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一、 在實踐中融合生活化元素,引發學生思考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需要一定知識作為支撐,而對于學生來說最具象化,也最可靠的支撐物便是生活化的經驗,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生活化元素以及生活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提高數學活動效率。
例如在教學《噸的認識》過程中,課堂上先初步感知1噸。
師:1噸有多重呢?老師準備了1桶重10千克的水,請幾位同學上來拎一拎,感受下這桶水的重量,說說感受。
生:非常重。
師:10千克的水就這么重了,如果讓你拎2桶,3桶……10桶水,你們還能拎得動嗎?
生:更加拎不動了。
師:10桶水是多少千克?那20桶呢,30桶呢……100桶呢?
生: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 000千克。
師:100桶水重1 000千克,也就是1噸。
接下來老師強化對1噸的認識。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分發給每組,分別是一桶5千克的油,一袋10千克的大米,1捆20千克的書,請學生按照順序拎一拎,感受下物體的質量。
生1:我可以很輕松地拎起5千克油, 200桶油重1噸,我感覺1噸的物體特別重。(課件出示200桶油,直觀感受)
生2:我們組的材料是10千克的大米,拎起來很吃力,拎起來后站都站不穩,100袋的大米重1噸,我覺得1噸物體特別重。(課件出示100袋大米)
生3:我們組的材料是1捆20千克的書,將它拎起來感覺很重,50捆書重1噸,我感覺1噸的物體很重。
如果僅僅抽象地描述1噸的重量,學生是法體驗和感悟。課堂上通過提供給學生一些具體化、可感知的物體與之聯系比較,讓學生自己去親身體驗,去感悟“噸”,具有更加直觀且靈活的認知。
二、 在實踐中深入探索,搭建活躍思維的橋梁
數學活動中,學生的思維活動起源于實踐操作和對比,以及對活動內容所創造出的新的現象,而老師則需要在數學活動的設計上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
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師:怎么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生1:我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邊×鄰邊。
生2:我猜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猜想是否成立?我們需要進行驗證。我們先來驗證第一種猜想。請同學們仔細看(拉動平行四邊形框架)你有什么發現嗎?
生:“底邊×鄰邊”沒有發生變化,面積變了。
師:那第一種猜想的結論怎么樣?
生:不成立。
師:如何驗證第二種猜想?接下入來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的平行四邊形剪一剪、拼一拼,驗證我們的猜想是否成立。
師:哪個小組愿意分享自己驗證的過程?
生:
(邊操作邊說)沿平行邊形的一條高剪開,剪下的部分拼在右邊平行四邊形變成了長方形。
師:新拼出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聯系?
生:形狀發生了變化,但面積沒有變,即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師:說得真好,通過圖形之間的聯系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你們真了不起!
這種方式在引導學生利用實踐與分析來解決問題的同時,讓學生了解到了實踐是獲得結果最可靠的方式,從而對數學活動的探索更加深入,認知更加全面。
三、 在實踐中深刻感知,發展思維能力
老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分析,提高其思維能力,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師:拿出課前準備好的若干個小正方體,以小組為單位,任意擺出幾種不同長方體,完成表格數據。(略)剛才很多小組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為了方便觀察,老師把這些數據記錄了下來。請看大屏幕,仔細觀察這些數據,你有發現嗎?
生1:每行個數×行數×層數=小正方體的個數。
生2:小正方體的個數也就是長方體的體積。
師:是的,只要把每行的個數×行數,再×層數,就是小正方體的總個數,這里每行擺的個數相當于長方體的長,擺的行數相當于長方體的寬,擺的層數相當于長方體的高,所以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就是—
生(齊):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實踐活動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自主發現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從而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小學數學教學需要重視數學活動的開展,并在活動過程中充分貫穿生本理念,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作為主要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的發展。
猜你喜歡個數正方體長方體1立方厘米與1立方分米數學大王·低年級(2022年5期)2022-05-21拆拼長方體小學生學習指導·低年級(2021年6期)2021-09-10探究組合長方體的最小表面積初中生世界·七年級(2021年2期)2021-03-12最強大腦學生導報·東方少年(2019年27期)2019-01-14智力魔方小天使·三年級語數英綜合(2017年6期)2017-06-07方方正正的正方體娃娃畫報(2016年6期)2016-07-29表面積是多少小學生導刊(高年級)(2016年1期)2016-01-29想一想讀寫算·小學低年級(2015年12期)2015-12-12誰和誰搭檔小學生·多元智能大王(2015年5期)2015-05-25認識頻數分布直方圖中學生數理化·七年級數學人教版(2014年6期)2014-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