、公廁分隔間隔板、門窗、燈具、空調、電扇等電器、盥洗臺面、臺盆、公廁地坪等公廁主要設施、設備進行定期、定量的清洗保潔,以保證公廁室內整潔、衛生、環境舒適、無特殊氣味散發、地坪干燥防滑;
按照各種設施設備的使用要求,對其進行定期保養維護,如定期清洗沖水閥濾網,清除其中雜質,給與必要養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發現設施設備損壞及時維修或報修,以使公廁設施設備的運行始終處于完好、最佳狀態,發揮出公廁的最佳使用效率。
加強公廁的運營管理、清潔養護管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公廁服務質量和水平,向公眾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使公眾享受良好公共服務。因此,能否全面提高公廁服務質量,是衡量公廁運營服務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
公廁服務質量控制管理是根據有關公廁管理質量標準、依靠質量控制管理體系,對公廁日常運營和清潔養護進行控制的過程。建設部和全國各城市分別制定了有關公廁管理的質量標準,對公廁室內外各種設施設備的衛生狀況提出了保潔作業要求,對公廁內衛生保潔質量提出一系列控制指標。既是公廁清潔作業質量要求指南,也是考核公廁清潔養護水平的依據。為了更好地提高公廁服務水平,部分城市已經在公廁清潔養護作業系統引進了國際ISO9001質量認證體系。一些公廁管理作業單位已經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認證,他們開始按照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來開展公廁的清潔養護作業,使城市公廁管理走上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的軌道,極大地改觀了以往公廁管理以定性為主、與整個城市公共服務質量體系相脫節狀況,使公廁管理水平產生質的飛躍。
公廁法規標準管理,是指政府管理部門組織編制與公廁管理相關的規定、辦法、標準等一系列活動的過程,并組織對這些規定、辦法、標準進行宣傳、發布、貫徹實施以及修訂。
公廁法規標準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是組織編制公廁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的法規、標準。政府代表公眾利益,組織建設、管理城市公廁,政府有責任規范公廁建設、管理活動,使公廁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并能順利開展。例如在公廁規劃管理工作中,公廁建設地點的落實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公廁大家都需要,但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反對將公廁建在自己家門口。為此,需要有法規來明確應當設置公廁的地點范圍,保證公廁建設選點工作有法可依。由建設部頒發的《城市公廁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下列城市公共場所應當設置公廁,并應當設立明顯的標志或指路牌:(一)廣場和主要交通干道兩側;
(二)車站、碼頭、展覽館等公共建筑物附近。這就為在上述地點建設公廁提供了法律依據。
目前,我縣還未制定比較完整的公廁管理相關的辦法和標準。如建設部制定并發布的《城市公廁管理辦法》,是指導全國公廁管理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各地政府在該管理辦法原則指導下,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公廁管理辦法,為政府管理公廁作業質量提供依據。
四、提高公廁建設和管理的幾點建議
為切實解決公廁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快公廁建設步伐,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強化規劃的“龍頭”作用。要解決公廁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首先在規劃上做文章。凡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在辦理規劃手續時,規劃部門要認真按照有關規定要求,規劃有公廁的必須代建公廁,否則不予辦理規劃手續。同時規劃部門在研究建設項目時,要召開有環衛部門參加的聯席會,傾聽環衛部門的意見和建議,堅決杜絕因沿街開發致使公廁被拆、垃圾箱無處存放的問題。
(二)實行開放沿街單位廁所。部門、單位內部廁所是一種潛在的資源,這些廁所實行對外開放,也是解決公廁偏少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在這方面要認真總結經驗,積極開展工作,讓能對外開放內部廁所的沿街機關、企業、超市等單位全部對外開放。
(三)堅持教育與宣傳并舉。要破除市民舊的思想觀念,就必須強化教育,通過宣傳教育,讓廣大群眾了解公廁在人們生產、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白人民城市人民建的道理,使他們能夠自覺的關心、支持公廁建設。管理部門加強公廁管理,提高公廁衛生標準,杜絕臟亂差現象,使市民從思想上消除對公廁的偏見。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大執法力度,對無理取鬧,阻撓公廁建設的茬子頭,要依法嚴厲打擊。
(四)高度重視公廁管理體系的建設。試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些有管理能力,熱愛環衛事業的下崗職工、大學生、退伍軍人和社區“4050”等人員,增加公益性崗位,為其負擔社會福利。經過培訓上崗,明確公廁管理人員的崗位職責,加強對管理人員的監督。施行崗位競爭制,對于優秀的管理人員要進行相應的物質獎勵;
對于較差的管理人員要提出批評,對于表現差的管理人員予以辭退。緩解下崗人員就業難的局面。
(五)專業化公司管理有益探索。目前,城區公廁每年每座維護費用在4萬左右,100座全年盡達400多萬,是一筆龐大的開支,還不算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的1500座。然而政府所屬的作業部門,往往因為人浮于事、服務人員責任心不強而降低服務效率、增加管理成本。因此,有必要在運營服務環節引進企業或個人參與,政府通過將公廁清潔養護按任務量、質量要求發包,由企業或個人承接,通過合同明確作業量、經費、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由于企業或個人必然以完成合同要求、追求利潤為目標,管理效率、效益、服務質量都會大大提高,而管理成本卻會下降,同時,還會與政府作業實體產生良性競爭,有利于政府作業實體提高管理和經濟效益。
(六)書報亭與公廁運作相結合。現在城區書報亭閑置,反而成“野廣告”的張貼欄,將書報亭與公廁相結合,在一些移動公廁和繁華路段的公廁設置銷售一些書報、雜志、紙巾等便民服務,既解決了書報亭網點較少的問題,又方便了市民讀書、看報難的問題。與郵政部門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將書報收益全部用于生活補貼發放給管理人員。
(七)廁所文化與雙創宣傳相結合。目前,團市委、經貿委、市招商局都有免費刊物發行,可以聯絡這些部門、單位在刊物上發表一些介紹榆林能源、經濟、文化、旅游、名勝古跡、健康知識等內容,對前來方便的群眾提供免費服務。將部分墻體作為文明入廁宣傳,從而規范市民文明行為,提高市民素質。
公廁的建設和管理工作事情雖小但關系重大,雖然公廁建設與管理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正視問題,認真研究,強化措施,真抓實干,這些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榆林的公廁建設管理工作將不斷上一個新臺階、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