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在“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與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學術研討會上發言(6篇),供大家參考。
目錄
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要用好四種力量 1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1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原創性貢獻的理論論域 2
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 3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4
深刻把握我國發展具有的“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 4
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要用好四種力量
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是高校思政課的內在要求。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心智逐漸健全、思維最為活躍,要使其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須綜合用好四種力量。
一要用好真理力量。既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解答大學生的思想困惑,更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鑄魂育人,讓大學生在真理的強大力量中明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的科學理論根基。
二要注入歷史力量。既要讓學生從百年黨史中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深層原因,還要充分挖掘、合理運用**這座城市所擁有的獨特資源,使大學生全面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歷史邏輯。
三要融入實踐力量。通過國情社情調研實踐、經典文化閱讀實踐、正能量分享實踐、思政學術聆聽實踐、網絡案例評閱實踐、紅色文化參訪實踐等活動,讓學生切身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實踐邏輯。
四要浸入情感力量。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還要以情感的力量打動學生。要合理利用一定的情境,以境染情、以境觸情、以境陶情,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產生情感共鳴。真信才有真情,真情才能動人,用好情感力量,才會讓學生從心底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產生深刻認同。
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從內容維度探析結合的融匯互通。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唯物史觀上都強調人的物質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礎;
在認識論上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變易之道都體現了人類對世界萬物的精妙哲思;
在方法論上馬克思主義實踐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行合一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價值論上共含了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和集體主義的道德導向。
從歷史維度厘清結合的發展脈絡。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主要是改造舊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讓更多的群眾接受馬克思主義;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同志創造性地賦予了“小康社會”新的含義;
進入新時代,***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從現實維度把握結合的時代意蘊。要堅持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新境界,不斷賡續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在繼承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在實踐中實現創新性發展。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原創性貢獻的理論論域
理論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為推動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作出了中國的原創性貢獻。立足“新飛躍”“新時代”“新矛盾”論域,闡釋這一原創性貢獻的科學內涵,對于揭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的真諦,真正把馬克思主義這個看家本領學精悟透用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既引發了中華文明的深刻變革,也走過了一個逐步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先后實現了三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三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回應了當代中國的時代課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今這一時代的理論產物,是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回答了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實踐問題而形成和發展的新的理論形態。黨的**大以來,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高度的理論自覺創造性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若干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集中體現在“十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上,呈現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最鮮亮的中國特色。
指明了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的根本著力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對建設未來社會的矛盾轉化作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新判斷。這一重大判斷,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馬克思主義的“當代中國”特征,既深刻揭示了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狀況和人民生活狀況的時代特點,更集中指明了推動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生機、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根本著力點。
黨的領導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證
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的旗幟。黨的**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理解這一重大論斷,應從三個維度來解讀: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追求民主、發展民主、實現民主的偉大創造。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人民民主在實踐操作層面形成的新形態的一種理論概括,是一種全鏈條的民主、全領域的民主、全覆蓋的民主。百年征程,一部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就是團結帶領人民創造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正確方向保證、牢固思想保證、堅強力量保證。只有依靠黨的領導,才能保證人民民主的理念、方針、政策切實貫徹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確保人民群眾的思想認同不斷增強,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康有序發展,確保黨和國家的領導權掌握在忠于馬克思主義、忠于黨、忠于人民的人手中。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始終不渝的追求與胸懷天下的情懷,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注入新活力。發展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追求,在不斷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實現民主新發展;
胸懷天下是共產黨人的情懷,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包含著全人類對民主的共同追求,賦予了民主理念全新的世界意義。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決議》強調,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已被實踐證明是中華民族通往光明未來的康莊大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追求。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了領航者。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56年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標志著我國踏上了獨立自主探索現代化的新途。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正在創建一種“人類文明新形態”。2021年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完成,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越走越寬。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超越了資本主義文明的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遵循了“整體性文明形態”邏輯,不是單維度的現代化,而是全面現代化,是從經濟現代化到全面現代化、從物的現代化到人的現代化躍進,其關涉的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五位一體”的整體性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遵循了“天下一家”的文明邏輯。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既是“走自己的路”,也是走人類文明發展之路,既解決了中國問題,又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深刻把握我國發展具有的“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
馬克思主義“行”在于能指導解決中國實際問題。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作出我國發展具有“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的重大論斷。這是著眼于中華民族的整體和長遠利益,站在統籌“兩個大局”的高度,對影響中國發展的關鍵優勢作出的戰略判斷。
這一重大論斷將領導力量與制度優勢、經濟發展與社會環境、頂層設計與群眾實踐、物質力量與精神力量有機結合,揭示了“兩個大局”交織激蕩下對我國發展具有關鍵影響的全局與局部、機遇與挑戰等復雜要素及其相互關系。“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統一于中國夢的奮斗目標、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追求,凝結著以堅強領導匯聚發展力量的經驗、以制度建設**發展難題的經驗、以雄厚基礎厚植發展優勢的經驗、以安定環境保障發展安全的經驗、以精神力量激活發展動力的經驗。
運用好“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才能贏得戰略主動。要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要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發揮好“中國之制”蘊含的領導優勢、力量優勢、速度優勢和目標優勢;
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看到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要以風險防范保障發展安全,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維護社會大局持續穩定;
要以精神之光照亮前行道路,以高度的歷史自信,將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轉化為奮進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