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醫院保健醫療部 時靜
西藏是很多人心目中神圣且向往的遠方,當你還沒有去過西藏,西藏遠得如同神話傳說,當你來到西藏,那里的每一縷陽光、每一縷空氣、每一陣風、每一滴水,都讓人想摸一摸、聞一聞、品一品、看一看。但“世界屋脊”帶來的高原反應又阻擋了多少向往者的步伐,又有多少人痛苦于高原反應,頭暈、惡心、失眠……
高原反應也稱高原病、高山病,指進入高海拔地區時,身體為適應海拔升高伴隨的氣壓、含氧量降低而出現的疾病。急性高原反應是指世居平原者進入海拔3000 米以上高原地區,或曾在高原地區居住,后到平原地區生活一段時間后再重返高原時,機體對高原低氧環境不適應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癥候群,常發生于初達高原數小時至3 天內。急性高原反應的臨床表現包括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慌、氣短、失眠、腹瀉、手足發麻、少尿等。最常見的癥狀是頭痛,其次是失眠,惡心和食欲減退也較為常見。若輕型急癥未及時得到有效控制,會發展成重型急性高原病,即致命性高原型肺水腫或高原型腦水腫。
高原環境對機體產生不利影響的主要因素是低氧和低氣壓,其次是低溫和干燥。
人體未經適應就在短時間內進入3000 米以上高原地區,或由較低海拔的高原進入海拔更高的地區,因大氣氧分壓低,致使肺泡和動脈血中氧分壓隨之降低,從而導致機體缺氧。因寒冷、呼吸道感染、過重體力負荷而加重機體缺氧程度,或長時間處于低氧環境,機體適應能力不足或代償反應過度,部分人群可能會發生急、慢性高原疾病。
低溫是僅次于低氧、低氣壓對機體影響較大的因素。高原地區晝夜溫差較大,且氣溫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 米,氣溫約下降6℃。而低溫使機體代謝率增強,耗氧量增加,成為誘發或加劇高原性疾病的重要因素。
大氣中水分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少。海拔3000 米高度的大氣中水分含量僅相當于平原的1/3。海拔6000 米高度大氣中水分僅為平原的5%。機體水分含量減少,致使呼吸道黏膜以及全身皮膚異常干燥,防御能力降低,容易發生咽炎、干咳、支氣管炎、鼻出血等。
一般情況下,處于缺氧環境中的機體,是可以產生一系列代償適應性變化的。如果進入高原后即出現心慌、氣促等癥狀,休息、吸氧可以緩解;
當進入高原數小時后,出現頭痛、胸悶、惡心、嘔吐等癥狀,這是由于缺氧后機體出現液體潴留及液體轉移的結果,吸氧不能使其完全緩解。此時一定不能忍著,當地醫院對于高原反應的治療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應及時到當地醫院就醫。
現在普遍認為,急性高原反應的發生率與高原從業者的個體差異、登高/登山速度和海拔高度有密切聯系。
控制海拔逐漸上升是目前認為最有效的預防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在到達高原目的地前,在中途睡上幾晚。比如當海拔超過3000 米時,上升不超過500 米/天,并每隔3~4 天額外適應1 天。實在做不到,也應該在海拔大幅增加前后,增加適應天數,確保平均上升速度低于500 米/天。
此外,進入高原前應做全面體檢,嚴重心肺疾病者慎入高原。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者,應積極控制好病情后進高原。
提前15 天按說明書服用紅景天類藥物。紅景天是高原特有的中藥材之一,具有洋參苷類物質,能夠興奮神經,但又沒有西洋參興奮作用過強的缺點,可用于急性高原反應的預防。現有研究發現:紅景天對心臟、大腦、腎臟、肺臟等多個器官具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心率和呼吸頻率,有利于提高急進高原人群的血氧飽和度,從而改善急性高原反應癥狀。紅景天也是高原軍事醫學常用的預防高原反應的藥物。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處方藥可以預防高原反應,如乙酰唑胺、地塞米松、硝苯地平等,但是這些處方藥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切勿自行用藥。
此觀點目前尚未一致,但從西藏多年間因公或旅行往返人群中便可知道,患有心血管、肺部疾病的人也可以到高原地區,但要做好更充分的準備。如高血壓病患者,一定要在進入高原前將自身血壓控制良好;
心臟疾病患者,必須在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得到良好治療和控制之后遵從醫囑再進高原。事實上,高原地區居民中也有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據統計近些年每年進藏的人數達500萬~600 萬人次以上,且在逐年增加,這些人中也有高血壓及心臟疾病患者,因此有病就不能到西藏的觀點是與事實不符的。
適應高原。初到高原應避免劇烈活動及重體力活動,充分休息。隨身行李要輕,前2 天避免勞累,慢走路,忌跑動,盡量減輕心肺負擔,減少機體內氧氣消耗。景點路線最好由近到遠,由低海拔到高海拔,將消耗體力的景點安排到后期,使身體逐漸適應高原環境。
保證睡眠。當天不必急于參觀、購物或工作,當晚應早睡,如有輕度頭痛宜臥床休息,抬高頭部,以減輕頭部血管擴張,緩解頭痛,同時可服用散利痛緩解癥狀。
預防感冒。高原晝夜溫差大,早晚氣溫較低,非常容易受涼導致感冒,應及時增減衣服,防寒保暖。初達高原前3 天盡量避免沐浴,防止因受涼以及消耗體力引發感冒從而誘發急性高原反應。
合理飲食。宜清淡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非糖尿病患者可增加碳水化合物類食物的比例,因為糖類代謝過程中所消耗的氧低于脂肪和蛋白質類。同時應多飲水,建議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減輕消化道負擔,且晚餐不宜過飽,避免飽餐后影響呼吸功能,防止大腦缺氧。盡量少飲酒,因酒后機體消耗氧量會增加,所以初到高原者要特別注意。
謹慎服藥。有基礎性疾病者要遵醫囑繼續堅持服藥。
正確用氧。按照氧氣使用說明或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正確使用。如缺氧較輕,身體能夠代償,最好不要吸純氧,避免形成氧氣依賴,導致適應高原反應的時間延長。
及時就醫。如有心率增快、胸悶、頭痛、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休息后不緩解,應及時就醫。
良好心態。放松心情,消除對高原反應的恐懼心理,避免過度緊張加重缺氧癥狀。
由于對高海拔的生理反應和適應性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無論采用何種預防用藥措施,都不能完全保證對所有前往高海拔地區者產生良好的預防作用,控制海拔逐漸上升仍然是預防急性高原病的主要方法。
猜你喜歡高原地區紅景天海拔紅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高海拔的甘南散文詩(2021年22期)2022-01-12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場環球時報(2019-05-23)2019-05-23海拔4000米的父愛少兒美術(快樂歷史地理)(2018年7期)2018-11-16AV500系列無人直升機在高原地區完成試飛試驗無人機(2018年1期)2018-07-05紅景天 直銷牌照何日可待知識經濟·中國直銷(2017年12期)2018-01-03高原地區流感病毒培養的條件優化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6年3期)2016-11-15高原地區與非高原地區胸乳路徑腔鏡甲狀腺手術的對比研究腹腔鏡外科雜志(2016年11期)2016-06-0131 例高原地區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的護理西藏科技(2015年4期)2015-09-26紅景天及紅景天苷對高糖誘導的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的作用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5年5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