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京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支持革命老區加快發展。天津市薊州區作為革命老區,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生態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紅色旅游及紅色文化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從紅色文旅融合視角下研究對薊州區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分析其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探究對策建議,對助推薊州區及全國同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薊州區是天津市唯一的國家一類革命老區,其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級別高、種類多。薊州區現有革命遺址164 處,其中重要機構8 處、重要歷史事件12 處、主要活動紀念地55 處、紀念設施12 處、慘案遺址38 處、紅色紀念場所1處(紅色記憶博物館)。盤山烈士陵園是京津冀地區最大的烈士陵園,也是天津市唯一在抗戰遺址上建起的烈士陵園。
1.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穩步推進。2021 年,薊州區成立紅色資源保護利用領導小組,統籌全區的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工作,同時落實紅色文化遺址分級保護制度,壓實歸口管理責任,突出保護重點、增強保護實效。通過對紅色遺址遺存進行為期一年的“分期、分類、分區”摸底統計,在原有120 余處紅色遺存的基礎上又確認增加了40 處紅色遺址,并有103 處紅色遺址被納入天津市紅色遺址名錄。薊州區現有紅色遺址資源數量占天津市總量的29%,居全市第一位。
2.紅色文化教育示范成效顯著。目前,薊州區共有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 處、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7 處、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1 處、廉政教育基地1 處。薊州區統籌教育培訓路線、點位和內容,以點帶線、以線連點、點線結合,并從切實增強紅色教育培訓的生動性、實效性和感染力的實際出發,設計開發“初心之路”“英雄之路”“奮斗之路”“使命之路”等獨具薊州區特色的精品系列紅色主題教育課程,有力地推動了紅色教育培訓工作。各類紅色文化遺址、紀念展館等在黨員干部培訓、學生團體愛國主義教育中發揮了充分作用,效果顯著。其中,盤山烈士陵園影響力輻射京津冀三地,年接待參觀和受教育人數達50 多萬人次。
3.紅色文化旅游開發勢頭強勁。薊州區旅游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點)1 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國美麗田園、中國最美休閑鄉村12 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18 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名村5個。在此基礎上,薊州區又以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主軸,推出以“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斗精神”和“體驗美麗鄉村、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生態薊州區·田園如詩”精品線路,該線路已入選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出的“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目前,薊州區各鎮村的紅色景點已經成為市民游客、團體培訓喜愛的熱門打卡地,由此也帶動了紅色旅游經濟的蓬勃發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日益顯現。
1.資金短缺,遺址資源保護任務艱巨。據黨史部門2021 年統計,薊州區除納入市級紅色遺址名錄的103 處遺址遺跡外,還有61 處區級小型紅色遺址,164 處紅色遺址中完好且實現開發利用的僅有9 處。雖然2022 年有26 處英烈紀念設施在區退役軍人事務局主導下得到修護,但仍有很多重要的遺址遺跡由于保護意識不強、資金缺乏等被損毀、破壞、拆除,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一些具有較高開發意義和潛力的遺址如平津戰役冀東區戰勤司令部、平津戰役劉亞樓參謀部、中共冀東專屬辦公遺址、楊媽媽故居遺址等雖然舊址還在,但是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甚至是裸露在山野間,正面臨著風化、坍塌的危險,修復、保護與利用等工作極為迫切。同時,革命時期傳唱的紅色民謠、歌曲、曲藝等紅色文化資源也僅存在于檔案中,失去了往日鮮活的生命,更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教育價值和社會思想文化引導作用。
2.規模偏小,配套設施建設有待加強。薊州區雖然紅色資源眾多,但除盤山烈士陵園、長城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兩處可容納較多人員、能提供食宿外,其余點位均規模偏小,普遍存在著停車、食宿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問題,均無法承接大規模的紅色教育活動,更難以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發展。如爨嶺廟烈士陵園作為紅色教育基地,外部缺乏停車場所,內部展館僅十余平方米;
一分利文具店地處城內核心區,面積小且沒有停車場所;
龍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交通不便,大型車難以進入。同時,薊州區大部分紅色資源點位不夠集中,且大多位置偏僻,規模小,常年無人問津,又因沒有門票收入,日常管理維護艱難。
3.同質嚴重,點位統籌規劃存在短板。在紅色旅游興起的大形勢下,各鎮村等部門依托自身紅色資源優勢發展的愿景迫切,但在尚未建立政府統籌相關部門聯合開發機制的情況下,往往各自為政,造成紅色文化旅游產品單調,低水平、近距離、重復建設開發的現象時有發生。如各紅色景區(點)打造的紅色資源往往主題相近,展陳內容方式雷同,這種缺乏統籌安排的盲目開發,造成了物力、財力的浪費。同時,各鎮村之間存在的地方本位主義思想,也對紅色文化旅游聯合開發造成一定的阻礙。
4.精品欠缺,紅色產業鏈條尚未形成。薊州區紅色文化資源數量多,但精品項目少,缺乏個性,競爭力不強。同時,跨行業融合不足,“紅色文化+制造業”“紅色文化+旅游”“紅色文化+農業”“紅色文化+教育”等多種業態融合模式急需深化探索,紅色文化與鄉村旅游、康養度假、觀光體驗、教育培訓、餐飲住宿、演藝娛樂、文創產品、數字信息等形態多元組合的產業鏈尚未完全形成,紅色文化賦能未得到充分實現。
1.挖掘保護,夯實紅色資源家底。一是持續深入推進紅色資源保護工作。加強立法保護,以法律的剛性約束建立健全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機制,以底線思維做好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
按照依法認定、屬地管理的原則,壓實管理責任,并依托重大社會活動、思想教育儀式提高紅色遺產的曝光率和使用率;
科學保護、尊重紅色文化資源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避免“夸大式”“推測式”的修復及重建,以“修舊如舊”原則對紅色紀念地、歷史場景進行保護修復,按照“修復一批、建設一批、開放一批” 的思路,科學有序合理推進保護開發工作。同時,要注重對紅色資源周邊環境的整體風貌管控,并應結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整體提升紅色景區的游覽空間品質。
二是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蘊含的教育價值和思想導向功能。要講好紅色遺跡背后的故事,不能只注重對遺址遺跡物質形態的保護開發,而忽視對精神文化層面的思考。如過去在對抗日時期“無人區”遺址打造中就長期固守對慘案的描述,卻忽視了對日軍建立“無人區”初衷是為了割斷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同老百姓之間的聯系這個深層原因的剖析,忽視了“無人區”遺址對于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這個最大的教育價值和思想導向功能的挖掘利用。
2.多措并舉,做好紅色資源轉化。一是統籌規劃,推動紅色資源整合聯動。完善制度機制,盤活、整合域內紅色資源,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保護與開發并舉”的原則,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介入的紅色文旅產業協同開發機制,構建多種旅游方式互為補充、協同發展的紅旅融合格局;
深化區域合作,深度挖掘京津冀三地間的紅色資源,生動闡述黨帶領人民奮斗的偉大歷程和偉大實踐,通過共同規劃打造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共享旅游資源,產生聚合效應,從而提升紅色資源點位在京津冀區域的影響力。
二是突出特色,實現多種業態深度融合。發展紅色文化旅游是實現紅色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薊州區應根據自身豐富的革命歷史紅色資源,結合豐富的生態文明綠色資源、鄉村振興金色資源及深厚歷史文化資源稟賦,實現“紅色+”的多種業態融合模式。如依托薊州區現有國家級紅色旅游景區(點)及眾多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資源優勢,面向教育實踐培訓、紅色文化觀光體驗市場,開發紅色觀光、教育培訓、研學實踐等“紅色文化+教育”旅游產品;
依托薊州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國美麗田園等資源優勢,結合綠色生態、金色鄉村、康養度假、觀光體驗等開發“紅色文化+綠色”“紅色文化+農業”“紅色文化+制造業”的旅游產品,同時注重開發紅色文創產品,實施紅色文化標識工程。深入挖掘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將獨屬于薊州區的紅色元素植入民宿設計,讓紅色歷史文化得到更清晰、更直觀的展現,同時對于英烈后人開辦的民宿,予以更加充分的關懷和支持,讓紅色精神傳揚更加深入。
三是創新手段,助推紅色旅游體驗提升。當下,旅行的意義已經不僅是對當地風景名勝的觀賞,傳統“走過、路過、看過”的單調游覽內容已經讓游客深感審美疲勞,因此,紅色旅游提升應關注游客的旅游體驗及其內在情感的滿足。可將科技手段融入紅色文旅發展中,讓紅色遺跡“活”起來。大力推動多媒體技術應用,加強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轉化和開發,積極打造智慧黨建云平臺,利用VR 虛擬、5D 影像等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讓紅色歷史“立起來”“活起來”,提高可視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同時,基于沉浸式的視角,注重歷史場景的恢復與重現,激活歷史敘事空間。紅色文化遺存自帶的年代感與故事性構成了其獨特的吸引力,可以通過打造現場黨課、重走抗戰小路、過一天老區生活等設計,全景化再現當年根據地軍民生產、生活、戰斗的畫面,使游客身臨其境,獲得豐富的游覽體驗,從而提升旅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猜你喜歡薊州紅色旅游遺址考古學家怎樣發現遺址?英語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INDUSTRIAL EVOLUTION漢語世界(2022年5期)2022-10-15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云南畫報(2021年7期)2021-08-06遼上京遺址遼金歷史與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2016—2019年天津市薊州區非職業性ACOP患者流行病學分析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21年2期)2021-03-29紅色旅游助力宗店鄉村振興中州建設(2020年6期)2020-12-02東征村:紅色旅游助力脫貧換新顏今日農業(2019年14期)2019-09-18紅色旅游瘋狂英語·初中天地(2019年7期)2019-07-23野外視頻監控系統在薊州區森林防火工作中的應用現代園藝(2018年2期)2018-03-15薊州區觀星百科探秘·航空航天(2016年10期)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