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漢壽城春望①劉禹錫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田中牧豎燒芻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華表④半空經(jīng)霹靂,碑文才⑤見滿埃塵。不知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5篇,供大家參考。
《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篇1
漢壽城春望①
劉禹錫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華表④半空經(jīng)霹靂,碑文才⑤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⑥,此地還成要路津。
【注】①本詩是作者貶任偏遠地區(qū)的朗州司馬時所作。漢壽城,朗州古城。②芻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貴族墓前的石獸。④華表:指路的路牌。④才:隱約。⑤東瀛:東海。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
1、下列選項中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分析正確的兩項是()
A.首聯(lián)因不見人煙,所以“對”字組合起來的荒祠、古墓、荊棘、榛莽之類愈多,愈顯出古城的荒涼。
B.頷聯(lián)寫“牧豎”“行人”,極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氣。頸聯(lián)寫華表、石碑表現(xiàn)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這首詩打破了一般律詩起、承、轉(zhuǎn)、合的條框,首頷頸三聯(lián)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扯的景象。
D.在尾聯(lián)興和廢的慨嘆中,詩人闡明了關(guān)于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強化了全詩的消極思想。
E.本詩主要寄托詩人貶謫到偏遠地區(qū)后的凄涼之感、對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歸隱田園的向往之情。
2、本詩作于杜甫《春望》后約40年。兩詩都運用意象,從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的影響。請依據(jù)詩歌,比較兩詩在內(nèi)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簡要分析。
【答案】
1、 AC 2.相同點:遙望春景的荒蕪和破敗、凄涼。
不同點:①《春望》描寫戰(zhàn)亂中的場景,《漢壽城春望》描寫戰(zhàn)亂后的遺跡。
②《春望》描寫國都景象,《漢壽城春望》描寫地方景象。
⑧《春望》描寫景物和詩人形象,《漢壽城春望》全詩寫景。
【解析】
1、試題分析:題干要求選出“下列選項中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分析正確的兩項”,這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nèi)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B項,“頷聯(lián)寫‘牧豎’‘行人’,極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氣”有誤;頷聯(lián)雖有“牧童”和行人”出現(xiàn),但也沒有增添任何生氣。牧豎燒芻狗予田中,說明墳山冷落,祭掃無人“田地荒蕪,可牧牛羊。符人著石麟于陌止。是因為荊榛莽莽,別無可以觀賞盼景物,唯古墓前石獸群尚可注目而已。D項,“強化了全詩的消極思想”有誤;在興和廢的轉(zhuǎn)化之中,充分地表現(xiàn)了詩人發(fā)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使全詩充滿了積極的進取精神。E項,“歸隱田園的向往之情”無中生有。
2、試題分析:題干要求學生“本詩作于杜甫《春望》后約40年。兩詩都運用意象,從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亂’的影響。請依據(jù)詩歌,比較兩詩在內(nèi)容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詩歌的內(nèi)容。應找出兩首詩歌中的意象,分析場面的特點。《春望》中,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zhàn)事持續(xù)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這首詩描寫的是戰(zhàn)亂中的場景,且所寫的是國都長安的景象。《漢壽城春望》中,首聯(lián)的出句點明了“春望”的地點——漢壽城,勾勒出來的景物頗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獨沒有人煙,這是戰(zhàn)亂后的遺跡。
點睛:本題屬于詩歌的比較閱讀題。這類題目的特點如下:選材,題目材料一般選用不同的人所寫的相同或相似的題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達技巧不同,或是語言風格不同;命題角度,可以分為對詩歌語言的品味、對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對詩歌形象的解讀、對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較;題型設置,既有單一比較,但更多的應是綜合比較。可以氛圍“同中求異”“辨別異同”兩種類型,但又較多是“同中求異”這一類型。比如本題中,主要是對兩首詩歌中形象的比較,且屬于“同中求異”,即既要答出相同點,也要答出不同點。
《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篇2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⑴五言律詩。安史之亂爆發(fā)后詩人逃離長安前一個月,睹物神傷。詩人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高度凝練地熔鑄在40個字里,這就是有名的《春望》詩。
這首詩是杜甫寫的,它集中地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前四句寫目睹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后四句寫心想親人愁苦,充溢離情。
⑵品讀賞析
首聯(lián):這是寫望中所見:國都在淪陷后已經(jīng)變得殘破不堪,然而山河依舊是原來那個樣子;春天降臨到長安城,然而眼前卻是亂草叢生。如此強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驚心呢!這一聯(lián)雖是寫景,卻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頷聯(lián):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此聯(lián)向來有兩種解釋:一種是以詩人為“感”“恨”的主體。花、鳥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賞心悅耳,但詩人此刻面對殘破的都城,不知官軍何時才能平定叛亂,不知妻兒在兵荒馬亂中如何度日……種種念頭困擾著他,他怎能不見花而落淚,聞鳥而驚心呢?另一種以花、鳥為“感”“恨”的主體。這自然是詩人移情于物的結(jié)果。這兩種解釋實質(zhì)上并無區(qū)別,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
本聯(lián)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
頸聯(lián):“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意思是自開春以來戰(zhàn)火愈燒愈熾,因而跟家人難通音信。他用“抵萬金”來形容家書的珍貴,表達了他對妻子兒女的強烈思念。
尾聯(lián):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shù)形象。詩人這一年剛45歲,但“白頭”是寫實。“白頭”而又稀疏到“不勝簪”的地步,其蒼老之態(tài)可以想見。他蒼老得這么快,完全是憂國、傷時、思家所致。這一細節(jié)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⑶“國”點明了此城即國都長安,以“破”交代了歷史背景,以“春”標明了節(jié)令。詩人將豐富的意思寓于一個“深”字中。草木深,不僅表明人跡罕見,而且說明拋荒已久。詩人在此明為寫景,實為寫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⑶詩的這前四句內(nèi)容,都統(tǒng)在“望”中。詩人視域由遠而近,由大而小,從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鳥,視象也由整體到部分,由渾沌到清晰。借景抒情,由景見情,而不直書其情,其情由隱到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層層袒露。
⑷詩的后四句,是前半部分觸發(fā)而出,又進一步有所發(fā)展。由前面的景,寫到自己的情,又描出自身的形。詩人眺望春景,想望家人,盼望官軍,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結(jié),將前面感時、恨別之情概括無遺,又給人以實感,這是杜甫擅長的表現(xiàn)方法。
⑸全詩從結(jié)構(gòu)看,首聯(lián)總寫望中所見,頷聯(lián)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頸聯(lián)通過一封家書表達了詩人對家人的懸想,尾聯(lián)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
⑹詩中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睹物傷情的句子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用一個細節(jié)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篇3
原文:
春望詞四首·其一
唐代:薛濤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譯文: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花開的時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賞,花落的時候你無法與我一起悲傷。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想要問我相思之情讓人最為難耐的時間?那一定是在花開花謝的時候。
注釋: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欲問:想要問。
賞析:
這首詩寫思婦渴望與久別丈夫相聚首的無限相思之情。
思婦面對百花盛開的撩人春色,面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觸景生情。“花開不同酵步翻賞”,而花無百日紅,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開花落,最惹思婦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勝低回與哀婉,自然使思婦聯(lián)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邊,辜負了青春年華,這讓她怎能不思念遠別的丈夫(或戀人),也就自然而然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傷春情懷。
花開“同賞”,花落“同悲”,這是思婦與丈夫(戀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最理想的情愛境界。然而,事與愿違,卻花開不能“同賞”,花落也不能“同悲”,這恐怕是夫妻之間的情愛的不幸與悲愴。有哪一對情人不希望“比翼雙飛”,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處,歡樂與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長河里,碰見點風雨,有哪一對真正的情侶不能同舟共濟呢?
在共渡難關(guān)中的“同悲”,又何嘗不是含有苦澀的愛的甜蜜呢?何況“苦中甜”,即詩中說的愛情生活中的“同悲”,這要比“同賞”更有其深刻的內(nèi)涵。“同賞”與“同悲”共同構(gòu)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愛、休戚相關(guān)、相濡以沫、相互依戀,這恐怕才是詩人在這首詩里要講的愛情真諦!這恐怕是這首詩中所說的不能“同賞”,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悵和無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煒《古今女詩選》稱此詩:“不同悲勝不同賞’多多。”趙世杰《古今女史》說此詩:離恨綿綿。
《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篇4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譯文
杭州城外望海樓披著明麗的朝霞,走在護江堤上踏著松軟的白沙。
呼嘯的錢塘濤聲春夜傳入伍員廟,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在蘇小小家。
紅袖少女夸耀杭綾柿蒂織工好,青旗門前爭買美酒飲“梨花”。
是誰開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長滿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綠色裙腰彎彎斜斜。
注釋
望海樓: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
堤:即白沙堤。
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到吳國,佐吳王闔廬打敗楚國,又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后因受讒毀,為夫差所殺。民間傳說伍員死后封為濤神,錢塘江潮為其怨怒所興,因稱“子胥濤”。歷代立祠紀念,叫伍公廟。連立廟的胥山也稱為“伍公山”。
蘇小:即蘇小小,為南朝錢塘名妓。西湖冷橋畔舊有蘇小小墓。
紅袖:指織綾女。
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卷一八說:“杭土產(chǎn)綾曰柿蒂、狗腳,……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
青旗:指酒鋪門前的酒旗。沽酒:買酒。
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案此二句寫杭州的風俗特產(chǎn):夸耀杭州產(chǎn)土綾“柿蒂”花色好,市民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
賞析
首聯(lián),先推出“望海樓”“護江堤”,是因為樓高、堤長足可貫領(lǐng)通篇,它們在輝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襯成一派秾麗暢朗的氣氛,漸啟以下佳境。在這里,“照”樓曙色和霞光屬客觀現(xiàn)象,“踏”堤遨游則是游人的興趣,一靜一動,皆從詩人眼中見出,緊扣題目的“望”字。詩中原注:“城東樓名望海樓”,又杭城臨錢塘江,故筑堤。次聯(lián)轉(zhuǎn)過一層,始引出顯著的季節(jié)特征:春潮洶涌,夜?jié)κ帲曧懼闭駞巧巾數(shù)奈楣珡R;柳枝掩映,蘇小家正當新綠深處,春光似乎就凝匯在她如花的年華和火一般的熱情里……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分別從視聽感知里生發(fā)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聯(lián)想,一并融進涵納著深沉悠遠的歷史內(nèi)容的“伍員廟”“蘇小家”里,使古老的勝跡超越時空,帶上了現(xiàn)實感,并給讀者以審美的愉悅。
第三聯(lián)從前面連輻直下的四處景點移開目光,注視到民俗人事上來。江南絲織業(yè)繁盛,故詩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據(jù)宋人吳自牧《夢粱錄·物產(chǎn)》記載,這是綾的花紋;又當?shù)禺a(chǎn)美酒,詩中亦自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這里特以二者并舉,描寫杭州女工織藝的精巧和當時人們爭飲佳醪的民俗風情,勾勒出繁榮興旺的社會景象。而“紅袖”與“青旗”、“柿蒂”與“梨花”的顏色對照、品物相襯,更象一幅工麗雅致的畫圖,流溢著濃郁活潑的生活情趣。尾聯(lián)以登高遠眺所見的闊大場景收束,暗與首句照應。“湖寺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兩旁雜花草木密布,詩中自注說:“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請看,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飄動,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綠色飄帶。上句就“誰開”提唱,故設問答,接著用了“裙腰”這個絕妙的比喻,使人聯(lián)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妙齡少女的化身。
創(chuàng)作背景
白居易自穆宗長慶二年(822)秋至長慶四年春任杭州刺史,此詩即作于是時。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詞賞析篇5
原文:
春望詞四首·其二
唐代: 薛濤
攬草結(jié)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譯文:
攬草結(jié)同心,將以遺知音。
采摘小草結(jié)成同心結(jié),將它贈送給我相知相愛的心上人。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春愁伴著春光同我告別時,那不知我心事的子規(guī)鳥卻哀鳴不歇。
注釋:
攬(lǎn)草結(jié)同心,將以遺知音。
攬草:采草。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結(jié)同心:同心結(jié)。舊時用香輩或銷帶打成的連回文樣式的結(jié)子用作男女相愛的象征。
賞析:
這首詩中的“攬草結(jié)同心”是指用草編成同心結(jié)。將香草結(jié)成同心的樣式,準備送給理想中的戀人,表現(xiàn)出懷春的感情。“將以遺知音”是指贈送給我相知相愛的情人。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用兩典故:“同心結(jié)”和“子規(guī)鳥”來表示心中的情愛。同心結(jié)”典出《玉臺新詠》梁武帝蕭衍《有所思》:“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jié)。”古人用來表示男女相愛的象征。
推薦訪問:古詩詞 賞析 原文 春望原文及翻譯古詩文網(wǎng) 春望的原文和翻譯 《春望》譯文及翻譯 春望的原文 注釋和翻譯 春望古詩和翻譯 春望原文及翻譯及注釋 春望原文和譯文 春望的原文及翻譯 春望全詩譯文 春望原文及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