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金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史料在初中歷史課堂上的運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地應用史料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進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中適時引入史料,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鑒于此,筆者對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的有效應用進行了探究。
一、以史料為載體,提高學生學習意識
初中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史料支撐。如果學生沒有利用史料來鞏固知識,就很容易對歷史知識了解得不夠深刻。因此,教師要利用史料來豐富歷史事件,刻畫立體的歷史人物,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以一個史料為出發點不斷地進行拓展,將多方面歷史知識融入其中,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重要信息,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時,可以將課本內容分為三個板塊: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教師可以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兩幅圖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就能直觀地感知絲綢之路,了解到絲綢之路的重要性,從而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引用《二十五史詳解》中的史料:“張騫通西域時,踏著串串悠長的鈴聲,一支支駝隊馱著中原絲織品、服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的這條絲綢之路……永遠鐫刻在人類的文明史冊。”這樣,教師在課堂上引用史料,通過圖文結合的方法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了全面了解。
二、以史料為媒介,拓展學生歷史思維
學生要想學好歷史,就不能將目光局限于某一個知識點,要從整個歷史的進程中學習知識,觀察歷史的發展,這樣才能深入地感知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而
史料的引入就能發揮其媒介作用,將學生與歷史事件聯系在一起,給學生提供
強有力的學習依據,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時有更強的代入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史料了解歷史的發展。基于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史料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快速地融入情境中,使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更進一步地了解歷史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統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時,就可以引入《燕翼貽謀錄》中的一段描述:“東京相國寺乃瓦市也,僧房散處,而中庭兩廡可容萬人……”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結合《東京夢華錄》中的相關內容:“放眼望去,到處是青樓畫閣,繡戶珠簾……”由于這兩份史料對宋朝的都市情況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能產生一定的代入感,能了解宋朝的文化韻味,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鑒賞能力。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構建相應的情境來引入教學,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元曲的相關內容時,可以以小組的形式布置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表演。這樣,學生就會不自覺地沉浸其中,從而加深印象。
三、以史料為依據,提高學生核心素養
史料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教師可以將史料引入課堂教學中,將歷史事件重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剖析歷史知識。這樣,以史料輔助教學,可以形成具體的史論,進而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最終構建良性的教學循環。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以史料為依據拓展課堂,培養學生歷史思維,使其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教學統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9課《辛亥革命》時,由于本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強調了辛亥革命的本質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但課本沒有對其意義進行詳細闡述,于是,教師就可以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評價辛亥革命。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辛亥革命的看法,并且提供相應的史料給學生,讓學生結合史料進行中肯的評價,從而在提升學生學習意識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入地了解歷史,以公平公正的態度評價歷史事件,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要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巧妙地運用史料,不斷地豐富教學內容,并且運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引導學生加深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歷史知識體系,使其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史料歷史素養五代墓志所見遼代史料考遼金歷史與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新世紀智能(高一語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新世紀智能(高一語文)(2020年10期)2021-01-04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新世紀智能(高一語文)(2020年12期)2020-06-01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新世紀智能(高一語文)(2020年12期)2020-06-01史料二則郭沫若學刊(2019年3期)2019-10-12例談數據史料的辨偽與解讀中學歷史教學(2017年9期)2017-11-08史料教學,史從何來中學歷史教學(2016年6期)2016-11-11新歷史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歷史上的6月科普童話·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