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從動漫產業的現狀談當代動漫職業教育

時間:2022-10-29 18:40:02 來源:網友投稿

摘要:今年上海世博會上,世界各國都利用動漫的形式介紹著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一時間動漫產業的發展令人關注。而中投顧問公司的報告表明,我國兒童食品每年的銷售額為350億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銷售額為200億元左右,兒童服裝每年的銷售額達900億元以上,兒童音像制品和各類兒童出版物每年的銷售額達100億元……而這些行業的發展都可以與動漫產業直接“掛鉤”。這還僅兒童動漫,如果算上成人動畫以及商業動畫服務業,動漫產業不啻為一個巨大的蛋糕。

關鍵詞:動漫產業;動漫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J95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117(2011)03-0205-02

一、中國動畫產業現狀及重慶地區的動畫產業發展

目前中國動畫產業區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大體可以分為哈爾濱、長春、大連為中心的東北動畫產業發展帶;以北京、天津、河北為中心的華北動畫產業發展帶;以上海、杭州、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為中心的長三角動畫產業發展帶;以福州、廈門、廣州、深圳為中心的南方動畫產業發展帶;以重慶、成都、昆明為中心的西南動畫產業發展帶;以長沙、武漢、南昌為中心的中部動畫產業發展帶。重慶如何在動漫產業這個蛋糕上分一杯羹,產學研企各路人馬顯神通。2009年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重慶的文化產業發展逆世上揚,全年實現增加值187.5億元,占全市GDP比重近3%,連續5年保持增長,而動漫產業又是重慶文化產業發展重點扶持的項目。重慶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北部新區高新園動漫基地、西面沙坪壩區大學城數字娛樂基地、東面南岸茶園新區動漫基地、南面九龍坡區視美動漫產業及教學基地,從五大動漫基地我們可以看到,動漫產業的硬件建設已在重慶全面鋪開。與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中小動畫企業融資,重慶市已初步完成投融資平臺的構建,2009年成立了“重慶宣傳文化發展基金會”、“重慶文化產業融資擔保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動漫產業發展的外部環境提高、資金問題得到了保障。

國內首家美國上市的動漫公司海镕集團宣布,將投資1000萬在重慶建動漫基地。這就意味著好萊塢大片的電影特技效果有可能放到重慶基地制作,《阿凡達》《飛屋環游》等電影的頂尖動漫制作技術對于重慶的企業來說也就不再陌生和神秘。再加之重慶本土的視美、意動、享弘等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的動漫公司發力,以及若干各具特色的工作室,民間社團、動漫媒體如《漫天下》等的參與,以及政府主辦的“中國西部動漫文化節”作為一個整體營銷品牌的長期設立,重慶企業產品流和參與方共同搭建的中上游產業鏈效應初步顯現。

二、當代動畫存在的主要問題

產業產學研合作開發的道路上,重慶動畫的“硬件”已在幾年內初步建立,現在需要重視和發展的是“軟件”。動畫人才作為“軟件引擎”,其培養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近年來動漫產業遭遇發展瓶頸,其中一個制約因素就是人才的缺乏。中國動畫曾享譽世界的“中國學派”精神至今已難覓其蹤,一方面,每一年專業高等院校培養大批動漫人才,但具有一定從業經驗的動畫設計及策劃人才由于不愿做低端基礎性工作,待遇水平等原因紛紛流向沿海等發達地區,另一方面社會短期培訓出來的動漫從業者素質又不高,以致于有的公司開出高薪卻難招到人。因此,盡管重慶擁有四川美術學院、重慶郵電大學等如此豐厚的人力儲備,本土動漫發展還是鬧起了人才荒.復合型人才的匱乏讓重慶動漫原創探索以及市場運營方面嘗試有限,嚴重制約了動漫產業的外延式擴張。

在動漫產業硬件建設開展地如火如荼時,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卻不盡人意,動畫學界對中國動畫作品口誅筆伐,責之深、痛之切中表露出幾點問題:1.中國動畫能制作高技術含量的3D動畫,但缺乏故事創意,使作品流于技術展示;2.有好的故事創意,但不重視講故事的敘事方法和電影鏡頭語言,動畫作品未能抓住觀眾的眼球;3.作品質感不強,國產動畫基本屬于一拍三、一拍四,甚至是一拍六,畫面十分粗糙。4.中國現代動畫文化符號缺失,導致各國文化雜糅,動畫作品形象、場景拼湊居多,原創甚少。5.既掌握動畫技術,又善于經營的復合型人才寥若星晨。動畫作品定位含糊,動畫角色及其衍生品消費群體目標定位不明確。

三、動畫職業教育的策略

上述五點問題的根源均是在人才培養環節出了問題,到底怎樣的動漫人才是符合企業所需的,動漫職業教育又應當如何避免成為夾生飯,職業教育的目標和教學活動該如何進行,筆者做出如下幾點思考,緣起于我之所思所得:

(一)職業教育定位

動漫職業教育處于高等學院本科教育和職業培訓機構教育之間,本科教育注重動畫作品原創以及動畫電影拍攝,職業培訓機構熱衷動漫設計制作等培訓課程。劃分方向重點的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學生生源質量,本科學生美術基本功較為扎實,適合從事原創開發等相關產業的教育訓練;職業培訓一般都是短短數月,美術專業功底訓練有限,適合做行業入門教育,但要做到專業了解和功底相對扎實,只有通過幾年專業訓練的職業教育可以做到。中國當前的動畫教育整體狀態是規模龐大、魚龍混雜 ,畢業生在質量上還不能滿足我們蓬勃發展的動漫產業要求,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培訓機構畢業生難以勝任,其中關鍵的原因是我們的各層次教育定位不準確。同時在動漫產業鏈每一個節點上,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是“動畫師、設計師”,更需要動畫編劇、影視剪輯、市場營銷、產品設計等專業人才。正是由于職業教育定位不準,于是產生前文所說的動畫公司開出高薪卻招不到人的窘境,大量的動畫基礎性工作無人問津、動畫制作技術精練、熟悉運用動畫語言的人才乏善可陳。因此我們的動畫職業教育應該把目光盯準動畫制作的基礎節點:描線、動畫、上色以及后期制作處理等工作崗位。重視美術基本功訓練以及電腦技術的運用,明確關鍵制作細節的把握,力求培養熟練的電腦操作能手。

(二)課程設計關注企業的發展和行業趨勢

目前的動畫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動畫片,它的內涵和外延都有發展,比如二維動畫、三維動畫、網絡動畫、多媒體、影視動畫特技、游戲軟件、漫畫創作等,都屬于動畫范疇。在行業趨勢發展中,動畫公司已經不單只是生產動畫片一種發展模式,它還包括了商業動畫如地產動畫、形象包裝、企業形象專題制作、產品動畫廣告、工程演示、多媒體演示以及公益廣告等,這些項目的出現豐富了原有的2D、3D動畫內涵。

然而目前業界提及最多的還數3G文化產品,這是國家重點扶持的文化傳媒創意領域。3G時代的主要業務就是數據業務、娛樂業務下載和在線游戲,即手機動漫、手機游戲、FLASH動畫等,這是新的動漫銷售模式,其中3G內容提供商可賺取70%的無線增值服務費用。不僅在重慶,全國的3G文化產品這一領域的現狀是3G媒體技術上的問題已經解決,但苦于缺少內容傳播,各種手機動畫大同小異,跟不上3G發展的需求,開發無線增值服務受到了制約。難怪國家某部委領導曾提出:“動畫應看好三塊帶電的屏幕:電腦、電影、手機。”早在2005年,中移動就發布了《手機動漫業務征集辦法》,這說明在傳播內容匱乏的時代,各方都在發力3G業務,尋求人才,爭奪資源。

我們的高職院校要根據市場需求及本校優勢,開設相應的專業方向和課程。讓學生熟知未來將有可能接手的工作崗位和內容,不做單一的動畫創作,還應有商業動畫等模擬實戰練習的加入;既教學生學習制作技術,又教學生看懂市場。同時注意同類院校中的差異化課程設計,這樣高職院校的動畫專業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

(三)教學過程中教師思路的轉變

高職院校動畫專業學生“先天性”的不足是美術專業基本功和文化成績相對較弱,容易出現不“藝”、不“文”的班級,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改變讓學生原創動畫形象的教學方法,一味地強調原創、閉門造車不如開闊視野、分析大眾的接受心理和喜好再教授學生,使他們學有所成的效果來得更快些。教師可以在教學上嘗試視覺藝術的二度創作,即讓學生借鑒其他優秀的視覺形象及人物形象,改編故事情節再制作成動畫作品或是相應的商業動畫。美國動畫片《變形金剛》是購買的玩具商的版權、CCTV把經典的相聲橋段及相聲人物形象改為二維動畫《開心驛站》、重慶衛視把地方生活劇《生活麻辣燙》改為《麻辣冤家》在中央電視臺和各地方電視臺播出,同樣都受到了大眾的喜愛。這些都說明了改變動畫形象的二度創作方法的可行性,并非所有的創作都要原創,教師應當在這個過程中促使自己教學思路的轉變。特別是針對高職學生,在他們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關鍵、精準地用動畫表達想象、對色彩的掌控能力以及熟練運用電腦技術才是動畫基礎工作所需要的核心技能。

藝術和文化適度交叉有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高職院校的教師往往不太注重學生文化素養,特別是中國文化素養的培養。在中國,動畫片的特殊性在于其受眾群體往往是兒童,動畫片是在構建兒童對世界的初步認識。在小處就高職動畫專業的畢業生而言,他們所做的任何形式的動畫作品要能吸引他人的眼球,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的內容作為強力粘合劑串聯起主題、情節、人物,這個關鍵就是文化價值取向。

空有外表沒有文化內涵的作品不會令人回味、只有技術而沒有思想的動畫作者充其量只是代工工匠;前文所說的文化雜糅,就是因為文化價值取向不明確,導致作品漏洞百出,在動畫產業的構成中,中期制作人員占據大量的比重,前期基礎和后期人員嚴重缺乏,沒有文化支撐、只有技術工人的產業其提高也是極其有限的。我們的學生就自身的提高發展而言,也需要在文化素養方面多接受一些教師的熏陶和教育,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適度調整藝術和文化的交叉關系。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國的高等職業動畫教育兩極分化比較嚴重,有的過分強調單一技術的培訓,有的片面強調動畫理論的傳授,因此很多的畢業生要么技術單一,沒有創造力,要么眼高手低無法勝任實際工作。因此動畫專業人才的培養說到底還是教師的觀念要改變,順應市場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調整。

作者單位:重慶城市職業學院藝術設計

作者簡介:陳琳(1982-),女,重慶城市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專職教師,研究方向:當代視覺藝術。

推薦訪問:動漫 職業教育 當代 現狀 產業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