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振 李燦峰 許 軍 段江忠 郭俊杰
(1.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術研究院,廣東 深圳 518046;
2.深圳市應急管理局,廣東 深圳 518038)
近年來,隨著我國森林資源保護力度不斷加強,全國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等實現穩定增長,森林防滅火成為森林資源保護的重中之重。偏遠山區面臨復雜的地勢和多變的氣候,且森林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現代化、信息化的森林防火技術應用率不高,城鄉結合部地區更是具有人為活動頻繁、火源管理難度大、破壞性強、社會影響廣等特點[1-2],這些均增加了森林防滅火工作難度。
林火撲救中撲火人員傷亡事件時有發生,基于此,本文旨在從林火傷亡案例中提取存在安全隱患的主要因素,分析森林火災撲救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議,為進一步完善森林防滅火工作機制,推動新興科技技術手段的應用,制定科學合理的森林火災撲救策略提供意見。
部分學者對林火造成人員傷亡的部分案例進行分析,以期探尋發生傷亡的原因和規律。楊光[3]基于我國1988—2012 年森林火災統計分析了森林火災中人員傷亡的時空分布特征。魏建珩[4]針對云南省開展森林火災時空聚集性研究,探究林火聚集性規律。杜璇等[5-8]分別根據典型傷亡案例分析對應林火行為特征,得出林區復雜的地理環境、變化無常的火行為特征、錯誤的避險逃生方式和對火情的錯誤分析研判分別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主客觀原因。陳斌鋒等[9-17]分別從建設生物防火林帶、種植防火樹種、消防指揮員培訓、遙感技術應用、無人機及其他滅火技術裝備、風險預警模型等方面關于森林火災監測、預防和應對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綜上所述,研究森林火災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可為森林火災撲救中方案制定提供重要決策支撐,森林防滅火新技術和新裝備的應用進一步加強了林火撲救的科技化水平。
森林火災發生后危險性有以下3 點:一是由于山林地理環境復雜,尤其是在狹長山谷、陡坡、山脊、鞍部等危險地段極易造成撲火人員的傷亡;
二是山林局部小氣候影響火災行為,即使是有經驗的指揮員也難以準確判斷林火的蔓延態勢,一旦形成飛火、火旋風、火爆等極端火行為,極易使前方撲火人員陷入險境;
三是可燃物火災荷載、空間分布和含水量等特征同樣是影響森林火災火勢發展蔓延的重要因素。
選取國內外林火撲救過程中出現消防人員傷亡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見表1),消防人員在森林火災撲救一線,雖具備一定專業素質和裝備配備,但重大傷亡事故依然時有發生。因此,強化問題導向,梳理森林防滅火體系存在的短板、弱項和突出問題,加強科技力量支撐以及建立健全科學的安全責任體系和森林火災撲救機制迫切而必要。
2.1 森林火災起因分析
森林火災起火原因中以人為火為主,包括生產用火(計劃燒除、施工作業、農事用火、工礦用火等)、非生產用火(野外吸煙、祭祀用火、電線短路、家火上山等)和縱火,非人為因素中主要包括雷擊火、其他自然火等。
2.2 消防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強
林區防火隔離帶設置不足。部分林區防火隔離帶規劃和建設不能滿足當前森林防滅火工作要求,在必要時起不到阻隔大火的作用,在撲救過程中臨時開挖防火隔離帶易受地形地勢和開挖速度等因素制約,火場態勢變化迅速,前線撲火人員若無法完全控制火勢則可能陷入險境。
對林區道路情況不盡了解。一是林區地處偏遠,往往存在車行道路不通、登山路徑不明等情況,林區道路的缺失使得專業大型滅火裝備和車輛無法到達火場一線,滅火手段單一;
二是林區環境復雜,人員視線受限,對自身所處境地和周邊環境了解不足;
三是缺乏有效技術手段識別最佳登山路線,消耗撲火人員體力,一旦出現險情,無法快速做出有效避險路徑規劃和逃生策略。
通訊覆蓋及保障落后。森林防火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現有防火通訊存在較大盲區,難以滿足語音通信、視頻調度、信息指揮等工作需要,各救援隊伍不能及時上報火場和撲救真實情況,指揮調度缺乏時效性,火場一線撲火隊員無法即時掌握火場整體態勢。
2.3 撲火隊伍專業應急能力有待提升
撲火隊伍應急避險能力和經驗不足。部分森林消防專業隊伍對火場現場環境認知和火情研判不到位,領隊指揮員缺乏森林火災撲救經驗。一是在進行森林火災撲救工作之前偵察不全面,撲救隊員盲目進入火場,易出現迎風靠近火線、進入林火危險禁區或無法判斷應急撤離路線等危險情況;
二是對火災嚴重性判斷不準、估計不足、重視不夠,導致應急預案啟動不及時,組織撲救不得力,上下級和部門之間缺乏統一調度,造成第一到場人員缺乏專業撲火水平,當撲火人員行進、撲滅作業、宿營地選擇或撤退避險時,一旦遇到風向突變導致火場局勢突變無法根據火場形勢及時做出正確有效反饋,撤離不及時、選擇錯誤逃離路線或避險措施不正確,導致撲火隊員出現傷亡事故。
個人防護裝備配備缺乏。個人防護裝備在火場一線關鍵時刻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阻燃服、避火罩、呼吸器、定位裝置等。一方面由于隊伍裝備更新建設不足,缺乏專業個人防護裝備,另一方面為追求隊伍行進效率和便攜性,隊伍僅配備必需的撲火器具和簡易裝備。
3.1 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填補消除森林防滅火盲區
不斷吸收、借鑒森林防滅火經驗,發揮應急管理部門職能,統籌、銜接森林“防火”和“滅火”的責任鏈條,發揮消防救援力量部署優勢,完善森林防滅火治理體系。以深圳市為例,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戰略機遇,統籌發展和安全,立足發展新要求,建立健全市、區、街道(鎮)、社區(村)四級森林防火護林體系,充分發揮市、區專業森林消防隊伍撲火員、巡查員、督察員、宣傳員“四員”作用,落實森林防滅火工作主體責任。
3.2 完善監測預警體系,提升通信指揮信息化能力
完善森林防滅火通訊保障應急能力建設,為指揮決策和撲火救援做好支撐保障。建立超短波通信網為基礎和以衛星通信和機動通信為輔的信息化通訊網絡,裝備配備綜合通訊指揮車系統,通過衛星信道將現場火情視頻向指揮中心傳輸,確?;饒鐾ㄐ拧⒒饒鲂畔⒉杉?、現場指揮順暢,前線消防隊伍能及時掌握火場整體局勢,實現信息即時上傳下達。
深圳市探索超大型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體系建設,創新“防、管、控、應”一體化、智慧化管理模式,打造“1(市級中心)+11(區級中心)+N(市直部門中心)”監測預警指揮體系,應用衛星遙感、激光雷達(LiDAR)、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構建全天候、全覆蓋的森林防火立體監測網絡,實現森林火險全要素綜合監測、智能綜合風險評估、智能預警、智能態勢分析研判,構建森林防火信息化體系[24]。
3.3 完善森林消防體系,強化森林防滅火工作機制
提前部署,保障森林防滅火經費投入,確保個人保障、業務保障和基礎設施保障經費。深圳市持續完善專業、半專業森林消防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體系,健全撲火人員人身保險制度,建立考評、訓練、演練、培訓、著裝等規范和標準制度,提高森林消防隊伍專業化水平,包括不同區域森林火災撲救能力、應急指揮能力以及應急避險能力,根據實際需要不斷拓展抗洪搶險、地質災害、臺風暴雨等的應急救援能力,完善隊伍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森林火災應急聯動方案,加強公安、應急、林業、城管、氣象等單位及部門的工作銜接和協同配合,建立軍地應急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化聯動,高效配合,增強森林防滅火工作合力??茖W分析研判森林火災形勢,堅持問題導向,落實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強化森林防滅火工作機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護森林生態資源。
3.4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撲火裝備專業化水平
重點開展林區應急道路、防火隔離帶、蓄水池等基礎工程建設,林區應急道路是保障森防隊伍開展林間巡防的重要設施支撐,建設巡防主干道亦可有效分割林區,也可以發揮防火隔離帶的作用;
對重點區域如油氣庫、核電站、居民區[25-26]等場所開展防火隔離帶重點規劃、重點保障,嚴防次生災害的發生;
加強長遠性營地基礎設施建設,保障隊伍日常作訓需要。
提高撲火裝備專業化水平,突出察打一體、地空協調配合、以水滅火、機械化滅火等實戰化應用,比如無人機偵查和先期處置,直升機吊桶滅火,使用超高壓遠程輸水系統以水滅火以及多功能森林消防車、應急指揮車、開帶機等大型裝備。深圳市結合實際建立森林火災的應急處置工作機制,涉及前線指揮部開設、現場指揮官工作指引、信息化科技支撐保障機制、災后處置等,持續推進先進適用性應急救援裝備應用,加大以水滅火應急能力建設,標準化裝備配備,實現森林火災的安全、科學、高效撲救。
3.5 增強實戰應急演練,優化健全聯動工作機制
進一步豐富森林火場偵察手段,使用無人機對火情進行偵察,搭載激光雷達點云設備,構建林區真實三維模型,依托林火地理信息系統數字地圖和數字高程數據庫,完成路徑分析、地圖量算、蔓延分析,全面掌握森林火場信息。融合前沿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森林火災撲救信息化水平,通過數字化預案將算法與地理信息系統結合,計算較佳撲火路線,通過智能電子沙盤即時生成隊伍進攻方案,指揮與決策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提高火災撲救效率。
深圳市在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中持續加強實戰化應急演練,在演練中健全聯動指揮體系,提高各級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水平,優化聯動工作機制,全面科學研判氣象、地形、火場環境、隊伍位置,制定周密、細致的作戰計劃,時刻注意火場態勢,做好緊急避險應急方案,確保消防撲火人員安全,迅速有序完成森林火災撲救工作,全面開展演練,分析存在不足,吸取經驗教訓,改進防滅火措施,形成全過程閉環安全管理的新路徑。
結合典型林火撲救案例分析,全面梳理森林火災防控基本要素。在實踐中不斷健全森林防滅火工作體制機制,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從本質上提升森林火災綜合防控水平,實現森林防滅火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林火火場隊伍無錫惠山區堅持“六抓六強” 構建林火防治銅墻鐵壁江蘇安全生產(2022年11期)2023-01-11林火監測系統在森林防火中的應用與發展山西林業(2021年2期)2021-07-21半邊天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6期)2020-03-08基于無人機進行火場搜救設備的研究設計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前方火災,超人出動!兒童故事畫報·發現號趣味百科(2015年6期)2015-08-17還剩多少人?數學大世界·小學低年級輔導版(2010年2期)2010-03-03“五老”隊伍大有可為中國火炬(2009年2期)2009-07-24青藏高原筑“天路”小哥白尼·趣味科學畫報(2006年1期)200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