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賞自然畫卷,品生命贊歌

時間:2023-08-06 09:45:04 來源:網友投稿

張海朋 于紅梅

執教:張海朋,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東關初級中學教師;
專家點評:于紅梅,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教師進修學校教師。

【設計背景】

1.教材分析

《雨的四季》是當代詩人劉湛秋先生的散文作品,編入統編版七年級語文上冊“自然美景”主題單元。品鑒課文生動優美的語言,欣賞多姿多彩的四季雨景,感悟親近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是本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本節課的設計就是對這一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的具體細化和深入實施。

文章條理清晰、結構整齊,情感細膩豐富、語言生動形象、語風清新富有詩意,既是培養七年級學生學習閱讀寫景抒情散文、學習寫景抒情手法的范本,又是啟發學生學會緣景入情,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禮贊生命之情感,進而打通閱讀隔閡、生發成長共情的佳作。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語言文字有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閱讀寫景抒情散文時有通過景物表征感悟作者情感的主觀能動意識,但受閱讀經驗、方法和策略所限,在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審美和鑒賞過程中,其深度發現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尚需進一步培養。同時,受年齡、心理以及興趣點所決定,七年級學生樂于參與活動、勇于表現個性的特征較為鮮明。

緊扣以上學情,本節課特設計了誦、品、讀、辨、寫等一系列尋美繪美、書美創美的語文學習活動,環環相扣、層層推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承載學習和運用、審美和鑒賞語言文字的豐厚內涵,進而在實踐體驗中深度涵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1.美讀,感知四季之雨的迥異形象,品悟雨之“容貌”與“性情”。

2.品鑒,發掘雨中“美點”,學會多角度欣賞散文,學用藝術手法。

3.悟理,多元解讀文本,收獲深層次的詩意情思與哲理思考。

4.創寫,學以致用,學會洞察自然之美,培養熱愛生活、熱愛生命之情。

【教學過程】

一、積累·雨詩

導語:“雨”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溝通天地的使者,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對“雨”寄予了無限情思。請同學們背誦幾句描寫“雨”的古詩詞,并講一講詩人借雨表達了什么情感?

(學生自由發言)

屏顯預設: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滋潤萬物的喜悅情)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保家衛國的豪邁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懷想親人的思念情)

過渡:“生活本來平淡無奇,然而遇到多情的詩人,就會變得靈動而深情。”今天這節課,我們跟隨一位多情的詩人——被譽為當代“抒情詩之王”的劉湛秋先生,去邂逅一幅四季的雨景,去感受一場靈動的遐思……(板書課題)

二、賞讀·識雨

1.覽全文,理結構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速覽全文,自主思考,完成填空。

問題(1):課文整體結構為總分總,內容順序為喜雨—繪雨—贊雨(用小標題概括)。

問題(2):課文主體部分按照季節順序,先后描繪了春雨圖、夏雨圖、秋雨圖、冬雨圖等四幅畫面(用小標題概括)。

2.識雨容,品性情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在作者詩一般的語言下,四季之雨“容貌”有別、“性情”各異。

問題:靜心默讀你最喜歡的一幅雨景圖,如果賦予這段話中的雨以“人”的性情,那么,你品讀到了一個? ?的人,談談你的理解。

(學生自主思考、自由發言,師生點評)

預設:

(1)分覽各段,季節不同,雨之容貌不同,雨之性情也各異:春雨就像一個清純嬌羞的小姑娘,明麗而清新;
夏雨就像一個青春飛揚的少女,熱情而張揚;
秋雨像一個端莊沉靜的少婦,深邃而成熟;
冬雨像一個歷盡滄桑的老嫗,恬淡而從容。

(2)總覽全文,體驗雨的四季就像走過生命的四季:走過春雨,就像走過少年的稚嫩;
走過夏雨,就像走過青年的張揚;
走過秋雨,就像走過中年的沉穩;
走過冬雨,就像走過老年的平和。

3.覓美點,析手法

問題:這是一篇寫景文章的典范,在作者充滿詩情畫意的筆觸中,雨的四季靈動而美好,細讀文本,你從中發現了哪些美點?提示:可以從內容、情感、手法等多角度切入。

(學生或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自由發言、互相啟發)

預設:

(1)畫面美。作者調動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種感官,采用“蒙太奇”手法,抓住不同季節中諸多典型景物的典型特征,使四季雨景如畫卷般在讀者面前舒卷開來。

(2)變化美。嬌媚清純的春雨、熱烈粗獷的夏雨、端莊沉靜的秋雨、自然平和的冬雨,四季之雨動靜分明、張弛有度、波瀾起伏、抑揚曲折,共同奏響了一曲生命的交響。

(3)手法美。文章手法多樣,比喻與擬人交替運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互映襯,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描寫密切結合,全面生動地展示了雨中景、雨中境、雨中情,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

三、美讀·聽雨

“電視散文”是一種有著獨特魅力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音詩畫的緊密結合,營造出一種舒緩雅致的氛圍與意境,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和較高的文化品味。

活動:真情美讀“春雨圖”,完成一期“電視散文”聲配畫。

提示:1.注意重音、停連等技巧;
2.融入感情,以情帶聲、以聲傳情。

(多媒體播放背景視頻,學生美讀展示,師生聆聽、點評)

四、品讀·悟雨

問題:如果詞語有色彩、有溫度,大家能否從文章一派生動唯美的詩情畫意中發現一些黯淡的、冷色調的景物?

(學生速覽全文、自由發言)

預設:

春雨圖:春天里“似乎還帶著一種冬天的昏黃”。

夏雨圖:驟雨“擋著眼睛的視線”。

秋雨圖:寂靜的秋夜里“凄冷的雨滴”。

冬雨圖:“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甚至有些干巴……幾乎沒有春、夏、秋那樣富有色彩”。

追問:雖然四季雨景中都有一些冷色的、甚至黯淡的景物,但作者對雨始終是什么情感?(贊頌雨、愛戀雨)

追問:那么,透過文中對四季雨景“明”中有“暗”、“暖”中有“冷”的交織描寫,你能否讀出一些生命感悟?

(學生自由發言)

屏顯預設:

只有心存熱愛,目之所見才能皆是美好。

生活不會一馬平川,既有成功的巔峰,也有失敗的低谷。

只要心中飄蕩樂觀的云朵,幸福的雨滴就會滋潤人生的天地。

小結:沒有一個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也許在某時某刻某個地方,不如意的陰云會籠罩著生命的天空,但我們也應該努力在失意的底色中發現生命的亮色。就像作者劉湛秋,因為內心樂觀豐盈,所以筆下的春雨充盈著明媚之美、夏雨揮灑著張揚之美、秋雨流淌著沉思之美、冬雨吟唱著從容之美。由此,我們可以說,《雨的四季》不僅是一幅自然畫卷,更是一曲生命贊歌。(完成板書)

五、拓展·抒懷

在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都會遇到使自己內心感動的事物。對劉湛秋先生而言,那是四季之雨,對我們而言,可能是一縷風、一朵云……

活動:學以致用,融情入景,描寫在某時某刻令你怦然心動的一處自然景物,70字左右。

屏顯創寫提示:

1.緊扣景物特征,發揮聯想和想象,寄托一種情感;
2.從聽覺、視覺、嗅覺等多方面切入;
3.采用恰當的修辭手法。

屏顯范例:

秋日的午后,起風了,巴掌大的葉子從高大的樹干上飄落而下,翻著滾兒、打著旋兒,在空中劃出優美的弧線。它們即使在生命消亡的最后一刻,也要竭盡全力留下美好!

(學生靜心創寫,之后朗讀展示,師生點評)

詩意結語:不知不覺中,今天的邂逅四季雨景之旅就要結束了,分享一首原創小詩。

屏顯詩歌:

四季雨思

是你,點綴了春的生機

是你,增添了夏的張揚

是你,裝滿了秋的行囊

是你,豐盈了冬的蘊藏

啊——

四季的雨,雨的四季

一幅幅自然的畫卷

一曲曲生命的贊歌

(全體學生配樂朗讀,課堂在深情的朗讀聲中結束)

【教學反思】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目標。《雨的四季》作為一篇寫景抒情散文的典范,在提升核心素養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本節課教學緊扣文章是一篇自讀課文、抒情散文、寫景典范等三大方面層層推進,對文章的解讀與鑒賞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尊重了閱讀個性體驗,努力使學生讀有深意、品有新意,進而提升核心素養。

課堂環節設置上,遵循“用語文形式上語文課,用詩意課堂學習詩意散文”的原則,以一系列融聽說讀寫等語文味濃厚的活動貫穿始終,具體呈現為“積累·雨詩”“賞讀·識雨”“美讀·聽雨”“品讀·悟雨”“拓展·抒懷”以及詩歌結語等環節。整體教學效果較為理想,伴隨著背雨詩、識雨容、覓美點、配樂誦、品雨情、悟生命、小練筆等諸多真實而富有意義的活動依次展開,課堂盡展語文學科“聽、說、讀、寫”的獨特魅力,核心素養在教與學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反思成功亮點,主要有三:

其一,尊重了學生閱讀的個性化體驗。主要表現在:1.“識雨容,品性情”環節,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內容,并以“讀到了一個? ? ? 的人”為題,以欣賞生命的視角洞察四季之雨,突破了傳統的概括四季雨景特征的提問方法,較好地引發了學生的思維興趣和閱讀體驗。2.“覓美點,析手法”環節,發掘文章作為寫景典范的諸多特征,啟發學生從多角度發掘美點,問題開放、答案不拘一格,尊重了學情差異和個性感悟,使不同學情學生的思維都能在課堂上精彩綻放。

其二,創新解讀了文本。表現在“品讀·悟雨”環節,引導學生走進字里行間,洞察一些不起眼的、黯淡的、冷色調的雨中之景,在體味“明”中有“暗”、“暖”中有“冷”的交織描寫中,學會多元解讀文本并獲得生命成長的感悟,學生在體驗感性的景與情的基礎上學會了理性的深層級思考,思辨能力以及審美鑒賞能力得到了歷練和提升。

此外,“美讀·聽雨”也是精心設計的一個亮點。以“電視散文”聲配畫的形式呈現,活動本身就有著較高的文化品位,多媒體的介入較好地營造了濃郁的視聽情境,高度契合文章的思想內涵和語言風格。課堂上,學生在情境熏染下能盡展誦讀才華,于美讀與聆聽體驗之中獲得深刻而典型的審美體驗。

當然,客觀審視,課堂也有遺憾之處,主要體現在最后的“拓展·抒懷”環節,雖有“回歸到寫,學以致用”之設計初衷,目的是想拓展培養學生發現生活之美的慧眼和習慣,但對初一學生的學情估計不充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完成創寫任務,總體質量和完成數量都不盡如人意,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總覽本節課教學,學生的才情、才智、才思在個性閱讀體驗和創意解讀文本中得到了較好的誘發、展現和增長,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思維度總體較高,核心素養也于潛移默化之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和提升。

【專家點評】

總覽《雨的四季》教學,設計者能切中“單元要求”中提出的“要重視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領略景物之美”的目標,引導學生在“賞自然畫卷,品生命贊歌”中發現美、思辨美、創造美。教學設計有三個亮點較為突出:

一、創設情境使“悅讀”線索渾然一體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設計者開課即模仿“詩詞大會”創設“飛花令”情境,緊隨其后,設置了“伴雨誦詩句”“觀雨識真容”“品雨覓美點”“賞雨聽心音”“書雨展心扉”等環節,層層推進,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里品讀賞讀、尋美繪美,在多種方式的閱讀中讀出了個性審美體驗,課堂時緩時急、時靜時動,宛如一首典雅的“雨中漫步”曲。

二、遵從規律使“研讀”探索成為主線

《雨的四季》一文描寫入微,情感于真摯細膩中更顯波瀾起伏。真情美讀“春雨圖”環節,以完成一期“電視散文”聲配畫作為任務驅動,緊扣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征,引領學生通過聲音藝術感受和表現漢語言文字的聲韻之美。此外,“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不同的文學體裁都是對生活的描摹,表達方式不同使表達效果迥異,教學能緊扣散文繪景抒情的語言特色和語用規律,引導學生浸泡在詩意化的語言情境之中,品鑒內容、情感和手法,多角度發現美點,實現了抵達作者創作初心與學生個性閱讀體驗的打通。

三、落實遷移使“讀寫”融合自然生成

“融情入景,描寫在某時某刻令你怦然心動的一處自然景物”這一結尾環節,以讀寫結合的任務形式,努力踐行著“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的目標要求,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抓住景物的鮮明特征,寄托并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以及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成為了課堂教學中的一份真實的收獲、一段真切的記憶。

當然,教學也有欠缺之處。比如,有“抒情詩之王”稱謂的劉湛秋先生,在《雨的四季》一文中對雨的稱呼從“她”或“它”,變為“你”,這變化背后蘊含著怎樣的情感波瀾?如何把握七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由基礎知識性向情感思維性轉化、由淺層閱讀向深層理解轉變……未來的教學中,期待設計者能進一步深入發掘文本的這些細枝末節、并能進行又一次的精彩呈現。

猜你喜歡雨景生命情感葉敏作品賞析藝術品鑒(2021年21期)2021-08-15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中國生殖健康(2020年5期)2021-01-18情感小太陽畫報(2019年10期)2019-11-04雨景學生閱讀世界(喜歡寫作文)(2019年10期)2019-01-10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中國生殖健康(2018年5期)2018-11-06大雨之夜祝你幸福·午后版(2017年8期)2017-09-02寫微詩的時候,想起雨景截句天津詩人(2016年4期)2016-11-26情感移植發明與創新(2016年6期)2016-08-21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爆笑show(2016年2期)2016-04-11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兒童故事畫報·發現號趣味百科(2015年3期)2015-12-04

推薦訪問:贊歌 畫卷 自然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