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規律。
首先分析從1999年-2014年的16年間,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演變過程。圖1、2分別為1999-2014年山東省城鎮、農村居民各分類商品消費支出占總的生活支出的比例變遷軌跡。
由1、2圖可知,山東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與城鎮居民比,明顯落后于城鎮居民的消費層次,但從結構優化升級看比城鎮居民更為明顯。根據圖中軌跡中的拐點可以將居民消費結構演變過程總結出居民消費結構演變的特點。
1.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中食品、衣著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14年為止,都將進入富足享樂的生活階段。到2014年,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小于30%進入城鎮居民生活已經進入富足階段;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也降至30.96%,即將突破相對富裕的最低限正在向富足階段邁進。
2.隨著人均GDP的不斷提高,山東居民的消費模式逐步從消費主導型轉到服務享受型。從1999年到2014年這16年間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消費需求層次也從解決溫飽的低層次中提升至追求生活品質的較高層次。消費傾向從豐衣足食的基礎性消費轉向享受性、發展性消費,消費結構加速升級。
3.隨著市場化的進一步深入,居民消費的新熱點受新事物的影響更加明顯。從1999年到2014年16年間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看,受新興產業影響較大的交通與通信方面的支出比重一直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一方面是由于城鄉居民收入的提高,家用汽車近幾年的普及率不斷攀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移動手機的不斷更新換代引起的,隨著手機以及無線網絡的普及,手機的功能逐步提升,手機的智能化給城鄉居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也逐步增加了居民在此項方面的支出比重。
二、山東產業結構演變過程及簡要分析
消費結構是產業結構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消費結構的升級能直接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當前山東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現狀決定了產業結構的構成,消費結構的不合理必然影響產業結構優化的步伐。
經濟總量不斷增長的過程也是經濟結構逐步調整優化升級的過程。2014年,我省生產總值59426.6億元,現價總量是1999年的7.8倍。按可比價計算,較1999年年均增長11.9%。其中,第一產業年均增長4.3%,第二產業年均增長13.0%,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2.1%。
1999-2014年,我省三次產業占比由16.3:48.6:35.1調整優化為8.1:48.4:43.5。其中,第一產業占比降低8.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占比降低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比提高8.4個百分點。
圖3給出了1999-2014年三次產業比重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盡管山東產業格局一直延續著“二、三、一”的結構,山東經濟的重心在第二產業上,第三產業占比比第二產業小,發展速度也不如第二產業。但在這期間已經出現了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先升后降的情況,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提升的趨勢,由此可見,山東正由二產帶動型向二產、三產“雙輪驅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三次產業的現狀是由目前消費結構不合理的現狀所決定的,消費結構的變動是產業結構變動的根本動力。
三、山東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對產業結構影響的投入產出分析
由表1可得:從最終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這三大需求項目看,三大需求對14個產業的誘發程度各不相同。首先,從最終消費的生產誘發系數看,工業的生產誘發系數最高,達到1.8135,農業排名第二,為0.2690,其他服務業排位第三,為0.1309,第四位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0.1244,第五位是批零住餐業為0.1218;從固定資產投資的生產誘發系數看,工業依舊最高,為2.5506,且高于最終消費對工業的生產誘發系數0.7371,這說明工業的增長主要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另一個靠固定資產投資拉動而增長的行業是建筑業,為0.5933,比最終消費對建筑業的生產誘發系數高0.5729,農業為0.2181排第三位,第四位和第五位分別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1218)和批零住餐業(0.1074),而與居民消費息息相關的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工作、教育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排在最后三位,這說明固定資產投資對這三個行業的拉動作用微弱,明顯低于最終消費對這三個行業的拉動作用;最后從出口的生產誘發系數看,工業依舊最高為2.8970,批零住餐業(0.2606)、農業(0.2531)和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0.1322)分別列第二、三、四位,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工作、教育和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依舊排在最后三位,這說明目前山東的經濟發展依舊主要靠工業帶動,工業依舊是出口創匯的主力。
從最終消費的內部看,城鎮居民消費、農村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對14個行業的拉動作用也不甚相同。從政府消費對產業的拉動作用看,有6個行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教育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和其他服務業)大于城鄉居民消費,其他行業都明顯低于城鄉居民消費。而從農村居民消費對產業的拉動作用看,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的拉動作用要略高于城鎮居民消費,但在農村居民消費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中,只有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教育業和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工作略高于城鎮居民消費,這說明農村居民的消費層次比城鎮居民偏低。
城鄉居民消費的生產誘發系數,均以工業最高,農業居第二位。這表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合理,居民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品的消費比重較高,而對第三產業產品的消費比重偏低。從城鄉居民消費對各行業生產誘發系數看,除了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業和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工作這三個行業農村居民消費的生產誘發系數高于城鎮居民消費外,城鎮居民消費對其他第三產業部門的生產誘發系數要高于農村居民消費。這說明和農村居民相比,城鎮居民對第三產業產品的消費比重較高,也就是說當促進第三產業發展時,城鎮居民消費對優化產業結構的貢獻會更大一些。
綜上所述,根據城鄉居民消費的生產誘發系數分析,正確引導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合理化,不僅要加大對第三產業的消費量,還要優化城鄉居民對第三產業消費結構,進而提高城鄉居民消費對第三產業的生產誘發系數,進一步促進第三產業合理發展,優化山東的產業結構。
四、政策建議
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消費結構的變動會在一段時期內引導產業結構進行逐步的優化,新興產業的出現也會逐步影響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動。為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優化山東產業結構,引導居民消費結構合理化,提出幾點對策和建議。
1.提高居民收入,促進消費水平。收入是消費的基礎,當收入水平提高時,消費水平才能相應提高,進而促進消費規模的擴大以及消費結構的優化。所以優化消費結構,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是最直接、簡單且有效的方式。
2.培育新的消費熱點,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隨著科技應用的更新加速,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需求也隨之不斷變化,新興事物出現后,如何積極開發新的消費需求點,對于優化消費結構非常關鍵。例如;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延遲退休政策、二胎政策等相應出臺,養老服務、家政服務等居民消費將成為拉動消費和經濟的新生力量。
3.加快第三產業發展,配合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向發展享受型轉變。隨著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在滿足吃穿住行之后,人們會逐步把消費的側重點由基礎型消費轉變為發展享受型消費,這就需要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文化、體育、娛樂、教育、旅游及居民服務業等涉及發展型消費的行業,以迎合城鄉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向發展享受型轉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臧旭恒.產業經濟學[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
[2]尹世杰.消費經濟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姜濤.轉型時期中國居民消費升級的產業結構效應研究[J].山東大學,2009.
[4]郝正亞.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變動對產業結構優化影響的投入產出分析[J].特區經濟,2007.
[5]俞莉.江蘇省居民消費結構變化對產業結構變動的[J].江蘇大學,2005.
[6]山東省統計年鑒(1999-2014年).中國統計出版社.
作者簡介:李 琳(1983–),女,漢族,工作單位:山東省統計局,中級統計師,經濟學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