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雪 陳敬師 賈雨涵 鄭雨濛 張英謙▲
1.河北省兒童醫院心內科 河北省小兒心血管重點實驗室,河北石家莊 050000;
2.河北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00
冠狀動脈病變(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主要包括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瘤(coronary artery aneurysm,CAA)及節段性狹窄、閉塞、血栓形成等,可導致兒童獲得性心臟病。引起兒童CAL 最常見的疾病是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CAA 被認為是KD 的特征性改變,診斷特異性為98%[1]。值得注意的是,多發性大動脈炎(Takayasu arteritis,TA)、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等結締組織病、感染、先天遺傳性疾病等亦可導致CAL,因臨床相對少見而易漏診、誤診。本文就河北省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心內科收治的2 例非KD 發熱性疾病致CAA 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結合文獻復習,以提高臨床醫師對引起兒童CAL 相關疾病的認識。本研究已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2017005)。
患兒1:2 個月14 天男嬰,主因間斷發熱2 周就診我院,院外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入院后查體:體溫37.9℃,心 率148 次/min,呼 吸36 次/min,血 壓92/48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反應可,全身皮膚未見皮疹、出血點,卡疤處皮膚無紅腫,雙眼結膜無充血,無口唇干裂,未見楊梅舌,雙側頸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肝脾肋下未觸及,手足無硬腫,指趾末端及肛周未見脫皮。輔助檢查: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16.4×109/L,血紅蛋白(hemoglobin,Hb)96 g/L,血小板計數(platelet count,PLT)970×109/L,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80.63 mg/L,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5 mm/h,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21 U/L,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21 U/L。肥達氏、外斐反應及結核分權桿菌抗原均陰性,腸道、呼吸道及巨細胞、EB 病毒均陰性,腦脊液常規、生化正常。嬰兒不明原因長時間發熱,應警惕KD,故行心臟超聲檢查:心臟結構、功能及冠狀動脈內徑值均正常。病程第17 天,臨床評估后達到不完全KD診斷標準[2],給予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globlin,IVIG)2 g/kg、阿司匹林30~50 mg/(kg·d)治療。首劑IVIG 36 h 后仍發熱,復查CRP(50.31 mg/L)仍明顯高于正常,給予第2 劑IVIG(2 g/kg)及甲潑尼龍琥珀酸鈉[4 mg/(kg·d)]治療,體溫恢復正常。病程第19 天,復查心臟超聲提示CAA(圖1),CAL 分級評為Ⅳ級,聯合華法林[0.05 mg/(kg·d)]抗凝治療。病程第25 天,患兒激素減停過程中再次出現發熱,監測血壓高于正常(110~148/54~74 mmHg),不除外與應用糖皮質激素有關,停用后繼續監測血壓,仍高于正常(137~141/72~87 mmHg),測四肢血壓:左上肢102/62 mmHg、左下肢106/55 mmHg、右上肢96/61 mmHg、右下肢108/57 mmHg,追問患兒病史,否認高血壓家族史,進一步完善高血壓病因檢查。自身抗體譜:抗Ro52KD 抗體、抗SS-A 抗體弱陽性,抗核抗體陰性;
補體C3:1.650 g/L(0.7~1.4 g/L),補體C4、類風濕因子正常;
腎早損四項正常;
血管炎四項正常;
高血壓三項(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正常;
甲狀腺功能、皮質醇節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血尿兒茶酚胺均正常;
胸腹部增強CT 及三維重建(圖2):雙側鎖骨下動脈粗細不均,右鎖骨下動脈橫第一肋處狹窄(內徑約2.3 mm),其以遠腋動脈呈瘤樣擴張(內徑約6.2 mm),腹腔干、腸系膜上動脈、雙腎動脈起始部稍粗。KD 常累及全身中動脈,尤其是冠狀動脈[3],并不會表現為彌漫性大動脈炎(主動脈、鎖骨下動脈、腋動脈、腹主動脈等)[4],應考慮其他全身血管炎疾病可能。至此,結合患兒反復發熱,ESR、CRP 升高,高血壓,右鎖骨下動脈狹窄、腋動脈瘤、CAA,符合TA 診斷[5]。給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甲氨蝶呤、托珠單抗治療,出院前體溫正常,血壓下降(93~102/52~56 mmHg)。出院后繼續口服潑尼松片及甲氨蝶呤,每間隔1 個月行托珠單抗治療,定期隨訪監測心臟結構及冠狀動脈超聲。出院4 個月后監測主動脈弓內徑由11.0 mm 回縮至正常,左、右冠狀動脈內徑恢復正常,血壓波動于正常范圍(84~91/52~68 mmHg)。出院5 個月時復查腋動脈內徑值由6.2 mm 回縮至3.0 mm,目前持續隨訪中。
圖1 患兒1 心臟超聲圖像
圖2 患兒1 胸腹部增強CT 及三維重建
患兒2:3 歲女童,主因間斷發熱1 個月余就診我院。病初就診當地醫院,考慮“不完全KD”,先后輸注兩劑IVIG 及抗生素治療后仍間斷發熱,后因急性高熱、右CAA 就診我院。查體:體溫39.0℃,心率166 次/min,呼吸52 次/min,四肢血壓:左上肢112/48 mmHg、左下肢108/47 mmHg、右上肢104/49 mmHg、右下肢112/47 mmHg,精神可,全身皮膚無皮疹,雙眼球結膜無充血,口唇無干裂,未見楊梅舌,頸部、腋下及腹股溝區可觸及腫大淋巴結,肝肋下未觸及,脾肋下1 cm,手足無硬腫,指趾末端及肛周未見脫皮,四肢末梢暖,四肢關節無腫痛。入院后行實驗室檢查尋找發熱病因,主要檢查結果:WBC 13.4×109/L,Hb 65g/L,PLT 473×109/L,CRP 173.3 mg/L,ESR 130 mm/h,白蛋白31.4 g/L(35~55 g/L),ALT 26 U/L、AST 35 U/L;
心臟超聲:右CAA(內徑2.8 mm,Z=2.98)(圖3A);
胸部X 線:雙肺炎癥,雙側少量胸腔積液,感染原、腫瘤等相關檢查無異常;
骨髓穿刺活檢結果呈三系增生骨髓象。入院第2 天,滿足不完全KD 診斷標準[2],給予IVIG(2 g/kg)、阿司匹林治療,體溫正常1 d 后再次發熱。入院第5天,復查心臟超聲(圖3B):右冠狀動脈內徑2.3 mm(Z=1.56),恢復正常。入院第8 天,患兒發熱時可見皮疹,熱退后皮疹消退,需警惕SOJIA,查體后患兒無關節腫痛及活動異常表現,進一步查關節超聲(圖4):右側髖關節少量積液(1.2 mm)、雙側膝關節積液(左側2.7 mm,右側2.0 mm)、左側肩關節積液(3.4 mm),肘關節正常;
四肢動靜脈超聲正常。最終,結合患兒反復發熱,髖、膝、肩關節積液,監測ESR、CRP 顯著升高,除外腫瘤、血液系統疾病及嚴重急性感染,修正診斷為SOJIA。給予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初始劑量為1.6 mg/kg)、萘普生片口服治療,患兒仍發熱,甲潑尼龍逐漸增量至4 mg/(kg·d)后體溫仍不穩定,給予托珠單抗治療后體溫恢復正常。出院前體溫正常,無關節腫痛表現,復查肩關節超聲積液完全吸收,髖、膝關節積液量減少。出院后繼續口服萘普生片、潑尼松片。囑出院1 個月后返院行托珠單抗治療并定期隨訪,患兒因經濟原因未再復診治療,出院近2 年半后電話隨訪,患兒關節活動受限,長期臥床。
圖3 患兒2 心臟超聲
圖4 患兒2 關節超聲
KD 普遍認為是由感染因素觸發的急性全身免疫性血管炎,主要累及中等大小的動脈,尤其是冠狀動脈,可導致CAL[3]。目前,常用Z 值判斷CAL 的嚴重程度,本文Z 值由日本Kobayashi Z 值計算系統(http://raise.umin.jp/zsp/calculator/)計算得出。有研究表明,即使及時應用IVIG 治療,仍有10%~30%的KD 患兒出現冠狀動脈擴張或CAA[1]。由于KD 與CAA 的密切關聯,在兒科臨床診療過程中,發熱、炎癥伴CAA患兒總優先診斷為KD 并接受IVIG 治療。但值得注意的是,KD 雖然是CAA 最常見原因[1],但并不是唯一病因。
本文患兒1 在病程的前期主要診斷為不完全KD、CAA,病情特點為反復發熱、炎癥指標持續處于高值水平、激素減停困難,與KD 病程不符,且出現高血壓表現,血管影像學檢查發現彌漫性大動脈炎,故修正診斷為TA,針對性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
TA 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動脈及其主要分支[6-7],較少累及冠狀動脈,僅見于個案報道[8-10]。TA 總發病率約為每年2/100 萬[11],兒童TA(children TA,c-TA)約占總TA 患者的25%[12],嬰幼兒少見,我國女童患病率約是男童的3 倍[13],c-TA 病死率可高達27%~35%[11,13]。c-TA 在疾病早期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標志物,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的全身癥狀(如發熱)、實驗室指標可僅僅表現為CRP、ESR 顯著增高,故早期難識別,易漏診、誤診[14]。目前c-TA 的診斷參考2010 年歐洲抗風濕聯盟/國際兒科風濕病臨床試驗組織發布的診斷標準[5]。主要標準:主動脈(或其主要分支)及肺動脈的血管造影異常(包括動脈擴張、動脈瘤及狹窄、閉塞或動脈壁增厚)。次要標準:①沒有外周動脈搏動或體力活動引起的跛行;
②四肢收縮壓差異>10 mmHg;
③大動脈雜音;
④高血壓;
⑤急性期ESR>20 mm/h 或CRP 升高。主要標準合并至少1 項次要標準可診斷。與成人比較,兒童肢體跛行的發生率較低,發熱、頭痛、體重減輕、乏力等全身癥狀更常見。嬰幼兒常表現為非感染、非腫瘤性炎癥,可僅僅表現為發熱和急性期反應物水平(ESR、CRP 等)異常升高。c-TA 早期若出現冠狀動脈受累,應注意與KD 鑒別:①KD 為自限性疾病,熱程較少持續3~4 周;
②KD 主要累及中動脈(尤其是冠狀動脈),不會表現為彌漫性大動脈炎;
③出現高血壓癥狀時,要警惕c-TA,盡早行血管影像學檢查。
本文患兒2 在病程中反復高熱,伴淋巴結腫大、脾大、炎癥指標升高顯著、右CAA,初步診斷為不完全KD、CAA,IVIG 治療后疾病仍進展,隨后出現皮疹,以熱峰時顯現,熱退后消失為特點,關節超聲發現多關節積液,故修正診斷為SOJIA,針對性治療后臨床癥狀得到改善。
SOJIA 是一種全身炎癥性疾病,可累及多個器官,預后較差,多數患兒有長期的功能殘疾。心臟受累時可表現為心包炎(積液)、心肌炎,其中約1/3 患兒可出現心包炎,心肌炎少見[15]。近年來,有冠狀動脈受累的病例報道[16-17]。SOJIA 的診斷標準為[15]:不明原因發熱(排除感染、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持續時間≥2周,伴有以下2 條主要標準或1 條主要標準及2 條次要標準,主要標準:①可消退的皮疹;
②關節炎。次要標準:①全身淋巴結腫大和/或肝脾腫大;
②漿膜炎;
③關節痛持續時間>2 周(無關節炎);
④外周血WBC 增多。
SOJIA 早期臨床表現與KD 非常相似,均可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血小板增多及炎癥標志物升高。即使不滿足完全性KD 診斷,依然有多數患兒可初步診斷為不完全KD,進而接受IVIG 治療。Shin等[18]認為:IVIG 對SOJIA 患兒同樣有益,將SOJIA 誤診為KD 所帶來的影響較小。但是,IVIG 在SOJIA 治療中只起輔助治療作用[19],且2022 年發布的幼年特發性關節炎診療規范[15]中并未將IVIG 納入SOJIA 治療方案,僅在SOJIA 合并巨噬細胞活化綜合征治療中提及,但作用尚不確定。因此,及時明確診斷并采取針對性、全面性治療對SOJIA 患兒長期預后意義重大。此外,在接受激素治療前,誤診為KD 的SOJIA 患兒會接受多劑IVIG,而IVIG 屬于貴重藥品,這無疑將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由此,KD 與SOJIA 的鑒別診斷十分重要,KD 發熱呈自限性,皮疹較固定,約83%患兒有結膜炎表現,伴口咽部黏膜表現,易累及冠狀動脈,心包積液少見。而SOJIA 患兒熱程可持續數周至數月,為弛張型高熱,緩解后易復發。皮疹不固定,可隨體溫升降而出現或消退,無結膜及口唇黏膜表現,較少累及冠狀動脈,心包積液常見。本文患兒2 的KD診斷是否成立值得思考。我國KD 發病率為每年100/10 萬[2],不完全KD 占KD 患兒的13.8%~26.2%[20-21],多見于嬰兒。SOJIA 發病率為每年10/10 萬[15],同一時間,KD、SOJIA 同時患病的概率較小,且該患兒右冠狀動脈內徑值在短時間(5 d)內恢復正常,故最終不考慮KD 診斷,而單獨診斷為SoJIA。
除TA、SoJIA 外,一些其他非川崎病發熱性疾病亦可導致CAL。①感染因素:如慢性EB 病毒感染[22-24]、冠狀病毒感染[25-28]、腦膜炎球菌感染[29]、立克次體及支原體感染[30]等;
②先天遺傳性疾病:如馬方綜合征[31-32]、豹皮綜合征[33]、先天性CAA[34];
③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35]、骨髓炎[36]、急性粒細胞白血病[37]等。
綜上所述,雖然絕大多數兒童CAL 與KD 相關,但還有其他少見病因。對于臨床病程與KD 不一致的兒童,應及時警惕KD 以外的病因,盡快明確診斷,采取針對性治療,防止CAL 進展,從而改善預后。
猜你喜歡皮疹內徑積液滑膜炎的膝關節積液要抽嗎保健與生活(2023年11期)2023-06-19產前MRI量化評估孕20~36周正常胎兒心室內徑價值中國臨床醫學影像雜志(2022年5期)2022-07-26婦科超聲見盆腔積液診斷探討中國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接觸式軸承內徑檢測機檢測探頭的結構設計哈爾濱軸承(2020年1期)2020-11-03不是所有盆腔積液都需要治療中國生殖健康(2019年3期)2019-02-01窄內徑多孔層開管柱的制備及在液相色譜中的應用分析化學(2017年12期)2017-12-25多功能便攜式皮疹觀察尺的研制護理學報(2017年12期)2017-12-05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組合抗結核藥物致過敏性皮疹32例臨床分析結核與肺部疾病雜志(2015年4期)2015-07-18脂蛋白相關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應蛋白與左心房內徑的關系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5年3期)201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