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化學反應與電能”教學實踐

時間:2023-08-02 11:00:04 來源:網友投稿

劉一柱

課堂是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倡導真實問題情境的創設,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重視教學內容的結構化設計,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以必修二“化學反應與電能”,闡述基于情境和問題的互動探究式教學實踐。

一、教學設計思路

“化學反應與電能”主要包括化學能與電能的間接轉化和直接轉化,間接轉化涉及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本質,直接轉化側重于原電池工作原理學習,學習內容與生產生活實際相關。因此,在教學設計上將情境設置系列化,突出學生主動學習,將宏觀現象和微觀分析聯系起來,將知識、技能和方法有機結合,滲透化學表征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化學方法和分析能力、化學信息處理能力、發現與提出問題能力、證據推理與論證能力、模型認知能力的培養。

根據學習要求和內容特點,采用情境設置、問題驅動、主體活動和學習內容融合并行的教學組織方式(見右上表),橫向基于情境和問題導向,實現學習主體的驅動,縱向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引導學習目標達成。

二、教學實施和策略

1. 新課引入

以《普通的改變,將改變普通》視頻進行新課引入,然后轉入課堂小測,在后續教學過程中用相關內容進行銜接和印證。一是從發展史中感悟,通過介紹1780年伽伐尼的青蛙解剖實驗到1799年“伏特電堆”,再到1836年的丹尼爾電池的發展簡史,讓學生從中領悟改變。二是在分組實驗中感悟,完成水果電池實驗后,對實驗過程中的不足進行反思和討論,如實驗準備、小組合作和實驗操作的存在問題,商定改進的策略,再進行原電池實驗,協商之后再實驗,連貫性和效率有明顯改善。三是從實驗設計中感悟,原電池實驗設計中看似簡單的改變,巧妙地將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在不同電極發生,從實驗①、實驗②、實驗③的對比(如圖1所示)感悟改變,體會創新的魅力。

2. 任務驅動

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多種情景,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間的關聯,提供展示、討論、交流的機會和時間,調動學生共同參與的興趣和熱情。

課堂小測:完成化學反應方程式“Zn+ + H2SO4-”,并標注電子轉移的情況。以分析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導入,引導學生銜接新舊知識,形成“電子轉移”與“電流”的初步聯系,為新內容學習做準備。與學科核心素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相關。

通過設置8個不同問題的討論、交流形成驅動任務,通過教師適時引導和鼓勵,養成主動學習和樂于參與的習慣,讓學生在思考、分享和點評中體會學習的收獲和成功,感受化學的魅力。

3. 邏輯推理

在情境問題中引導進行理性思考,將發現與提出問題能力、證據推理與論證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學習過程中。

采用剪輯的動畫為情境,內容為將手機連接充電線,充電線插頭端插入蘋果中,加入汽水后,手機屏亮起。驚奇之余,不少學生迅速表示懷疑并引發議論,由此歸納出這種情況下的兩種對策:進行實驗驗證和尋找理論依據。

教師在肯定學生敢于質疑、不輕信虛假信息的務實態度和科學精神,發揮新情境作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借鑒其連接方式,遷移到水果電池的設計和實驗。滲透學科核心素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的教學。

水果電池實驗貼近學生對裝置設計的推理思維,課堂教學中,學生能注意到水果中未知的化學反應,提出水果電池產生的電能是否來自化學能的質疑,再通過討論推理找到縮小范圍,改用“某一具體化學反應”替代水果中的“未知反應”的方法,實現了分析環環相扣,討論逐漸深入,通過證據推理得出銅鋅原電池實驗的模型,形成一條合理的證據鏈,完成原電池裝置設計的論證。

4. 知識運用

結合閱讀和實驗探究等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熟練信息處理、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這是本課時在培養和發展“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等學科核心素養中重要的一環。

師:請用1分鐘時間閱讀教材36頁第一、二自然段,并進行分享。

(要求:分享時不能看書,其他同學對照教材進行評價)

生A:汽車通過汽油燃燒產生熱能,熱能通過輪機轉化為機械能,再通過發電機轉化為電能,為汽車供電。

生B:一些東西通過化學反應,由化學能轉化為其他的能量,氧化還原反應是關鍵。

同學評價:(略)

師:雖然同學們都認為兩位同學講得不夠準確和完整,不妨對比一下,如果由你來分享,哪些地方要改進?下面請大家再閱讀一次,注意閱讀與思考同步,注意關鍵詞以及信息的獲取、記憶、理解和歸納。

生A:(第二次分享)火力發電是化石燃燒反應產生熱能,熱能推動蒸汽輪機轉化為機械能,再帶動發電機轉化為電能?;茉窗l生化學反應,化學能轉化為熱能。

生B:(補充)我覺得還有火力發電時化石能源的燃燒很關鍵,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師:兩位同學的前后兩次分享對比,閱讀的效果有了進步,普通的改變有了效果,但閱讀能力還存在明顯的短板,要多加練習信息處理技巧。比如剛才同學的分享中沒提到兩個要點:一是電力生產量構成,日常使用的電能主要來自火力發電;二是火力發電是化學能間接轉化為電能。那么,可不可以實現彼此間直接轉化呢?

以上學習過程采用連續二次閱讀和分享的效果對比,給學生帶來內心的觸動。又如,通過讓學生從“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探究過程中,領悟化學探究方法,具體見圖2。

學生在完成原電池探究實驗后,結合裝置圖和現象進行證據推理:①電流表指針偏轉,可知裝置形成了回路,從電流表指針偏轉方向可知,電流通過導線由銅片流向鋅片,因此電子是由鋅片流向銅片;②由第一步可推出鋅片為負極,是電子流出的極;③由第一步可推出銅片為正極,是電子流入的極;④鋅片不斷溶解,可知鋅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變為鋅離子,進入溶液,電子流向見第一步和第二步;⑤銅片表面有氣泡產生,經驗證氣體是氫氣,可知溶液中的氫離子在銅片得到電子,產生氫氣,發生還原反應。具體見圖3。

上述推理過程結合已學的物理知識以及宏觀和微觀的聯系,學生逐步推理論證原電池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消除認知障礙,認識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方法,學會證據推理的方法和技巧。

責任編輯 韋英哲A7614627-9AF0-4AF6-B860-901C9EA63E99

猜你喜歡記憶夏天的記憶學苑創造·A版(2020年10期)2020-11-06糟糕魚中學生百科·小文藝(2018年5期)2018-06-14象棋記憶棋藝(2016年4期)2016-09-20端午記憶絲綢之路(2016年9期)2016-05-14兒時的記憶(四)新湘評論·下半月(2016年4期)2016-05-05兒時的記憶(四)新湘評論·下半月(2016年4期)2016-05-05記憶翻新海外文摘(2016年4期)2016-04-15記憶游戲小天使·一年級語數英綜合(2014年3期)2014-03-15記憶鑰匙cookie world(2010年6期)2010-06-24童年記憶環球時報(2009-01-09)2009-01-09

推薦訪問:化學反應 電能 素養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