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家校合作,讓孩子健康成長

時間:2023-08-02 16:10:03 來源:網友投稿

郭曉慧

【摘? ?要】? 在班級管理中,如果教師能夠與家長形成一種合力,就能實現高效管理,讓學生健康成長。在家校合作中,教師需要借助網絡平臺,在現代化的家校合作原則下,優化家校合作策略,以此促成高效的家校合作。

【關鍵詞】? 家校合作;班級管理;小學教育

在班級管理中,如果能夠從家校合作入手,推動學生健康成長,那么班級管理就能夠事半功倍。在信息技術背景下,為了高效推進家校合作,教師需要建立一個信息化的管理平臺,應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建立家校合作原則,優化合作策略,讓家校合作順利進行。

一、建立家校合作平臺

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需要應用信息化的交流平臺,突破家校合作溝通的時間限制。當前人們已經研發了一些家校合作的管理平臺,學校也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使用釘釘等工具建立家校合作的管理平臺。例如,可以應用Classdojo軟件建立家校合作的平臺。這是一套專門為了強化家校合作而研發的平臺,它支持電腦端、Ios端、Android端接入平臺接受服務,能滿足家長的服務接入需求;能夠應用數據、文字、圖表來呈現各種評價數據,而各類數據計算的方法及所占權重可以由教師修改及設置。這款軟件支持教師與家長在平臺上以“群”的方式或以私信的方式進行溝通。

二、建立家校合作原則

1.家校合作的目的一致化

在開展家校互動時,教師要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優點和缺點,讓家長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時教師要讓家長明白,看到孩子的缺點不是為了要懲罰他、斥責他,而是為了不讓孩子去做違紀違規的事情。家長要去挖掘孩子的特長,給孩子發揮的平臺,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快樂學習。教師需要通過和家長的合作,讓學生成為身心健康、具有持續成長力的人才。

2.家校合作的互動全面化

在開展家校互動時,一方面,學校要讓互動成為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只到某一個時間段才與家長互動;另一方面,學校要在開展各項管理時與家長互動,比如學校需要告知學生學習情況、心理健康情況、在校表現、身體狀況等方面的問題,家長也要幫助學生端正學習心態、培養學習習慣等。只有教師和家長建立全面、持續的交互,才能夠做到及時溝通各種問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3.家校合作的交流主動化

教師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有時難以了解學生的生活細節,沒有即時發現學生的問題,而等到學生出現問題時再予以干預,會導致干預低效化。有些家長在生活中發現了孩子的問題,但由于受到視野限制、知識限制,而不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等到孩子的問題擴大化后,家長再與教師溝通,此時問題已經難以解決。教師和家長都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細節,發現問題以后,要主動進行溝通,然后雙方共同解決問題。

三、優化家校合作策略

1.做好全面性與客觀性的信息反饋

全面性和客觀性,是指要將評價班級管理的指標量化,讓家長結合定量或定性的評價,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應用這樣的方法,家長既能了解孩子的優點,也能了解孩子的不足;既能了解孩子的進步,也能看到孩子的問題。在這一環節的管理中,教師要引導家長充分與孩子溝通,找出孩子的問題,讓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價值和意義,鼓勵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而教師和家長則做好情感的激勵。

教師可以將班級管理的分為加分和減分兩大部分,然后從六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作業、紀律、勞動、衛生、公物保護及物資節約;學校活動;個人素養。評價分為參與態度、成績、能力、創意這四個方面,不同的項目評價的方式不同。應用這樣多元評價的方法,家長能夠全面了解孩子。以“學生沒有及時交作業”為例,從評價中家長能夠了解孩子沒有按時交作業,并且能了解孩子過去沒有不交作業的習慣,而這一不良習慣是近期才開始發生的。學生的態度有一些惡劣,組長三次催他交作業,他都沒有交,于是組長扣掉他三分,這是組長對他成績的評價。學生沒有完成作業,就沒有創意評價的評分。從這一評價的結果,家長能夠對孩子交作業這項評價進行全面和客觀的了解。教師與家長交流,讓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了解孩子為什么不交作業,而不要輕易給出評判。家長要與孩子慢慢溝通,聆聽孩子的心聲。孩子說,現在只有聽老師話的“乖孩子”才天天交作業,孩子天天交作業,被同學嘲笑了,他是為了表示自己有反抗的勇氣才不交作業的。當了解學生的心結以后,教師以“什么是勇氣”為主題,開展了一次班會,通過開展班會活動,學生解開了心結。教師和家長的合作提高了管理的針對性,這次家校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做好即時性與預防性的信息溝通

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有一些管理問題是教師可以預見的,因為這些管理問題是大概率發生的。如果教師能夠即時預判,并且要求家長在家中觀察孩子的學習細節,了解孩子的學習異常,那么家長對孩子的幫助和輔助就有了目的性。如果能夠提前做好管理干預,那么教師和家長就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學習問題,并制訂幫助學生的策略。在這一環節,教師要做好預判,家長要做好觀察,師生要做好溝通,然后共同給予學生引導。

比如,當前小學生近視情況嚴峻,然而小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全面,容易輕視近視等眼科疾病。而有一些家長沒有意識到保護學生視力的價值和意義,沒有掌握相關知識,從而也忽略了孩子的近視問題。在開展班級管理時,教師要向家長推送與近視疾病有關的資料,并且讓家長意識到近視現在是一種常見的疾病,近視的出現,預示著孩子的身體健康已經出現了問題;意味著孩子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意味著孩子的學業負擔可能過重。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發現學生近視,那么有可能導致學生的近視難以逆轉,學生的身心健康將難以保證,未來學生可能由于近視不能從事某些職業。教師要求家長關注孩子學習的細節,觀察孩子在讀書時是不是離書本特別近,寫作業時是不是出現了姿勢不良等問題,這些都能導致孩子的視力下降。有家長發現孩子的視力減弱以后與教師及時溝通,教師引導家長帶孩子去醫療機構作全面檢查,了解孩子的視力情況。通過檢查,發現現在只是視力減退,只要孩子保護眼睛,注意用眼衛生,他的視力就還能恢復。教師為家長推送了大量保護視力的科學信息,讓學生在家庭中得到家長的監督,開始重視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在學校,教師讓班干部專門為他制訂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的管理計劃。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終于意識到做好保護眼睛和用眼衛生的價值和意義,他也開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注意保護眼睛。

3.給予個體性與差異性的管理引導

學生存在差異性,教師和家長在閱讀評價數據時,要看到學生的特長和不足。教師要與家長交流和溝通,共同挖掘出學生的特長。而對于學生的不足,教師要引導學生盡力去克服不足帶來的影響,避免不足成為影響未來成長的障礙。當學生成長時能夠揚長避短,他們便會在成長的道路上越來越有信心。在這一環節,教師需要挖掘學生的特長,然后讓家長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發揮學習特長的管理引導。

例如,一名學生非常擅長講故事,在全市講故事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然而他的數學學習成績不好。教師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了解到這名學生非常擅長形象思維,而抽象思維不足,這就導致他在對形象思維要求較高的講故事活動中能發揮優勢,而對于抽象思維要求較高的數學學習中不能發揮優勢。了解學生的智能特點以后,教師引導家長培養孩子的特長,如為孩子購買故事叢書,讓孩子多聽故事講解員是如何講故事的。家長可以為孩子開辟一個網絡故事平臺,讓孩子一天講一個故事,孩子的網絡故事平臺非常受歡迎。為了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學習不足,教師引導學生在研究故事時,學會歸納故事、類比故事,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特長。家長每天都聽孩子講故事,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孩子的缺點是否已經慢慢克服。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天天訓練自己的抽象思維。通過訓練,學生意識到要講好一個故事,不僅要優化語言的運用,還要搭好故事的框架。在培養了抽象思維能力之后,學生講故事的節奏會把握得更好,他的表達能力能夠再上一層樓。

4.建立游戲性與競爭性的親子活動

部分學生存在不良的學習習慣,雖然教師用開展班級管理的方式約束學生,要求學生改變,然而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弱,他們常常不能有效做好自我管理。小學生通常喜歡游戲,他們更喜歡競技性的游戲,這是由于他們喜歡在游戲中得到勝利、獲得良好反饋的緣故。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幫助家長建立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讓學生以獲得勝利為目標,逐漸改變自己不良的習慣。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會慢慢地改變自己,進而會發現自己的學習習慣改變后,精神面貌產生了變化。當學生意識到能夠通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自己更好地成長時,他們便會內化自己的習慣。在這一環節,教師要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的喜好,然后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幫助家長建立游戲性與競爭性的規則,而家長在家庭中引導孩子完成游戲,最終在教師和家長合力作用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有的學生不愿意每天按時起床,養成了遲到的習慣。通過交流,教師了解了學生非常喜歡《棋魂》這部動畫片,他喜歡動畫片中的主角之一小亮,常常自比為另一個主角小光。教師通過收看動畫片,了解到小光和小亮是競爭的關系,并且小亮自我約束能力很強,而小光正向小亮的方向努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家長扮演小亮,讓孩子扮演小光,“小光”要向“小亮”學習,天天按時起床。這條游戲競賽規則就是:如果“小光”能夠在一個星期中每天按時起床,那么家長愿意給他買一本他喜歡的課外書籍;反之,哪天沒有按時起床,學生就要接受家長的懲罰,做一件家長指定的力所能及的家務。在游戲的過程中,家長讓孩子慢慢了解開展這項游戲的意義,并讓孩子參與制訂獎懲規則。在游戲和競爭的環境中,孩子改變了學習習慣,學會了自我管理。

總之,在開展家校合作時,學校要為教師和家長提供家校交流平臺;在開展管理時,教師和家長需要了解開展合作的原則,在這一原則下,教師需要發揮教學實踐經驗的優勢,家長要發揮監督和引導的作用,教師和家長需要形成一股合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亞君.小學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4(26):20-22.

[2]錢衛東,熊婭.在家校互動中做更好的合作者[J].班主任之友(小學版),2020(09):46-47.

猜你喜歡家校合作小學教育班級管理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大學生心理危機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討智富時代(2016年12期)2016-12-01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小學教學參考(綜合)(2016年11期)2016-11-14家長參與下的家校合作情感讀本·理論篇(2016年9期)2016-11-05家庭功能對青少年的外化問題行為的影響機制分析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推薦訪問:健康成長 合作 讓孩子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