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杯规则-虎牙直播-比利亚vs西班牙人-德国杯|www.cnyhmy.com

一個和諧家庭,美德家風的實例

時間:2022-10-29 10:20:02 來源:網友投稿

摘 要:有一個小康又和諧的家庭,才有真正人生的幸福。即使是一個貧窮而和諧的家庭,也比一個富有不和諧的家庭日子好過的多。我認為和諧是家庭幸福的“靈魂”。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國家也是如此。沒有一個和諧社會,也難以造就牢固而持久和安定團結,安居樂業的局面。

關鍵詞:和諧家庭;美德家風;實例

我與妻子是自由戀愛,她是農村姑娘,我是工廠的工人。當時我家一貧如洗,她身邊的追求著很多,追求者條件都較好,但她還是執著的選擇了我,與我結為夫妻。

1951年,我任張家口鐵路工廠工會**后調到北京全國總工會組織部工作,有了一兒一女。第二年我突然患了“傷寒”病毒,病情日益嚴重。妻子耐心護理,喂吃,喂喝,擦身,曬被十分周到。同時還要照顧兩個幼小的孩子,自己餓了啃一口饅頭一口咸菜。組織上怕她過分勞累會倒下,出高價雇護理人,可沒有人敢來。于是又想送到郊區傳染病醫院,與我妻子商量,她堅持留在家治,擔心別人護理不好,寧愿自己勞累也不肯離開丈夫半步。無奈之際,得知深山老林處有一中醫可治此病,立即請來治過后,留下三丸藥,服藥后兩三日病情先好,月余后全愈,挽救了我的生命。從此,她的賢惠、能干出了名。她那“屈己莫求人”奉獻出一片愛心,加深了我倆的感情,周圍的人們都很感動。到1955年,我家又添了一兒一女,六口人生活還要贍養在鄉下的兩位老人,收入少,人口多,經濟困難了。為此,我妻子想找份工作,可身邊幾個不大的子女難以脫身,自己文化太低,她暗下決心,抽空學文化等待時機。1958年最小的女兒已滿三歲,她將鄉下的奶奶請來幫助照管孩子,自己報考保育員,每月掙24元補貼家用,緩解了家中困難,生活暫時平靜下來。今后如何搞好這個家,改變命運,成了不可回避的大難題。當時沒有想到一個和諧家庭美德家風的美事,只想到教育好幾個子女才是出路。從此,我倆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下決心進行家庭教育,子女們對我倆互敬互愛十分深刻,學得有個好媽媽,好爸爸很高興。其實這就提供了家教的好條件。妻子牢記“嬌養兒沒下落”的古訓,對子女進行嚴格的管教,從子女們上小學開始抓起,每天下班后檢查子女們學習作業,經常與學校老師溝通,及時糾正子女們的對學習的態度,對學習好的獎勵。四個子女品學兼優的表現,受到校方領導和老師們的贊揚。子女教育不能只靠學校,放棄家庭教育,父母是具有責任的。豈不知進行家庭教育有比學校教育的優越條件,子女在家里生活時間比在校多,父母與子女的感情比與老師親,關鍵是父母誠摯的愛心,成為家庭教育的靈魂。愛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為了愛進行教育,通過教育傳達愛。當子女們意識到父母的愛心,一切是為了他們好時,子女對父母講的話聽得進,讓他們做的事做的好,有錯誤也改的快,教育效果顯著。家庭教育側重于道德教育,要求子女們做一個高尚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就是沒有課本的教材。要求子女們做的事,父母率先做好,不準子女做的事,父母絕對不做。教育以鼓勵為主,有進步就表揚,犯錯誤的子女,只要不是原則性的,不打不罵,適當批評,批評要以理服人,允許子女爭辯,不以勢壓人,一時想不通允許再想,不能一錯全面否定,不能挫傷子女的自尊心,進取心。

1959年,全國號召支援二搞部,到邊疆參加核工業工程建設,我做為一名共產黨員,義不容辭報名參加。妻子積極支持。她暫時留在北京承擔家庭重擔,要照管幾個子女,同時上班。終因勞累過度,暈倒在工作崗位上。后來調湖南二七二廠,當一名普通女工,工作優秀。在**期間,廠里兩大派群眾組織造反,文斗武斗生活區一片混亂。職工失去安全感的情況下,不少人自動離廠躲避。我和妻子照常堅守崗位上班,即使是突然把丈夫抓走關押起來,妻子受到極大的打擊時,連續七、八天徹夜不眠,次日擦干眼淚,忍耐著委屈和痛苦,仍堅持上班,不卑不亢。1961年我全家調往衡陽核工業二七二廠。

1973年,幾個子女中學畢業后,我廠招工都當了工人。工作一段時間的觀察個個在工作崗位表現良好,受到單位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我和妻子感到欣慰。尤其二兒子參軍轉業后,分配到醫院工作,他只有初中文化,勤奮好學努力下,較快的掌握了放射科的業務,工作主動積極,為人善良,得到單位領導好評。記得一次年除夕深夜,陌生一男一女,在候診室,三九寒冬凄涼難忍,苦不堪言,除夕的深夜醫護人員都回家過節,無人問津。此時,二兒子碰見,伸手相助,方知女人重病在身丈夫護不能脫身,求醫心切,心急如焚。二兒子立刻請來醫護人員,診斷搶救,病人脫險,夫妻二人萬分感激,潸淚頁下。從此與他們結交成好友,兒子在醫院三十多年來,熱心幫助工、農、平民百姓就醫,習以為常,不計其數,他以此為樂,不取分文。

1980年后,四個子女先后結婚成家,各個小家庭夫妻感情都好,女婿、兒媳都受過高等教育,有較好的文化、道德修養,幾年后分別提拔為教授、局長和專家,融合我家為家庭的和諧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美德家風的內涵。

兩個女婿兩個兒媳進門與我家老小十分融洽,他們把這個家當成自己親生父母的家,我和妻子把他們也看做親生的子女,一視同仁,不分內外。幾年后,各個小家都生了第三代小寶寶,急需找人帶孩子,我同妻子根據情況,分別逐個的輪流帶孫子(女)三至五年,解決了因孩子拖累影響工作的難題。2000年后,一個小康的家庭的住宅顯得擠小,八個子女集次買了一套新房,我們遷進了新居,子女們孝敬父母爭先恐后,其中尤以二兒子夫妻最為盡心,他倆在市里工作離我家約十多里,每周至少回來一次看望我們,除孝敬衣食住行一切所需外,爭做家務一切事宜。

現在看來,打造成一個和諧美德的家庭,經得起歷史考驗,久盛不衰,來之不易。基本經驗有三科:第一,有一個和睦相處夫妻的“根底”,沒有它做基礎一切無從談起;第二,有一個“核心人”支撐著,沒有她率領全家拼搏,沒有她理家教子一片愛心,不可能自然和諧,自然的形成美德的家風;第三,有一個全家團結一隊共同奮進的力量,沒有這個力量促不成大業。三條中最關鍵的是第二條的核心人,她就是我的妻子,孩子的媽媽,鮑振華。她本身是一位賢妻良母,由于她的愛心和品德表率作用,“家和萬事興”。遺憾的是她已與世長辭(享年83歲)。但她留下的精神文明財富依然猶存,使我們永遠永久懷念她!

推薦訪問:家風 美德 實例 和諧 家庭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