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時間:2023-07-17 08:30:03 來源:網友投稿

陳 曼

(河南開放大學,河南 鄭州 450008)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020年7月9日,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指出,高職院校要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且要注重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學校公共基礎課教學當中。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明確要求職業院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統籌勤工儉學、實習實訓、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環節系統開展勞動教育。國家相關勞動教育與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文件的出臺,進一步明確了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并為高職院校發展勞動教育提供了依據與主要方向。如何更好的發展勞動教育,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提高勞動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車麗娜等人 (2020)、程德慧(2019)、孫晉超(2019)提出需要從國家和社會層面上,加強勞動教育的制度和體系建設,構建一體化的勞動教育聯盟,提升勞動教育的占比。[1][2][3]高勇(2019)、王生雨等人(2018)、胡君進等人(2018)認為要加強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4][5][6]趙章彬(2020)、徐海嬌(2019)認為高職院校要利用“互聯網+”優勢搭建線上勞動教育平臺,將“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納入到學校勞動教育體系中。[7][8][9]趙早軍(2020)、張熙等人(2019)、楊曉慧等人(2019)認為高職院校要拓寬勞動教學的渠道,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將學生的社會實踐、頂崗實習與勞動精神緊密的結合起來。[10][11][12]為了進一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提升三全育人的效果,本研究擬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內涵進行分析,以找出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區別于其它學段、其它類型勞動教育的主要教育特點與教育目標,以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內涵為出發點設計調研問卷和訪談提綱,以某高職院校為例對勞動教育現狀進行調研,基于調研結果數據分析,總結造成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挖掘問題的根源,進而闡述提升勞動教育的策略。

《辭?!泛汀吨袊蟀倏迫珪そ逃分袑趧咏逃x為德育的一部分,主要側重于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勞動成果,通過日常生活培養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態度。[13][14]《教師百科辭典》和成有信(1993)認為勞動教育主要是向受教育者傳播現代生產基本知識和技能。[15][16]《中國百科大辭典》認為勞動教育是勞動技術教育的一部分,勞動教育側重于學生的德育,技術教育側重于學生的智育,兩者結合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和勞動習慣。[17]黃濟(2004)認為學校勞動教育包含德育和智育兩大方面的內容。[18]徐長發(2015)認為勞動教育包含勞動觀念、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教育。[19]陳勇軍(1995)認為,勞動教育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教育。[20]蘇霍姆林斯基(2009)認為勞動教育即為“做中學”的一種實踐形式,促進學生內在更好的發展。[22]我國臺灣地區2015年制定的《勞動教育促進法草案》認為勞動教育屬于公民教育的一部分,應從各個層面的教育對公民進行勞動價值觀、勞動認識和勞動態度進行教育,構建雇員和雇主權益雙贏的社會格局。同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指出和諧的勞動關系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基于上述概念的分析,結合高職教育以培養一線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根本任務的自身特點,本研究認為,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是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旨在通過對勞動教育和專業教育進行深度融合,對大學生進行勞動思想教育、勞動技能培訓、勞動實踐鍛煉,全面提升大學生勞動素養,進而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業人才。

為了深入了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基本情況,本研究以某高職院校在校生為研究對象,采用班級群發布問卷星進行調研,共收到792份問卷,剔除無效問卷,實際得到有效問卷786份。另外,針對勞動教育開展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本研究從教師視角設計7個問題對全校勞動教育授課教師進行抽樣,選擇5位教師進行訪談。參與調查的學生基本信息如下表1所示,本次調查選擇2018級到2020級的在校生,由于2018級參加校外頂崗實習,參與人數較少,僅僅占比8.4%。在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中中,理工類各專業學生占比63.87%,社科類各專業學生占比36.13%,符合該校總體學生人數占比。參與調查的學生戶籍分布中農村戶籍占比為51.15%,城鎮戶籍占比為48.85%,性別構成比例中男生人數占比58.4%,女生人數占比41.6%,其中獨生子女占比38.42%。整體來看,樣本分布均勻,可以對該校勞動教育現狀進行有效的統計分析,進而挖掘高職院校勞動教育中存在的現實問題。

表1 某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現狀調查學生基本信息

(一)學生勞動意識淡薄

在“父母是否支持你做家務”題目的調研中,有35%的學生選擇了父母不支持,有26%的學生選擇了父母不鼓勵。由此可以看出,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灌輸的教育理念是學生要集中精力學習,家長包辦了家庭生活中大部分的體力勞動,使學生在長期的家庭生活中缺乏勞動意識。在“你在家中做家務的時長是多少”的題目中,有62%的學生選擇不超過1個小時,可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在家庭中除了勞動意識缺乏外,還存在由于勞動時間不足而導致勞動主動性不強的問題。針對 “你認為什么是勞動”的調研中,有75%的學生能夠形成統一認識,但是也有近三成的學生表達了其他看法,甚至有5%的學生選擇了“勞動就是干體力活”。這些數據說明該校學生對勞動的認識不足,勞動意識淡薄。針對學校廁所張貼的“捐精、賣卵和裸貸”小廣告,有48%的2019級學生在選擇“個人行為,無可厚非”,說明該校大二年級學生沒有形成合理的勞動價值觀,應進一步加強該方面的勞動教育。針對就業的時候是否選擇去偏遠地區或者基層從事一份以體力勞動為主的工作,超過50%的學生選擇依靠父母暫時不用工作或者從事更理想的工作,這一選擇在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另外,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在選擇的時候會以勞動來鍛煉個人品質,與2019級學生和2020級學生有著區別。

(二)勞動教育內容不足

針對“學校提供了哪些勞動教育形式”中,學生的選項包括校園辦公區義務勞動(89%)、家屬區義務勞動(62%)、個人宿舍衛生(92%)等,服務性勞動包括疫情防控志愿者 (43%)、校園活動志愿者(56%)、勤工助學 (36%)以及勞動教育主題報告(87%)等,且不同專業趨同。針對“多久參加一次勞動活動體驗”,有79%的學生選擇每月一次。上述數據說明該校勞動教育內容和活動形式單一,在時間和內容上缺乏連續性,容易形成“擺造型、拉條幅、喊口號”的形式主義,勞動教育活動浮于表面,造成“有勞無教”的現狀。同時,根據對教師視角下勞動教育相關問題的訪談發現,該校勞動教育形式方面均以體力勞動為主,幾乎沒有有關于勞動教育內涵和意義等相關內容的課程設置,不利于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和勞動習慣的養成。因此,有38%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在學校開展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但是由于勞動教育認識和意識的缺乏,且受限于學校勞動教育的形式和內容,超過半數的學生表示對勞動教育的興趣不足。

(三)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單一

針對開展頂崗實習的2018級學生調研中,有76%的學生選擇了 “實習實訓提升了我的勞動技能”,62%的學生選擇了 “實習實訓增強了我的職業技能”,但是在社科類專業的學生調查數據中,這兩項學生的占比較低,可以發現,高職院校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可度與其所在專業自身特征和職業特性密切相關。在“我經常參加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我經常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我經常參加志愿服務活動”這三項問卷中,所有專業的學生選擇比例較低。因此,本研究發現該校勞動教育開展過程中缺乏與不同專業進行融合,且忽略了專業實訓和頂崗實習中的勞動思想挖掘。由此可以看出,該校在開展勞動教育實踐中,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體力勞動和勞動知識教學上,沒有進一步增強勞動意識和提升勞動能力。

(四)勞動教育效果不理想

在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現狀訪談調查中,關于“不同專業與勞動教育的關系如何”的調研,有的老師表示,“學生就業中社科類專業傾向于文職、管理類的崗位,理工類專業在校動手實踐較多,就業面較廣,因此在社科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可以開設一些辦公實踐、公文寫作的實踐課程,讓學生模擬真實的工作場景來解決問題,而實際的勞動教育內容與專業的結合特別少”。關于 “勞動教育課程如何考核”的調研中,被訪教師的回答其考核方法是在期末提交勞動實踐報告,考核內容主要在于考察學生參加勞動活動的次數,獲得了多少勞動知識。由此可以看出,該校對學生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勞動素養的提升缺乏關注。因此導致學生在勞動教育中對“勞動法律和法規知識”(3%)、“勞動關系與勞動權益”(8%)等職場中的自身切身利益了解非常少。由此可以發現,該校勞動教育在幫助學生解決進入職場后面臨的實際問題效果不是很理想。

(一)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識不夠

調研發現,學生普遍缺乏對勞動本質與內涵的認識,認為勞動教育就是重復學校環衛人員的工作,進而忽視了學習本身也是一種勞動活動,在日常課程的學習和實習實訓中為了完成學分需要而付出的勞動與汗水。另一方面,由于該校沒有系統得勞動教育活動、勞動教育課程設置,導致學生接受勞動教育的內容少、途徑少,因此由于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準確的認識,學生對于勞動意識和態度也比較消極,對于勞動的本質、意義和價值等勞動知識的了解是支離破碎的,甚至只停留在感性的描述階段,妨礙了學生對自身合法權益的認知,不利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二)教師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高職院校教師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學生的思想品格和行為規范,為社會培養更多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才。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專業的勞動教育人才缺乏,沒有開發出專業的勞動教育課程,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更加傾向于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的習得,教學活動設計缺乏關于勞動教育價值觀、勞動思想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的內容,實習實訓環節中只關注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缺乏對勞動價值的引導。創新創業課程是與勞動素質教育密切相關的課程,但是,在對老師的訪談數據分析發現,老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更加關注的是學生創業項目的路演技能、公司法等內容,缺乏積極的勞動教育引導。

(三)學校對勞動教育的投入不夠

勞動教育是理論和實操并重的課程,既需要專業化的師資,也需要勞動教育場地。通過調研發現,該校對勞動教育的投入不夠,具體表現為師資缺乏、經費保障不足、實踐場地不足三個方面。一方面,由于該校勞動教育的師資主要由輔導員擔任,輔導員自身學生管理工作繁重,難以全身心投入勞動教育課程教學設計與研究。同時,由于其自身所學專業與勞動教育專業領域不同且缺乏專業的勞動教育培訓,授課教師無法構建系統化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另一方面,該校對勞動教育經費的保障不足,主要表現在無法建設足夠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無法培養優秀的師資、無法引進優秀的能工巧匠進入學校,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最后,由于勞動實踐場地不足,學生沒有辦法開展豐富的實踐勞動,進一步阻礙了學生對勞動教育的認知。

(四)家庭和社會對勞動教育的支持不夠

首先,家長存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尤其是該校對于農業大省,家長認為知識是改變命運的唯一路徑。因此,家庭教育中,家長要求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其他能夠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的活動都是由家長代勞,這些嚴重阻礙了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形成,這也是造成目前該校大學生不愛勞動、不愿勞動的主要原因。其次,社會上的團體組織對培養大學生的勞動技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極少,比如,工會等組織對勞動精神的宣講和“五一勞動獎章”、“能工巧匠”稱號獲得者的勞動價值宣傳極少。最后,由于社會中缺少針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相關管理部門,勞動教育的社會資源建設雖然比較豐富,但是難以與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系統地結合起來達到協同育人的效果。因此,社會層面需要建立專門的部門來進行勞動教育資源的整合與發布。

(一)開設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

******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高職院校要開設專門的、系統的勞動教育課程。第一,勞動教育課程要與勞動相關的專業課區別開來,比如勞動法、勞動倫理學等專業課程,要更加側重普及性的勞動科學知識傳播。第二,要圍繞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大國工匠精神,以培養學生勞動觀、掌握勞動知識為目的,對勞動教育課程教學進行科學設計。比如,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大綱,分層次設置勞動類型,比如講座、公益勞動、專業學習、志愿服務等等;
明確勞動課程的教育內容和勞動目標,為勞動教育設置相應的學分和學時,將勞動教育學分化。第三,勞動教育教材的編寫要與勞動實踐相結合,避免理論灌輸,采用循循善誘的方式提高教材的感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四,充分發揮學校工會的功能,策劃大國工匠進校園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崇敬勞動、熱愛勞動。第五,需要與企事業單位加強聯系,為學生爭取更多的課程實踐場所。

(二)勞動教育與專業課教學和思政課教學相結合

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各類專業中,自然科學領域的機電工程、建筑工程等專業中的應用技術和工藝、社會科學領域的田野調查研究、藝術領域的創作都需要與勞動密切結合起來才能完成。因此,每個專業的人才培養環節,都應注重與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結合起來,比如,教學實踐活動可以利用課外、周末或者寒暑假進行實施,以達到通過勞動實踐促進專業學習的目的。此外,專業課程的教學要以案例、問題和項目式教學為中心開展,保證學生能夠在創設的真實工作的情境解決問題,讓學生的實踐能力獲得真實的成長。最后,高職院校勞動思政教育可以體現在學生的課程內外,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自身認真備課、教學和學生作業批改反饋,以及實習指導等環節,為學生做到表率,樹立榜樣的力量,進而培養學生的勞動態度、勞動習慣、勞動技能和勞動品格,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將來參加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勞動教育與實習實訓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在專業實習實訓大綱設置中,教師要明確實習實訓的目標、各個環節的任務要求,確立實習期間和實習結束的考核方式,增強學生綜合運用勞動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更好的適應未來職場的能力;
在學生開展實習實訓的過程管理中,教師要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習實訓企業的選擇上,積極與尊重勞動的企事業單位開展實習合作,堅決不與存在產品糾紛、勞動糾紛、信用缺失的單位開展合作。另外,學校還可以利用“五一國際勞動節”的契機,開展以“勞動”為主題的講座、辯論賽、攝影比賽等活動來傳播勞動精神;
在各項技能競賽中,引入學生參與機制,對取得不同等級成果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獎勵,讓他們體會勞動收獲的成就感;
在暑期三下鄉的活動中,引導學生走進企業一線關注勞動者,感受和諧勞動氛圍;
大學生挑戰杯的活動中,引導學生開展以“勞動”為主題的社會調查,倡導學生到基層就業等類型的活動。

(四)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

學校勞動教育的開展要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貫穿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第一,學校要明確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創業能力”一體化的教育目標,實現勞創教育價值同向。勞動觀念教育是培養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積極勞動的理念,這也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起點。創業意識是創業的動力,學校應將勞動教育結合創新創業主題教育,喚醒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是大國工匠精神,也是培養學生的專注、執著、嚴謹的工作態度。創業能力是高職教育中和學生知識能力、職業能力相并重的能力。第二,構建階梯化勞動教育與高職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課程,比如設計通識類、專業類、項目類、培訓類等課程體系,促進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育人。第三,開展系統化的實踐活動,比如設計學生個人活動——校園活動——社會活動三級系統化的實踐活動,打通勞動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育人的路徑。其中個人活動包括學生的個人衛生、文明宿舍等日?;顒?,設立勤工助學崗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和財富觀。校園活動包括學生參與校園公共場所的衛生打掃等活動,舉辦勞動創造價值論壇,增強大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社會活動包括學生參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及依托實習實訓基地,參與真實的勞動生產過程,增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勞動自豪感。

***總書記在提出要繼承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多次圍繞中國夢、勞動、勞動者、勞模精神等內容進行深刻闡述,這些重要的論述為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導。高職院校應該深刻學貫徹******有關勞動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以服務國家和地方戰略需求為導向,多措施推進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從學生、教師、學校、家庭、社會等多主體出發,多元化發展,以學風、教風、師德師風建設為契機強化理想勞動教育,以體制創新機制建設為抓手規范勞動教育形式和內容,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猜你喜歡勞動院校高職勞動創造美好生活小天使·一年級語數英綜合(2022年5期)2022-05-25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科普童話·學霸日記(2021年5期)2021-09-05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熱愛勞動文理導航·科普童話(2017年5期)2018-02-10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當代工人·精品C(2016年6期)2017-01-12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學習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年6期)2015-03-01

推薦訪問:勞動教育 為例 職業技術學院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