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墨畫是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精華,水墨畫的創作主要以山川、河流為主要題材,人們多是借畫抒情。起初水墨畫是為了突出人物而使用,直到宋元時期,有些畫家就主要以風水畫為主建立畫派。水墨畫在我國擁有很長的歷史,目前許多版畫創作者抓住了水墨表現的這個特色將傳統的水墨畫技法和絲網版畫相結合,既突出了傳統藝術的特色,同時也實現了創新。絲網版畫主要使用水性顏料、油性顏料來表現作者的觀念,而曬版時間的把控是影響圖形效果的關鍵。本文主要就分析水墨畫技法在絲網版畫中的應用,分析水墨技法轉變為絲網版畫的特征和發展。
關鍵詞:絲網版畫;水墨畫技法;應用
隨著絲網版畫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很多繪畫藝術家對絲網版畫的了解逐漸深入,雖然人們的熟悉度增高,但是與傳統作品的流傳性相比還是存在顯著差異。眾所周知的素描、油畫,國畫相比,版畫的學術性和專業性較為明顯,而絲網版畫的表現,在技法和表現面上則更加自由。也就是說絲網版畫更接近于專業體系的研究,就目前大部分藝術培訓機構幾乎都沒有絲網版畫相關的創作,所以,絲網版畫的發展也存在一定的空間限制,另外,就是絲網版藝術體系不夠深厚;這些都需要專業人士去深入研究。
一、絲網版畫發展的現狀和動態
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中國的傳統藝術也不斷走向世界,而國外的現代藝術也融入到了國內,而絲網版畫就是其中之一。很多人是由于絲網版畫色彩的獨特性、多元化、科技性等元素而喜愛絲網版畫的,而且絲網版畫發展空間很大,很多高校也陸續建立了絲網版畫課程。在20世紀末,是絲網版畫發展較為成熟的時候,絲網版畫和石版畫、木版畫的表現力不同,絲網版畫重點在表現色彩的使用,還有就是印刷中印痕的不可控因素,形成了自身的版畫形態。19世紀美國絲網印刷技術快速發展,這不僅帶動了當時的印刷業,同時也促進了絲網印刷技術的發展。很多繪畫藝術家也開始利用絲網版印刷了很多作品,而且受到大眾的喜愛。之后絲網版畫作品出現在各種國際展覽中,從而使絲網版畫從商業性轉向藝術性發展。
絲網版畫的發展是由孔版印刷發展而來的,當時利用孔版印刷來印制商業貨物,但是卻暴露了一些問題,在標志制作中,一些圖形是無法一次性成形,需要反復進行印刷,也是因為這個因素造成印刷出來的圖案表現得非常零碎。19世紀中期,日本有人使用兩塊漏板,將其重疊在一起,以此減少漏板的空隙,使印刷的圖形表現的較為完整,讓整個圖案質量而提高。該技術傳入歐洲后,歐洲人將漏版改成絲制網版,選擇木框固定絲網。在20世紀,美國將感光膠用在印刷行業中,C.M.彼得發明了乳劑這種感光材料,使用到了印刷業中。在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絲網版畫開始發展。而絲網版畫引進到國內是80年代中期。
二、絲網版畫創作水墨畫效果的可行性
水墨畫和絲網版畫在發展時都是獨立的畫派,但是由于絲網印刷技術的發展,很多廣告招貼都是利用這種形式,絲網版畫也開始從商業性商品發展成為藝術品。絲網版畫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想要完成一副畫,需要將印刷技術和繪畫相結合,不同的繪畫材料表現出來的效果也是不同。絲網版畫的平面布局也是有一定規律的,圖形大小和方向變化都會影響最終的印刷結果,造成整個圖形出現不和諧的情況。絲網版畫不受時代的影響,它可以與任何藝術元素相結合,將這些元素轉化成絲網版畫,比如:古代的紋樣、現代的網絡語言等元素。
水墨技法創作出的作品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特有的東方民族性。從載體的角度分析,隨著對藝術作品的審美不斷提高,只是在紙張上進行繪畫完全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很多人開始在墻壁上、花瓶上、屏風上進行繪畫,這樣不僅可以作為家里的裝飾品,同時也方便人們欣賞。絲網版畫和水墨畫都是通過色彩的烘托來表現畫面氣氛。水墨畫通過不同的墨色來體現物體特征,同時表現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而絲網版畫具有豐富多彩的顏色,它能更好的表達創作者的豐富情感。所以絲網版畫和水墨畫在表現手法上有他們的相同性。從而認證了絲網版畫表現水墨畫效果的可行性。
三、水墨效果在絲網版畫中的應用
絲網版畫是種印刷性版畫,而印刷則有復數性。在絲網版畫中要將不同的顏色相互區分,再進行曬版和印制。絲網版畫是在制作好圖案的絲網框架上進行印刷,絲網版畫本身是透光且輕薄的,所以在制作圖案時要充分考慮顏色的疊加。這樣印刷出來才不會出現顛倒情況。所以分版分色在絲網版畫創作中是非常之重要的。
(一)疊加套色技術實現水墨效果
水墨畫的好壞與畫家掌握筆墨有一定的關系。如果作者想要準確的描繪出自己想要的水墨意境,首先在墨方的運用。其材料的選擇有墨塊、墨汁兩種,在水墨畫中一般使用墨塊比較多,它是用水來研墨,可以根據墨水的濃度來進行控制。而且在墨色的選擇中也是有很大的講究,包括:焦墨、濃墨、淡墨、潑墨、宿墨、飛墨、等,每種墨色都有自己的用途。(見圖D比如焦墨比較干燥、枯澀,多是在繪畫動物羽毛的細節時使用;而在畫眼睛和更為細小的苔蘚時,選擇濃墨和淡墨來表現會更好。使用絲網版畫進行色彩創作時,可以根據顏色的明度層次進行制作,明度高的顏色只需要進行一次印刷,而較深的顏色需要多次疊加印制。絲網版畫的色彩選擇獨特多變,首先,每個顏色的制版,需要獨立繪制某個區域的顏色,并通過疊加的方式進行表現,這個過程需要先選定明度高的某一個顏色,再進行細節的制作,顏色越多其中需要考慮的細節就越多。其次,絲網版畫可以表現立體的色彩效果,它主要是將色彩進行疊加,上層的顏色透過下層的顏色會出現其它的顏色,從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二)絲網版畫的顯影效果
絲網版畫的曬版操作和沖洗相片顯影情況有很大的相似處,在曬版每個色塊的版面時,時間的長短控制和沖洗網版的水壓可以更好的顯示圖形的輪廓,不管是多復雜的圖像都可以顯示出來。在印刷過程中根據顏色的分類,結合形狀明確顏色范圍,之后將顏色疊加進行印刷,表現出來的效果和創作者心里預想的效果一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絲網版畫和素描、水墨畫、油畫等繪畫作品是不同的,就算是復制水墨畫、油畫、素描。表現出的圖案和原來一樣,但也會產生了一定的細微變化,因為表現手法和藝術種類已經發生變化,對于絲網版畫來說復制性是它的優勢,這也為創作者尋找水墨畫效果轉換成絲網版提供了依據。
(三)套色技法的使用
絲網版畫在進行色彩的印刷時需要將顏料擠壓在承載體上,從而表現出圖像。但是這些顏料一般都是和調和劑進行使用。調和劑本身是透明色為粘稠狀態,和日常使用的漿糊類似。調和劑的選擇對后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響,一個顏色調和劑加得越多則色彩會越透明。比如用黑色加調和劑在墨色疊加的時候會出現水墨畫中的墨色透明效果。如果作品不需要透明疊加效果。在印制前調顏色的時候多加顏色少加調和劑。這樣才會有覆蓋力。所以,絲網版畫的套色主要取決于作者對作品的厚重或者透明的效果。而絲網顏料里面的熒光色,由于其成分是不同細小顆粒組成,所以在印制的過程中盡量加顏料的三分一的調和劑來保持顏料的濕度。這樣印制的時候網版才不會干的太快,保持網孔的通透。
四、結語
水墨畫是中國傳統的繪畫,需要一筆一畫進行描繪,而絲網版畫是將畫好的菲林圖像經過曬版印制出來。水墨畫沒有較為明確的限制,它是藝術家宣泄自己情感的工具,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心境;而絲網版畫是通過手繪或者電腦科技制作菲林經過感光、制版制作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具有很強的不可把控性和偶然性。將水墨畫技法和絲網印制相結合,可以更加強烈的突出彼此的優勢,從而創作出不一樣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