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中國與中亞加強核能源合作的地緣優勢

時間:2022-10-29 10:25:02 來源:網友投稿

隨著核電在國際能源結構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世界各國都制定了宏偉的核電發展規劃,而鈾則是發展核電的基礎。據中國2006年制定的《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在2020年將達到400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2600—2800億度,那么天然鈾的年消費量將達到7000多噸。相比2020年的未來需求,中國核電建設所需鈾總量的30%以上要靠進口,所以開發和利用國際鈾資源是中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就中亞鈾儲量及與中國的地緣關系而言,與中亞進行核能源合作乃為中國首選,因為中亞的國際政治形勢沒有海灣地區那么復雜,也不像非洲市場存在諸多變數。

中亞鈾資源布局及資源量

2009年4月21日,《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正式生效,它將有力促進中亞各國加強和平利用核能等方面的合作,因而中亞國家為了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本國經濟,在核能源合作與開發方面將積極面向國際社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中亞五國被稱為21世紀的戰略能源和資源基地,迄今發現并大力開采的鈾資源主要集中在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鈾儲量約占全球總工業鈾儲量的30 %,僅次于澳大利亞,居世界第二位。

哈薩克斯坦可靠鈾儲量95.78萬噸,占全球鈾儲量420×104噸的21%。近幾年哈薩克斯坦鈾產量穩定增長,2008年鈾產量為8521噸,預計到2010年達到1.3萬噸,超過加拿大、澳大利亞成為全球最大的鈾生產國。烏茲別克斯坦鈾儲量為23.54萬噸,但它自己沒有完整的核工業體系,生產的鈾原料全部出口。1992年,美國的Rwenukeminc公司獲得其鈾原料獨家出口特許經營權,烏茲別克斯坦開采的鈾必須全部通過該美國公司向國際市場出口,經營權有效期截止到2013年。在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國內,已知的鈾資源只有零星分布的鈾礦床和成礦遠景區,但目前因勘探工作程度較低而尚未構成鈾資源的市場開發規模,三國鈾資源開采量所占比例很小。

鑒于中亞國家在鈾資源和平開發利用方面向國際社會開放,中國應該正確認識并充分發掘自己的各種優勢,積極加強與中亞國家核能源和平開發利用方面的合作,擴大中國在中亞鈾資源消費市場的份額,以減緩中國能源需求的壓力。目前中國與中亞國家開展核能源合作有其獨特的地緣優勢。

中國在中亞的地緣優勢

對于中國在中亞開發核能源市場的地緣優勢,可以從地緣政治優勢、地緣經濟優勢、地緣文化優勢三大方面進行詳細分析。

一、地緣政治優勢

中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為營造適合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周邊國際環境提供了政策保障,而上海合作組織為中國與中亞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合作平臺,大大加強了區域經濟合作的發展勢頭,這也是日本、韓國、法國、美國可望而不可及的政治平臺優勢。就美國而言,它在中亞地區進行了不少的地緣政治 “投資”, 但2005年的“安集延事件”使美國在中亞遭受挫敗。2009年2月19日吉爾吉斯斯坦議會又通過了關于廢除美軍租用馬納斯空軍基地(它是目前美國在中亞唯一的軍事基地)協議的法案,使美國欲在中亞核能源市場實現一國獨大的夢想還有待時日。

中國既是亞洲最大的國家,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特別是在2008年發生世界金融海嘯之后,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得到顯著提高,中國的威望得到彰顯,而作為新獨立不到20年的中亞國家與中國相比,都是綜合國力發展剛剛起步的小國,它們在發展與中國的關系時會充分考慮到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影響以及與中國的地緣關系。特別是近幾年上海合作組織越來越突出的經濟作用,已成為支撐中國與中亞國家進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的主要引擎。

二、地緣經濟優勢

從經濟結構上講,中亞國家與中國存在較強的互補性,發展經貿合作對彼此都有利,而互為鄰里的優越地理位置為發展雙方經貿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中國與中亞五國建交十多年來,雙方經貿合作從無到有迅速發展,成就顯著。1992年雙邊貿易額僅為4.593億美元,曾計劃到2010年估計貿易額努力達到200億美元,但2008年度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總額已高達242億美元,這為中國與中亞國家進一步加強經濟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經貿基礎。

中國與中亞優越的近鄰關系,使同樣的礦產品等在同樣的國際市場價格體系中,與歐美、日韓、印度等國相比,產品運往中國具有最低的運輸成本,這使中國具有很大的地緣經濟比較優勢,使中國成為中亞核能源消費市場的首選地。對于中國而言,中亞也正是滿足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所需礦產品的理想供應地,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化,在中亞國家與中國友好的前提下,中國與中亞的貿易運輸不受任何第三國因素的影響,不像其他海外運輸線如馬六甲海峽等會對中國經濟發展構成潛在或現實威脅。這使中國與中亞加強核能源合作具備獨特優勢。

中國與中亞國家鈾資源合資開發已經拉開序幕,主要表現在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合作方面。根據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公司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簽署的長期供貨合同,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公司將在2008—2020年期間向中國提供2.4萬噸天然鈾。2009年4月29日中國在中亞地區的首個鈾資源合資開發企業謝米茲拜伊鈾有限責任公司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成立。另外,中國廣東核電集團還會陸續開發哈薩克斯坦克孜勒奧爾達州的伊爾科立和塞米茲巴兩座鈾礦,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也將會開發位于南哈薩克斯坦地區的扎爾巴克鈾礦,它們都將為中國核電事業發展提供充足的鈾資源和核燃料供應保障。

三、地緣文化優勢

從文化角度而言,中國與中亞地區接壤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中國必然要關注中亞文化傳播的形勢。古絲綢之路上的中亞地區是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儒教四大宗教文化發展、傳播、碰撞的十字路口和世界上最復雜的民族分布地帶,不同宗教信仰者若能和諧相處,可以拉近不同歷史傳統、不同地區許多民族間的距離,推動各種文明之間的交流,將有力促進雙邊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

中國與中亞相鄰的省份**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生活在**和中亞的跨國民族有哈薩克族、維吾爾族、柯爾克孜族(中亞為吉爾吉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中亞為烏茲別克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中亞為糙靶族)、回族(中亞為東干族)、蒙古族和漢族等。中國在**的對外開放方面,應該廣泛吸收東南沿海吸引僑資的經驗,利用一切積極因素,展開新一輪的經濟發展熱潮。中國與中亞密切合作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恐怖主義”三股惡勢力的同時,積極推動和加強中國各民族與中亞國家之間開展廣泛、深入、友好的文化、教育、衛生、體育、旅游、科學等人文領域的交流,為經濟發展搭建良好的文化平臺。

參與中亞核能源競爭的國際因素

中亞的核能源已成為世界各能源消耗大國關注的亮點、追逐的熱點、競爭的焦點。目前與哈薩克斯坦在原子能領域進行合作的國家除中國外,主要還有俄羅斯、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韓國等。

俄羅斯在中亞擁有軍事基地和駐軍,掌控著中亞國家的對外輸油管道網。因此,俄羅斯擁有有力的施壓手段,使中亞國家不能單方面與中國或西方合作。如哈薩克斯坦在2006年7月25日與俄羅斯簽署協議,聯合投資營建核電廠和年生產能力可以達5000—5775噸鈾的大型現代化鈾處理加工廠,該廠設在俄羅斯境內西伯利亞南部的安加爾斯克。美國非常關注中亞地區安全、民主和人權的根本目的是獲得該地區的能源,故能源是美國在這個地區的核心利益所在。美國雖然準備隨時獵取與中亞國家合作的各種機會,但目前還沒有實質性進展。日本、法國、加拿大、韓國主要與哈薩克斯坦相繼簽署了核能源和平利用雙邊協議,哈薩克斯坦從2010年開始給日本每年供應大約4000噸鈾,給另外三國每年各供應1000噸鈾(向韓國供鈾已從2004年開始)。其他國家如印度、伊朗等與中亞國家目前雖有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意向,但都沒有重大的實質性進展。

國際競爭因素客觀上會對中國的中亞核能源戰略構成一定挑戰。一方面,在核能源開發利用的投標競爭上,這些國家的介入將加大中國核能源工業與中亞各國合作的難度;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及綜合國力受到限制,除俄羅斯外,其他國家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終難達到與中國平起平坐的水平。

綜上所述,中亞國家既有豐富的鈾資源,又有面向國際社會合作、和平開發利用鈾資源而招商引資的積極性,這種形勢為中國改善能源結構,**能源困局提供了契機。中國所面臨的良好機遇是,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國際經濟局勢中既處于經濟競爭優勢,也有與中亞加強核能源合作的地緣優勢。

(作者系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師范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肖雪晴)

參考文獻

[1]姚振凱,劉翔.中亞獨聯體五國鈾成礦的大地構造背景[J]. 大地構造與成礦學.2000,24(1)1-8。

[2]牟鐘鑒.試論民族的宗教性和宗教的民族性[J].中國宗教.2009-04-13.

[3]張宏莉.**與中亞跨國民族問題對我國安全的影響[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353-58。

[4]吳前進.冷戰后華人移民的跨國民族主義[J].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6.126。

推薦訪問:中亞 核能 地緣 中國 優勢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